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法读后感篇一:
断断续续把《活法》读完了!读的过程中感觉收获很大,但由于断断续续读的,很多天才读完,也可以说是边读边忘,所以感觉收获的感觉也在边读边忘。这也提醒我们好书要多读几遍。我还会再读《活法》的。《活法》真的是一本值得多次捧读的好书!
虽然忘了不少,但其中有几点内容给我收获还是挺大的。
第一,作者稻盛和夫老先生反复强调他的企业之所以成功,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利他思想”。他不是只为自己创建企业,他还为了员工;他不只为员工创造企业,他还为人民大众。他的企业不是以追求利润为最高目的,而是以有利于人民群众为使命。他没有很高深的理论来指导管理企业,只有最简单最朴素的小孩都知道的社会伦理道德规范。而这恰恰是天道,稻盛和夫老先生正是顺应了天道,才让自己的事业不断做大。什么是天道呢?老先生在书里面讲的很清楚。宇宙有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指引着宇宙万物向和谐,美善的方向发展。只有顺应这个方向,才是符合宇宙的意志,也就是符合天道。人之所以在宇宙中产生,也是天道的原因。也就是说,人是和谐,美善的产物。人与人之间应该和谐相处,这才是顺应天道的。可是,我,一个名字叫罗再良的生命,来到人世间29年,有没有经常顺应天道做事呢?没有。有满身的缺点,对父母不够恭敬,对领导不够尊敬,对朋友不够守信,对同事不够团结等等。这一切都是有违天道的。难怪自己遭受很多的痛苦。原因就在此。读完此书,算是越来越明白自己诸事不顺的原因了。
第二,稻盛和夫老先生的敬业心让晚辈敬佩不已!他人生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跟敬业心也是分不开的。公司只剩下他一个人了,他还是要埋头苦干,哪怕不发工资,他都愿意干!这一点,晚辈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达到。我不是一直想有所成就么?那为什么到现在还不见端倪?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敬业心不够!我相信自己敬业心一定会越来越强的!我相信再多看一遍《活法》,敬业心会增强一点的!
第三,稻盛和夫老先生在书里详细描述了做事成功的一个秘密。那就是,在做事前,他能够在脑海里非常清晰看到成功的每一步骤,画面。也就是说他首先预想,然后付诸实践。最终经常得到脑海中预先想象的结果。这不正是我们中国的一个成语“心想事成”吗?
前两年看了一张光盘《秘密》不正是讲的跟老先生一样吗?结合自己的一点点经历,也能验证这个秘密。经常在脑海中想象的事情,就会变成现实。不管我们想好的,还是想坏的。想积极的,还是想消极的。都会变成现实。所以,我们万事都要朝好的方面想,朝积极的方面想。当想要完成一件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的事情时,不要怕困难,相信自己,使用这个秘密,加上精进努力,相信一定可以成功!
以上是目前一点点的体会,下次再看一遍时,收获一定会更大的。最后感谢公司提供这么好的书籍!
活法读后感篇二:
今天正式第二遍读完《活法》!截止到目前已正式读完稻盛经营哲学六本书。
稻盛先生在书的开头就进行了“活着的意义”的探索,人类活着的意义、人生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答案就是提高身心修养,磨炼灵魂。“我是为了做一个比降临人世之初更好的人而来。”读至此处,隐隐感到“大道至简”的力量。也联想到去世的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说他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他也真的做到了。
本书整体讲的道理浅显易懂,印象比较深的有三点:
一是有关“苦难现象”的因果分析——“这是因为你先认定了‘人生无法尽如人意',才会导致事情成真,不是吗?从这个角度说,无法尽如人意的人生,根本就是实现了自己原先的预期”。这个逻辑的深层次分析,他认为:“一个人的人生直接受到自己想法的牵引,自己遭遇到的事情,其实根本是内心所产生。”他甚至把疾病也归类于这些遭遇中。稻盛以自己年少时体弱多病为例,发现“人内心深处有一块吸引疾病的磁石,因为内心的软弱,疾病找上门来”。这和以前读过《秘密》中的吸引力法则惊人相同。
二是人要想成功,必须内心有强烈的愿望。只是一般的愿望是不行的。具备同等能力,做出相同程度的努力,有的能够成功,有的以失败告终。其差别是什么呢?人们往往容易把原因归结于命运、运气,其实主要是因为愿望的大小、高度、深度、热度的差别而造成的。也许有人会摇头认为这未免太乐观了。但是,废寝忘食地渴望、思考并不是那么简单的行为。你必须持续拥有强烈的愿望,并不知不觉地把它渗透到潜意识里去。在这一点上,还是比较佩服李总对某个项目的专注度,几乎是时时想着,心心念着,即使国外出差仍不时和我们分享对项目新的想法,值得佩服。
三是知行合一。很多事情我们都了解,可是却没那么做,只是一念之差改变了我们的人生轨迹。小时候课本里读到的与人为善,多为他人着想,看似简单的道理,我们却忽视没有做到。看了《活法》我们是不是该重新审视自己呢?你对人生的态度,对工作的热忱,对生活的希望,是否该有所改变呢?干,就对了!
