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光绪二十四年生,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今天就让name2012网小编搜集了一些丰子恺经典语录,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丰子恺原名丰润,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书法家和翻译家。丰子恺者,本名丰润,字子恺,浙江崇德石门湾人也。光绪二十四年(1898)生,有六姊,他的母亲将他生下来后,由于父母亲十分喜爱他,取小名“慈玉”。他在家乡念小学时,有一次,乡下要搞什么选举。小学老师说,乡下人文化低,笔画多的字不好写,为日后考虑,名字应尽量用笔画少的字,因此,“润”字改为“仁”字,老师说,浙江读音“仁”与“润”差不多,“仁”在意义上与“慈玉”的“慈”接近,因此,他的名字就叫“丰仁”了。他就以这个名字进入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师从李叔同学音乐、绘画,从夏丏尊学国文。毕业,与刘质平、吴梦非、刘海粟、姜丹书创中华美育会,办《美育》杂志。又与质平等创办上海艺术专科学校,教西洋美术。
在第一师范时,他因善于写文章,国文常得第一名,很受国文老师单不庵的器重。单不庵觉得在“丰仁”这个单名之外应该有一个双名,而“慈玉”是小名,应另取一个名字。因此单不庵就给他取了“子顗”。后改为“子恺”(“恺”与“顗”同,均为安乐意)。从此,他就取名叫“丰子恺”了。后来写文、作画均用此名。
丰子恺经典语录
一、他一生抱着深的信仰与厚的道德,同时情感与爱情也很是热烈。贝多芬、瓦格纳的音乐能表现憎恶和侮蔑,莫扎特的音乐只有表现“爱”。然其爱也不似贝多芬或舒曼的爱之热烈,而都是逸乐的。他的音乐不是诉于头脑的,全是诉于心的。又莫扎特比贝多芬与瓦格纳更富天才,也有明证:贝多芬作曲时汗流满面,瓦格纳到三十岁时始作出像样子的作品,莫扎特则音乐全不费力地从头脑中溢出。如其妻所说:“他作曲同写信一样”。又他没有工夫作小提琴曲的伴奏,常在心中作成,当场记忆而弹奏,其天分又可惊!
二、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深谋若谷,深交若水,深明大义,深悉小节,已然,静舒。善宽以怀,善感以恩,善博以浪,善精以业,这般,最佳。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无怍于人,无惧于鬼,这样,人生。
三、贝多芬的伟大,决不在于仅为一音乐家。他有人生的苦闷,与确凿的美丽的灵魂。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实在是这英雄心的表现。在莫扎特,音乐是音的建筑,其存在的意义仅在于音乐美。至于贝多芬,则音乐是他的伟大的灵魂的表征,故更有光辉。即莫扎特的音乐是感觉的艺术,贝多芬的音乐则是灵魂的艺术。
四、山水间的生活,因为需要不便而菜根更香,豆腐更肥。因为寂寥而邻人更亲。
五、毕沙罗怀着“朴素而柔和的感性,静静地沉浸在田园生活的情调中”
六、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清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______丰子恺
七、勿感于时,勿伤于怀.勿耽美色,勿沉虚妄.从今,进取!
