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短语收藏本站游戏名字网,专注分享精品网名与头像的专业性网站!
网名推荐: 个性网名 情侣网名 伤感网名 女生网名 男生网名 英文网名
签名推荐: 伤感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说说推荐: 伤感说说 心情说说 说说带图片 空间说说 空间说说 搞笑说说 爱情说说 自动回复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

围观: 归属:读后感 时间:2016-06-14 09:31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一: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称庄子为“神人”。之前看过于丹的《论语心得》之后,我又在暑假中阅读了于丹《庄子》心得。

  最初知道庄子,是从一首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虽不知道什么意思,只觉得诗句挺特别。后来知道庄子写了逍遥游,逍遥游代表了庄子思想的最高境界,是对世俗社会的功名利禄及自己的舍弃。

  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庄子就是道家的化身。庄子留给我们的,是他那些充满了寓言和小故事的文章。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庄子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庄子的文章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和挖苦。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而庄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他的《逍遥游》。

  庄子是一个有智慧的人。虽是一个幽默而有涵养的人,但并不是一个衣食无忧的人,他贫穷到极点,处处求人,等米下锅德地步。

  在于丹《庄子心得》里,我很喜欢“境界有大小”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也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站在大境界上,就会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无为。世间的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世间的小,也同样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因为真正的大小不仅在眼界之中,还在人的心智之中。比如一个太大的葫芦,惠子因为“其坚不能自举”皮太薄不能做容器认为它没用,庄子却说;你怎么就认定它非要剖开当瓢,而不用完整的它系在身上去遨游江海呢?有人将可以抗冻的家传秘方用于使家人在寒冷的冬天不被冻伤,而世代漂洗为生;有人却高价买了此秘方使吴国兵士不被冻伤在向越国发起的水战中大获全胜,而裂地封候身价倍增。

  所以每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人们常常以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规地去判断事物地价值,而只有大境界地人,才能看到事物地真正价值

  顺应外界,与外界相处要通达,而内心又要有所坚持,这样才能在复杂社会中不迷失自己。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二: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称庄子为“神人”。记得在我的大学时代,博学多才的中古文学老师最喜欢讲的也是庄子的作品,在学校组织了我们集体看过于丹的《论语心得》之后,我又在假期中阅读了于丹《庄子》心得。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一字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人,曾任蒙之漆园吏。贫而乐道,不慕富贵。他是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

  《于丹庄子心得》大部分篇幅通过解读庄子中的寓言,结合现代社会的现象,引导我们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大境界,这种境界超越名利,超越生死,超越一切,逍遥得自在,追根究底是一种精神生活,灵魂生活,是一种“无”的境界,“归零”的境界,需要不断反观内心,需要大觉悟才能体会得到,而且更需要时间,因为“悟”本身是一个过程。在大境界的指引下,我们就会逐渐走上人生的坦途,直至掌握人生之道。如果没有大境界的指引,我们的人生就像有些“屠夫”解牛一样,用刀乱砍筋骨而损坏刀,在生活和工作中被一些小事所困,被有形有象的名和利所扰,在社会中被五颜六色,纷纷纭纭的表面现象所惑,不知不觉地浪费我们宝贵的生命。于丹用内心、自然流露的语言,借尊者、名人之口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并用那些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寓言小故事诠释着人生的哲理,那就是:宽容感恩于外在世界,融合于一切自然规则,清醒地认知自己的内心,超越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感悟人生的最高境界,拥有健康的人生心态和快乐的生活状态。

  庄子的人生哲学,就是教我们要以大境界来看人生,感知已心,淡泊心态,合乎自然,超越利碌功名和自我。——是一种理想的,甚至是超理想的境界。读过此书,让人在不经意中增加了智慧的砝码,给予了力量的源泉,伴随了身心的成长,满足了心与心的交流,真正品味出那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细腻意境。于己于人,无论你在何种岗位上,环境只是一种需要你去顺应的外在世界,却需要你坚持自己内心的秉性而不随波逐流,并让自己尽力把自身的潜能激发到最佳状态,那何尝不是一种超越自我的成功;无论在家庭还是社会,你充当的任何一个角色都需要你用心面对,真心付出,等到再回首时,我们可以无怨无悔,因为我们已经尽心尽力。作为一名教师,更是如此,我们的快乐,就是可以从孩子们一双双清澈的眸子里,看见他们对你的喜爱,夫复何求!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三:

