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短语收藏本站文库,专注分享知识、文学、教育等相关内容!
网名推荐: 个性网名 情侣网名 伤感网名 女生网名 男生网名 英文网名
签名推荐: 伤感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说说推荐: 伤感说说 心情说说 说说带图片 空间说说 空间说说 搞笑说说 爱情说说 自动回复

康德名言

围观: 归属:名人名言 时间:2018-02-04 11:59

  读来顺水又顺风,一到康德便发懵。康德的批判哲学很艰涩也很伟大,但这不说明它有多好,而是伟大的糟糕。糟糕在什么地方,想一想它后来的生命哲学、存在哲学和实用主义就知道了——这些都是对康德病的解毒,也即努力向存在向生动经验的回复,而不是死于概念。康德哲学乃可怕之物,他同时代的思想家维兰德就指出:“倘若康德哲学泛滥,将是人类教育的一大灾难”;近日读书发现,别尔嘉耶夫也认为康德的哲学是可怕的,当然是从宗教哲学的角度,认为他分离了存在取缔了上帝。愚以为:必须从史的角度来理解康德,而不是止于他的批判思想而丢了自己的批判。康德哲学,一个孤独者的理性之大,仅此而已!

康德名言

  康德名言

  一、假如我们像动物一样,听从欲望、逃避痛苦,我们并不是真的自由,因为我们成了欲望和冲动的奴隶。我们不是在选择,而是在服从。唯有自律,自律使我们与众不同,自律令我们活得更高级。

  二、教育最复杂的任务之一,就是把服从法律的强制性向教育孩子善于动用自己的自由权力结合起来。孩子只要不做有害于自己和他人的事,就应当让他们有行动的自由,不要硬去改变孩子的意愿。要让孩子懂得,他们只有为别人提供达到目的的可能性,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三、知识分子是敢于在一切公共场合运用理性的人。

  四、一个行为的道德性不取决于它的结果,而仅仅取决于该行为背后的意图。

  五、谁只有按照别人的选择才能幸福,他是理应感到不幸的。因为,他怎么能担保他的强有力邻人在对于选择的判断将会与他自己的判断相一致呢?

  六、那最神圣恒久而又日新月异的,那最使我们感到惊奇和震撼的两件东西,是天上的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律。

  七、一个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并不取决于行为的后果,而是采取该行为的动机。

  八、有两件事情,越是对它们一再並且持续地沉思默想,就会满怀著不断更新並且不断增长的讚颂和敬畏,即: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九、理念为实现而需要一个图型,也就是说,需要各个部分的一种先天地从目的原则出发规定的杂多性和秩序。

  十、视其为真,或者判断的主观有效性,在于确信(它同时又是客观有效的)的关系中有如下三个层次:意见、信念和知识。意见是一种被意识到既在主观上、又在客观上都不充分的视其为真。如果视其为真只是在主观上充分,同时却被看做在客观上是不充分的,那么它就叫做信念。最后,主观和客观上都是充分的那种视其为真就叫做知识。读书的乐趣之一就是发现你与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偶尔想到了一起。早在读纯批之前很久我就想到了知识和意见的...

  十一、美最忌讳的是使人反感,而和崇高相去甚远的是令人失笑。因此男人最痛苦的是你说他无能,女人最讨厌你说她丑陋。

  十二、能够正好人们心灵的有两个,一个是头顶灿烂的星空,一个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

  十三、谁遇到缺德事不立即感到厌恶,遇到美事不立即感到喜悦,谁就没有道德感,这样的人就没有良心。谁做了缺德事而只害怕被判刑,不由于自己行为不轨而责备自己,而是由于想到痛苦的后果才胆战心惊,这种人也没有良心,而只有良心的表面罢了。但是,谁能够意识到行为本身的缺德程度,而不考虑后果如何,却是有良心的。

  十四、没有内涵的思想是空的,没有概念的直观是盲目。

  十五、我们理解的事物永远是我们能够理解的事物

  十六、羞怯是大自然的某种秘密,用来抑制放纵的欲望;它顺乎自然的召唤,却永远同善、德行和谐一致。

  十七、老年时像青年时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他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

