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短语收藏本站游戏名字网,专注分享精品网名与头像的专业性网站!
网名推荐: 个性网名 情侣网名 伤感网名 女生网名 男生网名 英文网名
签名推荐: 伤感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说说推荐: 伤感说说 心情说说 说说带图片 空间说说 空间说说 搞笑说说 爱情说说 自动回复

古文观止读后感

围观: 归属:读后感 时间:2016-06-06 11:18

  古文观止读后感一:

  没有《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的对比与争议,也没有《诗经》中的烂漫与自由,也非《离骚》的华丽与哀怨,更无唐诗、宋词的豪迈与缠绵,更非《庄子》的遥遥与洒脱,有那么一本书,她除却一切浮华,却将古人的智慧彰显,她就是《古文观止》。

  这是一本选摘自周朝到明朝的优秀散文的结晶。书中选摘了《左传》、《史记》、《国语》、《战国策》、《三国志》中的精华。还收集了唐宋八大家的经典作品。是一本古老而有深度的书籍。从一个教育者的眼光出发,我读此书的感想如下:

  一、忠义篇的鉴赏

  读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我被魏征的忠诚和敢于直谏的精神所感动。其中,“居安思危、载舟覆舟、思江海下百川、虚心纳下、无因喜以谬赏、无因怒而滥刑、知足”、自谦自制、“慎始而敬终、”三思适度的思想使人受益非浅。

  这些精辟而有警示意义的言论如一面镜子,使唐太宗从中照出了自身的瑕疵,从而创造了贞观之治。

  我以教育者的眼光来看,也觉得同样有意义。“无因喜以谬赏、无因怒而滥刑。”警示着我们在与学生交往中,教师处理任何问题都宜三思慎重、客观公正。然而,人非神仙,难免不被自身的情绪所影响。因此,教师要学会宽容,海纳百川、虚怀若谷。

  文中的“知足以自戒”也是我们每个教师修身养性的警示牌。知足常乐,学会淡泊。面对众多行业的各种福利诱惑,我们的教师仍能坚守岗位,不动摇,不跳槽,仍能乐教,并终身从教。这也是一种品格。所谓“慎始而敬终”不过如此。

  魏征是幸运的,他的谏言创造了贞观之治,为百姓赢得了一个盛世。

  另一个忧国忧民的谋臣当推孔明了。他身逢乱世,却能以一人之智慧救蜀、治蜀,保一方平安。他忧国忧民,最终积劳成疾,郁郁而终。他所著的《出师表》使人倍感其爱国之心,赤胆之情。其以一人之心力,欲挡天下一统之大势,虽如螳臂当车,却忠勇可嘉。

  相对而言,范仲淹的,《岳阳搂记》,那种彷徨与愁闷,爱国与国人,更深入人心。那千古绝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知被多少公仆用以自喻。他们或许和范仲淹一样,未曾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抱负,却从未忘记自己的职责。

  因此,我认为范仲淹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

  二、孝道似曾走远

  本书记载孝道的较少,但李密的〈〈陈情表〉〉使人感到自己不够孝顺。

  李密写〈〈陈情表〉〉本是推辞、拒绝入朝为官,但他情真意切的话语,使晋武帝明白其心志,不仅不被治罪,还受到皇恩沐浴。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的孝心,本是人之常情,但“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赤诚又另人同情。

  这种言论,我将其概括为“感恩”。作为一个教育者,我深知感恩教育十分重要,也经常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活动。而观我自身,实在是做得不够:父母年迈,却不在身边。他们有病痛时,我却不能侍其汤药。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每一个人一生都难以报答的。因此,工作再忙、离家再远,我们都当常回家看看。

  三、教育者的困惑

  作为教师,要读的相关内容首当其冲是〈〈师说〉〉。“传道、受业、解惑”是每一个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每日必备的基本工作。然而,“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言论使人难以接受。其实,我们的知识不断老化,不加以学习,就会不如弟子。我们该怎样面对这一尴尬?