  一个人去做一件事,同样的事情为什么不同的人去做,有的人成功了,而有的人却失败了呢?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洸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洸,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庄子·逍遥游》

  译文:

  宋国有一个人,善长制作防止手龟裂的药物,他家时代以漂洗衣物为生。有个外地人听说了这件事,就找上门来,愿意用一百两银子买这个药方。那宋人就把族人召集在一起开会,商量到:“我们世世代代都以洗衣为生,可是所得也不过几两银子而已。如今卖掉这个方子,一下子就能赚一百两,我看我们还是答应吧。”外地人得到这个药方,就去吴王那里自荐为官。一次越国军队发难攻打吴国,吴王派他做将军,率军还击。在冬天里与越国军队进行水战,因为有那个药方,吴国士兵的手不会龟裂,于是大败越军,吴王分给他土地,封为诸侯。

  这就是同一个事情,不同的人去做,就会有不同的结果一个典型的例子。

  于丹告诉我们,一个人永远不要去羡慕他人,我们要脚踏实地,用自己的汗水,收获自己的成功,这份成功才会有意义。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四:

  读了于丹《庄子心得》后,对于浮躁而又忙乱的我仿佛是注入了一股清泉,对心灵进行了一次洗礼。

  于丹的《庄子心得》多数都是通过解读庄子中的寓言故事,结合现代社会现象,引导我们要有一种大的境界,因为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也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站在大境界上,就会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无为。世间的大小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不仅在眼界之中,还在人的心智之中。人们常常以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规地去判断事物的价值,而有大境界之人,才能看到事物的真正价值。

  庄子是一个大志之人,他永远不教给我们小技巧。而教给我们的是境界和眼光。这种“逍遥游”的境界,我们心向往之,在今天这个时代,没有什么是最好,只有什么是惟一。一个人永远不要去羡慕他人,需要的是质询自己的心,面对这纷繁芜杂的环境和世界,面对自己的顺与逆,我们首先应该想如何发展自己?有了更广阔的眼界,才能有大的境界,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为自己的心做主,从而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自己,为自己开拓出不同的境界。

  另外于丹《庄子心得》中还讲述了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只要拥有一颗平常心,清醒地认知自己,并且不断改进自己的不足,就会获得成功的人生。

  世俗的评判标准,未必真的能评价一个人的真正质量,只有我们的内心能做出准确地回答。过分地效仿他人的行为,盲目地认为流行就是时尚,让我们迷失了自己的心,这并不代表着品质上的更高级。每个人只有从认识自己,倾听自己,到涵养、孕育自己,这才是一个美好幸福的人生历程。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五:

  偶然的机会,从朋友的介绍中,初识了这本《于丹庄子心得》。细细咀嚼,慢慢品读,在静静的夜晚轻轻的与心灵对话,感受到了生命宁静中的颤动之姿,摇曳中的沉静风骨。??

  《庄子》与我并不陌生,或许应该说有些老庄思想以于不知不觉深入人心了。《于丹庄子心得》大部分篇幅通过解读庄子中的寓言,从人对寓言的最直接的“觉”,结合现代社会的现象,引导我们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懂得用心生活,体会超越的“悟”。我认为人生有许多“觉”的过程,就像有些“屠夫”解牛的过程一样,用刀乱砍筋骨而损坏刀,和超越外在的表现,寻找内心地慧眼游刃有余,所在之差就在于精神世界的悟!