  十八、真正的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

  十九、要让孩子懂得,他们只有为别人提供达到目的的可能性,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二十、通过我们被对象所刺激的方式来获得表象的这种能力(接受能力),就叫作感性。

  二十一、世界上有两件事情是最震撼人心的,一件是天上的星空,还有就是我们心里高尚的道德标准

  二十二、“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望终生,一是我们头顶上璀璨的星空,二是人们心中高尚的道德律。”

  二十三、事实上只有三种人适合结婚:傻瓜、恶棍和牧师。牧师习惯受缚于义务,恶棍希望他的太太不贞,傻瓜则相信他的太太是忠实的

  二十四、我从不担心被证明有错,却担心被误解。

  二十五、①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②不学会幽默和风趣,人就太苦了。③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敬畏就越清晰,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的道德法则。

  二十六、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历久弥新,一个是我头顶的星空,另一个是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它们向我印证,上帝在我头顶,亦在我心中。

  二十七、在人类认识自然过程中,不是事物在影响人,而是人在影响事物。是我们人在构造现实世界,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人比事物本身更重要。我们其实根本不可能认识到事物的真性,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

  二十八、形而上学是一种完全孤立的、思辨的理性知识,它完全超越了经验的教导,确切地说凭借的仅仅是概念(不像数学凭借的是将概念运用于直观),因而在这里理性自己是它自己的学生;尽管形而上学比其余一切科学都更为古老,而且即使其余的科学统统在一场毁灭一切的野蛮之深渊中被完全吞噬,它也会留存下来,但迄今为止命运还不曾如此惠顾它,使它能够选取一门科学的可靠道路。

  二十九、\"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三十、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该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三十一、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

  三十二、为一个判断中的各种不同表象提供统一性的同一种功能,也为一个直观中的各种不同表象的纯然综合提供统一性,用一般的方法来表达这种功能就叫做纯粹知性概念。

  三十三、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定律。

  三十四、知性的原理只是一些对显像作出说明的原则,自以为能够在一个系统的学说中关于一般而言的物提供先天综合知识(例如因果性原理)的本体论,其自负的称号必须让位于仅仅一种纯粹知性的分析论的谦逊称号。

  三十五、只要你尽职尽责,人们都会由衷地对你尊敬。

  三十六、对自然美抱有直接兴趣……永远是心地善良的标志。

  三十七、真正的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你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

  三十八、一切显象中,持久的东西都是对象本身,也就是说,是实体,而一切变易或者能够变易的东西,都仅仅属于这一实体。

  三十九、“早上好”一词用适当的声音读出来,也能成为某种形而上命题的具体表现形式。

  四十、意志自律是一切道德律和与之相符合的义务的唯一原则

  四十一、把各种各样的认识分离出来是至为重要的,就各种认识的性质和根源而言,它们是互不相同的,因为出于实际的目的,它们一般是结合在一起的,因此,要特别小心谨慎,以免它们互相混淆。化学家在物质分析中、数学家在纯粹数学中所从事的工作,对一个哲学家来说尤其必要,因为这有助于使他在对知性不加以区别的运用中,明确地界定那属于一类特殊认识的部分,以及它的特有价值和作用

  四十二、时间不是以某种方式从经验抽象出的经验性概念。因为如果时间的表象不先天地作为基础,则同时或者相继都甚至不会进入知觉。惟有以时间的表象为前提条件,人们才能表象:一些东西存在于同一个时间中(同时)或者存在于不同的时间中(相继)。

  四十三、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四十四、有两样东西,我思索的回数愈多,时间愈久,它们充溢我以愈见刻刻常新、刻刻常增的惊异和严肃之感,那便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四十五、男人是容易被考察的,女人却并不泄露自己的秘密。

  四十六、越是处心积虑地想得到生活上的舒适和幸福,那么这个人就越是得不到真正的满足。

  四十七、有一种美的东西,当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是如此。

  四十八、虽然我们绝不可能完全被迫去做我们要做的事情,因为我们有些事情还是要取决于机遇和某些我们始终不能自己决定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始终对我们要做的事情有某种责任。

