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草惊蛇,现代汉语成语,出自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打草惊蛇,三十六计之一,作为谋略,是指敌方兵力没有暴露,行踪诡秘,意向不明时,切切不可轻敌冒进,应当查清敌方主力配置、运动状况再说。今天就让name2012网小编搜集了一些关于(打草惊蛇的故事)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打草惊蛇的主人公是谁?
打草惊蛇的主人公是王鲁
打草惊蛇的主人公是谁?打草惊蛇的故事打草惊蛇:指做事不密,致使人有所戒备。
王鲁的简介:
南唐时期,涂县县令
打草惊蛇出处
宋·郑文宝《南唐近事》:“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为好事者口实焉。
打草惊蛇的故事:
南唐时候,当涂县(现安徽省马鞍山市下辖的一个县)的县令叫王鲁。这个县令贪得无厌,财迷心窍,见钱眼开,只要是有钱、有利可图,他就可以不顾是非曲直,颠倒黑白。在他做当涂县令的任上,干了许多贪赃枉法的坏事。
常言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这王鲁属下的那些大小官吏,见上司贪赃枉法,便也一个个明目张胆干坏事,他们变着法子敲诈勒索、贪污受贿,巧立名目搜刮民财,这样的大小贪官竟占了当涂县官吏的十之八九。因此,当涂县的老百姓真是苦不堪言,一个个从心里恨透了这批狗官,总希望能有个机会好好惩治他们,出出心中怨气。
一次,适逢朝廷派员下来巡察地方官员情况,当涂县老百姓一看,机会来了。于是大家联名写了状子,控告县衙里的主簿等人营私舞弊、贪污受贿的种种不法行为。
状子首先递送到了县令王鲁手上。王鲁把状子从头到尾只是粗略看了一遍,这一看不打紧,却把这个王鲁县令吓得心惊肉跳,浑身上下直打哆嗦,直冒冷汗。原来,老百姓在状子中所列举的种种犯罪事实,全都和王鲁自己曾经干过的坏事相类似,而且其中还有许多坏事都和自己有牵连。状子虽是告主簿几个人的,但王鲁觉得就跟告自己一样。他越想越感到事态严重,越想越觉得害怕,如果老百姓再继续控告下去,马上就会控告到自己头上了,这样一来,朝廷知道了实情,查清了自己在当涂县的胡作非为,自己岂不是要大祸临头!
王鲁想着想着,惊恐的心怎么也安静不下来,他不由自主地用颤抖的手拿笔在案卷上写下了他此刻内心的真实感受:“汝虽打草,吾已惊蛇。”写罢,他手一松,瘫坐在椅子上,笔也掉到地上去了。
那些干了坏事的人常常是做贼心虚,当真正的惩罚还未到来之前,只要有一点什么声响,他们也会闻风丧胆。
打草惊蛇的启示:
公安派出所才是最大的全国连锁失联儿童守护站!请教会孩子,走失找民警!如果发现疑似被拐孩子,应尽快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报警!如果允许,可拍照取证,但请注意千万不要打草惊蛇。
蒋介石想以“打草惊蛇”之计,利用红军长征之机来统一中国(政令、军令的统一),不想目的只达到了一半,却又犯了“养虎为患”的大忌。
对什么事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人其实才厉害。一切都在掌控之中,一切又都好像与你无关。作为成功的局外人却把握了所有的信息,但又不动声色,也没打草惊蛇。这样既不会累到自己,也不会累到别人。而我想说,一切的无关痛痒都只是因为根本不走心。因为根本不重要所以哪会去care到底谁死谁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