活法读后感篇三:
读完稻盛和夫的《活法》后,深深被他的哲学观和人生观所折服。其实他的企业经营哲学和生活哲学都很简单,就是不许撒谎,不许给他人添麻烦,要正直,不得贪得无厌,不许只考虑自己的私人利益等等。就是这些简单的理念,帮助了稻盛和夫走向成功,也帮助了京瓷走向成功。而很多精于算计,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最终在商业世界中慢慢地消失了,甚至成为了商业丑闻的主角。
其实有的时候,做人是很简单的,成功也是很简单的。稻盛和夫谈到他自己的成功时,也说自己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也就是拥有强烈的愿望,推崇高尚的价值观,并执着地对待工作而已。
在本书的第一章里,我很喜欢里面提到的松下幸之助先生的“水库式经营”,他说经营企业就像修建水库一样,使水量不受天气和环境左右并能保持一定的数量。用到企业经营中,那就是当企业景气时要为不景气做好准备,保留一定的后备力量,做到未雨绸缪。这种经营理念在许多企业身上都能够看到。譬如国内的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一直强调要备好棉袄过冬,要事先想到企业可能会陷于危机,具备良好的危机意识,准备充足的现金流,去迎接企业惨淡经营的寒冬。可以说,这种思想对于保持企业的危机感与进取心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的。
当稻盛和夫谈到成功的两大要素时,他列举了乐观与悲观这对矛盾的极致应用。在事情的推敲设想阶段,需要积极的乐观心态,而在设想向具体计划转移时,则应该以悲观的理性分析为主,必须想象所有可能存在的风险,慎重、小心、严密地推敲计划。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只有以乐观的心态去设想问题时,才会放开了去想问题,才能吸收一些看似不可行但实际很有前景的好主意。而在计划阶段,悲观点才能做到布局谨慎,思考周密。很多人就是因为在这两者间权衡不好,以至于错失了很多机会,甚至酿成很多苦果。有的人在设想问题时,以悲观的态度对待之,结果很多本来很好的点子都被否定了,其实它们只是暂时不具备完成的条件而已,将来没准很有前景。还有的人在计划和执行时过于乐观,以为自己资源充足就能做好一切,结果很多细节上的问题都被忽略了,最终导致整个计划系统的瘫痪。其实这乐观与悲观的应用也是对人心态上的一个考验,能做到适时,适事,适势才是强者。像李嘉诚所说的一句话:光景好时决不过分乐观,要带点悲观去看待它;光景坏时决不过分悲观,要带点乐观去看待它。这种平衡的思想用我们的古话说则叫中庸。
稻盛和夫先生在做事情时总是坚信锲而不舍必定成功,他认为,哪怕是无能为力的事,那也只是现在的自己无能为力,将来的自己一定能行,用“将来进行时”考虑是很重要的,应该相信自己还有潜能,从而等待机会唤醒、迸发出来。对待困难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感到无能为力了,而稻盛和夫认为,无能为力只不过是过程中的事,再努力一下没准就能看到好的结果。竭尽全力直到极限就一定能成功。
在第一章里面,我比较喜欢稻盛和夫先生总结出的一个结论:解决问题的答案总是在现场。只有身处一线,亲身感受,并对问题进行层层剖析才能深刻地认识问题并解决问题。说得好,答案总是在现场,一切创意也都在现场。大多数企业不断地进行市场分析,不断地接触顾客不正是奉行这一原则吗?