  四十九、我们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

  五十、我已选择了一条路,将要终身实行;我要继续我的事业,任何事都不能加以阻挡。

  五十一、一切必然性在任何时候都以一种先验的条件为基础。

  五十二、“判断力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可以抱有什么希望?康德给出的答案是:如果要真正能做到有道德,我就必须假设有上帝的存在,假设生命结束后并不是一切都结束了。“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关心的问题还有人类精神活动的目的、意义和作用方式,包括人的美学鉴赏能力和幻想能力。

  五十三、世界上有两件事情会震慑人们的心灵:顶上苍穹和内心道义。

  五十四、直观在主体中作为主体的形式性状,主体受到客体的刺激,由此获得客体给予的直接表象,这也就是“直观”,也就是外感官的一般形式。

  五十五、先验的范畴表根本没有通过单一性、真实性和完善性的概念得到补充,就好像它有欠缺似的,而只是由于把这些概念与客体的关系完全被置之一旁,对这些概念的处理才被置于知识与自己本身一致的普遍逻辑规律之下。

  五十六、人有两种敬畏,一个是头顶无限的星空,另一个是内心无限的思想。

  五十七、自律即自由。真正的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五十八、我不得不悬置知识,以便给信仰腾出位置。

  五十九、他说:“自律者关注的是意志本身,而非它的结果。一个好的意志之所以好,并不因为它能达到好的效果,它本身就是好的,即使他没有力量实现它的目的,即使它付出最大努力仍然一事无成,它也仍然像一颗明珠因为自身的缘故熠熠发光,它有尊严,就像那些本身就拥有完整价值的事物一样值得被尊重。”

  六十、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思索得越久,就越是对它充满赞叹和敬畏:那是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律。

  六十一、“是以在时间次序中,吾人并无先于经验之知识,凡吾人之一切知识,皆以经验始。”

  六十二、经验虽然告诉我们某物是如此这般的状况,但并不告诉我们它不能是另外的状况。

  六十三、这个令人肃然起敬的“人格”观念,一面使我们从头注意到自己的行为同它有欠符合,并因些挫抑了我们的自负心,同时却使我们明白地看出了我们的天性的崇高;这个观念就是在极平常的人类理性方面也是自然发生、显而易见的。凡稍知廉耻的人不是有时会发现,他原来可以撒一次无伤大雅的谎,以便摆脱某种可厌之举。甚或为其可爱可敬的友人求得某种利益,可是他却仅仅因为害怕暗自鄙弃,而毕竟不曾撒谎吗?一个正直的人只要废弃职责,原可摆脱某种惨境,而其所以能够不辞辛苦,坚持下去,不是由于他自觉到这样才可以身作则,维护人的尊严,加以尊崇,才可以

  六十四、纯粹知性概念永远不能有先验的应用,而是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有经验性的应用,纯粹知性的原理只有在与一种可能经验的关系中才能与感官的对象相关,但绝不能与一般而言的物(不考虑我们能够直观它们的方式)相关。

  六十五、一切知识都要求有一个概念,不管这个概念如何不完善或者如何隐晦;但是,这个概念就其形式而言在任何时候都是某种普遍的东西,是用做规则的东西。它只能通过在被给予的显象中表现这些显象的杂多的必然再生、从而表现这些显象的意识的综合统一性,才能是直观的一条准则。这样,物体的概念在关于我们之外的某种东西的知觉中就使得广延的表象连同不可入性、形状等等的表象成为必然的。

  六十六、因此,这两个课题是很不相同的:一方面,纯粹理性如何能够先天地认识客体;另一方面,它如何能够直接地(仅仅通过它自己的准则作为法则的普遍有效性的思想)就是意志的规定根据,亦即是理性的存在者在客体的现实性方面的因果性的规定根据。

  六十七、对孩子的要求,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加以拒绝,就应该给予满足;如果有不答应这种要求的理由,那就不允许他耍赖。一旦拒绝,就不要改变。

  六十八、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开始于感性,然后进入到知性,最后以理性告终。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

