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短语收藏本站游戏名字网,专注分享精品网名与头像的专业性网站!
网名推荐: 个性网名 情侣网名 伤感网名 女生网名 男生网名 英文网名
签名推荐: 伤感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说说推荐: 伤感说说 心情说说 说说带图片 空间说说 空间说说 搞笑说说 爱情说说 自动回复

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

围观: 归属:读后感 时间:2016-06-09 12:47

  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一:

  精疲力竭地读完《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却无奈地发现没有任何的思路,大概这是第一次读到如此抽象、生涩和难解的文章吧。或许是有些不服气,当我鼓足勇气读过第二遍的时候,却发现和初读这篇文章的感觉略有不同,好像有那么一点似懂非懂的感觉萦绕在心间。欣喜若狂的我而后又重复阅读了几遍,再加上老师的引导,终于,我对《关于费尔巴哈提纲》有了深一层的理解。

  《关于费尔巴哈提纲》论述的中心是实践问题,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概述了自己的新的世界观。

  首先,马克思指出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即“从前的一切的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的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马克思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他指出要正确理解实践的意义,从而正确的解决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马克思反复强调指出实践是“人的感性活动”,是能动性与受动性,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即我们并不能单单从唯心主义来理解人的单纯能动性,也不能单单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人的单纯受动性,而是要结合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人既受自然性的支配,同时又能以自己的能动性来改变自然,从而实现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

  其次,马克思在“提纲”中还提到这样几个观点: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是一致的,都是实践;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从中,我们看到了“实践”的重要性,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然后,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宗教观,指出了他的抽象人性论以及由此导致的抽象的宗教观。在肯定了宗教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同时,批判了其只能把人类理解成一种内在的,无声的,将人从肉体和精神的状态中主观剥离,批判其否定了人可以改变世界的可能。

  最后,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於改变世界。”实践是革命的,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把居于能动与主导方面的主体和居于依据与基础方面的客体联结起来,形成了改造与被改造关系。而人类的不断进步,恰恰反应了这样一个观点。

  总之,实践观点构成了《关于费尔巴哈提纲》的中心线索和核心思想。通过学习《提纲》使我认识到将唯心主义观点和唯物主义观点相结合起来分析问题的必要性以及实践的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全面分析问题,做到一分为二;并且要注重实践,牢记实践出真理,只有实践才知对错,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二:

  《关于费尔巴哈》是马克思于1845年春在布鲁塞尔写成的批判L。费尔巴哈的11条提纲,1888年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序言中称这个文件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并作为该书的附录首次发表。这个提纲是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文件,标志着马克思已经彻底地摆脱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正在形成一个崭新的世界观。这一文件曾被恩格斯称之为包含了“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提纲》论述的中心是实践问题。马克思把实践引进唯物史观和认识论,并把它作为认识论的基础。《提纲》的全部内容都是围绕认识对实践的关系和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展开的。马克思指出,旧唯物主义,其中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主要缺点是只从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事物,而不是把它当作实践去理解,因此,他们不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马克思在文中通过对费尔巴哈消极的反映论的批判,阐明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同时马克思认为,不仅人的认识基于实践,全部人类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也是实践的。

  马克思在《提纲》中所强调的“实践”,是具有其特殊的规定性的,即历史的、现实的和具体的社会情景(即一切事物的分析,都必须依赖于该事物所处的特定的时间、地点、背景)。这种规定性是将其区别于实用主义实践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这种实践又具有它的客观制约性,马克思是用环境作用于人和反对抽象的“活动”来表明这一点的。马克思在《提纲》第一条中“真正提供给我们的既不是主体性,也不仅仅是活动,而是历史的、现实的和具体的人类社会主体和活动”。因而,这种“实践”绝不是赫斯那种“非历史的抽象”的东西。所以马克思才会说,费尔巴哈不了解的实际上是社会实践的革命性和批判性。

  在《提纲》中,马克思还批判了费尔巴哈抽象地考察人的方法,主张把人放在现实的具体的社会关系中去认识,指出,所谓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并且很重要的一点,马克思还认为,新哲学与以往一切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只说明世界,更重要的是改变世界。

