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隅顽抗出于先秦·孟轲《孟子·尽心下》:“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含贬义;比喻依仗某种条件顽固抵抗或垂死挣扎。今天就让name2012网小编搜集了一些关于负隅顽抗的故事,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负隅顽抗的主人公是谁?
陈臻
孟子弟子之一。
孟子·公孙丑下:陈臻问曰:前日于齐,王馈兼金一百而不受;于宋,馈七十澊而受;于薛,馈五十镒而受。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于此矣。
负隅顽抗成语解释
【解释】
负:依靠;隅:山势弯曲险阻的地方。凭借险阻,顽固抵抗。指依仗某种条件,顽固进行抵抗。
【出自】
《孟子·尽心下》:“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
【示例】
最后牛元峰逃到镇东头的小寨里,指挥着一个多营~,死不投降。
◎徐海东《奠基礼》
【语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
负险固守
【反义词】
俯首就缚束手就缚
【例句】
战争已经连续三天三夜,我军在黎明时分终于将~的敌人全部歼灭。
【灯谜】
角斗;
负隅顽抗(打一字)谜底:斛
负隅顽抗成语典故
《孟子·尽心下》:“齐饥。陈臻曰‘国人皆以夫子将复为发棠殆不可复。’
孟子曰:‘是为冯妇也。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yú),莫之敢撄(yīnɡ)。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注释:
(1)晋:周代国名,在今山西和河北南部一带。冯妇:晋国人,姓冯名妇。
(2)卒:完毕,终了,这里引申为“后来”。善士:善人。此处指行善,不再杀生。
(3)之:往,到。
(4)负:仗势,依靠。嵎(yú):古时通“隅”,角落。
(5)莫:没有(人)。撄(yīnɡ):接触,触犯。
(6)趋:古时慢走叫步,快走叫趋。
(7)攘臂:卷起袖子。
(8)士者: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
负隅顽抗成语故事
战国时,有一年齐国发生饥荒,许多人饿死。孟子的弟子陈臻(zhēn)听到这个消息,急忙来找老师,心情沉重地说:“老师,您听说了吗?齐国闹饥荒,人都快饿死了。人都以为老师您会再次劝说齐王,请他打开棠地的谷仓救济百姓。我看不能再这样做了吧。”孟子回答说:“再这样做,我就成为冯妇了。”接着,孟子向陈臻讲述了有关冯妇的故事。冯妇是晋国的猎手,善于和老虎搏斗。后来他成为善人,不再打虎了,他的名字也几乎被人们忘掉。有一年,某座山里出现了一只猛虎,常常伤害行人。几个年轻猎人联合起来去打虎,他们把老虎追至山的深处,老虎背靠着一个山势弯曲险要的地方,面向众人。它瞪圆了眼睛吼叫,没有人敢上前去捕捉。就在这时,冯妇坐车路过这儿。猎手们见了他,都快步上前迎接,请他帮助打虎。冯妇下了车,挽起袖子与老虎搏斗起来,经过一场拼搏,终于打死了猛虎,为民除了害。年轻的猎手们高兴地谢他,可是一些读书人却讥笑他。
“负隅顽抗”这则成语的“负”是依靠;“隅”是山势险要的地方。比喻依仗某种条件顽固抵抗。
被人追赶的老虎,逃到了山的角落里,背靠山角,借势回头反扑追捕它的人。成语“负隅顽抗”由此而来。比喻敌人被追赶到无路可逃的时候,态度顽固,抗拒投降;也比喻有人干了坏事被揭穿后,死不认账,狡辩抵赖。
成语“再作冯妇”,也是从这个故事来的。故事中说冯妇又干了一次自己说过不再干的打虎事情。今天这个成语有两种用法:拿来说自己,有受人嘱托,不得不再干的意思;拿来说别人,含有讥讽别人旧习难改,说话不算数的意思。
负隅顽抗成语出处
先秦·孟轲《孟子·尽心下》:“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
负隅顽抗成语示例
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扼守在堑壕中的敌人想负隅顽抗,我们劈头盖脸便是一顿猛扫。”
当代康笑胤《思君赋》:她含情脉脉地对他说:“打消你寻花问柳、追莺逐燕的主意,在我训练多年的情将意卒面前,莫再幸福地挣扎,甜蜜地逃跑。你须知,负隅顽抗的下场,是被我罚去客厅跪搓衣板。
负隅顽抗成语启示
负隅顽抗了几天,感冒君似乎是偃旗息鼓了。还没来得及松口气,过敏大军全面压上,一夜之间阵地失守,全身都是疹子,脸上……连嘴唇都没能幸免(被毁容了呜呜呜…………
怕是偏执张牙舞爪再难长大。怕是折磨已成乐趣再难平凡。打算有个信仰…打算负隅顽抗…
时隔大半年,路跑完了一半,我究竟离梦想近了还是远了还在负隅顽抗,还不想放弃。
一进十二月,每天被各色琐务塞得密不透风,像是浪费了快一年的时间不甘心就此结束,伙同最后残余的渺小斗志,与懒惰散漫负隅顽抗。累到必须之外不想多说一句话,却偏巧积压而来的重重又重重心思全化在内里,特别需要一个燃点,好把一切炸个稀碎,让所有淤堵在心的好的坏的东西都不再值得惦念和珍存。
慢慢接触这个社会,避世心理还是很强烈的,但是,不能因为不是我喜欢的就抵抗,还是负隅顽抗,不行不行,得有积极的入世态度,不被他人左右一步一个脚印的先走着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