  六十九、文言译:常有二理,在手心焉;敬而畏之,与日更新;上则为星辰,下则为德性。

  七十、即使聪明谨慎的人有时亦难察觉别人的虚伪。但对纯真的小孩子,虚伪再怎么巧妙掩饰,他都能察觉而避开。

  七十一、时间不是推理概念,或是人们所说是普遍概念,而是感性直观的一种纯形式。

  七十二、人,实则一切有理性者,所以存在,是由于自身是个目的,并不是只供这个或那个意志利用的工具

  七十三、星空因其寥廓深邃,让我们仰望和敬畏;道德因其庄严而圣洁,值得我们一生坚守。

  七十四、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七十五、道德确实不是指导人们如何使自己幸福的教条,而是指导人们如何配享有幸福的学说。

  七十六、启蒙就是人从他咎由自取的受监护状态走出。受监护状态就是没有他人的指导就不能使用自己的理智的状态。如果这种受监护状态的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缺乏无须他人指导而使用自己的理智的决心和勇气,则它就是咎由自取的。因此,Sapereaude[要敢于认识]!要有勇气使用你自己的理智!

  七十七、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

  七十八、世上最奇妙的是我头上灿烂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准则。

  七十九、自由,不是你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而是,当你不想干什么的时候,能不干什么。

  八十、不能期待国王哲学化或者哲学家成为国王,而且也不能这样希望,因为掌握权力就不可避免地会败坏理性的自由判断。但是无论国王还是(按照平等法律在统治他们自身的)国王般的人民,都不应该使这类哲学家消失或者缄默,而是应该让他们公开地讲话;这对于照亮他们双方的事业都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因为这类哲学家就其本性不会进行阴谋诡计和结党营私,所以也就不会蒙有宣传家这一诽谤的嫌疑了。

  八十一、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是值得我们深深景仰的,一个是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内心的崇高道德法则。

  八十二、世界上最奇妙的是我头上灿烂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准则

  八十三、所谓宗教,就是把我们的义务的一切都看作是神的命令

  八十四、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东西能引起人心深深的震动。一个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

  八十五、对实践更改的最高原理的阐述现在已经作出了,也就是说,首先指明了它包含什么,即它是完全先天地、不依赖于经验性原则而独立存在的,其次指明了它在什么地方与其它一切实践原理区别开来。

  八十六、一个人说出来的话必须是真的,但是他没有必要把他知道的都说出来。

  八十七、这世上有两样东西我一想起来便心生敬畏,那就是我们头顶的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律。

  八十八、哲学的义务是,去除因误解而生的幻想。

  八十九、人的自由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是有最高价值的,而且人与人之间应该彼此互相尊重这种能力。

  九十、三样东西有助于缓解生命的辛劳:希望,睡眠和微笑。

  九十一、思维无直观是空的,直观无概念是盲的。

  九十二、无论多洗练的艺术,如果远离道德理想,而只沉醉于本身的满足,那么这样的艺术就只能供娱乐之用。追求这种艺术以麻醉自己,其实是在压抑心里的某种不满,但这样做只有使自己陷于更不利更不满的情况。

  九十三、这个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让我感到震撼,一个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内心崇高的法则。

  九十四、自由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想不干什么就不干什么

  九十五、至于逻辑学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它具有这种长处却仅仅得益于自己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使它有权利、甚至有义务抽掉知识的一切客体和区别,从而在它里面知性除了自己本身及其形式之外,不和任何别的东西打交道。

  九十六、能充实心灵的东西,乃是闪烁着星星的苍穹,以及我内心的道德律。

  九十七、一个人的缺点来自他的时代,他的美德和伟大却属于自己。

  九十八、三样东西助于缓解生命的劳累:希望,微笑和睡眠。

  九十九、所谓的宗教,是指我们的一切义务都要当做上帝的命令而言。

  一百、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教会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

  一百〇一、敬畏头顶的星空,但对心中的道德不以为然

  一百〇二、纯粹理性引以为目的的,无非就是条件方面(无论是依存性的条件、隶属性的条件,还是并存性的条件)的综合的绝对总体性,它与有条件者方面的绝对完备性则毫不相干。因为要预先设定条件的整个序列并由此将它先天地交给知性,理性只需要前者。但是,一旦有了一个完备地(而且无条件地)被给予的条件,在序列的继续方面就不再需要一个理性概念了;因为知性自己就在执行从条件下降到有条件者的每一个步骤。

  一百〇三、我要的自由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不想干什么就有能力不干什么!