八、你住几层楼?——“人生有三层楼:第一层是物质生活,第二层是精神生活,第三层是灵魂生活。”
九、哭的时候用全力去哭,笑的时候用全力去笑,一切游戏都甩全力去干。
十、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既然无处可躲,不如傻乐。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十一、他的歌剧不似格鲁克的重剧的要素,而使诗从属于音乐。他的歌剧,是德意志歌剧的大成。其代表作有三,即《费加罗的婚礼》,《唐璜》与《魔笛》。《魔笛》尤为第一大作。
十二、然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那是“大人格”,“大人生”。他们能不为“渐”所迷,不为造物所欺,而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的心中。故佛家能纳须弥于芥子。中国古诗人(白居易)说:“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英国诗人(Blake)也说:“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
十三、夕暮的紫色中,炎阳的红味渐渐消减,凉夜的青味渐渐加浓起来
十四、因为他的作画,完全不晓得迎合俗众的心理,完全抛却利害得失的念头,只晓得追求他的“真实”。对于艺术理解力缺乏而有生计又不裕的双亲,自然不会赞同他这事业。家庭的圆满的和爱,对此有了缺陷。终于使梵高不能再留在家中。
十五、有的动物主要是皮值钱,比如狐狸,有的动物主要是肉值钱,比如牛,有的动物主要是骨头值钱,比如人
十六、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钱钟书对应:目光放远,万事皆悲。
十七、我带了这虚空而寂寥的心,彷徨在十字街头,观看他们所转入的社会,我想象这里面的人,个个是从那天真烂漫、广大自由的儿童世界里转出来的。但这里没有“花生米不满足”的人,却有许多面包不满足的人。这里没有“快活的劳动者”,只见锁着眉头的引车者,无食无衣的耕织者,挑着重担的颁白者,挂着白须的行乞者。这里面没有像孩子世界里所闻的号啕的哭声,只有细弱的呻吟,吞声的呜咽,幽默的冷笑,和愤慨的沉默。这里面没有像孩子世界中所见的不屈不挠的大丈夫气,却充满了顺从,屈服,消沉,悲哀,和诈伪,险恶,卑怯的状态。
十八、这话,近看是对的,远看却不对。用低浅的眼光,从世俗习惯上看,办教育,制作品,实实在在的事业,当然比做和尚有功于世,远看,用高远的眼光,从人生根本上看,宗教的崇高伟大,远在教育之上。——但在这里须加重要声明:一般所谓佛教,千百年来早已歪曲化而失却真正佛教的本意。一般佛寺里的和尚,其实是另一种奇怪的人,与真正佛教毫无关系。因此世人对佛教的误解,越弄越深。和尚大都以念经念佛做道场为营业。居士大都想拿佞佛来换得世间名利恭敬,甚或来生福报。还有一般恋爱失败,经济破产,作恶犯罪的人,走投无路,遁入空门,以佛门为避难所。于是乎,未曾认明佛教真相的人,就排斥佛教,指为消极、迷信,而非打倒不可。歪曲的佛教应该打倒;但真正的佛教,崇高伟大,胜于一切。
十九、不困于情,不乱于心,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二十、莫扎特家世居巴伐利亚州。父亲是小提琴家。莫扎特生于一七五六年一月二十七日午后八时。父亲一早发现莫扎特的乐才,四岁时就教他和他的姐姐二人学音乐,曾经有一幅有名的雕刻图,画着孩提的莫扎特坐在羽管键琴(harpsichord)前面,他的姐姐手里拿着乐谱,父亲拉着小提琴在指导他们。他五岁的时候,已非常用功。有一天父亲看见他坐在琴前写五线纸。仔细一看,原来已作成一曲很好的协奏曲(concerto)。六岁时同了其姐与父亲旅行到慕尼黑、维也纳等地,颇蒙皇后的宠爱。有一次在奥皇殿前演奏。奏毕,娇小的莫扎特爬上皇后的膝上,抱住了吻她的颈,且指着美丽的皇女说:“我要娶像她那样可爱的新娘。”满廷为之大笑。
二十一、在我们以前,“人生”已被反复了数千万遍,都像昙花泡影地倏现倏灭。大家一面明明知道自己也是如此,一面却又置若不知,毫不怀疑地热心做人。
二十二、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在不知不觉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因为其变更是渐进的,一年一年地、一月一月地、一日一日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渐进,犹如从斜度极缓的长远的山坡上走下来,使人不察其递降的痕迹,不见其各阶段的境界,而似乎觉得常在同样的地位,恒久不变,又无时不有生的意趣与价值,于是人生就被确实肯定,而圆滑进行了。
二十三、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
二十四、我觉得时辰钟是人生的最好的象征了。时辰钟的针,平常一看总觉得是“不动”的;其实人造物中最常动的无过于时辰钟的针了。日常生活中的人生也如此,刻刻觉得我是我,似乎这“我”永远不变,实则与时辰钟的针一样地也如此,刻刻觉得我是我,似乎这“我”永远不变,实则与时辰钟的针一样地无常!一息尚存,总觉得我仍是我,我没有变,还是留连着我的生,可怜受尽“渐”的欺骗!