在稻盛和夫的经历当中,他要我们牢记有意注意的人生,具备准确的判断能力。要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和核心,具备准确的判断能力。这给我的启示就是凡事要多用心,要多注重细节,去观察到一些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稻盛和夫先生有一道“人生方程式”: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x热情x能力,思维方式指一个人的原则和方向,在今天的企业用人当中,思维方式可能不是企业一开始就能看出来的,所以企业招揽人才之初,主要着重人在热情与能力上的显现。一个人有能力,有热情才能为自己所在的公司或集团做出价值。在我个人的观点里,在这两者间,我是觉得热情比能力更重要,因为有热情至少说明你是认同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的,你也能够为公司的成长而努力工作,如果能力不够,只要你有热情,那么能力是可以在公司的成长氛围中慢慢提升起来的。但空有能力的话,如果你不能付出百分百的的热情,那对公司的作用也不会很大。有些人自恃能力卓越,不会站在团队的角度把一些机会让给其他人,从而带动整体的成长,甚至会不把公司和其他同事放在眼里,结果影响了整体的协作效率。这种人在公司和团队当中也只会起到负面作用。韦尔奇也说过公司里最棘手的人是那些有能力但是却不认同公司价值观的人,这些人现阶段能够创造良好的业绩,但是却不擅长引导团队成长,不会从公司的利益上去考虑问题。虽然棘手,但是韦尔奇最终的选择还是果断让这些人离开。因为这些人空有能力,对公司和团队缺乏基本的热情。
稻盛和夫先生是一位高尚的企业家,他也主张把对领导者的考核标准中加进更多“德”的比重,不能一味地强调“才”。他强调人格第一,勇气第二,能力第三。然而,他说道,目前的领导挑选方法本身还是存在着问题的,很多组织的领导不是以人格而是以才华和能力作为单一的选拔的标准。与人格相比,现在的人才配置普遍更重视用考试结果和测评成绩表示的能力。其实这也可以理解,因为能够在纸上显现出来的东西通常比较直观,而人格这些东西却只能靠慢慢去挖掘,因此企业招揽人才之初通常偏向于选取最为直观的办法。他们想,与其重视人格这种模糊的因素,还不如重视才华这种容易直接带来成果的要素来选拔领导。然而小赢凭智,大赢靠德,无德者对整个企业来说最终也将会成为阻碍因素,因此虽然选人之初难以直观地看出一个人的品格,但是在之后的日子里,加强对人思想道德的考核是非常重要的。无德者,难担大任。商界当中,很多一时叱咤风云的企业家就败在“德”字之下。黄宏生、黄光裕等人因为过不了“德”这一关而走偏了,铸下大错。而柳传志、王石这些人因为恪守企业家精神,不违背企业道德而被人们所推崇。我们的古人一直强调德才兼备,到了现在,这些传统观念都依然是值得我们永远恪守的金玉良言。
当读到第四章的时候,我被稻盛和夫先生那种利他精神所感染了,我甚至一度相信,他的活法,是一种超越世俗的禅道,是一种无人能及境界。稻盛和夫先生是这么对待利他精神的:为家人工作,帮助朋友,孝敬父母,通过这种虔诚而细小的利他行为一点点地延展为为社会、为国家、为世界那样的大规模的利他行为。稻盛和夫先生是那么想的,也是那么做的。他主张降低长途电话费,不求利润的最大化,有一定合理的利润就好,让广大国民都能付得起钱,打得了电话。他还为了整体的国民利益而不惜放弃公司产品竞争,把市场拱手让给对手。这种利他境界,我想能够匹敌的人寥寥无几。有人说,社会上每一个人都是为自己私利的,但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得到快速发展,资源得到良好配置。其实追求个体的最大利益并不会得到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就像博弈论一样,每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的最大化,其结果往往不如每个人作出让步,为共同的利益而战来得好。只有追求整体利益,社会资源才会得到最有效的配置。有的人说,人生性就是自私的,当连自己的需求都不能完全满足的时候,怎么去进行利他呢?其实,就如同书上所说,利己和利他总是辩证的关系,利他的同时也是利己。如果我们从更广阔的视角去看事物,立足于更大范围的个人行为上面,我们就可以发现,小单位中的利他在大单位看来就转变为利己了。当我们帮助同事的时候,其实我们也是在为共同的公司做贡献;当我们为公司做贡献的时候,其实我们也是在为我们所处的社会谋福利。这样一来,既是利他,也是利己。在实际的企业运作当中,稻盛和夫先生是这样诠释他的经营活动的:不要以为只要公司赚钱就可以了,应该也为合作方获取利润,还应该为消费、投资方、区域性利益作出贡献。在现实的商业活动中,我们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宝洁公司设立客户生意发展部,目的就是为了帮助经销商更好地发展。因为宝洁认为,只有经销商发展起来了,自己才能够在他们的帮助之下更好地成长。还有一个例子就是阿里巴巴的马云总是向员工强调不要紧盯客户口袋里的5元钱,公司应当帮助客户赚100块,然后自己再从他们那100块中拿5块。想到利他,我又突然想起之前看过的关于人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成长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实现个人价值,第二个阶段是帮助他人实现价值,第三个阶段是为社会带来价值。我想,这也就是利他精神由微至广的一个发展历程吧。