  一百〇四、所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一百〇五、因为自己的幸福虽然是一个所有人(由于其本性的冲动)都具有的目的,但这个目的却永远不能被视为义务而不自相矛盾。每个人不可避免地已经自动想要的东西,就不属于义务的概念;因为义务是强制具有一个不乐意采纳的目的。所以,说人有义务全力促成其自己的幸福,是自相矛盾的。-

  一百〇六、我是孤独的,我是自由的,我就是自己的帝王。

  一百〇七、有两件事物我愈是思索愈觉神奇,心中也愈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内心崇高的道德准则,和头顶上的灿烂星空。

  一百〇八、我不能让人变得更好,除非他们身上还残存着善良;我不能让人变得更聪明,除非他们身上还有些许理智。

  一百〇九、这些命令要么单只考虑到结果及其充分性,来规定有理性的存在者的、作为起作用的原因的原因性的哪儿些条件,要么只规定意志,不管它是否足以达到效果。前者将会是假言命令,并只包含熟巧的规范;反之,后者则将是定言的,并且将是唯一的实践法则。所以准则虽然是一些原理,但并不是命令,但命令本身如果是有条件的,就是说,如果它们不是把意志绝对地作为意志来规定,而只是考虑到某种被欲求的结果来规定,即如果只是些假言命令,那么它们虽然是实践的规范,却绝不是实践的法则。

  一百一十、“当道德惩罚不再有效时,人们才付诸身体性惩罚,但是良好的品格却不可能通过它来造就。”

  一百一十一、将人视作手段,而不以人本身为目的,这永远都是错误的。

  一百一十二、时间是作为一切直观之基础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表象。人们尽管完全可以从时间中除去显象,但就一般显象而言却不能取消时间自身。因此,时间是先天地被给予的。惟有在时间中,显象的一切现实性才是可能的。这些显象全都可以去掉,但时间自身(作为显象的可能性的普遍条件)却不能被取消。

  一百一十三、用人类理性发明的语词只能谈论现象,不能谈论世界的本质。

  一百一十四、有两样东西,对它们的盯凝愈深沉,在我心里唤起的敬畏与赞叹就愈强烈,这就是:头顶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一百一十五、所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所有那些让人变得更好的选择,执行起来都不会太容易!

  一百一十六、有两种东西,我们愈是时常愈加反复地思索,它们就愈是给人的心灵灌注了时时翻新,有加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

  一百一十七、人类理性在其知识的某个门类里有一种特殊的命运,就是:它为一些它无法摆脱的问题所困扰;因为这些问题是由理性自身的本性向自己提出来的,但它又不能回答它们;因为这些问题超越了人类理性的一切能力。

  一百一十八、所有的科学命题都应该是全称命题,否则就没有意义。

  一百一十九、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越是执著地思考它们,心中越是充满永远新鲜、有增无减的赞叹和敬畏——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

  一百二十、我发现,在所有的时代里,不仅哲学家,甚至普通的知性也都预设这种持久性为显象的一切变易的基底,而且将在任何时候都假定它为无可置疑的,只不过当哲学家说:无论世界上发生什么变化,实体都保持长存,只有偶性发生变易时,他表达得更为明确一些罢了。

  一百二十一、意志自律是一切道德律和与之相符合的义务的唯一原则:反之,任意的一切他律不仅根本不建立任何责任,反倒与责任的原则和意志的德性相对立。因德性的唯一原则就在于对法则的一切质料有独立性,同时却又通过某个准则必须能胜任单纯普遍立法形式来规定任意。但那种独立性则是消极理解的自由。所以道德律仅仅表达了纯粹实践理性的自律,而这种自律本身是一切准则的这样的形式条件,只有在这条件之下的一切准则才能与最高的实践法则相一致。因此,如果那个只能作为与法则联结着的欲望之客体而存在的意愿质料,被放进实践法则中作为它的可能性条件,那么从中形成了任意的他律,也就是对于遵从某一冲动或爱好这种自然规律的依赖性,而意志就不是自己给自己提供法则,而只是提供合理地遵守病理上的规律的规范

  一百二十二、尽管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以经验开始的,它们却并不因此就都是从经验中发源的。