  “觉”与“悟”的联系

  故事是这样展开阐述的:《庖丁解牛》,节选自《庄子•内篇•养生主》,描述了庖丁在解牛时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而他的刀十九年还像新的一样。庖丁解牛,如果引申一点,也可以说是一个人怎么达到对人生的掌控,庖丁解牛也是不断进步的:先是目有全牛,三年后目无全牛,最后是神遇全牛而游刃有余。人生的掌控,最高境界不也是从有到无到游刃有余的过程吗?先是规划人生,但未免有点像站在山底去规划登山的路径,显得路途遥远,容易迷失方向,所以要有一种“无”的精神,能够超越山的最高处,才能最终将“有”和“无”结合起来,达到“神”的境界,既能超脱一切而又能顺应一切,顺其自然地将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合到无限的最朴素而且最本初的生命大道中去。

  我联想到了我们的职业岗位。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也是这样,“觉”的事件和过程是随处可见的:孩子们在学习中什么时候表现的最有兴趣,他们是怎样看待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当他们高举着小手是在渴望着什么……而这时我们作为老师,作为引导者,囫囵吞枣,一笔带过的结果便是“丢失”了“悟”。进而是丢失了一次“超越”的契机,升华的“境界”。如果,你注意到学生喜欢在游戏中学,那么你就会去有意的创设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更好的调动情绪的环节;如果你理解老师的一句肯定会在他们的脸上浇开一朵花,那么你的课堂将是融洽的,富有吸引力的;如果,你从他们高举的双手中读懂了交流的渴望,那么你的课堂就是充满互动、灵动的……其中这或许便是悟的瞬间,它是基于积极的思考,经验的不断累积而成的。

  “觉”到“悟”的成长

  《于丹庄子心得》还着重描述了内心的力量,强调认识自己的重要性。认识自己是一个人生历程,需要你不断的倾听自己的心声,而不是让你随波浮沉,盲目仿效。面对现代物质化愈来愈强的社会,它常让我们在潮流的浪尖,迷失双眼,终而脚步零乱的踏上肤浅,流行的航船。失去品味、品质的本质,我们要摆脱外在的标准和评价来判断自己的能力。

  本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大家都知道扁鹊的名字,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生,成为中国名医的代称。扁鹊去见魏王。魏王说:“我听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擅长医术,你跟我说说,你们三人中,谁的医术最高明啊?”扁鹊老老实实地回话:“我大哥医术是最高的,我二哥其次,我的医术最差。”魏王惊讶地问:“那为什么你天下闻名,而他们两人却默默无闻呢?”扁鹊说:“因为我大哥给人治病,总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这个人得病但还没显出征兆,他手到病除,把病根给消除了。这个病人就像没得病一样,所以有的人都不知道,他是给人除预先的病。我二哥治病是在病兆起初之时,他用药就把病除了。大家总认为他能治的是小病,而不矢此病发展下去那会要命的大病啊!”

  扁鹊能够在自己名声大扬之时说出此番事实,而不以别人的看法去认识自己,实属不易。它再一次的告诉我们要时时刻刻去倾听自己的心声,不要受别人的观点和束缚。教学是我们的生命线,汲取从一次次教学反思中认识自己的浅层表现,挖掘其内在的知识漏洞,用一双从懂得倾听到善于倾听的升华!一次公开课的成功,往往会使我们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在别人的肯定中迷失自己的位置。其实细思中,我们只关注到别人眼中的自己,却没扣响迎向朝阳的那扇大门:及时地反思,挖掘内在成功的宝藏,善于倾听总结,运用到更多的实践教学中,这便是缺失了对现有位置的“悟”!