  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三: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纲领性文件之一,标志着马克思的哲学的基本思想的形成。马克思深受黑格尔哲学的影响,后来又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转向唯物主义。该文是为了深入批判费尔巴哈哲学并与其划清界限而写的提纲。该提纲简明扼要,思想深刻,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马克思在该提纲中首先指出了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即“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在此马克思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意义,强调了实践在检验认识真理性中的决定作用,以及实践对环境的改造作用、对宗教世界的世俗基础的改造作用。

  在该提纲中,马克思还进一步批判了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性论,特别是其关于人的本质的看法;并给出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界说,即“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在该提纲的最后一节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哲学与以往的哲学的根本的不同,指出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以往的“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读这一哲学论著,让我懂得了哲学的真谛,培养了一种全面的观点和分析问题的视角。哲学虽然是抽象的理论,但是却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智慧,是指导人们生活实践的智慧。我觉得读了这一论著受益匪浅,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还要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和进行深入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认识论,提升自我。读书、读好书,却是是一个人的精神盛宴!

  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四:

  在学习《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之后,我对以往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分类理解加深了,认为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理解更应该在于把它看作是实践唯物主义。我更加明确了“实践性”——这个马克思主义的本体与基本观点。

  《提纲》写于1845年春,马克思生前未发表过。最早发表于1888年,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序言中称这个文件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并作为该书的附录首次发表。纵观《提纲》全文,实践的观点贯穿始终。正是在实践观点的基础上,马克思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提出了能动的反映论;又是在实践观点的基础上,马克思完成了使哲学从解释世界的工具成为改造世界的工具的伟大变革。

  这份《提纲》,是为了适应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当时的欧洲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日益激化,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工人运动的这种已经开始组织起来,但还没有走上自觉道路的状况,就迫切要求社会提供一种能够指导工人运动的社会主义理论,以推动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期的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虽然战胜了唯心主义哲学,但它还是一种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还是一种资产阶级的世界观。这样,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面前就提出了一项任务:在唯物主义已经战胜唯心主义的条件下,进一步改造旧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建立新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并在无产阶级中间宣传这种新的世界观,使它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结合起来。《提纲》就是为了完成这一历史使命而写成的“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在这里,马克思非常强调实践在人们认识中的作用、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且强调指出用革命的实践去改造世界,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前一切哲学的根本区别之点。

  在认真阅览中,可以看见《提纲》中对实践论的强调以及实践性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本体与基本特点在马克思主义中的积极意义与重要地位——实践唯物主义。从中,我进一步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与旧的唯物主义之间的非常大的区别在于:马克思主义非常重视精神意识的能动性即实践的力量。加深的感受到了所谓的唯心主义其实有很多精神实质与内涵是要求我们深思与学习的,马克思主义的三大基础来源中有很大的一部分就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让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历史发展到现在已经向我们证明一个非常明确的事实:任何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批判与斗争除了在承认世界的本源是意识或物质第一性这个问题上是原则根本的区别之外,都不会有多大的意义。因为唯心主义在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发面有很多思想需要让我们学习的。在区分两大主义时我们都应该从根本的本源立场上出发带审视的眼光学习,在区分新旧唯物主义时则把主要区别放眼在主观能动性上。

  《提纲》论述的中心内容是实践问题,其全部内容都是围绕对实践的关系和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展开的。马克思把实践引进唯物史观和认识论,并把它作为认识论的基础进行贯穿。《提纲》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之一,在于是否认识人的实践活动的意义。马克思认为,以往的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

  《提纲》中在认识世界方面,费尔巴哈以前的认识都是通过所看到的现象,再加以主观的想象所形成的认识。马克思则认为,人的认识是一个过程,无论是主观抽象的想象也好,还是由感性材料得出的深刻认识也好,都是人们认识过程的一个阶段。认识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由错误的认识经过实践的批判向正确的认识发展,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也就是“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从中可以看见,人产生了思维,但是否正确,这并不是由我们而定的。因为思维就是在生活中产生的,所以思维的评判也是应该由生活来决定的。在思维指导我们的行动中来验证这种想法或思想正确与否。正确的将会得到延续和发展,错误的就会被摒弃或修改。离开实践的思维都是空想,而思维所产生的巨大能动作用也必须在实践的行动中才能得到体现。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就是在我国长期的民主革命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实践中形成的科学指导思想!“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诉诸感性的直观;但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类感性的活动。”从这一点更明确的强调了单纯的靠想象的认识是不可靠的,而感性的直观是不全面的,只有经过不断实践的认识,经过感性到理性的发展,才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根本进步。