  “不耻相师”回答了这一难题。当学生出难题“考考你”时,我们要放宽心,即使请教于学生,。也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无知才是我们所要禁忌的。不要觉得自己是大人,面子上过意不去。要知道:“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只有虚心求学,才能遂心从教。而“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是我们应警戒的。

  再者,我认为有意义的作品还有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

  这篇文章本是作者通过描写郭橐驼种树的方法来阐明做官要顺乎自然,减少繁杂的政令滋扰的观点。但从教育者的眼光出发,我认为这篇文章同样有借鉴意义。

  其一:不要抹杀孩子的天性

  孩子的天性好动、好玩。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时时要求他们循规蹈矩,应允许他们犯错,并给予他们改错的机会。使他们的个性自由发展。

  作为家长,也要尽量使孩子有自由空间。不要自做主张,就给孩子报了一个又一个培训、辅导班。应问问孩子,你们是否愿意学。

  由于老师、家长喜欢听话的孩子,因此,孩子们在大人面前很听话,却隐藏了自己的真实性格。谁也不知道他们性格上有哪些缺陷,需要怎样引导。正如我们喜欢的盆景,永远只禁锢在盆中,永远也离不开园丁的悉心照料。这样的孩子到社会上,经不起折腾。不能承受打击和失败。

  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过于干涉,只会适得其反。即“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其二:孩子需要什么

  作为家长,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吗?作为教师,你了解学生吗?他们需要什么?我们惟恐子女(学生)才能一般,不能出人头地,更怕他们有陋习。因此,我们要求他们向指定的模式发展。其结果只会使他们失去自己的个性,变得千篇一律。

  就像时下的青年整容一样,美是美了,却千人一面,失去了本来的真。

  我们对子女(学生)的教育很难做到理性。这就是“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的教育胡同。

  孩子门需要什么?不过是一点自由而已。

  我们常常抱怨没有“千里马”,其实千里马常有,只是我们没有伯乐的眼光罢了。

  此外,书中的历史典故、唐宋八大家的写景散文,也是很值得一读的。我才疏学浅,做此论而已。

  利的好官。官大小都一样可以为国为民,何必一定要身居相位呢?我们教师也一样,虽只有一方三尺讲台,却也足以使我们传递智慧、施展才华,体现自身的价值。

  古文观止读后感二:

  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一点也不假,《古文观止》就是这样一本好书。这是清代以来最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

  我比较喜欢古文,古文的韵味就像酝酿百年的酒,回味无穷。一字一句的斟酌古文,感觉好像世界都为我停止。

  高山流水,竹亭素琴,沏茶一壶,席地而坐,掀书细看,头轻摇之,复诵之,览日月之精华,观古文之奇伟。

  这本书里面的古文,篇篇皆属精品,让人爱不释手。那些纵横家口诛笔伐的宏伟气势,气吞山河滔滔如江水酣畅淋漓。

  这本书能发出耀眼的智慧之光,使追求永恒的道路上能够曲径通幽,柳暗花明。《古文观止》是迄今为止对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写作名篇较精的一本古文书。里面200多篇短小精悍、琅琅上口的小短文从多个角度展现出中华古老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中华古代人民非凡的智慧。

  领略古人的雅兴,《古文观止》属首选。

  古文观止读后感三:

  周六不用上班,难得有一次睡觉睡到自然醒的机会,可习惯使然,六点钟就醒了,睡又睡不着,上网有些早,实在有些无聊了,灵机一动,何不去读一读《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是我在旬阳打工时买的,那时一个人出门在外,工作又不紧张,还没有迷上电脑,每天早晨,早早起床,带着《古文观止》,沿着旬河河滩走,找一处水流较缓,环境幽静的地方,开始大声读,读过之后,神清气爽,心情特别好。陕南的水没有污染,清亮清亮的,在一些没有人打扰的河段,几尾小鱼,总不甘寂寞,冒出水面露个脸,吐个泡,以示自己的存在。

  回户县后,一时找不到那么好的读书环境,也就不再读了,可今天很想读一读,也就不再追求环境什么了。

  读到《出师表》,就如看到一位老人为了完成另一位老人的嘱托,夙夜不眠,殚精竭虑,可惜碰见的主子孱弱无能,毫无主见,尽管大权在握,但以一州之地对抗虎狼之敌,再加上先帝搜罗的人才调零,赵云等大将相继去世,留下的老弱病残,使作者充满了危机感,以时不我待之心去努力,去抗争。

  读到《归去来兮辞》,就好像我每到休假回家之时欣喜雀跃之情,总希望火车开的更快一点,让我早点到家,读到《五柳先生传》时,虽才高八斗,却生活艰辛,为谋一醉也只有在亲朋好友的宴席上,读到这里让人心有戚戚然,无论古今,无论中外,才高而又富有的人到底是少数,不是不努力,只是他们有所坚持必有所失。现下流行的作家财富榜,不知榜上有名作家们的作品有几人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读到《桃花源记》,景色真美,遗世独立,不为外物所惑。

