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怎么看读后感一:
2010年理论热点面对面“七个怎么看”,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怎么看就业难、怎么看看病难、怎么教育公平、怎么看房价过高、怎么看分配不公、怎么腐败现象等七个问题,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应该是分配不公的问题。正如怎么看分配不公开篇所说,“2010年‘两会’召开前夕,新华网开展了‘你最关心的话题’网络民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分配不公问题在18个选题中位居第一。”
目前,由于我国分配领域种种不公问题,贫富差距还在不断扩大。从1997年—2007年的10年间,劳动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4%;2007年居民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比重为57。5%,比1992年下降10。8%;目前我国基尼系数约为0。47,国际上通常认为,基尼系数0。4是警戒线,一旦基尼系数超过0。4,表明财富已过度集中于少数人,该国社会处于可能发生动乱的“危险”状态。
分配不公的形成与原因
分配不公古已有之,中国有句古话“不患寡而患不均”,劳动产品分配始终是当政者所关心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所在。清朝末年随着外敌的入侵,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在外部力量的打击下走到了尽头,中国资本主义由于受种种客观因素的限制,也未能真正实现,无产阶级革命的大潮便席卷全球,人类的半数为此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既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诞生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深刻揭示了资产阶级剥削工人阶级的秘密,为推翻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行动纲领。但是,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方面,马克思主义并没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理论,社会主义只能在探索中前进和发展。
社会主义在实践和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和矛盾,不少社会主义国家也因此易帜变色。改革开放以前,传统社会主义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劳动人民的工作积极性问题。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社会物质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而其实质则是按劳动时间分配,面对劳动者在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特殊贡献与个别人的消极怠工现象,它的奖罚措施显的苍白无力;在缺少强大的精神动力时,它抹杀了人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压抑了人们对物质文明追求的欲望,从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二是配置资源的问题。在单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制度下,资源配置是由国家统一调拨分配的,由于受信息、科技水平的限制和社会调查的局限性,资源配置造成巨大浪费。三是权力过分集中问题。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权力过分集中从而造成权力寻租,进而形成了社会特权阶层,社会矛盾不断加深,人们普遍对政府不满。当然还有其他问题,最主要的莫过于这几条。
穷则思变,变则通达。面对社会主义建设之初存在的问题与矛盾,改革是唯一的选择,不改革只能是死路一条;中国的改革开放,使得社会主义焕发出勃勃生机,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有得就有失,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出现了,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日渐突出,社会又面临新的重大问题。
那么,分配不公又是怎样形成的呢?除了“七个怎么看”怎么看“分配不公”所总结的四个原因外(有社会历史的原因、有体制改革不到位的原因、有相关政策不完善的原因、有分配制度改革滞后的原因),分配不公的形成还有以下几点,一是个人素质能力大小、收入高低,形成的分配不公;二是企业改革人事重组、权益划分,形成的分配不公;三是非法经营偷税漏税、走私贩毒,形成的分配不公;四是权力寻租以权谋私、非法所得,形成的分配不公;五是合法继承资本出租、投资入股,形成的分配不公;六是行业垄断谋求暴利、限制进入,形成的分配不公。
如何解决分配不公实现共同富裕
公平是相对的,不公平是绝对的,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分配不公由来已久,只能控制不能杜绝。要逐步实现劳动产品分配制度的科学化、合理化,既能保障社会公平又能保证经济效率。一方面分配制度要注重公平,使社会财富分配合理化,避免造成社会两极分化。另一方面又要保障经济效率,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和主观能动性,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首先,保持适度的公有制经济份额,兼顾公平与效率。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公有制解决了公平问题,但却压抑了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了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解决了劳动积极性问题,但周期的经济危机同样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要兼顾公平与效率就必须保证有一定比重的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与参股企业,确保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基础工业、军事工业掌握在国家手中。近年来的经济危机再次证明,私有制有其无法克服弊端;行业垄断,追求剩余价值是本质之所在;而由此引发的生产相对过剩和周期性经济危机是其自身无法克服和避免的。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国有资本现代监管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确保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是确保社会公平基础之所在,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动力之所在。
