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史读后感一:
陕西是个盛产现代作家的地方,柳青、陈忠实、路遥、贾平凹,个个都是声名远播的大作家,这几个作家当中,早年我最先读过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这两部小说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所以,我最欣赏路遥了。
最近,在一本杂志上读了路遥多年前写的一篇文章,里面提到了,他最喜欢的作品是柳青的《创业史》,就因为路遥的这一句话,我就决定要好好读一读《创业史》了。
其实,在涉及人生道路选择的时候,我们都会提到这样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这句话就出自柳青的长篇小说《创业史》,读完这本书,我知道了,这句话出现在这部小说的第15章,背景是,喜欢梁生宝(小说的主角)的改霞,准备离开蛤蟆滩,投身到大城市西安的工厂里,这样的一个选择,使得这两个情投意合的恋人最终没能结合到一起。
好多年前的初中语文里,也有一篇《梁生宝卖稻种》的文章,那时候知道,这篇文章选自柳青的长篇小说《创业史》,文章中对梁生宝去郭县卖稻种,在火车站过夜,省吃俭用的描写,让人过目难忘。读完了《创业史》,我也终于知道,这个情节出现在小说的第5章,可以说,这一情节,应该是《创业史》这部小说写的最精彩的章节之一了。
我是用了一个多月的零散时间,才断续读完这部35万5千字的长篇小说的。
作家柳青原名刘蕴华,陕西吴堡人,1936年发表处女作《待车》,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种谷记》《铜墙铁壁》(小时候,我看过这部小说的连环画),代表作就是我刚读过的《创业史》第一部。
《创业史》第一部的故事,始于1953年的春天,止于这一年的冬天,写合作化的互助组时期,蛤蟆滩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和社会情况,小说塑造了梁三老汉、郭世富、郭振山、改霞、素芳、王二直杠、高增福、栓柱、欢喜、任老四、姚士杰、孙水嘴等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读完这部小说,我印象最深的是,小说景物描写非常出色,这种细腻的景物描写随处可见。作家用细腻的笔触,深情地讴歌赞美自己所生活的时代,写景的同时,不忘为烘托人物服务的宗旨,比如,在第21章,素芳被自己的堂姑父诱奸的时候,作家写道:
“这时候,母马继续曳着磨子,很认真很严肃地在走着。榆树、椿树和楸树枝头的小鸟们,继续在歌唱着。在这崇高的世界上,二十三岁的素芳,不幸的女人,受到她出生以来第二次打击。她的堂姑父,无论在神气上还是动作上,一下子变成另外一种人,他怎么还不如在场的禽兽呢?”
这一场景描写,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让人读后深受感染和教育。
总之,读完柳青的《创业史》,真的是受益匪浅,同时也终于了却读这部伟大作品的愿望了。
创业史读后感二:
自从在初中学过课文《梁生宝买稻种》之后,我就被课文中那个时代特有的气氛吸引住了,说句实话,老朽虽然年逾不惑,但并没经历过那个年代,小的时候听奶奶说起那个热火朝天的年代还是非常令人向往的,心想有机会时一定要看看那个时代的作品,同时也看看我们伟大的国度所走过的路。然而世事难料,老朽我虽然工作二十多年了,但一直生活在浮躁和焦虑之中,难以静下心来读一些我想读的书,做一些我喜欢的事。现在,总算平静下来了,生活也有规律了,我准备在这段时间内集中精力读一些书,主要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包括创业史、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李有才板话、苦菜花等等,重温一下那个年代的人和事。
粗略地读完创业史,我不禁哑然失笑,里面的人真是太憨厚了,太直率了,所谓的富农姚世杰郭士富都不过是平平常常的庄稼人,他们之所以比一般贫雇农过得好一些,并不是他们靠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更不是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而主要靠他们的聪明,他们的辛苦劳动,他们的精打细算发的家;从书上还可以看出,他们都是劳动的好把式,他们稍微有一点余钱,多一点余粮,村里就让他们参加活跃贷款,这活跃贷款没有一分钱的利息,如果到时收不回本,借粮的人比借出粮食的人还显得理直气壮,村里还让他们参加互组组,但是必须交出自己的好牲口,这让谁都心里老大不乐意——追求富裕的有尊严的生活这是人类的共性,姚士杰郭世富何错之有?