  读着这些名篇,满口余香,犹如大热天吃了个冰淇淋一样舒服。记得读小学时,老师教书,总让我们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死记硬背,有次读朱自清先生的《春》,感觉到了那种美的意境,却生生让教语文的小学老师给灭杀了,说早读期间读了课本以外的书,罚站并没收了我的那本书。

  读书的最高境界就是陶渊明说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古文观止读后感四:

  初次了解到这本书是缘于高中的语文老师,那是他总是说要想学习好文言文将《古文观止》看一遍下来。于是,看这本书的初衷,现在想想却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文言文的水平,可看过后才明白我收获的不止是这些。于是,在团日活动的可选书籍中看到了她,故记录下对它的感受。

  之前想象中《古文观止》应该是一本厚重又晦涩难懂的书籍,于是,第一次于书店的角落发现它的时候,我有些惊讶,他只是薄薄的100页左右,这其中还包括了翻译。也许是文言文的缘故,这本书问津了人少之又少,以至我付款买书时候,收银员用一种奇异的眼光看着我,有些不解和诧异,而我只顾捧着它,从容的离开了书店。

  书皮的颜色是深蓝色的,上面没有任何的图案,这点是很让我欢喜的,因为我不喜欢那些华丽呼啸的书籍,在我看来简单的封面比那些色彩绚丽的各色小说来的清新,耐人寻味。

  简单的翻下目录,惊讶的发现,在小学、初中、高中这时间里我竟然已经与她有了些接触,《兰亭集序》、《项脊轩志》、《苏秦以连横说秦》、《臧僖伯谏观鱼》、《触龙说赵太后》等等,我都已经在语文课本上学习了,这个发现更加增加了我阅读她的欲望了。

  我读这本书,如同跨入了中国古籍文化峋巍峨殿堂,触目所见,多篇作品,都焕发着奇光异彩,闪耀着灼见真知,叫人一读就难舍难分,但她毕竟是文言文,我总是一点一点慢慢的分阶段阅读,当然这本书中的每一篇文章虽然短小,但却值得我认真琢磨其中的人生哲理。

  慢慢的在读的过程中我开始总结和归纳,其中的一些名篇是我特别钟爱的,例如,李密的《陈情表》,王勃的《腾王阁序》,刘禹锡的《陋室铭》等等。

  就拿《陋室铭》为例,《陋室铭》中刘禹锡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隐逸情趣让我十分欣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等这些的名句更是让我熟记于心。虽然文章短小却尽写出了应有的人生态度。好的居住条件固然是必要的,社会也当给人们以这方面的关怀。但一个人的成就,并不是由居室状况决定的,而是由其心胸和志向决定的。所以,处陋室就怨天尤人、自暴自弃绝对于事无补,也完全不必。

  还有,《臧僖伯谏观鱼》的例子,我也很是喜欢,说的是臧僖是鲁国的公子,鲁隐公打算到棠邑看捕鱼,臧僖用各种比喻暗示隐公此举不合礼数,但鲁隐公仍执拗前往,臧僖故意称病不去。故事虽然简单,但却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礼制的约束。设想,如果隐公听了臧僖伯这番谏辞明白了“礼”对他的制约性,“如棠观鱼”这种“非礼”的事自然也就不会发生了。

  在我看来,这本书不但有收藏的价值,更重要的是有供人们阅读欣赏的潜质。每篇文章的寓意之深厚,令人读后回味无穷,耳聪目明,茅塞顿开。它不但教你如何做事,更重要的是如何做人。可以说篇篇都是做人做事的警示录,不愧堪称为“观止”。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深莫测,读后给人以宽博的想象空间。这些文章,千百年来流传至今,依然脍炙人口,可见它的生命力是何等的旺盛啊!希望有更多的人去了解它阅读它。

  古文观止读后感五:

  余以三年光景,每日晨读,阅毕《古文观止》,虽非正业,却是入职学校以来最大收获,颇有些心得,请略陈陋见。

  古文观止,凡二百二十二篇,先秦至明末文章精选,古人蒙学课本,亦是古人为学入门读物,余在而立之年始读,为生平一大憾事,亦可见当代中国教育之偏颇。

  就其布局而言,各朝以先秦最多,来源以《左传》最多,个人以韩愈最多,取《左传》传承“春秋大义”的宗旨与韩愈“辟道攘佛”的功绩;这与清代学者抱残守缺、空空如也的卫道宗旨比较相符。苏东坡曾称誉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若就“文以载道”论,韩文公逆谏人主,纠治世风,力挽唐代崇佛之狂澜,足可当之;但若就文字论,韩氏文章似未达这等境界,东坡先生的评价多有后人敬畏先贤的溢美之词。

  古今文章,凡入一流者,主题可大可小,但必是一气呵成,余音不绝,令吾辈后学读其书,想见其为人。《观止》所选文章,以单篇论,太史公的《报任少卿书》无疑是独步翰林,堪称天下第一,文章情真意切,沁人心扉,笔尖所及,气贯长虹;余每每读罢,未尝不为之折服、为之太息。至于陶渊明的《归去来辞》、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前赤壁赋》这四篇奇文,难分伯仲,全凭诸君喜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醉翁之意不在酒”、“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各有所取,无有高下。非谓“天下忧乐”就高人一等,人生际遇不同,不必苛求。

  《观止》一书优点许多,待诸君细品,其不足反倒不易察觉,而且不才以为,多为编者有意为之,读者需多加留意。编者吴氏叔侄似以“正统”士人自居,重儒家传统的“立德、立功,立言”,且以立德为本,因而不取赋一类追求辞藻华丽,言不及义的文章;对崇尚清谈之风的魏晋名士似也有异议,故几乎不取魏晋一代的文章;编者是清代学者,受彼时狭隘的汉宋门户之争影响颇深,故宋代理学一脉文章全不取,是《观止》大缺憾;另外,清代外族入主,这是一件以“士”自居的清代学者不能说的事情,所以元、清两代的文章都不取,乃至明末清初三杰的文章都不在其列。以上诸点,令“观止”黯然失色。

  历朝历代之文,以明代文章最差,宋濂文章多媚骨,阳明心学多偏锋,皆不足法,其余更不足论,其原因仍不得正解。个人以为,或许中华文明历经5000余年,至明代已垂垂老矣,国运不济,国势保守,文风英气不足,老态有余,全无汉唐气象。从学术的角度看,中国文明自“经重于史”的时代起,即自南宋起,文明的自我革新、自我反思的能力就日渐衰退。从武术的角度讲,有宋一代,重文轻武,血性渐失,手无缚鸡之力的白面书生自宋始,愈演愈烈,直至近代不能复兴。可悲可叹!

  古文观止读后感六:

  前段时间读贾谊的《治安策》节选,文中通过汉高祖在位时分封的异姓王,七年七反,而且实力强的先反,依此类推,实力弱的最后反,当时被封的候却安然无事,善始善终,由此得出王不可轻授。而当今皇上所面临的困境是同姓王实力强大,因年龄较小还没有作乱动向,但随着年龄增长,太傅等告老还朝时无人可制,自行委任官员,自行组建军队,自行私铸货币,中央的法令不再在地方行得通,势力膨胀,私欲膨胀,不反更待何时。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就是让同姓王将自己的土地继续分封给自己的子孙,不断分封,实力会越来越弱,直到无人可封时,收回为国家所有,这也是更好的长远保证手足之情的唯一办法。

  贾谊的这一政治主张并没有被文帝所采纳,但到了汉武帝手里却得到了大力推广,鼎鼎有名的《推恩令》就是依此为原形而制定出来的。从这里可见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政治远见性对社会的影响力。

  读到这里,我就想起来前几年在新浪读书里读到一位经济学家的著作,大意是中国将万亿美元购买美国债,不如以此为基础,多发行货币,著名的论断就是中国人也要像美国人一样,你给我开一下车门我给你几千美元,我给你开车门,你给我几千美元,这样每个人的经济收入都会提高了。当时怎么也读不懂,后来几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政府部门为治理通货膨胀而殚精竭虑,据说是近几年来货币发行量过大造成的,不知当时政策制定者是不是也受了这位经济学家理论的影响,却让商品流通很不发达的农村承受了最大的伤害。

  读到屠牛坦一朝解十二头牛而刀不断,针对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工具,甚至用到斧斤。从这一则故事里可以看到毛主席总结出来的“实事求是”的雏形,难怪毛主席称赞《治安策》是西汉第一雄文。

  古文观止读后感七:

  徐渭,子文长,明代大家。至于大到什么程度,有个近代的画家说要做徐渭的一条看家狗就很知足了。

  据说,是几世不出之奇才。我对书法,诗文,知之甚少,所以在这方面很少有发言权。我想说的是,对于这样的一个聪明智慧的人,命运为何如此凄惨!