  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摆正人生的方向。用一颗平常心去适应生活带给我们不同的恩赐,使得其所才是个人价值所在。“外化而不内化”这是获得“游刃有余”人生境界的不二法门!从认识自己的“觉”中,品味出人生的大“悟”,懂得感悟这些有着厚重内心价值的不鸣不已的平常人。

  每个人都能拥有辉煌和成功的人生,只要懂得去“觉”,从觉中“悟”!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六:

  五一长假到了,班里同学可能都出游了,博客上有些冷清。我正好看完了3JXH托人带来的《于丹庄子心得》(谢谢3J常常给我买好看的书),忍不住把我的心得说给大伙听听。

  我没有看百家讲坛,不知道于丹同学的口才有多好。仅从她写的书来看,于丹同学是个感受力极强而且聪明绝顶的人,她转一趟泰山后山就有了深刻感悟,和认识上的升华(大家如果看了我以前贴的泰山游记,一定知道当年我、我3J和我爸也去过后山,还看了冯玉祥的墓碑。只怪自己当时年纪小,糊里糊涂的,除了佩服自己的爸爸,没什么太多的感悟)。所以说,于丹她虽然没什么太多的磨难和阅历,但写的东西却也可以有说服力。

  特别是对《庄子》这种古文,多少年来,各种解读简直是汗牛充栋满坑满谷,还有英文译本。仅我家就有3本庄子的注释和解读。其中最著名的是钱穆写的《庄老通辨》。但是有多少人爱看呢?又印了多少本呢?我看了其中几页,就发现了于丹所讲的同样的故事,但于丹的语言生动新鲜,简单又结合现实。比如:神龟的故事、鱼干的故事、老婆死反而高兴的故事、怪鸟的故事、车马的故事等等,钱穆老学者在第7至第8页也讲到了啊!但就是不如于丹的通俗浅显,同样的故事,讲起来就是不一样啊!不过,不可否认钱穆的书学术性比较强。

  于丹同学还把以往人们认为消沉、厌世、不争、低调、出世、隐士的道家学说转而变成作一个快乐、智慧、慈悲的人,要有赤子之心的生活理论。当然,她也结合了儒家的入世学说积极的一面。总之,就像我DJ说的,“人不快乐,多冤哪!”

  看完于丹的书,让人心情的确好了一些,但人世间还是有很多烦恼要去除,这就看每个人自己的功力了。反正我把这本书里的故事都一一讲给小宝听,她爱听极了。据说还转述给班里同学,同学竟追着她让她不断补充新的故事哪!

  说到不足之处,于丹同学书中有些低级的错误,真不应该。比如第25页,把有视力、听力障碍的残疾人称为聋子、瞎子;对曹商获得车马奖励来由的叙述不甚文雅,同样的故事,钱穆就用词文明一些。

  先写这些,揍个数吧!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七:

  抽空阅读了《于丹庄子心得》,很享受这种边阅读边思考人生的过程,同时收获颇丰。于丹的庄子心得,说的通俗些,其实也可以算作是《庄子》的读后感。我是读读后感而感。而于丹这篇读后感,与寻常的那些不同。她用心地研究《庄子》,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和思想来将《庄子》现代化。就像是一条再肥美的鲈鱼,如果就这么活生生地摆放在你的面前,你是不会有想吃它的欲望,但在经过厨师一道道工序细心烹饪之后,展现在你面前,它就会让你垂涎欲滴。从某种程度上说,于丹就是那个出色的厨师。

  其实于丹讲的这些道理,有一定阅读经历的我们是极易理解的。而她举的一些例子,我们也未必没有听说过。应该说她是根据《庄子》一书比较系统地、全面地将其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循序渐进,不失归整。她给予了我一种立体的思维空间,从庄子到人生,从人生到我的现实生活。我现取书中第二章——境界有大小的部分观点谈谈我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其一,庄子在《逍遥游》里,讲到了这样一个“尧让天下于许由”的故事。尧想把天下让位给许由,许由却拒绝了:你治理天下已经治理得这么好了,那么,我还要天下干什么?我代替你,难道就图个名吗?然后又说了一个很经典的比喻:“鹪鹩(jiāoliáo)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他说,一个小小的鸟在森林里面,即使有广袤的森林让它栖息,它能筑巢的也只有一根树枝。一只小小的偃鼠在河里饮水,即使有一条泱泱大河让它畅饮,它顶多喝满了它的小肚子而已。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但即使是比尔盖茨,睡觉也只需要一张床。你的人生所需要的,其实就这么些。这个道理,每个人都懂,可是真正能够将名利看穿的人,又有几个呢?反观我们的生活,常常被各种各样的急功近利冲得支离破碎。忙忙碌碌一天之后,有否想过为什么而忙碌了一天,也许最终得到的结果早已偏离你的初衷,你却毫无察觉。在工作、生活中,与周遭的人难免有些小疙瘩、小摩擦。可一个人细细想来,其缘由无非是为了一些蝇头小利,有时甚至只是为了逞一时之快,于是不再执着于此,释然。