本书中第五章的标题是“与宇宙相和谐”,稻盛和夫先生认为,人生受“看不见的手”所驾驭,第一只手是命运,第二只手是从根本上掌控人生的无形巨手,叫“因果报应的法则”,简单来说,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命运和因果定律,这两大原理支配着每一个人的人生。他认为,思善事,做善事,就能将命运引向美好。人类一方面受命运的支配,另一方面通过自己的善事善行来改变命运。可能大家会认为这是迷信,但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一种良性的生活态度,是心灵上的一种有利趋向。因为这个法则可以不断地去鞭策人们去拼搏进取,战胜困难,同时日积一善,积善成德。三尺之上有神明,不要抛弃对上天、对自然基本的敬畏,这样才能做到自律,做到谦逊,做到布施,做到忍让。有人说自己做了很多善事,平时也很努力工作,可生活却屡遭不幸,为什么做好人没好报,付出之后没有收获呢?其实不是这样,这只是命运一时凌盛与因果法则罢了,只要他不放弃,到时他一定会得到应得的收获的。有的时候,因果报应法则难以被人看清并轻易相信,是因为人们只用很短的时间来衡量和判断事物。思想、言行作为结果表现出来还需要相应的时间,在两三年这个短暂的时间单位里难以看出结果。这正应了中国的古话:不是不报,时辰未到。长远地来看,诚恳地不吝惜善行的人不会永远时运不济,而懒惰、敷衍了事的人不可能荣华一世。
写到这里,我想也差不多结尾了,但我对稻盛和夫先生的崇敬之情却不会到达尽头。在这里,我以对稻盛和夫先生的一个整体评价来作为我读书笔记的结尾,以此表达我对他的尊崇。在《活法》通篇当中,我读到了稻盛和夫先生是这么的一个人:心态良好,为人豁达,富有原则,公私分明,懂得感恩,为人谦逊,善于自省,乐于进取……当然,还有许许多多我尚未发现的品质。
活法读后感篇四:
读了不少励志类的书籍,这些书籍片面的教导别人要有野心,野心是成功的动力,没有野心不行,我对此深信不疑。当读完稻盛和夫的《活法》后,才知道那些励志书籍是误人子弟。字典中野心的意思:(1)心性放纵,不可驯服或心怀叛离之心,不安本分;(2)指喜好闲散、隐逸的心绪。野心:对领土、权利或名利的巨大而非分的欲望。可见野心并不是好东西。稻盛和夫用“强烈的愿望”来代替“野心”这个词是非常恰当的。在字典中:愿望--对一件事物的美好希望、设想与期待。稻盛和夫认为,成功的基础是强烈的愿望。不仅仅是一而再,再而三地产生某种强烈愿望,希望这样或是希望那样,而是在大脑中反复进行模拟实验,心中推演种种迈向成功的过程。如此锲而不舍,反复思考,成功的道路就好像曾经走过似的“逐步清晰”了。
在《活法》中稻盛和夫指出了成功的要素(修炼灵魂的方法),强调人生的意义,认为人生在世,直到终要咽气的那一天止,都是在体验各种各样的苦和乐,在被幸与不幸的浪潮冲刷中,不屈不饶地努力活着。把这个过程本身当作“去污粉”,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性,修炼灵魂,带着比初到人世时有更高层次的灵魂离开这个世界。人生的目的除此以外别无他求。修练灵魂必须要有“正确的生活方式”,砥砺自我的心灵,做到六种精进:1,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2,戒骄戒躁;3,每天自我反省;4,感谢生命;5,行善积德;5,摒弃掉感性所带来的烦恼。参悟“六波罗密”,即为了磨练心智,提高灵魂不可或缺的修行,即布施,持戒,精进,忍辱,禅定,智慧。我认为灵魂是存在的,当人死后,他会去到另外一个空间,但前提是灵魂必须有坚强的意志,所以正如稻盛和夫说的人生的意义是修练灵魂。
稻盛和夫认为人生受两只“看不见的手”驾驭。第一只手是命运,人确实受到某种力量支配着,它不受个人意志或思想所左右。它不顾人类的喜怒悲乐,像奔流不息的大河,贯穿我们的一生,一刻也不停地把我们带向大海。还有另外一只根本上掌握人生的无形巨手,即“因果报应的法则”。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一切一定有其必然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所有这些思想和行为成为原因,产生结果。对这个结果的反应又转变为导致下一个结果的原因,因果定律无限循环又是支配我们人生的天意。所谓天意就宇宙的道或规律。
稻盛和夫一切的哲理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上的,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正确的信仰。我认为信仰可能是宗教,可能是美好的事物,但不能是邪恶的东西。