再来看看高增福任欢喜他们,我就不明白他们怎么对富农那么恨呢,你们办互组组,姚士杰郭世富他们只是不参加,既没有给你们的牲口投毒,也没有破坏你们种的地,他们只是在你们买稻种时想跟你们学一学,自己花钱也去买了稻种,想跟你们比一比,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啊哈,太令人不可思议了。
看完这本书,我的心情更加沉重了,一点是:看看我们周边的人,怎么这么难相互融合呢,一边说团结就是力量,一边却与别人划清界限,人人之间相互提防,相互不信任,怎样才能拧成一股绳,怎样才能共同富裕,怎样才能奔向共产主义;另一点,互组组人民公社成立后,残酷的政治运动开始了,打击右派、高产浮夸风、四清运动、文化大革命,一场一场的运动,使父子、夫妻、兄弟、师生、同事成仇,反目,使人没有尊严,没有人格,直接导致现在社会的道德没底线。对内实施专政,长期、无休止地开展党内政治斗争和全国性阶级斗争。导致全国人民在和平年代比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死的总人数还多,同时导致国民经济停滞不前,乃至陷入瘫痪状态。
我一直在想,我们这个国家,为什么喜欢瞎折腾呢,一有运动老百姓就要遭殃,人民就要跟着受罪,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我们傍边的那位所谓一衣带水的那位近邻,十年九位首相,换过来换过去,但是人民该怎样生活还是怎样生活,虽然首相换了一个又一个,但哪一个首相也不敢把老百姓怎么着,他只要敢折腾,老百姓就对他有意见,老百姓就敢把他赶下台。所以说在那个国家,老百姓只能折腾他,而他们不敢折腾老百姓,一衣带水,就在眼前,我们怎么就不能学一学人家呢?
创业史读后感三:
坦白说,在老师要求我们读这些书之前,我没有读过描写这个时候的小说,不知道柳青,不知道周立波,因为老师留了读《创业史》和《山乡巨变》这两部书,我才接触到柳青,接触到周立波。我觉得在我这个年龄评论共产党是不合适的,但读完这两本书,我觉得虽然文化水平存在差异,但是每个人都会存在着自己的理解。人生观、价值观不一样,体味出来的味道也不一样。
《创业史》通过我国西北地区一个小村落蛤蟆滩的生活演变,广阔地概括了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初期的社会矛盾冲突,着重表现了在这场变私有制为公有制的革命中社会的、思想的和心理的变化过程。
《山乡巨变》是《暴风骤雨》的读篇。它由正、续篇组成,完整地描写了湖南省一个叫清溪乡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从初级社到高级社的发展过程,艺术地展现了合作化运动前后,中国农民走上集体化道路时的精神风貌和新农村的社会面貌,剖析了农民历史巨变中的思想感情、心理状态和理想追求,从而说明农业合作化是中国农村的第二次暴风骤雨。如同《暴风骤雨》一样,《山乡巨变》同样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一部描写南方的生活变化,具有浓郁的南国的地方特色,湖南山村清秀俊美的乡风水色和当地特有的风情民俗,赋予小说一种特殊的文化蕴涵,并创造出令读者心驰神往的优美意境。一部描写北方的生活演变,虽然描写的是粗犷的北方,但文中不缺少细腻的描写,细致的人物描写,景物描写,都烘托了作者的身后的文学功底。
柳青是一个真正热爱人民得人,他曾说:“要知道,好多历史事件,都是逼出来的,譬如,不搞五年计划,不一定会有粮食市场紧张;粮食商人不捣我们的乱,不一定在一九五三年实行统购统销;不实行统购统销,互助合作不一定会一下子结束逆水行舟的阶段而快马加鞭。历史巨人的脚步并不乱。没有上帝!是辩证法同志决定:旧势力在灭亡以前嚣张和疯狂,让它刺激我们,逼使我们很快地发动消灭旧势力的斗争,义无反顾!”就因为在困难无路可走时还相信前方有路,所以才会激起群众的愤怒,开辟新的道路。
这部书告诉我们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改革要树立群众观点,群众立场,党的领导也是很必要的,优秀的领导是带领群众走向光明的重要条件,有了这些好干部,才能挖掘那些优秀的群众,使他们得以成长,他们相辅相成,深入贯彻党的领导方针,共产党的根基也更加牢固。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仅有几处,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我最喜欢这句话,我们是年轻人,虽然现在的我们过着安逸又幸福的日子,但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需偶要新的思想,我们不能忘记前辈辛辛苦苦的努力。在困境中,不能忘记前方的路。我们不一定要干出轰轰烈烈的大事,平凡但不平庸,勤勤恳恳,踏踏实实,执着追求自己的理想,相信我们每个人一定都是成功的,在属于自己的领域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山乡巨变》与《创业史》都描写了农村合作化,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某种相似性,但不同的是,《创业史》的作者对农村阶级关系及其冲突更加具备了高屋建瓴的理性把握,因而也就更加具备了思想的“深刻性”和人物矛盾冲突的“尖锐性”。但应该说明的是,这种深刻与尖锐都是从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的立场而言的,《山乡巨变》所缺乏的正是这两点,作家是把一场政治运动放在民间生活舞台上演出,回避了思想的深刻性,却换得了人情的自然、醇美与和谐;回避了人物矛盾冲突的尖锐表达,却散淡地写出几个活灵活现的农民性格。“民间文化形态”表现在文学创作上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孤立地使用“民族形式”和“民间语言”说明不了小说的真正艺术成就。