  一百二十三、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一百二十四、模糊观念要比明晰观念更富有表现力……美应当是不可言传的东西。

  一百二十五、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敬畏:一个是我们心中崇尚的道德准则,一个是我们头顶的星空

  一百二十六、“我们所确信深知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我们终究会死去。”作为死亡,似乎是从看到其他事物的消亡中得到的经验。然而这个命题确是一个必然的命题。然而或许会有人说,类似于以诺那样的人到底存不存在什么的吧,所以终究这还是一个所谓“还没有发现例外”的经验判断吧。

  一百二十七、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让我敬畏,一个是我头顶的灿烂星空,一个是我心中永恒的道德法则。

  一百二十八、教育的艺术必须以对未来的计划为其基础。教育儿童的时候,要记得我们教育他们并不是为了让他们适应现在的生活,而是让他们适应人类未来更好状态下的生活,也就是适应具备更佳条件的另外一种生活。可是通常做父母的只是教育孩子成为目前世界的有用人物。如果父母能够为人类较好的远景而教育孩子,这个世界真的会因而走向更好的境界。

  一百二十九、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赞叹和敬畏越是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

  一百三十、一切知识都是从经验开始的,但并不因此就是从经验中发源的经验知识,是我们所接受的印象和我们固有认识能力的一个复合物。先天的知识:不依赖于经验的,完全不依赖于经验的,即所谓“纯粹的”。之前的形而上学多是独断论,无中生有的,康德的目的在于厘清理性的范围、规则、界限,使形而上学走上一条靠谱的道路。胡塞尔的现象学是更进一步的推进吧?

  一百三十一、这个世界惟有两样东西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

  一百三十二、一种在直观中被给予的杂多的统觉,它的这种完全的同一性包含着一种表象的综合,并且只有通过这种综合的意识才是可能的。

  一百三十三、无论出自纯粹理性的概念的可能性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况,这些概念都毕竟不是反思得来的、而是推论得来的概念。

  一百三十四、不论做什么,总应该做到使你的意志所遵循的准则永远同时能够成为一条普遍的立法原理。你的行动,要把你人格中的人性和其他人人格中的人性,在任何时候都同样看作是目的,永远不能只看作是手段。

  一百三十五、理性一手拿着自己的原理,一手拿来着根据那个原理研究出来和实验,奔赴自然。

  一百三十六、“有两样东西,人们越是经常持久地对之凝深思索,它们就越是使内心充满常新而日增的惊奇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一百三十七、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反常的思索,越是在心中灌注了永远新鲜和不断增长的赞叹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

  一百三十八、对善的爱与对永恒的信仰指的是同一件事。

  一百三十九、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

  一百四十、我所敬畏的,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一百四十一、哲学无法教授,哲学永远是思想者的事业。

  一百四十二、假如我们像动物一样,听从欲望、逃避痛苦,我们并不是真的自由,因为我们成了欲望和冲动的奴隶。我们不是在选择,而是在服从。

  一百四十三、知性先天的可以做到的,永远无非是预先推定一般可能经验的形式,而既然不是显象的东西就不可能是经验的对象,所以知性永远不能逾越感性的界限,只有在感性的界限内部对象才被给予我们。

  一百四十四、人不要过分地陶醉与征服大自然的喜悦之中,人类每一次对大自然的征服,大自然都会报复人类。我们对大自然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那种越来越大的惊奇和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