  徐文长,文能治国,武能安邦,雄才伟略。就是如此一个旷世奇才,终其一生闷闷不得志。可悲!

  其实,说白了,古今中外,历朝历代,都不乏如此之人。只是他的才气太大了,所以就流传到今了。

  这样的人,随便举例比比皆是。把自己比作太阳的尼采,让亚历山大大帝不要挡着阳光的犬儒之父,自杀的凡高,还有中国卧轨自杀的顾城,跳湖的汪国真,打铁匠嵇康……。

  鉴于此,都是一些搞艺术的,也即是说,艺术这东西是要人去驾驭的,否则的话那就是“艺术行为”了。

  其中,也不乏一些佼佼者,范蠡,要名有名,要钱有钱,要美女有美女,为什么呢?务实!

  如此聪慧之人都逃脱不了名与利,超然物外的人,那都是得到后的超然,当你一无所有的时候也要超然,别人只能理解为自嘲,可笑,疯子!

  读史使人明智,徐渭的一生告诉我们:艺术害死人,做人要务实!

  古文观止读后感八:

  名垂千古于无形!

  古往今来,文人志士,谁不想彪炳千秋,万古流芳。也有不为“五斗米”而到终南山采菊东南下的。说是隐士,其实那叫不得志。你也可以理解成吃不到的葡萄说成酸的。

  那么怎样才可以万古流呢,文人自有办法“立德,立言,立志”!立德者,集大成的就是孔子他老人家了。于是乎,我们现在标榜自己是礼仪之邦,三纲五常,还有很多的“止乎礼”都是老人家的杰作。立言,更好理解了,就是著书,要是文化底子实在不行的话,就弄个家训什么的,以此来训诫不肖子孙,外人看不到不要紧,至少还有子孙看,要是计划生育没有普及的话,子子孙孙无穷尽,也可以流传千秋了。立志,这事最不靠谱,有的人就想当木匠,却做了皇帝,有人就想写诗,也成了皇帝,这不是事与愿违么,说说普通人吧,要是立志当个清洁工,估计这孩子准是没有家教,别人不说了,你的爸妈,七大姑八大姨都不会原谅你,立志,是有原则的,要有崇高性,要有难度,不是一般人干得了的,这样好光宗耀祖,干部是首选,次之经商赚钞票,再次之弄个科学家教授律师什么的,就是不能说自己立志做老百姓!

  有能力的人,为了万古流,也弄一些有形的东西,修个塔,建个庙,弄个兵马俑。这样的话,后代子孙,也包括不是子孙的人都可以看见了,并有碑文记载:某年某月某人建。穷人家的孩子就给爹妈找块坟地,迷信的也可以找二指先生看看风水再埋。曾经流行一时的“XX到此一游”就是深的其精髓!刻到长城上,就与长城共流芳了。

  现在人,一般不这么干了,很多的人房子都买不起,更别说建庙,修塔了,买个墓地几万起,想死都死不起。虽说不好办了,但是“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的老传统不能丢,于是乎,我们发明了数码相机,照相机,电影,DV,保管你几万年以后还是活蹦乱跳的。

  武术大师,长白胡子的老者,先知先觉,曾经不止一部电影,一本书,一个故事里重复N多次的告诉我们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有形的不长久,无形的才永远。具体一点说,武术中:无招胜有找,水无形,穿石烂,大道无言,道可道,非常道。

  闲言碎语不多讲,现在明白了吧,要想垂名于千古,那就要无名!无名?那不白活了!绕了一圈,又回来了,生活就是个迷宫。

  古文观止读后感九:

  没有《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的对比与争议,也没有《诗经》中的烂漫与自由,也非《离骚》的华丽与哀怨,更无唐诗、宋词的豪迈与缠绵,更非《庄子》的遥遥与洒脱,有那么一本书,她除却一切浮华,却将古人的智慧彰显,她就是《古文观止》。

  这是一本选摘自周朝到明朝的优秀散文的结晶。书中选摘了《左传》、《史记》、《国语》、《战国策》、《三国志》中的精华。还收集了唐宋八大家的经典作品。是一本古老而有深度的书籍。