其次,改变企业工会职能,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工资是劳动报酬的主要形式,提高工资收入是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的主要途径。西方国家普通劳动者的提高工资,主要是通过工会达成的;而中国企业工会可以说是形同虚设,工会的作用很难发挥,普通员工想要提高工资很难实现。其主要原因:一是企业工会主席不愿意或者说不想为员工说话。因为企业工会主席一般享受企业副职级管理人员相应的待遇(《企业工会主席产生办法》试行),工会主席与普通员工有一定距离,员工也不相信工会主席,利益所使,工会席不愿意为员工说话;二是工会主席和工会成员不敢为员工说话。由于退路得不到可靠保障,企业工会主席和工会成员一旦被企业辞退(正常情况下不能辞退,换届后则很难说)或者意外事情发生,其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三是员工个人与企业谈判提高工资不具有经济基础,也不具有劳动资源的优势,很难达到提高工资的目的。
要想真正发挥企业工会作用提高劳动者的收入,就必须改变企业工会职能。一是建立企业工会基金。将原来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向工会拨缴的经费(《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四条工会的经费和财产),改为向当地总工会缴纳,缴纳到一定数额后则停止缴纳,建立企业工会基金账号。二是工会主席和工会成员普通化、群众化。企业工会主席不再享受企业副职级管理人员待遇,由普通员工产生,原则上不得兼职,使员工有认同感和归属感。三是建立企业工会主席和工会成员保障机制。凡是企业工会主席和工会成员,在其任职或者退出工会若干年内被企业辞退或发生意外事故的,由当地总工会发放较大数额的失业金或抚恤金,解除企业工会主席和成员后顾之忧,从而大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同时,全面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和绩效挂钩制度,职工工资由职工代表与企业代表协商决定,并将企业生产效益与员工工资增长相结合,形成一种长效机制。
再次,倡导法礼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加快经济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财富的快速增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矛盾,有助于解决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同样,安定团结社会环境反过来也有助于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倡导法礼社会能够有效的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加速经济发展,从而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人们普遍认为法治社会是人类社会较为完善的理想社会,其实法治社会也存在很多不足,法律不可能涉及到社会的每个细节,而道德和礼义确无时无地不在。当今社会由于道德和礼义的缺失,“公序良俗”屡遭践踏,拾金不昧,反成被告;助人为乐,反赔巨款;富人可以为富不仁,穷人则会穷凶极恶;民不惧法,法之奈何。法不尽事,以礼贯之;以法为纲,以礼为目;纲举目张,才能盛世辉煌。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法治体系,吸收和采纳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不断完善我国的法制建设。另一方面大力倡导公序良俗和道德建设,重塑礼义廉耻伦理道德体系。
在关注以上几点的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做好劳动产品的二次分配和三次分配工作。通过对高收入人群征收高额的所得税,如遗产税、房产税等加大二次分配力度;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倡导伦理道德,加强社会慈善事业建设,通过募捐提高三次分配份额,促进社会和谐。同时,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逐渐缩小地区差和城乡差,重点解决好国计民生大事,缓和社会矛盾,促进共同发展,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奠定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
七个怎么看读后感二:
看完《七个怎么看》一书给我的第一印象——诚恳,坦诚地面对问题,真诚地分析问题,睿诚地解决问题。细细看来,文中所提七个社会热点问题无一不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就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而言,或多或少都有面临毕业分配、孩子教育、收入分配、看病住院、房价过高等等问题的时候,也正因为这些问题离我们如此的近,这本书从翻开第一页开始就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本书完全以民生问题作为切入点,关注公众最关注的问题,客观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深入浅出地阐明解决问题的一些办法。下面谈谈个人的读后感。
一、直面问题的尖锐性
现实生活是缤纷多彩,也是纷繁复杂的。怎样才能真正把准社会脉搏、摸清群众所惑呢?我首先上网查了相关资料,了解这七个热点问题是如何挑选的:本书编者一是深入城乡基层进行调研,了解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关心什么问题,二是对今年两会期间的社会热点进行认真分析,三是征求网民意见;在此基础上,组织专家学者反复讨论,集中概括而出的,做到理论关切、实践关切、百姓关切的统一,坦诚直面社会热点问题,更能取得读者的理解和信任。
正文第一页开篇就有这么两段,第一段是:“浙江省杭州湾跨海大桥,长达36公里,总投资约118亿元,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第二段是:“云南省泸水县六库镇,当地村民只能通过滑索掠过怒江江面去对岸,在江上架一座桥仅需45万元,但对于贫困地区来讲十分不易。”下面数段又举出类似的区域差距,简单的数字鲜明的对比,让人触目惊心。社会矛盾不回避,一针见血,直指地区发展已经严重失衡的社会现象,把问题摆在明处,说到点上。