二十五、花好花朝日,月圆月半天。鸳鸯三日后,浑不羡神仙。
二十六、“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想委曲地说出来,使你们自己晓得。可惜到你们懂得我的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但是你们的黄金时代有限,现实终于要暴露的。这是我经验过来的情形,也是大人们谁也经验过来的情形。我眼看见儿时伴侣中的英雄、好汉,一个个退缩、顺从、妥协、屈服起来,到象绵羊的地步。我自己也是如此。‘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你们不久也要走这条路呢!”
二十七、小桌呼朋三面坐,留将一面与梅花。
二十八、在人中,我也赞仰以艺术为生活的后者,而不讚仰匠人气的前者,
二十九、“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
三十、“音乐家、美术家通常于文字并不在行,所以作曲家通常并不谱词”
三十一、东洋画家素尚人品,"人品即高,气韵不得不高"。故"画中可见君子小人"。
三十二、人生如一次长长的旅行,旅行中有坦途也有弯路,你得以平静的心态面对每一天,挑战自我,执着向前,一如既往地朝着目的地走下去。
三十三、绘画不是模仿自然,自然是模仿绘画的...无论哪一种艺术,都是借一种物质而表现,而诉于我们的感觉的。“美是诉于感觉”,是希腊的柏拉图的名论...
三十四、全、活跃的生活来,明明是变态的,病的,残废的。
三十五、艺术倾向客观的时候,艺术家的人与其作品关係较少。
三十六、这真是大自然的神秘的原则,造物主的微妙的功夫!阴阳潜移,春秋代序,以及物类的衰荣生杀,无不暗合于这法则。由萌芽的春“渐渐”变成绿阴的夏;由凋零的秋“渐渐”变成枯寂的冬。我们虽已经历数十寒暑,但在围炉拥衾的冬夜仍是难于想象饮冰挥扇的夏日的心情;反之亦然。
三十七、『那嘴巴真像一具精巧灵敏的机器,不绝地塞进瓜子去,不绝地“格”、“呸”、“格”、“呸”......全不费力,可以永无罢休。』
三十八、全为实利打算,换言之,就是只要全家。充其极端,做人全无感情,全无义气,全无趣味,而人就变成枯燥、死板、冷酷、无情的一种动物。这就不是“生活”,而仅是一种“生存”了。
三十九、论文学的人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论绘画的人说,“天机勃露,独得于笔情墨趣之外”。“美”都是“神”的手所造的,假手于“神”而造美的,是艺术家。
四十、上海是骚扰的寂寞,山中是清净的热闹。
四十一、我的生活全部沉浸在“时间”的急流中,跟了它流下去,没有抬起头来望望这急流的前后的光景的能力。
四十二、可怜一片无暇玉,误落风尘花草中。羡他村落无盐女,不宠无惊过一生。
四十三、人之能堪受境遇的变衰,也全靠这“渐”的助力。巨富的纨绔子弟因屡次破产而“渐渐”荡尽其家产,变为贫者;贫者只得做佣工,佣工往往变为奴隶,奴隶容易变为无赖,无赖与乞丐相去甚近,乞丐不妨做偷儿……这样的例,在小说中,在实际上,均多得很。因为其变衰是延长为十年二十年而一步一步地“渐渐”地达到的,在本人不感到什么强烈的刺激。故虽到了饥寒病苦刑笞交迫的地步,仍是熙熙然贪恋着目前的生的欢喜。假如一位千金之子忽然变了乞丐或偷儿,这人一定愤不欲生了。
四十四、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既然无处可躲,不如傻乐,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
四十五、我仿佛看见这世间有一个极大而极复杂的网,大大小小的一切事物,都被牢结在这网中,所以我想把握某一种事物的时候,总要牵动无数的线,带出无数的别的事物来,使得本物不能孤独地明晰地显现在我的眼前,因之永远不能看见世界的真相,大娘舅在大世界里,只将其与“钱”相结的一根线剪断,已能得到满足而归来。所以我想找一把快剪刀,把这个网尽行剪破,然后来认识这世界的真相。
四十六、但芋艿,萝卜中所含的人生的滋味,也许比油画中更为丰富,让它尝尝罢。
四十七、鹤是能飞的书,书是能隐的鹤。
四十八、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无作于人,无惧于鬼。
四十九、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无愧于天,无愧于地。这样,人生!