  马克思在文中提到:实践是革命的。最后一条纲要引起了我最大的共鸣:“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也就说明了,马克思自己的任务将是改造世界的。这也是马克思所提出理论的本质核心:实践。从实践出发来解释这个世界,再以实践的不断探索来改造这个世界,向着解放人类的方向改变。

  《提纲》中对旧唯物主义的批判,马克思指出旧唯物主义的致命缺陷。“从前的一切的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以致唯心主义抽象的发展了能动的方面。其阐述新唯物主义实践观,包括:本体论——实践是一种客观的物质的活动;认识论实践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认识论实践是检验和证明人的思维之客观真理性的标准。在文中阐述道,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人的感性也是一种实践的产物,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

  费尔巴哈不能把认识和实践联系起来,因而在真理标准问题上也存在着错误的看法。《提纲》立足于科学的实践观,从根本上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基本原理,从而划清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切旧哲学的界限。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的问题,不能在思想领域内而只能在社会实践中才能予以解决。人们应当通过社会实践来证明自己认识的正确性,证明自己的思维具有正确认识客观现实世界的能力和改造客观现实世界的作用。

  在深思之后我加深自己的思想认识体会到:“人的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即为实践。”因此,在《提纲》的精神领导指引下,在坚持基本立场原则的思想下,在注意新旧唯物主义的区别中;我从中体会到的最基本的精神实质就在于对实践精神的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及其要求的强调犹如一个精致的筛选器使得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对唯心主义思想与旧唯物主义这两者进行了去糙取精,从而成为了一个科学并发展的理论!

  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五:

  2014年3月31日晚,马列小组请到老师帮助我们解读费尔巴哈的提纲。我觉得自己非常有幸可以听到老师的讲解,因为之前说句实话,自己没有涉猎过有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当初加入小组,虽然知道自己对哲学好像不太感冒,但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学习,还是愿意去了解和学习的。所以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值得我去学习。

  首先,我知道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运动标志了人实践的能动性。1845年马克思写了费尔巴哈的提纲,并且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在之前的莱茵报中,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而在那时马克思还在支持黑格尔的观点,不是唯物主义者。他是在后来,慢慢的了解到黑格尔的哲学所在,从而变成了唯物主义者,变成了反黑格尔,反唯心主义的人。

  他在这篇提纲中,实际上则是批判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也就是反黑格尔。提纲论述的中心是实践问题,它标志着,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基本形成。他批判了否认实践能动性的直观唯物主义,也批判了抽象的发展能动性的唯心主义,并且指明了人的本质实际上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其实问题的根本所在是改变世界。

  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象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点出发的。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其实是因为他撇开了历史的进程,孤立的观察宗教感情。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是社会的成员,所以个人的活动必然会变的社会化了。从现实的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每个人的个体活动都具有社会性。这是他的本质属性。

  同时,马克思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意义。强调了实践在检验认识真理中的决定作用。提纲中指出:人的思维是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一致,只能被看做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对于世俗的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他说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他分析的是抽象的个人。实际上是属于社会形势中非常独立的单一的观点。

  马克思是将实践的观点用于认识论,相对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理论有一较大的进步就是:时间革命的意义。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虽然比传统的唯心主义有一定的进步,但是还是具有狭隘性的。可以说是人类因为有了思维,才让我们有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但是值的确定的一点是:我们的思维始终是不能离开实践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永远不能改变的。其实在现实生活当中,这句话我们很容易理解。什么事情只有自己做了才能拥有更深刻的体会。要克服直观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局限性,就要把能动的原则归之于物质的自然界和人。体现为人的实践,人的感性物质活动,强调实践的主体性,实践才是思维的基础应该在舒建忠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时间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过去的哲学停留于解释世界,而不在于改造世界。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