活法读后感篇五:
《活法》是一本属于励志类的书籍,其中涉及了为人处世,宗教政治等等内容,作者稻盛和夫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读者阐述了人生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努力拼搏这样一些人生哲理。在这里还有一个关于名人的小故事: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是一个很喜欢读书的人,他有个习惯就是每读完一本书就会把它扔掉,唯独有一本书是经常留在身边的,就是这本《活法》。读完这本书真的让我受益匪浅。
从一个小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到世界顶级陶瓷公司京瓷的董事长,稻盛和夫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比出生时有一点儿进步或者说是为了带着更美一点,更高尚一点的灵魂死去。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而时间是无休止流逝的,与人类浩瀚的历史相比,人生是渺小的,人所拥有的时间不过如白驹过隙;与广阔的宇宙相比,人类渺小得如恒河沙数。每个人都会死去,不管多么大的功绩都会随时间的流逝化为泡影。所以人最重要的是活在当下,珍惜上天所赐予的分分秒秒,点点滴滴,这样在生命即将终结时就能坦然面对,无愧于心。
很喜欢书中的一句话,人生于心念是一致的,强烈的意念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这句话用另一个意思表达就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每个人的潜力都是庞大的,只是不到关键的时刻表现不出来而已,如果你有强烈的欲望想完成一件事的时候,不遗余力的付出,认真的计划,一丝不苟的执行,那么成功必然是属于你的。
稻盛和夫告诉我们复杂的事情都是由简单的事情构成的,越是简单的事情其本质往往越是简单。我们身处在一个物质的世界里,所有的一切都是由原子和分子组成的,所以事物越单纯就越接近他的本质也就越接近真理,书中所提倡的就是以单纯的办法对待复杂的事情,以正确的思维方式,似火的热情和一定的能力向自己的期望出发,越是错综复杂的问题越要回到原点去寻求解决方式。
作为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责任心决定了你今后的发展,有这样一个笑话:约翰和斯文一对伙伴想去海外谋发展,出海没多久,约翰就急匆匆的跑来对他的朋友说,我们的船一直在进水就快要沉了。斯文听了懒洋洋的回答道,关我什么事,反正船又不是我的。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绝不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他的一生也将永远在找工作换工作中度过,庸庸碌碌,一事无成。事了。
作者就砥砺心智,提升灵魂提出了六点:1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2戒骄戒躁,3每天反省自己,4感谢生命,5行善积德,6摒弃掉感性所带来的烦恼以利他之心生活与宇宙和平共处。这些都值得我们好好深思学习。
活法读后感篇六:
提笔的时候,感觉很沉重,写活法的读后感是需要有勇气的。因为活法所写并不是空洞的理论,它记录了一个伟大企业家的创立两个世界五百强企业的辛路历程和心得体会。通过作者稻盛和夫本人几十年的身体力行,在创立京瓷过程中悟出人生真谛,又将人生真谛在创立KDDI的过程中升华,树立了21世纪企业家的成功典范。这样一部厚重之作,却是深入浅出,主要回答了三个问题。
人为什么而活
作者稻盛和夫告诉我们,人生的目的在于“提升心性,锻炼灵魂”(人生就是一场修炼),处世的准则就是“敬天爱人”。简单的一句话,却吸取了古今中外的精华,融入了自己的阅历。
个人人生目的可以用心理学本我、自我、超我来解释。本我代表人生而具有的基本欲望和需求(物性),是潜意识,是人性中罪恶的种子;超我代表人内心中的良知和理想(神性),也是潜意识,是人性善良的种子;自我在现实生活制约下用种种行为满足本我需求并受到超我的监督(理性),具有独立判断和意识,他活在当下。这里心性指的是自我,灵魂指的是超我。克服本我,脱离低级物欲;超越自我,用理性来发现和改变世界;还原超我,在心灵上达到更高的境界,得内心的真正满足。
活法中处处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智慧,“敬天爱人”的思想也从个人提升扩大到了对社会和宇宙理解。天指的是规律,也就是道,只有掌握了规律的人才能驾驭事物,目前科学就是道。只要自己努力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道酬勤,可以无憾。人指仁爱,是儒家学说核心,大爱无疆,如果是为人类谋福祉,可以无恨。“敬天爱人”就是儒道思想的融合,是我们处世的准则。