五十、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无怍于人,无惧于鬼.这样,人生!
五十一、两人冲突的主要原因,在于一个是过激的、狂热的、南方人一般的荷兰人;一个是冷静的、严格的、意志的、北方人一般的法兰西人。一切破坏由于二人的相反的性格的固执和冲突而来。梵高是一个能伸能屈的好汉,感情发作的时候用狂暴的手段,然而不久又立刻反省,复旧。高更的性格就与他不同,他是共和党的新闻记者的儿子,具有遗传的市民观念。无论何种灵异的熏染,不能动摇他的意志。他是一个自觉的艺术家又聪明的鉴赏家。为了把持自己的善,他对于自己以外的事全不顾虑。他的本质是一个彻底的利己主义者。
五十二、莫扎特的性格适于意大利。返国后曾两次赴米兰,在其地演奏。二十一岁时,他为了想减轻父亲的负担,于一七七七年陪了他的六十岁的母亲,出外求职。他们出门后,他父亲寄他的信中有这样的话:“你们去后,我真悲伤得很,就跑到楼上,投身在椅子里……我走到窗边,为你们两人的幸福向神祈祷。但向门外探望,已不见你们的形影了。我又茫然倒在门边椅子里……”
五十三、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www.name2012.com语录。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成长,处处可成长。你若感恩,时时能感恩。不是世界选择了你,而是你选择了这世界。
五十四、高更的生活与梵高相似,也是后来学画的。他本来是一个手腕很高的商人。后来忽然抛弃职务,把一身奉献于绘画,在贫困饥寒,和世俗的嘲笑中度送放浪的生活。他同梵高相继来到巴黎。
五十五、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所谓赤子之心,就是孩子的本来的心,这心是从世外带来的,不是经过这世间的造作后的心。
五十六、有欠公允,也就意味着偏见的存在,不过,私以为“偏见”并不全然就是要不得的。对于有想法、有创造的艺术家来说,“偏见”恰恰是其本人价值观的另类表述。
五十七、在作品中,我欢喜神韵的后者,而不喜欢机械的前者。
五十八、在一切音乐家中,可以匹敌莫扎特的天才的恐十白没有了。讲起音乐上的**大的天才,谁也会想到莫扎特幼时有“神童”之称,长大后有“不朽的莫扎特”之称。
五十九、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六十、梵高的全生涯没入艺术中,他的个时代的作品完全就是个时代的生活记录。在以艺术为生活的艺术家中可说是一个极端的例子。
六十一、善宽以怀,善感以恩,善博以浪,善精以业。
六十二、在音乐史上,贝多芬是继海顿、莫扎特之后,作古典音乐与浪漫音乐的桥梁的,他在音乐史上不但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辛酸的全生涯亦常使人感动。他在一切音乐家中最为孤独,他用傲岸的气质与绝大的自负心来同世界见面。他反对仅仅讨人欢喜的艺术,与女性气的趣味,而耽其冥想于音乐的最深的世界中。请看他的强力的容貌,即可认识其为英雄。