  其二,于丹在书中讲到了一个动态平衡的问题。我们都会骑自行车。自行车如果静止摆在那儿的时候,得靠车支架才能立住,两个轮子是立不住的。但是骑起来以后,两个轮子就可以行进,为什么呢?因为它在动态中保持了平衡。这在静态中做不到。(读后感 www.name2012.com)

  其实动态平衡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名词。从理论上来说,即使没有支架,自行车也是能够达到静平衡的。但现实生活中,这种可能却几乎不存在,而动态平衡却极易达到。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有太多人应对挑战的时候,感到失去了心理的平衡,那是因为世界在动,而你不动。

  与时俱进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常态。无论你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或是从事何种职业,你都应该不断的学习。这种学习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你可以去读一本书或者看一份报;也可以去听一次课或者上一次网;可以是接受新的信息,也可以是习得一种新的模式。

  感谢这本《于丹庄子心得》,让我静静品味人生哲理。悠然自得,妙处难与君说。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八:

  “每一个都希望自己的一生是幸福的,只有真正清醒地认知了自己,才可能获得成功的人生,而认识自己却是一件非常难的事。”这句话大家都不是很熟悉的吧,这是在于丹著的《庄子》心得中的一句话,非常深奥又很通俗。今天我就读了这篇文章,心潮澎湃,受益匪浅。

  认识你自己是一个千苦以来最难解决的话题,有一个人每天都在问过往的行人一问题:“有一种动物,早上四条腿,中午两条腿,下午三条腿?”答案是什么呢,是在我身边眼前的人,这又可以说明什么呢,是在我身边眼前的人,这又可以说明什么呢?说明离我们最近的东西,往往是最难认识的。庄子在《齐物论》中告诉我们:世界的一切以他自己的角度去观察,永远都有它的自身密码。这个密码是看不破的。

  这还有一个小故事:鲁国飞来一只海鸟,鲁国君为它准备好酒好肉,大鸟却不吃不喝,几天就饿死了。这就是“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我们大家听的仅仅是一个故事吗?不,不是的,其实它在我们生活中很近。我们有多少人在成长过程中,有某种潜能没被开发出来。

  我妈妈有时也会让我学唱歌,学跳舞,这都不是我爱的,她也不勉强我,便不让我学了。我觉得这点妈妈做得很好。

  我没想到这个庄子这本书真是亦真亦幻,充满了追问,庄子说,从前,自己梦到变成一只大蝴蝶,但究竟是自己做梦化为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化成了自己呢?真是弄不清楚的。

  所以我们需要想一想,不断追问自己,有多少次认识自己,又有多少次错过自己?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九:

  最近在读于丹的《庄子心得》,确实是受益匪浅,许多在脑子里千百万次思索理不出头绪,不得其解的问题经于丹这么一点化,十分地清晰、十分地明了,因而也就十分地有感悟。

  于丹解说“《庄子》所提倡的外化内不化,也就是指一个人在外在的生存中,在一个社会上,顺应规则,与人交往,遵从法度,这一切都可以叫做外化的东西。也就是一个人在表面上可以非常随和,一切都可以放下来与人融通,这就是一种化境。”

  “但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他自已,有他独特的价值观,有一个人的风格,有一个人内心的秉持,就在于他的内心是不是真正有他的不化'……

  特别欣赏于丹说的这句话:’生命要有所坚持,而生存可以随遇而安”。

  于丹说: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太容易受外在言论的干扰,外在世界在这样一个丰富的物质时代,稍微有几个人跟你说一说,三人而成虎,再来七八个人,那就很容易改变你的想法”。