很多人看了会想,这番大道理是好,但作为普通人,好像离我很遥远。一个人能否成功不仅仅靠个人努力,还受自身资质、环境等很多因素制约,时势造英雄,毕竟能成功的人是极少数。活法指给我们的只是一条通向人生幸福的路,平凡的人不能强求成功,但完全可以通过修炼使灵魂净化,获得人生的幸福和满足,活出自己的精彩。
人为什么而工作
人的一生围绕着家庭和工作两个中心在转。家庭是本我需求的延伸,是血缘关系的体现,衍生出亲戚和朋友;而工作则更加广阔,代表了规律和大爱,衍生出学习和兴趣。工作不仅谋生手段,更是探求规律和实践的主要途径。从社会角度来讲,家庭是小爱,能造福于己;工作是大爱,能造福于人,体现出人生价值。家庭是否幸福是自己衡量,工作上成功与否,是靠客观事实来衡量,所以工作更能客观的帮助人心智成长,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一个人的职业发展大致上可分为六个阶段。①学习知识:在学校学习工作上的知识以及在企业入职技能培训的阶段,主要是打下良好的工作基础;②掌握工具:是大部分人所处的工作阶段,一线操作人员主要是掌握机器的操作,基层管理人员主要运用管理工具;③总结方法:指能从具体工作点中总结经验和规律,通过规律指导基层员工操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基层管理者需要达到的水平;④理清思路:是一个业务主管要达到的水平,把工作上的经验点串成职能线,能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对一个职能进行规划,形成工作思路,带领一个团队完成既定任务;⑤拓展思想:企业高层管理者需要达到的水平,能统筹内外部资源,理顺企业各项职能,通过思想面来带领一个企业的发展;⑥树立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存在的价值和核心,企业家通要树立企业文化,关注每个员工成长,企业才能长期有序的发展。
大部分人工作仅仅是为了生计,基本上只能在停留在1-2阶段,没有掌握总结方法和经验的能力,长此以往工作机械而缺少趣味,生活的中心逐渐转移到家庭上;到3-4阶段,需要较多的思维力,也需要以身作则,有更多的责任和压力,工作不仅仅是谋生手段,从中也收获了成就感和满足感;到5-6阶段,工作甚至成了生活的主旋律,个人的品格代表了企业的形象,这时候工作主要是实现人生的种种抱负和理想,回馈社会,实现人生价值。工作六个阶段正是人生从本我、自我、超我的成长过程,也是获得心智成长,回报社会的必经过程。
稻盛和夫是企业界的奇才,可以说工作的六个阶段都相当优秀,所以能写下活法,用进取精神来鼓舞千万人。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能力和机遇,不可能每个人都能达到这个高度和境界。职业发展的阶梯是很明确的,虽然每个人的境遇不一样,机会也不一样,但只要在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一步步进取,都有上升的空间,就看每个人怎么去把握,找到自己适合的位置。
怎么取得工作上的成功
讲了那么多大道理,大家最关心的还是怎么取得成功,怎么在职业发展通道中获得快速提升。稻盛和夫通过毕生的实践,总结出了成功方程式和德才兼备两个简单但是有效的道理。
成功方程式:个人如何在职业发展中能更快的取得成功,即人生成就=能力×努力×态度。其中能力代表健康、资质、认识规律和掌握技能的高低,努力是勤奋进取和自我控制的水平,态度是秉持公正和乐观热情的精神。成功方程式是在工作中进行人生修炼的原则,但在处理具体事情时,稻盛和夫推崇简单即实用原则:找准目标、立刻行动、不断修正、坚持到底,这种瞄准、射击、修正、再瞄准的简单原则,迅速而有效。“大音无声,大象无形”,真正的道理是简单朴质的。在这个迷茫的社会,虽然物欲横流,勤劳、诚实、公正等世人皆知的简单道理才是成功真正法宝,不能迷失自己,认真过好每一天。
德才兼备:除了自身修炼外,企业用人观也很重要,稻盛和夫赞赏“功者赏禄,德者居位”,品德是首先看重的因素,其次才是才能,有德才又才。在追逐利润的年代,才能在企业短期行为中能起到很大作用,但是从长期利益来看,共赢、利他等企业家优秀的品质和道德还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企业团队中,合作是最重要的,个人的成功是建立在企业成功基础上。损人利己不受尊重,损人不利己令人厌恶,协作共赢值得信赖,舍己为人值得赞赏。除了要锻炼个人修为、提升个人能力外,合作、利他也是工作上取得成功的必要品质。
活法共三本书才回答了三个问题,本文粗浅的解读还望不误导读者。最后用一句流行语来结束:
你懂或者不懂,真谛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你看或者不看,活法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活法读后感篇七:
最近一直都在读励志的书,其实已经不是立志的年龄了,但又有什么关系呢。从现在开始懂的活法也不晚呀!