六十三、精神昏迷与发狂,原是他所忧惧的,然后希望心身的稳静而徒然消费其光阴,在他又是莫大的苦痛!较量的结果,他情愿服从衷心的欲求,委身于不绝的制作。然委身于不绝的制作,在他又是一切破灭,一切灾害的唯一的原因。进退两难的时候,他又深感矛盾的苦恼了。
六十四、或者有人笑我故意向未练的孩子们的空想界中找求荒唐的乌托邦,以为逃避现实之所,但我也可笑他们的屈服于现实,忘却人类的本性。
六十五、临别时有通信之约,现在我要先告诉你:此地空气的透明,与愉快的色彩的效果,无异于日本,真是美丽!水在景色中,犹如我们在“锦绘”中所见,作美丽的绿玉色,及丰丽的青色的浓翳。淡的橙黄的落日照在地面,映出青色。壮丽的金黄色的太阳!——然而我还没有见过此地的最美丽的夏景。
六十六、得我的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
六十七、反之,艺术注重主观表现的时候,作品与人就有密切的关係,作品就是其人生的反映了。
六十八、这时期中他的作风比较的温雅。阿尔时代及圣雷米时代的叙事诗的悲壮,次第消失,而渐渐归于从前的抒情诗的端丽了。这时代的作品富于温厚的人生情味,不像巴黎时代的焦燥,又不是阿尔及圣雷米时代的恶梦。从前的激昂之感,到此一变而为脉脉的哀愁。这哀愁是从心的最深处出发的。
六十九、夜本来是一日的最深沉的,最幽邃的一部分,就是一日的神秘的时间,又可说是人的退省时间。
七十、“儿童对图画富有兴味,而拙于技术。因此儿童描绘物象,往往不真实,甚至错误。西方的教育论认为这是符合生物进化论的,因该听他们按照本能而作画,不可加以干涉。这是错误的图画教育论……”
七十一、这第二次的袭击,使高更一刻也难再留了。但他在阿尔没有别的朋友家可以投宿,今晚再同那狂人一同过夜,实在无论如何也不敢了。他就决定赴旅馆投宿;但想起了那犯了狂病的可怜的友人,又想回家去看他一眼。逡巡了一回,终于自己赴旅馆而去。——这时候在高更心中,顾虑自己的安全的心比关念朋友的疾病的心更强了。
七十二、“几分红与几分黄合成如何的感觉?几分明与几分暗作如何的效果?作画简直同配药一样。”
七十三、因为我那种生活,或枯坐,默想,或钻研,搜求,或敷衍,应酬,比较起他们的天真、健
七十四、别在树下徘徊,别在雨中沉思,别在黑暗中落泪。向前看,不要回头,只要你勇于面对抬起头来,就会发现,分数的阴霾不过是短暂的雨季。向前看,还有一片明亮的天,不会使人感到彷徨
七十五、“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使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这真是造物主骗人的一大诡计!这有一件比喻的故事:某农夫每天朝晨抱了犊而跳过一沟,到田里去工作,夕暮又抱了它跳过沟回家。每日如此,未尝间断。过了一年,犊已渐大,渐重,差不多变成大牛,但农夫全不觉得,仍是抱了它跳沟。有一天他因事停止工作,次日再就不能抱了这牛而跳沟了。造物的骗人,使人留连于其每日每时的生的欢喜而不觉其变迁与辛苦,就是用这个方法的。人们每日在抱了日重一日的牛而跳沟,不准停止。自己误以为是不变的,其实每日在增加其苦劳!