  一、忠义篇的鉴赏

  读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我被魏征的忠诚和敢于直谏的精神所感动。其中,“居安思危、载舟覆舟、思江海下百川、虚心纳下、无因喜以谬赏、无因怒而滥刑、知足”、自谦自制、“慎始而敬终、”三思适度的思想使人受益非浅。

  这些精辟而有警示意义的言论如一面镜子,使唐太宗从中照出了自身的瑕疵,从而创造了贞观之治。

  “无因喜以谬赏、无因怒而滥刑。”警示着我们在与人交往中,在处理任何问题时都宜三思慎重、客观公正。然而,人非神仙,难免不被自身的情绪所影响。因此,我们要学会宽容,海纳百川、虚怀若谷。

  文中的“知足以自戒”也是我们每个人修身养性的警示牌。知足常乐,学会淡泊。所谓“慎始而敬终”不过如此。

  魏征是幸运的,他的谏言创造了贞观之治,为百姓赢得了一个盛世。

  另一个忧国忧民的谋臣当推孔明了。他身逢乱世,却能以一人之智慧救蜀、治蜀,保一方平安。他忧国忧民,最终积劳成疾,郁郁而终。他所著的《出师表》使人倍感其爱国之心,赤胆之情。其以一人之心力,欲挡天下一统之大势,虽如螳臂当车,却忠勇可嘉。

  相对而言,范仲淹的,《岳阳搂记》,那种彷徨与愁闷,爱国与国人,更深入人心。那千古绝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知被多少公仆用以自喻。他们或许和范仲淹一样,未曾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抱负,却从未忘记自己的职责。

  因此,我认为范仲淹是一个淡泊名利的好官。官大小都一样可以为国为民,何必一定要身居相位呢?

  二、孝道似曾走远

  本书记载孝道的较少,但李密的《陈情表》使人感到自己不够孝顺。

  李密写《陈情表》本是推辞、拒绝入朝为官,但他情真意切的话语,使晋武帝明白其心志,不仅不被治罪,还受到皇恩沐浴。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的孝心,本是人之常情,但“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赤诚又另人同情。

  这种言论,我将其概括为“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每一个人一生都难以报答的。因此,工作再忙、离家再远,我们都当常回家看看。

  三、学习的困惑

  作为学生,要读的相关内容首当其冲是《师说》。“传道、受业、解惑”是每一个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每日必备的基本工作。然而,“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言论使人难以接受。其实,若传道者的知识不断老化,不加以学习,就会不如弟子。我们该怎样面对这一尴尬?

  “不耻相师”回答了这一难题。要知道:“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只有虚心求学,才能遂心从教。而“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是我们应警戒的。

  再者,我认为有意义的作品还有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

  这篇文章本是作者通过描写郭橐驼种树的方法来阐明做官要顺乎自然,减少繁杂的政令滋扰的观点。但对于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来说,我认为这篇文章同样有借鉴意义。

  其一:不要抹杀孩子的天性

  孩子的天性好动、好玩。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时时要求他们循规蹈矩,应允许他们犯错,并给予他们改错的机会。使他们的个性自由发展。

  作为家长,也要尽量使孩子有自由空间。不要自做主张,就给孩子报了一个又一个培训、辅导班。应问问孩子,你们是否愿意学。

  由于老师、家长喜欢听话的孩子,因此,孩子们在大人面前很听话,却隐藏了自己的真实性格。谁也不知道他们性格上有哪些缺陷,需要怎样引导。正如我们喜欢的盆景,永远只禁锢在盆中,永远也离不开园丁的悉心照料。这样的孩子到社会上,经不起折腾。不能承受打击和失败。

  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过于干涉,只会适得其反。即“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其二:孩子需要什么

  作为家长,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吗?作为教师,你了解学生吗?他们需要什么?我们惟恐子女(学生)才能一般,不能出人头地,更怕他们有陋习。因此,我们要求他们向指定的模式发展。其结果只会使他们失去自己的个性,变得千篇一律。

  就像时下的青年整容一样,美是美了,却千人一面,失去了本来的真。

  我们对子女(学生)的教育很难做到理性。这就是“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的教育胡同。

  孩子门需要什么?不过是一点自由而已。

  我们常常抱怨没有“千里马”,其实千里马常有,只是我们没有伯乐的眼光罢了。

  此外,书中的历史典故、唐宋八大家的写景散文,也是很值得一读的。我才疏学浅,做此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