  毕业生找工作,很多时候并没有真正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能做什么。从众的、盲目的心理在左右着抉择。都说某个公司好,某个职位好,那便是好了,所谓好,不过是薪金、地域、地位,所看到的只是其外在的好,而内在的情形呢?并没有多少了解,内部的环境是否适合自己的生存与发展并没有认真地思考?内心并不知晓这项工作是否真的是自己想要的。

  所谓内不化,庄子认为是指无论外界如何变化,一个人的内心,不要受外界的影响,一定要有所坚持。而庄子所说的外化,则是指在与外界的相处时,要使自己的行为与社会相顺应。庄子认为,在人的内心,应该坚持自己的秉性,而不要随波逐流。而面对外在的世界,则应该通达和顺应。

  做到这一点并不是很容易的,在反思自己时,对于内心深处的清高其实是排斥的,可是多少年来却一直坚持着那没有来由的清高,从不折腰,更不愿意卑躬屈膝。世间的纷扰见得多了,一切不会带有神秘的色彩,也就不怪了。

  提倡人的外化,真正为他人的时候,你内心有所坚持的东西,才会真正实现。大家互相扶助之间,才能其乐融融。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十:

  闲暇之余,我随手拿着《于丹庄子心得》,随着于丹教授的引导去体会那逍遥,无为的世界。

  庄子的逍遥世界都围绕着名与利的纠葛去诠释世界。通过《于丹庄子心得地教诲我们》,知道了世人都被名利所迷惑着,我们平凡人一辈子都被名和利所束缚,无法逃脱,终身拖着那疲惫的身子。

  而庄子却对名与利丝毫不眷恋,他那充满智慧的眼看破世间一切的名利。他是一个乘物以游心,可以独以天下精神往来的人。他说:“真正的仁人志士,不怕生活上的贫困,怕的是精神上的潦倒。一个人可以穷窘于贫困,但他的内心是否真正在于这种贫困,他对于一个利字看得究竟有多重,这就决定了他面对贫困的态度。”

  我们这些平凡人啊,对待庄子这种无为逍遥的处世精神,是何等的困难。我们在这世界上相互的拼斗,争夺,面对四处的勾心斗角与背叛亲离,为的仅是那张张的纸钱。

  唉!我感叹与羞愧着,我们为何要为了世间的种种所拼,为了人欲所强迫自己做不愿做的事。

  《庄子心得》中,庄子用小故事讲大道理,简浅地教诲我们看破名利,可是我们又怎么去了解那虚无的世界呢?

  于丹教授说,网上流行一段话“人生无非就是为了那几张纸。为钱,就是为了那几张人民币。名呢,就为了那几张奖状、文凭、档案。人死后,为了墓志铭,为了烧钱纸。一辈子,就是为了那几张纸而已。”

  这真是我们的阵时写照。从小时候,我们便为了有面子,光宗耀祖而去劳累筋骨地拼命学习,争那鲜红的奖状,可怜的我们却失去了童年那快乐的时光。长大后又失去了青春年华。可悲啊!我们!我们无法像庄子那样逍遥地享受那精彩的世界。

  我们试图解脱,可是已定的局势,名与利实在太重要了,它们代表了我们生活中许许多多,我们无法释怀。

  名与利啊,只有看破一切红尘的人才可以不被它所束缚,我们平凡人只有在于丹教授的引领下,在庄子的笔下的《庄子》中感悟那无为的世界。

  可是细细想想,我们争夺乙炔,目的是为了自己最终可以享受,但是我们不去追求任何,逍遥面对,那种享受才是真的享受。我们都想像庄子一样乘物以游心,独以天地精神往来的人。做到齐物我,齐是非,齐大小,齐贵贱。可是何等的困难。

  试想一下,人的潜能无限,只需自己做到,我们便可像庄子那样在逍遥,虚无的世界乘物以游心,与天地精神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