七十六、无常就是常。无常容易画,常不容易画。
七十七、如果黑板就是浩淼的大海,那么,老师便是海上的水手。铃声响起那刻,你用教职工鞭作浆,划动那船只般泊在港口的课本。课桌上,那难题堆放,犹如暗礁一样布列,你手势生动如一只飞翔的鸟,在讲台上挥一条优美弧线——船只穿过……天空飘不来一片云,犹如你亮堂堂的心,一派高远。
七十八、“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想委曲地说出来,使你们自己晓得。
七十九、倘能常常不想起世间一切的关系而在这世界里做人,其人生一定更多欢慰。对于世间的麦浪,不要想起是面包的原料;对于盘中的橘子,不要想起是解渴的水果;对于路上的乞丐,不要想起是讨钱的穷人;对于目前的风景,不要想起是某村某镇的郊野。
八十、对于那些孩子,我是极其羡慕和嫉妒的,然而,当他们明白了我为何羡慕和嫉妒他们时,他们也就失去了令我羡慕的资格。
八十一、梵高的交游中,友谊特别深切的有两人,即贝尔纳与高更。高更比他年长五岁,贝尔纳比他年轻十四五岁。
八十二、是的,我曾听到许多人发这样的疑问。他们的意思,大概以为做和尚是迷信的,消极的,暴弃的,可惜得很!倘不做和尚,他可在这僧腊二十四年中教育不少的人才,创作不少的作品,这才有功于世呢。
八十三、在流亡之中,虽然失去了熟悉的家园,但无论去到哪里,他都能找到心灵的家园。
八十四、为什么入学校?为了欲得教养。为什么欲得教养?为了要做事业。为什么要做事业?为了满足你的人生欲望。再问下去,为什么要满足你的人生欲望?你想了一想,一时找不到根据,而难于答复。你再想一想,就会感到疑惑与空虚。你三想的时候,也许会感到苦闷与悲哀。这时候你就要请教“哲学”,和他的老兄“宗教”。这时候你才相信真正的佛教高于一切。
八十五、反之,艺术注重其人生的反映了。在作品中,我欢喜神韵的后者,而不欢喜机械的前者;在人中,我也赞仰以艺术为生活的后者,而不赞仰匠人气的前者。
八十六、一七七八年他陪母亲到巴黎。这正是格鲁克(Gluck)与佩尔戈莱西(Pergolesi)关于歌剧意见争执的当儿,他受了刺激,决心学格鲁克。不久老母客死,他非常悲恸。明年,他就去巴黎。
八十七、不困于心,不乱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八十八、世事之乐不在于实行而在于希望,犹似风景之美不在其中而在其外。
八十九、既然无处可躲,不如傻乐。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九十、然在维也纳终不能舒展其天才,于是父亲就命他到意大利,一七六九年归乡即旅行意大利各地。罗马教皇克雷蒙(clement)十四世赠他骑士称号,他非常欢喜自称“骑士莫扎特”。他的有名的意大利歌剧《米特里达特》(Mitridate)在意大利的米兰反复演了二十回。巡游各地至一七七一年三月,始返故乡。
九十一、正当的游玩,是辛苦的安慰,是工作的预备。
九十二、深谋若谷,深交若水.深明大义,深悉小节.已然,静舒!
九十三、人体的美的姿态,必是出于自然的。换言之,凡美的姿态,都是从物理的自然的要求而出的姿态,即舒服的时候的姿态。这一点屡次引起我非常的铭感。无论贫贱之人,丑陋(?)之人,劳动者,黄包车夫,只要是顺其自然的天性而动,都是美的姿态的所有者,都可以礼赞。
九十四、希望源于失望,奋起始于忧患,正如一位诗人所说:有饥饿感受的人一定消化好,有紧迫感受的人一定效率高,有危机感受的人一定进步快。
九十五、“美”都是“神”的手所造的。假手于“神”而造美的,是艺术家。
九十六、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减弱,我把眼睛守定西天看了一会,看见那光一跳一跳的沉下去,非常细微,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
九十七、他们已不复是“快活的劳动者”,正在为分数而劳动,为名誉而劳动,为知识而劳动,为生活而劳动了。
九十八、儿童大都是最富于同情的。且其同情不但及于人类,又自然地及于猫犬、花草、鸟蝶、鱼虫、玩具等一切事物,他们认真地对猫犬说话,认真地和花接吻,认真地和人像玩耍,其心比艺术家的心真切而自然得多!