  其实,理解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还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和拜读。因为这不仅仅是简单地知识,而是更加深刻的哲学主义。所以说,我们以后要更加的努力去学习,去实践,争取更深一步的理解。

  听了这节课后,收获还是很大的。我不在像以前那样对马克思主义那么没有兴趣,要慢慢地去培养。我相信以后我会更加深刻的去理解,去学习。真诚的建议自己,好好的拜读。

  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六:

  费尔巴哈,这个第一次接触到的名字,或许对我来说有点陌生。在看完整篇提纲之后,唯一的感受就是“糊涂”。不清楚具体在讲什么,也不清楚我理解到了什么。带着各种疑惑我通读了不下五、六遍,发现我确实有一点领悟了,能够感觉到提纲中的部分含义了。

  再次阅读文章,感觉文章随时围绕着“实践”这个词语,强调实践的决定性作用。费尔巴哈对于实践概念和意义的不完全理解,致使他在一些思想上提出的观念的错误性。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一些的错误,在提纲中主要提到这样几个想法: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是一致的,都是实践;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等等问题。

  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显示、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的。在第一个提纲中,马克思很实际的通过批判费尔巴哈的一些错误思想,来提出自己对于实践的想法。

  在往后的几条提纲中,关于环境与人及宗教的想法,都是具有深层次意义的。一、在对于环境的思想中,马克思阐述,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这个想法其实依据个人的不同意识形态是会产生出不同的效应的。二、在对于宗教的想法中,马克思就费尔巴哈提出的“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这一思想”这一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异议,并从根本上批判了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这一思想。

  在读完整个提纲之后,我认为,无论是马克思提出的思想还是费尔巴哈提出的思想,在出发点上都是为了哲学。并且,在不同时期,不同的人的思想也是会产生变化的。因此,我们要在看到费尔巴哈思想的错误性的同时,也要看到费尔巴哈的思想在哲学上给我们这些后生带来的影响,从辩证的角度来看待费尔巴哈。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应该如此。不能仅仅看到人的一面而忽略了另一面,要看到缺点的同时看到优点。

  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七:

  马克思于1845年春写此《提纲》,发表于1888年,它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一起被公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标志。

  马克思在此《提纲》中主要批判了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论述了自己实践的观点,阐明了新的世界观。

  马克思在《提纲》中批判到“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观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他认为,应把这些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人的感性活动是要通过实践来真正发挥其作用的,而不只是空形地理解。唯物主义应发展能动的方面,把“精神”与“物质”相结合,因为光凭精神是无法使社会进步,无法真正实现人类的进步,甚至连人们基本的生活也都是无法改善的,但只有物质也是不够的,若没有精神的进步,没有正确思想的支撑,物质生活的满足会使人们失去方向,使社会动荡不安。所以,只有将“精神”与“物质”结合起来共同发展,才会真正推动社会各方面的优好发展。马克思还批判费尔巴哈仅仅将理论活动看作人的活动并认为实践只是卑微的犹太人的事的错误理解,因为只有通过实践,通过亲自去做,才能讲旧事物变革为新事物,才能推陈出新,才能摒弃腐坏发扬优好,才能改造现实的缺陷,更好地发展。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不是靠与他人争论或理论分辨对错,而是靠实践来证明真理性。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世界观和待人处事的方式,只有靠实践,真正落实到平凡事中,才会发现自己做事思想的正确与否,是否具有真理性。

  环境影响着人,人同时也创造着环境,影响着环境。人的思想素质提高的同时,行为实践方式也会更加规范,创造更好地环境,环境的变化又会带动越来越多的人提高,影响着人。例如:一个人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有优良的道德素质,那他就会影响他周围的人爱护环境,遵守社会规范,他周围的环境就会是良好的,同时,被他影响的人也会影响他们各自周围的人这样做,越来越多的人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环境会变好,而一个好的环境又会影响着人们自觉地爱护环境,慢慢地,人们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良好的环境会使人们的素质提高。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联系物质与精神的桥梁。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沿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条思想路线前进,不断地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得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思想为日后的社会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