二、思考问题的深刻性
更为重要的是,本书对于民生问题所包含的价值问题的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包括对社会公正、人的尊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关怀、对普通群众主体地位的尊重。例如,在分析就业难的问题时,文中用“就业关乎个人生存和尊严、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是一个人生存、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重要前提和基本途径”的描述来探讨人本主义的问题;在分析房价过高问题时,特别强调“高房价严重影响社会公平”,明确指出这一问题“引发了社会情绪的焦虑,成为造成社会不和谐、不稳定甚至加剧社会矛盾的重要因素”等。充分体现了“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天地万物,唯人为贵”的发展观。
三、论述问题的客观性
《七个怎么看》文风平实,没有用抽象的概念演绎和繁琐的逻辑论证,而是把严肃的理论话题用通俗清新、富有哲理的语言娓娓道来。用群众身边鲜活的事例和翔实的数据阐释,问题分析有理有据,不遮掩,不回避,不浮躁,不虚夸,不摆架子,用百姓的视角、百姓的语言、百姓熟悉的事情来阐述问题,更彰显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1、用客观的事实描述问题。例如在讲到“看病难难在哪里”的问题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北京市19家著名大医院的院长分别到其他大医院“当一天患者”,其中一位院长从排队挂号到离开医院共用了近7个小时,但真正看病不过20分钟,排队等候占整个就诊时间的95。1%。这样的经历我们或多或少都有遇到过,一定程度上反映看病难的现实情况
2、用客观的数据分析问题。例如讲到“中国房价到底有多高”的问题时,用了这样一组的数据:全国住宅平均价格涨幅25。1%,北京商品房均价21880元/平方米,比同期上涨88。4%,70%居民认为“难以接受”,别一组对比数据是:同期纽约房价最高的曼哈顿区中间价约合人民币2。75万元/平方米,德国首都柏林1。7万元/平方米。而事实是我国的收入水平却相差数倍,由此可见我国部分城市房价之高。这些鲜活的案例和详实的数据,触动每个读者的心,充分认识问题的严峻性,增强论证问题的说服力和权威性。把逻辑的力量同事实的力量结合起来,把理论的力量同情感的力量结合起来,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
四、剖析问题的多层次多角度
分析这七个问题采用的是一种全面、辩证、历史的眼光,按照问题现状、存在问题的原因、解决问题的办法三个方面展开,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充分论证,抽丝剥茧、层层深入。讲到房价过高症结何在时,不仅从投资、资金、地价、制度等的经济学角度来分析,还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指出这是经济发展中的许多矛盾在住房领域的反映,比如区域发展、人口流动、财政体制、腐败现象等方面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房地产市场发展,说明高房价是社会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五、解决问题的实质性
《七个怎么看》讲了七个问题,公平问题则多次被提到,在七个问题中多处涉及到公平,比如教育公平、医疗公平、分配公平、高房价影响社会公平,公平二字贯穿七个问题之中;几个问题也是交叉存在的,比如,教育公平、房价过高、分配不公等都存在腐败现象。一个社会存在的问题本身就是错综复杂的,问题的形成“非一日之寒”,解决亦“非一蹴而就”,“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只要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去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就能逐渐减少甚至消灭问题。在讲到七个问题“怎么办”时,更是通过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深入解读,对各方面实际工作进展和成效的交待,对解决问题的前景的展望,使读者增强对党和政府工作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希望,激发同心同德投身社会事业的热情和干劲。
今天我们借着《七个怎么看》理论学习的平民化书籍,借着反思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的根源与治理的方法,带着全民议政的民主化氛围,一起探讨社会问题,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也是对人民民主专政的一种贯彻;今天我们借着《七个怎么看》,也从中感受到党和政府对解决这些问题的态度是诚心诚意的,工作是尽心尽力的,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七个怎么看读后感三:
近段时间,我怀着求知的心情,认真看了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编写的《七个怎么看》。看完后,我收获颇丰,不仅对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有了深刻认识,而且对中共中央在当前复杂的形势中全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由衷的佩服。整本书紧密联系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对发展不平衡、就业难、看病难、教育公平、房价过高、分配不公、腐败现象等七个问题,进行缜密而深入浅出的分析,观点准确、说理透彻,有针对性、有说服力,既分析问题,又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我们每个人解答了心中的困惑,拨开了头脑中的迷雾,使人豁然开朗。
我国当前的形势,的确面临了书中所分析的七个问题,那七个问题正是广大群众和党中央领导高度关注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取得了巨大改善。但随着社会发展,人生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以前很少出现或者不出现的问题,到现在已经衍化成为影响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既增加了群众的生活压力,又影响了群众的生活质量。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了中国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仍然任重道远。就业难、看病难、教育不公平、房价居高不下等等,对普通百姓来讲,还有什么问题比这些问题更难以面对的呢!