周立波参加过30年代左翼文艺运动、并有着很好的中外文学修养,他可以很优秀的驾驭文字,驾驭语言。通过读这几部红色经典,我理解到这种书在大学生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他教会我们纯真善良,勤劳朴实,教会我们要居安思危,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体悟过后,我们可以更好修身养性,完善自身。
创业史读后感四:
陕西是个盛产现代作家的地方,柳青、陈忠实、路遥、贾平凹,个个都是声名远播的大作家,这几个作家当中,早年我最先读过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这两部小说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所以,我最欣赏路遥了。
最近,在一本杂志上读了路遥多年前写的一篇文章,里面提到了,他最喜欢的作品是柳青的《创业史》,就因为路遥的这一句话,我就决定要好好读一读《创业史》了。
其实,在涉及人生道路选择的时候,我们都会提到这样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这句话就出自柳青的长篇小说《创业史》,读完这本书,我知道了,这句话出现在这部小说的第15章,背景是,喜欢梁生宝(小说的主角)的改霞,准备离开蛤蟆滩,投身到大城市西安的工厂里,这样的一个选择,使得这两个情投意合的恋人最终没能结合到一起。
好多年前的初中语文里,也有一篇《梁生宝卖稻种》的文章,那时候知道,这篇文章选自柳青的长篇小说《创业史》,文章中对梁生宝去郭县卖稻种,在火车站过夜,省吃俭用的描写,让人过目难忘。读完了《创业史》,我也终于知道,这个情节出现在小说的第5章,可以说,这一情节,应该是《创业史》这部小说写的最精彩的章节之一了。
我是用了一个多月的零散时间,才断续读完这部35万5千字的长篇小说的。
作家柳青原名刘蕴华,陕西吴堡人,1936年发表处女作《待车》,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种谷记》《铜墙铁壁》(小时候,我看过这部小说的连环画),代表作就是我刚读过的《创业史》第一部。
《创业史》第一部的故事,始于1953年的春天,止于这一年的冬天,写合作化的互助组时期,蛤蟆滩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和社会情况,小说塑造了梁三老汉、郭世富、郭振山、改霞、素芳、王二直杠、高增福、栓柱、欢喜、任老四、姚士杰、孙水嘴等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读完这部小说,我印象最深的是,小说景物描写非常出色,这种细腻的景物描写随处可见。作家用细腻的笔触,深情地讴歌赞美自己所生活的时代,写景的同时,不忘为烘托人物服务的宗旨,比如,在第21章,素芳被自己的堂姑父诱奸的时候,作家写道:
“这时候,母马继续曳着磨子,很认真很严肃地在走着。榆树、椿树和楸树枝头的小鸟们,继续在歌唱着。在这崇高的世界上,二十三岁的素芳,不幸的女人,受到她出生以来第二次打击。她的堂姑父,无论在神气上还是动作上,一下子变成另外一种人,他怎么还不如在场的禽兽呢?”
这一场景描写,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让人读后深受感染和教育。
总之,读完柳青的《创业史》,真的是受益匪浅,同时也终于了却读这部伟大作品的愿望了。
创业史读后感五:
社会主义这样一个新事物,它的出生,是要经过同旧事物的严重斗争才能实现的。社会上一部分人,在一个时期内,是那样顽固地要走他们的老路。在另一个时期内,这些同样的人又可以改变态度表示赞成新事物……
乡谚说,创业难……也有那么一句中国农村格言如是说家业使弟兄们分裂,劳动把一村人团结起来……就是在那解放初的时期,在那秦岭山脚下栖息了几辈子的朴实的农民,开始了他们艰苦的创业。可就是在这群憨厚的农民中,就有那么一个不知天高地厚偏要跟党走,从创家业到创党业,风风雨雨一路走来,只是让别人得到了收获,而自己却连爱情都被自己擦肩而过,创业难,难创业啊……
意志是一种精神的力量,它有时会转化为物质的力量。这片黑土地上养育着坚强的人,梁生宝就是这样一个人民的代表,党的代表,他就那样义无反顾的站在了汤河边的那片土地上,任风雨无情地吹打,却始终毫无怨言。就是这样的一个年代,养育了一群不一样的人民,有执拗的人,也有优柔寡断的人,有高级趣味的人,也有低级趣味的人。可社会总有那么一部分人,拿自己的低级趣味,忖度旁人崇高的心情。就如灌输新思想的改霞就是踏着刚入轨的新社会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解除早期的父母定下的婚约,入学校学文化,当团委,开党会,积极地活跃在这个新搭建的舞台,即便最后没能与自己心仪的生宝牵手,去步入了工业化的大营之中。只是在心里对着那个心爱的人说:盼望你成功,盼望你胜利,盼望你找个可心对象。可人活在世上,怎能马马虎虎呢?应付谁呢?欺骗自己吗?人要用咬牙的沉默,抵抗命运给他的一切打击。就像那汤河边上风吹不倒的杨树,坚强地守护着这群庄稼人……
没有什么可以打垮一个人,除了他自己,就像海明威说的,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要像沙漠上的红柳一般,死而百年不倒,倒而百年不腐。要生存就必然要坚强,也必然要奋斗,即使前面的阻隔是未知又严酷的挑战,也只有决战到底,为生活,为未来,也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