  一百四十五、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

  一百四十六、理性的批判最终必然导致科学,与此相反,理性不经批判的独断应用则会导向无根据的、人们可以用同样明显的截然相反的主张与之对立的主张,从而导致怀疑论。

  一百四十七、恶折磨我们的人,时而是因为人的本性,时而是因为人的残忍的自私性。

  一百四十八、小孩子守护自己的灵魂如同睫毛保护眼睛,没有“爱”这一把钥匙,谁也休想进到小孩子的灵魂中。

  一百四十九、一切现象,就对象应当借此而被给予我们而言,都必须服从现象的综合统一的先天规则,只有按照这些规则,这些现象的关系在经验性直观中才是可能的。

  一百五十、如果竭尽自己最大努力仍然还是一无所得,所剩下的只是善良意志,它诚如沉睡的宝石一样,自身就发射着耀目的光芒,自身之内就具有价值。

  一百五十一、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

  一百五十二、酒能使人出语轻快,酒更能使人一吐衷情。酒,因而成为一种道德的性质成为搬运率直之心的物质

  一百五十三、有两样东西,我越是思考,就越是感到敬畏,一是头顶的星空,一是内心的戒律。

  一百五十四、当爱情需要我的时候我没有资格,当我需要爱情的时候,他却离我而去

  一百五十五、我们在自己里面有我们也能够意识到的表象。但这种意识无论涉及范围多么广大,多么精确或者准确,却毕竟依然只不过是些表象,也就是说,是我们心灵在这种或者那种时间关系中的内在规定。

  一百五十六、时间的无限性无非意味着:时间一切确定的长短都惟有通过对惟一的作为基础的一个时间的限制才是可能的。因此,时间这一源始的表象必须不受限制地被给予。

  一百五十七、只有当两个人将自己完全交给对方,而不是仅仅将自己性能力的使用交给对方时,性行为才不是对象化的。只有当伴侣双方互相分享他们“无论好坏以及各方面的人、身体和灵魂”时,他们的性行为才能导致“一种人与人的联合”。

  一百五十八、审美观念生起许多思想而没有任何一特定的思想,即一个概念能和它相切合,因此没有语言能够完全企及它,把它表达出来。

  一百五十九、我们的一切知识都以经验开始,这是无可置疑的;因为认识能力受到激发而行动,如果这不是由于对象激动我们的感官,一方面由自己造成表象,另一方面使我们的知性行动运作起来,对这些表象加以比较,把它们联结起来或者分离开来,并这样把感性印象的原始材料加工成叫做经验的对象的知识,那又是由于什么呢?因此在时间上,我们没有任何知识先行于经验,一切知识都从经验开始。

  一百六十、“按照时间,我们没有任何知识是先行于经验的,一切知识都是从经验开始的。”

  一百六十一、有两件事物越思考就越觉得震撼与敬畏,那便是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准则。

  一百六十二、对显象的杂多的把握在任何时候都是渐近的。各部分的表象相继而起。至于它们是否也在对象中相继,则是反思的第二点,它并不包含在第一点中。

  一百六十三、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通常只是让他们适应当前的世界——即使它是个堕落的世界。这是中国不少父母的真实写照。后代延续和苟活,具有动物进化的意义,但作为人仅有此追求未免太不像人样子。生孩子只为奴隶主作添头,这样的父母不配说爱自己的孩子。

  一百六十四、另译: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赞叹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的道德法则。他们向我印证,上帝在我头顶,亦在我心中。

  一百六十五、一切显象都在时间中,无论是同时存在还是相继,都只有在作为基底(作为内直观的持久形式)的时间中才能被表象。

  一百六十六、真是可笑而又动人的回忆:我年方十八,初次进入沙龙,觉得那么孤单无靠!哪个女人瞟我一眼,就会觉得手足无措。越想取悦于人,便越是笨手笨脚。对一切的一切,都形成最错误的看法。要么无缘无故地倾心相与,要么把那个端详我的人认作死敌。不过那时,生性羞怯虽带给我不少苦痛,但是,一个美好的日子,终究是美好的!

  一百六十七、横波一盼,说话一句,胜过世界上的一切知识。

  一百六十八、决定我们是否富有的,不是我们拥有的东西,而是我们没有也行的东西。

  一百六十九、构成宗教的是神的命令(法则)——即人类共守的义务——而非关于神的启示之特殊研究内容(因为这样的话就要称为神学了)。

  一百七十、我们的知识产生自心灵的两个基本来源,其中第一个是接受表象的能力(印象的感受性),第二个是通过这些表象认识一个对象的能力(概念的自发性);通过前者,一个对象被给予我们,通过后者,该对象在与那个(仅仅作为心灵的规定的)表象的关系中被思维。因此,直观和概念构成了我们一切知识的要素,以至于无论是概念没有以某些方式与它们相应的直观、还是直观没有概念,都不能提供知识。这二者要么是纯粹的,要么是经验性的。如果其中包含有感觉(它以对象现实的在场为前提条件),它们就是经验性的;但如果表象未混杂任何感觉,它们就是纯粹的。