看这样的书可以使自己变的平静,不浮躁。我觉得成功的人分两种,一种只是表面上成功,另一种是不只表面成功,他在成功的表面背后隐藏着更大成功。这种人迟早会成功,无论做什么都会成功,因为在他的心里埋藏着一颗成功的种子。这种人就是《活法》的作者。他很小就给自己规划了人生,一直规划到了80岁。看到这里我觉得我开窍有点晚,快40了只能安排后40年了,前30多年以前都是糊涂的生活,没有目标。现在应该给自己规划一下,小的规划是一周,大的规划是一生。有目的才会有行动,有行动才会有结果。
其实越接近真理道理越简单,很多道理我们从小就知道,但却不明白。现在看来那就是真理。
被尊为日本三圣之一的稻盛和夫先生告诉我们,所有人的人生,最后的发展都是自己内心念头的延长线。我的内心怎样想,现在回想起来,我也是这样的。所以我现在的想法是很重要的,关系到我的未来。:“是什么造就了这些平凡人的不平凡呢?是那一股能默默专注在同一件事而不感到厌烦的力量,也就是拼命去过每一个今天的力量,以及一天天去累积的持续力。”
我特别相信,我们的计划也就两个月,但是已经有无数的成绩出来了,虽然那是别人多少年前做的事情,但也有的人一生都不会去做呢?我相信我看的书不晚。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地成长,在这几个月中我成长了,我发现了自己的变化,有时都不相信,真的变了,没有那么焦虑了,不再埋怨了,不常常想不该想的了。我说是没有用的,这些内心的变化我内心真的体会了,这是我觉得最快乐的事。要有追求和梦想,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享受奋斗的过程。
什么是享受,付出了得到了就是享受。不付出得到了也不会认为那是享受,况且不付出就永远体会不到得到的快乐。
“想要成就事物,必须先有强烈的愿望”。“强烈的愿望”包括强大的决心,坚定的信心,更重要的是一个高标准的目标。还有实现目标的恒心和毅力。我在坚持因为我有目标,我有信心。
活法读后感篇八:
《活法》一书,是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先生对他的生命哲学的讲述。使人读完后身心踊跃,书中的句句都从呕心沥血的实践中来。文字平实无华,但是撼动人心。
稻盛在书的开头就进行了“活着的意义”的探索,“我们的社会为什么笼罩在如此令人窒息的低气压中?那是因为很多人茫然不知生存的意义与价值。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目的是什么?对于这个极基本的问题,我依然要说,‘在于提升心性,锻炼灵魂’。如果你问我:‘这一生所为何求来?’我会毫不犹豫,且不带一点骄傲地回答:‘我是为了做一个比降临人世之初更好的人而来。’”读至此处,隐隐感到“大道至简”的力量。
一个实践伟大事业的人,其实在心灵深处,有着最简单的人生观。稻盛和夫认为,为人就是要坚持做人最基础的规范,坚持行善。对身边人,对社会,扩大到对整个世界心存利益之心,并且孜孜不倦、不畏艰难地去实践这种善意。生命的价值就在这种实践中展现。企业经营之道很简单,“不是公司的利益或面子,而是对社会或人类是否有益”。尽管资金十分充裕,但是他拒绝投资房地产赚取浮财,因为“只有自己辛苦赚取的钱财才是真正的利益”。
稻盛认为,思维方式、热情和能力,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三个基本素质。有厚重沉稳的道德,一切努力的方向都不会偏差。其次,有锲而不舍、废寝忘食的激-情。最后是能力。他认为,思维方式是根本的。那就是,始终把稳立身的基本道德。黄光裕们不是缺乏经营的热情和能力,而是最简单的方面被忽视了,那就是,做一个有道德有正义的人。
好心态,好未来。稻盛和夫曾说“总是积极向前,有一颗感恩的心,乐观的接受,充满善意,有理想,不惜努力。”积极的心态是非凡人生成功的起点,是生命的阳光和雨露,让人的心灵成为一只翱翔的雄鹰,驰骋于浩瀚的天际,消极的心态是失败的源头,是生命的慢性杀手,使人受制于自我的阴霾里,畏缩在狭隘的角落。
如果因为崇拜经营之圣的光环而去读稻盛和夫的书,还不如把他作为一个在人生中实践佛理的普通人的书去读。每一个人,都是宇宙中的一个小分子而已。但是尽自己的心力发光发热,在每一个当下升华自己的灵魂,每一个小分子,都能创造伟大的生命。一个所谓“成就大事”的人,只是日复一日地把细微之处做得精益求精、在每一刻每一处毫不放逸地自净其意,而自然成就了博大的影响力。不仅是经营企业者或者其他所谓做“大事业”的人,任何希望在人生旅途中寻找到生命真谛和精神家园的人,都可以从稻盛的人生体悟中得到受益。
活法读后感篇九:
假期中,品读了日本作家稻盛和夫作品《活法》。读书时刻,心里犹如春风拂过,清水潺潺,对灵魂是一次潜心的修炼,对生活是一次真切的回答,对未来是一次美好的冀望!