有一份好工作,拥有属于自己房子等看起来是一个很简单的要求。可是在目前的就业压力大,房价高涨的形势下,这些小小的要求似乎是天方夜潭。就拿就业来说吧,当前社会竞争的确残酷,很多行业招工要求条件都是非常苛刻的,一般的人由于自己能力水平的限制,很难进入到自己想找的行业中去。特别是大学生,虽然有大学文凭,大学学位,但企业看的不是文凭学历,而看的是经验,一般都要求有两三年以上的工作以验,大学生面对这样的招聘只能望而却步。加上每年的毕业生越来越多,再加上往年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竞争形势更激烈。人才市场必然供过于求,达到饱和状态,企业招人肯定会从人才市场中吸引非常优秀的人才了,可谓百里挑一。可是,人才市场中也不可能每个人才是优秀的人才,居于一般水平的绝对是占大多数的,优秀的也就那么百分之几。这无疑是给一般的大学生增加了压力,他们或许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或许找到的工作也是专业不对口。这样即使找到了工作,很多毕业生对自己工作不满,这导致往后出现很高的跳槽率,跳槽率高也会导致一个恶性后果,企业看到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容易跳槽,为企业做的贡献很低,不会带来很多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在招人方面不怎么青睐刚毕业的大学生。作为大学生,面对如此紧张的就业形势,我们要作好充分的准备,要对未来充满信心,以一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求知之心去奋斗,去拼搏,争取在短短的四年内培养自己的技能。我们也不要有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心态,不要把自己定位得太高,你不做的职位必定会有其他人取而代之,要一步一个脚印,在平稳中争取更大的突破。
还有一个群众关注的问题的就是住房,衣食住行,一直以来关注的问题。因为衣食住行是人民生活的基本问题,唯有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才有精力谋求更大发展。目前紧张的住房压力实在令人心寒,近十年来,房价的涨了几倍,十几倍,甚至上百倍。随着我国城镇化趋势加快,在城市安家似乎是每个农村人的梦想,可是居高不下的房价令无数人望而却步,昂贵的房价比正常人的收入还高好几倍,可怕的房价即使出现金融危机也不会出现丝毫下降的趋势。如此的局面使不少满怀希望的农村人一下子愁眉苦脸,一筹莫展。不过我相信,经过国家的全面分析和强有力的宏观控制,势必会解决关乎百姓利益的住房问题。
现在社会存在众多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已经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已把这些问题当作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国家决策机关正在深入全面分析研究,并从中寻找解决问题办法。相信在国家的调控下,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以上就是我读了《七个怎么看》之后的一点点感想。
七个怎么看读后感四:
在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之下,我国由受到外部封锁到走向对外开放,由实行计划经济到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已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中。面对国际日益激烈的竞争,我们始终跟着党努力克服一切外来的竞争压力。
然而,国内出现的很多问题仍然不容忽视,因此为深入回答当前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通俗理论读物《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紧密联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着力解决的是:携手同行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招工难”引发的思考——怎么看就业难;小处方的大影响——怎么看看病难;同在蓝天下——怎么看教育公平;从“蜗居”走向“安居”——怎么看房价过高;分好“蛋糕”促和谐——怎么看分配不公;风正好扬帆——怎么看腐败现象。这些正是群众关心和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我想把它明明白白的提出来本身就是一件好事情,首先表明的是一种态度,一种直面现实矛盾的态度。
生活中热点问题常常让大家感到困惑,比如房价为高、看病为难等等。那么对热点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呢?就来看一本新书:《七个"怎么看"》,这本书是"理论热点面对面"品牌的最新作品。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都能从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物质生活提升的情况下,民众的精神需求在的提升和发展。渴望政治生活民主、社会公平公正、希望关系民众自身生活发展的如看病、住房、就业等问题能更多的。《七个怎么看?》一书是基于民众的期盼,我国国情和现实发展阶段,而用理性的观点去解答问题产生的历史和现实根源,表明了党的决心和努力。使民众对发展现状有了客观的认识和理性判断。
《七个怎么看?》这本书的出版发行,显得非常关键。这本书在调查的基础上,注重用事实和事例说话,以专家的视野,百姓的角度、理性的回答了当前广受关注的7个问题。使民众认识到发展和成就来之不易,使民众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决心。使那些攻击和的言论不攻自破,从而了社会稳定团结的作用。
回顾几年来的一系列发展战略不难看出,一直在致力去解决这7大现实问题。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大西南、发展大新疆等一系列发展战略正在紧锣密鼓的实施当中。教育改革,推出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城镇医疗、城居医疗覆盖了几乎所有城镇居民,新农合也覆盖可绝大多数农民。
让老百姓看到反对高房价的决心。《七个怎么看?》这本书详细罗列了解决7个民众关注问题的努力。让民众看到了爱民亲民,人的。使民众支持和拥护。这本书受到热烈的欢迎,它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其真正为所喜闻乐见。使人感觉很亲切,它看问题用的是老百姓的视角,讲道理用的是老百姓的语言,举例子用的是老百姓熟悉的事情,落脚点的切身利益和需要。从而增进理论同的感情,的理解和信任。看完《七个怎么看?》这本书,我想每个理性思维的民众都能理解现实问题的客观性,看到了解决问题所作的不懈努力,体谅的难处,以理性的观点客观的对待于身边问题。并以之去支持工作。
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要做好模范,用行动让民众知道,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人民的利益就是党最关心的问题,我渴望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这绝不是为了凭借执政党的地位为自己谋私利,而是为了更直接的接受党的领导,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请党组织给予批评和帮助!