  一百七十一、一切显象中,持久的东西都是对象本身,也就是说,是实体,而一切变易或者能够变易的东西,都仅仅属于这一实体或者各实体实存的方式,从而属于它们的规定。

  一百七十二、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一百七十三、心中的道德律令,不必讨论,不能讨论,也不需讨论。

  一百七十四、自由不是让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是教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

  一百七十五、大海之所以伟大,除了它美丽、壮阔、坦荡外,还有一种自我净化的功能。

  一百七十六、文言译:常有二理,在手心焉;敬而畏之,与日更新;上则为星辰,下则为德性。

  一百七十七、如果我们实在不能理解它,就对它顶礼膜拜。这不是一种卑微,而是一种选择。

  一百七十八、我们的时代是真正的批判时代,一切都必须经受批判。通常,宗教凭借其神圣性,而立法凭借其权威,想要逃脱批判。但这样一来,它们就激起了对自身的正当的怀疑,并无法要求别人不加伪饰的敬重,理性只会把这种敬重给予那经受得住它的自由而公开的检验的事物。

  一百七十九、统觉,同一种先验的统一性,从总是能够在一个经验里面相聚的一切可能的显象中,按照规律形成所有这些表象的一种联系

  一百八十、形而上学的真正路径不是跟杂乱无边的经验对象打交道,而是从理性本身出发,并且至于理性本身产生对话。这才是形而上学的根基,不可拔除。

  一百八十一、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赞叹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的道德法则。他们向我印证,上帝在我头顶,亦在我心中。

  一百八十二、就人类全体而论,一切归根到底都是由愚蠢、幼稚的虚荣、甚至还往往由幼稚的罪恶和毁灭所交织成的。

  一百八十三、在一个朋友结婚时,便是你们失去这个朋友的时候。

  一百八十四、人就是现世上创造的最终目的,因为人乃是世上唯一无二的存在着能够形成目的的概念,是能够从一大堆有目的而形成的东西中,借助于他的理性,而构成目的的一个体系。

  康德简介: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Kant),出生于柯尼斯堡,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他被认为是对现代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也是启蒙运动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其一生深居简出,终身未娶,过着单调刻板的学者生活,直到1804年去世为止,从未踏出过出生地半步。

  1724年4月22日,康德出生于东普鲁士首府哥尼斯堡(Königsberg,现俄罗斯加里宁格勒)的一个马鞍匠家庭,家人都是虔诚的新教徒;1740年进入哥尼斯堡大学攻读哲学,1745年毕业;从1746年起康德去一个乡间贵族家庭担任家庭教师四年;1755年康德重返哥尼斯堡大学,完成大学学业,取得编外讲师资格,任讲师15年;1770年康德被任命为逻辑和形而上学教授;1786年升任哥尼斯堡大学校长;1797年辞去大学教职;1804年2月12日病逝。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任教期间先后当选为柏林科学院、彼得堡科学院、科恩科学院和意大利托斯卡那科学院院士。康德终生没有离开过哥尼斯堡。

  康德的生活十分有规律,以至于当地的居民在他每天下午3点半散步经过时来对表。或许正是因为这种有规律的生活方式,康德很少受到疾病的折磨。不过康德是一个非常好交际的人,十分健谈,经常邀请客人与他共进晚餐。

  康德的一生可以以1770年为标志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主要研究自然科学,后期则主要研究哲学。前期的主要成果有1755年发表的<自然通史和天体论>,其中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在后期从1781年开始的9年里,康德出版了一系列涉及领域广阔、有独创性的伟大著作,给当时的哲学思想带来了一场革命,它们包括<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断力批判>(1790年)。“三大批判”的出版标志着康德哲学体系的完成。

  政治上,康德是一名自由主义者,他支持法国大革命以及共和政体,在1795年他还出版过《论永久和平》一书,提出议制政府与世界联邦的构想。康德晚年已经以一名出色的哲学家闻名于世,他去世后,人们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QQ头像
词语造句
游戏名字
年终总结
游戏名字
检讨书
辞职信
道歉信
游戏名字
炫舞名字
游戏名字
炫舞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