《活法》一书,其实是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先生对他的生命哲学的讲述,书中的句句都从呕心沥血的实践中来。作为日本经营四圣(其他三人为索尼的盛田昭夫、本田的本田宗一郎、松下的松下幸之助)之一的稻盛和夫一生充满了传奇,也造就了他不一般的哲学思想体系,而这些都浓缩在他的著作《活法》中。给我最大的体会是:朴实的文字中感到了人心的撼动。
论人生经历何以波澜壮阔或者平淡无奇,截至生命的结束,我们都会回到原点,回归自然。所以在这个物欲横流,诱惑不断的社会,我们更应正视生命的本质和意义。敬业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把工作当成磨练心性的体验,享受幸福的“事儿”,孜孜不倦,追求完美,永无止境。有的人勤奋认真,有的人自由散漫。但是无论身边有怎样自由散漫的人,他们都不是我可以懈怠的理由,毕竟为我负责的人只有我自己。好心态,好未来。稻盛和夫曾说“总是积极向前,有一颗感恩的心,乐观的接受,充满善意,有理想,不惜努力……”。感恩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感谢学校、同事和家人。我们相聚到附小,不仅仅是选择的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更是一个展现自我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常怀感恩之心,幸福的感觉就会几何的速度倍增。要感谢学校的领导、同事,因为是由于他们对自己的认可才来到了学校,同事们在工作中给予的指导、帮助和协助,让我更好的适应工作,让我得到成长,更要感谢我的家人给予我理解和支持。他说做个有职业精神的员工,我说作为教师,工作时间内要放空自己,一切以做好工作为依归,工作上不夹杂个人感情色彩。如此,才能成为一名合格高效的教师。
工作为了什么:挣钱养家糊口。我想这是不少人的答案,也是最朴实最实际的答案。如果境界在高一些,也是为了体现人生价值。不过在《活法》中,工作还有更高尚的目的,那就是修炼,在工作的修炼中提高人的灵魂。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物质上的奖励,其实也是对人类精神生活的提升,人在工作的时候,工作也在改变人。
努力勤奋地工作、心怀感恩之心、善思善行、诚恳地反省并约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持续磨炼心智、提高人格。
活法读后感篇十:
人生是被欲望鼓动的一个钟摆,意志的本质就是盲目的欲望和永不疲倦的冲动,这本身意味着无法逃脱的痛苦。欲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人就会觉得痛苦,然后苦苦挣扎。然而欲望实现之后的“短暂满足”所带来的幸福很快就会过去,觉得拥有也“不过如此”,生活仍然百无聊赖,随后又会有另一个更高的欲望。所以,钟摆摆到这一头是痛苦,摆到那一头又是空虚。
——叔本华
该如何生活,怎样才能得到幸福,这不是可以简单回答的问题。《活法》给出一个简单的答案:认真、拼命,尽力工作,稻盛和夫用自己的经历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他的经历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当他第一次工作非常不顺的时候,他也会抱怨,逼到绝路的时候,他想到:反正无法改变,与其抱怨不如好好工作。我看到这触动很大,因为自己也有很多迷茫的时候,在抱怨的同时感到一种无力,其实这些感性的烦恼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只会搞得自己很颓废。与其花时间抱怨,不如好好生活,与其想那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不如好好思考自己的工作。
看完《活法》以后,我把自己的qq签名改为“活在当下”,“活在当下”是我从稻盛和夫哲学中学到的印象最深的一点。我自己回忆起来,其实最充实和快乐的是自己完全投入做某件事的时候,比如解决技术问题的时候,或者修东西的时候,不管是过程还是结果都非常享受。所以简单一点,好好地全心投入工作,享受工作的快乐,就可以获得幸福。
生活上也是一样的道理,不管你做什么都需要用心,用心以后获得的快乐一定会超出你的想象。记得我中学踢球的时候,踢得不认真,获得的快乐也有限。后来我参加球队踢比赛以后,开始全心投入,每场比赛拼到精疲力尽后的愉快跟以前不可同日而语。
准备写读后感期间,挪威恐怖袭击了,动车也撞了,感觉生命其实很脆弱。如果知道死亡临近,我们会如何度过剩余的时间呢?我们憧憬的未来也许无法到来,我们能做的最靠谱的事情就是好好把握现在,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用心地工作,用心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