九十九、但倘仅取点彩法的形式,而用以解释自然,其绘画就机械的而流于单调了。像西涅克就免不了这点非难,试看他的画,竟仿佛一种地毯之类的毛织物,或五色嵌细工的所谓mosaic,实在难免“不自然”之讥!以点彩派画家知名者还有马丹、勒西达内,皆与西涅克同风。这种人的绘画,全体作装饰的统一,而画家对于光与空气的最初的热情与欢喜,似乎早已丧失了。我们看了这种画,只从其点彩的明亮的色的综合上感到一种表面的情趣,而全然没有饱满之感。西涅克的特色,是其笔触的organization。他的油画上的笔触,作小的方形,很想mosaic,使人感到一种节奏,但就全体而论,终是单调的、机械的。修拉的画虽也用一点一点的笔触,然离开了眺望的时候,这等无数的笔触都融入一种光辉的幻想中。
一百、在这点上,梵高也是一个东洋流的画家。
一百〇一、善宽以怀,善感以恩.善博以浪,善精以业.这般,最佳!
一百〇二、原来一切众生,本是同根,凡属血气,皆有同感。
一百〇三、这便是为了人生的饱暖的愉快,恋爱的甘美,结婚的幸福,爵禄富厚的荣耀,把我们骗住,致使我们无暇回想,流连忘返,得过且过,提不起穷究人生的根本的勇气,糊涂到死。
一百〇四、青年的读者,看到这里,也许要发生这样的概念:李先生为什么不做教育家,不做艺术家,而做和尚呢?
一百〇五、十四岁的歌德(Goethe)听七岁的莫扎特的演奏,正是这时候的事。后渡伦敦,受乔治三世的热烈的欢迎,归途中又游巴黎、维也纳,作旅行演奏,到处受人赞颂。他的幼时的生涯真是幸福的。
一百〇六、那末我们的人生,都是——同我的晨梦一样——在梦中晓得自己做梦的了。
一百〇七、高更具有敏感性,他在印象派的艺术中也能看出文明社会的智巧的不自然,所以他追求的是更自由、更朴素的画境。结果他的画有单纯性与永远性。因为已经洗净一切智巧的属性的兴味,而在极度的单纯中表现形状,极度的纯真中表现感情。他的画中所表现的塔希提土人女子的表情,不是一时的心理的发表,乃是永远无穷的人类的sentimental。在那里没有人工的粉饰与火花,只有原始的永远的闲寂。
一百〇八、把事物看作纯粹的形态,就是看见事物自身的结局。
一百〇九、我只是看看那堆灰烬,想在没有区别的微尘中认识各个字的死骸,找出那一点是春字的灰,那一点是蚕字的灰。又想像它明天朝晨被此地的仆人扫除出去,不知结果如何:倘然散入风中,不知它将分飞何处?春字的灰飞入谁家,蚕字的灰飞入谁家?。倘然混入泥土中,不知它将滋养那几株植物?。都是渺茫不可知的千古的大疑问了。
一百一十、人生随处皆不满,欲图解脱,唯于艺术中求之。
一百一十一、由预想进行于实行,由希望变为成功,原是人生事业展进的正道
一百一十二、至于西涅克的油画,则就以笔触的组织及节奏为画面美的主重的要素而表现于现者,故容易使人起机械的单调的不快感,而叹“印象主义的途穷”!
一百一十三、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一百一十四、出门写生的时候,他的装扮真是古怪!奇特的姿势,不像老人又不像少年的颜貌,背脊上负着巨大的画布,摇摇摆摆地在田野中步行
一百一十五、我十七岁入杭州浙江第一师范,二十一岁毕业以后没有升学。我受中等以上学校教育,只此五年。这五年间,弘一法师,那时称为李叔同先生,便是我的图画音乐教师。图画音乐两科,在现在的学校里是不很重要的;但是奇怪得很,在当时我那浙江第一师范里,看得比英国算还重。我们有两个图画专用的教室,许多石膏模型,两架钢琴,五十几架风琴。我们每天要花一小时去练图画,花一小时以上去练弹琴。大家认为当然,恬不为怪。这是甚么原故呢?因为李先生的人格和学问,统制了我们的感情,折服了我们的心。他从来不骂人,从来不责备人,态度谦恭,同出家后完全一样,然而个个学生真心的怕他,真心的学习他,真心的崇拜他。我便是其中之一人。
一百一十六、人们谈话的时候,往往言来语去,顾虑周至,防卫严密,用意深刻,同下棋一样。我觉得太紧张,太可怕了,只得默默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