七个怎么看读后感五:
2010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推出了一部用以理论学习的好书---《七个怎么看》。作为党员的父亲马上把书买回了家里,所以我也有幸及时的从这部好书中汲取养分、增长见识。最近,为了入党申请书的写作,我再次从图上馆借来了此书,更加深入,更加细致,更加严肃认真进行了二次阅读。这里,和大家交流一下我的读书体会。
七个现象具体为:我国的发展不平衡、就业难、看病难、教育公平(相关)、房价过高、分配不公、腐败现象(相关)的七个现象。早就听说过中国百姓生活中的“三座大山”,即:住房、医疗、子女教育,还听说过搞房地产的,当医生的,当老师的都很有钱(后面两个可以收红包)。(当然了,这里我也要强调一下,这些在我脑子里的小阴影都是几年甚至十几年前的记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变化不仅翻天覆地而且日新月异,尤其是新一代领导集体上台以来,各方面的改革都在更为深刻的推进,现在的情况已经和“三座大山”大不同了。)总的来说,这七个方面不仅包含了我以前听到过的某些媒体“牢骚”中的“三山”,而且更加全面深入的指出了中国社会当前与民生紧密相关的七个“坏”现象,可以很好的帮助老百姓解决心中的疑惑,团结群众,使群众能更好的、更理性客观的配合与支持党和国家的政策,更热情、更积极的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甚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添砖加瓦。
这里我想尝试对1、5两个问题进行内容提要。
1。携手同行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
在这个部分中,作者明确指出“我国在方方面面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更加凸显,引起了人们的担忧。”并细化出了“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两个方面,同时指出“发展不平衡”的两个表现“经济差距”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的差距”。
作者认为,我国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在于自然原因,历史原因,政策原因三方面。在深刻的论述了“必须高度重视发展不平衡问题”之后(见“从社会层面看,容易使整个社会产生心理鸿沟,削弱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社会成员身心和谐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发展差距过大,会导致沟通理解障碍,滋生冷漠、不满、对立、仇视情绪,加剧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一些地方社会仇富心理滋长、群体性事件增多等,与发展差距过大有很大关系。/发展不平衡问题若处理不好,还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一些国家历史经验表明,当发展不平衡问题与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等纠结在一起时,往往成为社会动荡、国家分裂的诱发因素。”),作者重点从“政策原因”入手(因为另两个原因是不可变的)介绍了我们已经为解决该问题而已经或将要采取的措施。
5。从“蜗居”走向“安居”——怎么看房价过高
在这个部分中,作者首先简单的回顾了当前高房价的历史形成过程并客观的分析了当前全国的房价形式,然后深入的分析了“房价过高症结何在?”。作者首先归纳出5点原因:“投资推动、资金推动、地价推动、制度原因、城镇化快速发展”,然后更是深刻的指出“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讲,高房价也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许多矛盾在住房领域的反映。”并写到“比如,长期存在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大量人口向东部地区和大城市集中,造成这些地区住房压力过大;比如,现行的财政体制使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权不对称,成为引发“以地生财”问题的重要原因;比如,腐败现象在房地产领域比较突出,导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执行力弱化;等等。这些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对房地产市场产生着影响。高房价不单单是房地产领域的问题,而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接着作者强调了该问题的严重性(可总结为4点:“高房价直接造成普通群众买房难。”“高房价容易助长经济泡沫化。”“高房价使内需增长面临长期抑制。”“高房价严重影响社会公平。”),最后展示了中央在遏制高房价和建设保障性住房两个方面的规划、政策、措施。
书中对于每一个现象都采取了大致分为“明晰化现象的内容”“分析现象的成因”“解决给问题的意义”“解决办法”四方面的论述。这样的分析清晰严谨、深入细致,同时在论述的过程中既有大量的实例又有详实的数据,很有说服力。我认为该书具有巨大的学习意义和对自己思想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