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短语收藏本站游戏名字网,专注分享精品网名与头像的专业性网站!
网名推荐: 个性网名 情侣网名 伤感网名 女生网名 男生网名 英文网名
签名推荐: 伤感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说说推荐: 伤感说说 心情说说 说说带图片 空间说说 空间说说 搞笑说说 爱情说说 自动回复

蛙读后感

围观: 归属:读后感 时间:2016-06-28 13:57

  蛙读后感一:

  二零一二年,莫言和他的《蛙》一块儿轰动世界,我这个草根也跟着欣欣然自豪了好久,心情沉静下来就开始了对《蛙》的慢慢品读,到二零一三年来临时才品完。品书和品茶一样,只有慢慢来才能感受到袅袅的香气。

  《蛙》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万足也就是万小跑的姑姑万心传奇坎坷的一生。万心小的时候就临危不惧,敢和日寇怒目相视,建国后凭借红色出身和过硬的医护本领成为当地响当当的妇产科专家,和土接生婆们一番较量,使群众们接受了新法接生,挽救了数以千计的产妇和新生儿,群众敬仰她,称之为送子观音。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万心被派到公社计生办,一干就是几十年。期间,万心坚决执行计生政策,可谓铁面无私六亲不认,亲手流掉了包括侄子万小跑媳妇王仁美孩子在内的两千余个计划外怀孕胎儿,这一成绩将万心在群众中的威信一扫到地,她在群众心中由一名送子菩萨变成了戕害生命的魔鬼。进入晚年,国家的计生工作随着经济的开放搞活也“开放”了,大款生,官员生,就是无权无钱的小职员们不能生,看透人生的万心摇身一变又成了送子观音,一副所谓的“转龙换风”的药丸要价不菲,专门卖给那些贪污受贿发民财的“大人物”们,以这种方式来宣泄寻求心灵的安定。

  主人公万心的人生轨迹是曲折的,她的爱情轨迹也是坎坷的。一枝花的年龄时在如云的崇拜者中“众里寻他三百度”,选中了潇洒地飞行员王小倜,马上要结婚了,王小倜驾机叛逃台湾,万心受到牵连,经历一番世态炎凉,她决定嫁给比自己大二十多岁的县委书记杨林。轰轰烈烈的文革中她和杨林一块儿受到冲击,杨林在批斗会上受不住造反派的折磨胡说八道,伤害了万心也葬送了她的第二次感情。就这样万心的终身大事耽误了,一直到临近退休,才和民间泥塑大师郝大手结合。万心和郝大师结合是完美的,万心描述被流掉胎儿的特征,大师按描述创作泥娃娃,然后供在一间屋子里,投生到来求娃娃的善男信女家。

  《蛙》是一个底层计生干部的个人史,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我国农村计生工作史。这段历史中有荣辱,有辛酸,有执著,有无奈,有揭露,有褒贬,作家以敏锐的眼光,捕捉社会的风云变幻,娓娓道来,给人以振聋发聩般的心灵震撼。

  《蛙》除却情节的跌宕起伏,我还喜欢她的如下风姿:

  语言诙谐。莫言的作品语言是很有风格的,流畅诙谐而且夸张,让人忍俊不禁。比如写王小倜飞行技术的高超,王驾机一个俯冲到西瓜地,探身摘下一个西瓜,一拉杆,歼击机又呼啸着冲向云霄,呵呵,这是多么夸张诙谐的文字!可以和青莲居士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相媲美了。

  节奏鲜明。小说从小伙伴们吃煤写起,如潺潺小溪,清新爽人,接下来的王小倜叛逃、文革波澜“小弦切切如私语”将读者引入故事中,王胆顺流逃跑河中分娩则是“大弦嘈嘈如急雨”的高潮,接下来美国爱婴医院的出现如河道陡然变宽,流水变缓,满眼的粼粼微波,如此“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给人以跌宕起伏的艺术享受。

  构思缜密。小说后半程写王肝和秦河、郝大手默契配合,泥塑娃娃、推销娃娃,王肝忽悠顾客时巧舌如簧就进入创作状态,那创作状态中的语言细腻而有哲理,缜密中充满神秘,让顾客心甘情愿地争先恐后地买泥娃娃。

  有人说《蛙》思想不够积极,是在揭计生工作的家丑,从政治的角度看确实有这个嫌疑。但是《蛙》是文学作品,是小说,是小说就要反映现实,超越现实。只有扎根现实的文字才是有生命有色彩的文字。莫言能够秉笔直书我国计生工作的历程,而且是站在农村沃野上看计生,这是作家的使命感使然,现实中农村的计生现状就是这样的,《蛙》有生活基础,《蛙》是当之不愧的出色的文学作品。

  《蛙》获诺奖,不是偶然。

  蛙读后感二:

  最近一些年来,我读过不少长篇小说,比如刘醒龙的《天行者》,张伟《古船》、闫真的《沧浪之水》、阿来《尘埃落定》,还有新出版的五卷《李自成》等等。在工作之余还读过我们自己的业余作家的作品,比如县教研室老主任向东方老师的《那个年代》,周沟中学任建新老师《六二班的孩子们》。监利农民高启伟的《乡祭》也在10年前读过。前年买了一本贾平凹的《秦腔》,我实在读不下去而搁置在书柜里。莫言的小说,还是20多年前在《新华文摘》上读过中篇《红高梁》。后来也知道莫言出版过很多小说,比如《丰乳肥臀》什么的,可惜都没有读。这几天听说莫言的小说得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一方面表示祝贺,另一方面也去书店看看有没有这本书,打算买一本回来看看。但是却脱销了,书店里没有。只好到网上找。于是在“爱思想”网上看到了《蛙》全书共40个页面。我便在四到五个晚上一口气把它读完。当然,这种快速阅读,对其中一些渲染气氛的非实质描写一目十行晃过去。这么读完,也就大致知道了这部获得世界大奖的小说写的是什么故事了。

  《蛙》是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和一位日本友人,也是书中“姑姑”认识的一名日本医生出生军官的儿子的通信。书名只所以取“蛙”,实际上是“娃”的谐音。当然书中也写了蛙,那不过是对书名的一种交待而已,并不是真的要去写“蛙”。

  全书通过妇科医生“姑姑”的一生,特别是她的前半生接生和抓计划生育工作,为超计划生育的大龄产妇做人工引产的悲剧故事,一方面反映了我国计划生育工作艰巨性,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具体工作中反人性残忍的一面。故事的后半部是写最近一些年来,计划生育政策已经不象当初那样偏激,但是却又走向了另外的一面,这就是有钱的人和有权的人可以包二奶三奶生二胎三胎,只要交罚款就可以,甚至还出现了地下代孕公司。作者描写了“蝌蝌”本人也被不能生育的妻子背着取精到地下代孕公司生子的过程。作品的最后是用剧本的形式,表现了处于社会底层的青年妇女代人怀孕的悲剧。全书在“姑姑”痛苦的自责和认罪中结束。另外莫言在表现手法上好象受了中国古代小说的一些影响,在问题无法得到解决的时候,他就用什么梦幻之类的来满足,比如《红楼梦》警幻、和尚、道人之类。《娃》在后面部分魔鬼法庭审判就是这样一种表现的方式。所以诺贝尔评奖委员会称他为“魔幻现实主义”。

  我看到网上很多评论,说这本书是莫言对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控诉或揭露。但是,我的一个感觉则是,这本书反映了作者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一种复杂和矛盾的心理。莫言今年55岁,我们是同年人。我们出生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正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的和平建设年代,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中国人的生育也在这一个时期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毛主席他老人家从战争中过来,他就是喜欢人多。蒋家王朝的推翻靠的是人民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也是靠的人民战争。他说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创造出来。”毛主席的观点,也正好迎合了传统社会中的中国农民。这一下好了,每一个农民的家庭,一对夫妇生育5-6个孩子已经为常态。北京大学校长、经济学家马寅初,到故乡嵊县浦口镇调查发现,他自家的侄儿,一下生了9个孩子。马寅初深感震惊。他又到工厂调查,查阅资料,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高达22%。他测算,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50年以后,也就是2007年以后,中国的人口将会达到50亿!可是,马寅初的呼喊不仅没有得到毛主席他老人家的赞成,而且还被批得个半死!于是乎,全国人民就这么一路生下来,一直生到了70年代初期,中国人口的膨胀已经无可收拾了,已经病入膏肓的毛主席这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堵吧,一直到他老人家长离人世,计划生育的政策仍然没有制定出来。到了70年代末期,中央才下了狠心,决定城市育龄夫妇只能生一胎,农村一胎是女孩子的可以间隔5年生第二胎。

  但是这样的政策却是一剂猛药,农村人口可接受不了。农村的计划生育政策,如果没有一定的强制性,这政策也就等于形同虚设。因而很多象小说中描写的“姑姑”所做过的那样一些过激行为都出现了。我也曾经是乡里的党委书记,也做过类似的事情,也许有的时候比“姑姑”的行为还要过激。比如把双方的父母捉到乡里办“学习班”,出门躲计划生育的子女不回来就这么一直关着。等等。应该说,作者对国家实行计划生育的政策是赞同的。也是蝌蝌的领导,军队抓计划生育的杨主任那句话:“计划生育就是要以小不人道换取大人道”。这就是说,个人生育与否是一种小人道,更大的人道是要控制中国人口的总量。在外界看来,侵犯个人的生育权,尤其是强制孕妇引产,这简直不可理解,简直就没有人性,简直就是对人的残忍。因此这也正是“姑姑”忏悔的原因。

  一方面对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支持和认可,另一方面又对具体的政策执行过程进行谴责,这就是莫言在小说中无论如何也摆不平“大人道”与“小人道”的矛盾心理。小说中很多次地向姑姑表明“这不能怪你!”但是不怪“姑姑”又怪谁呢?可以说,作者的这种纠结自始至终都贯穿在小说之中。莫言在他的演讲中多次地表白,他的作品并不为政治服务,也不是写政治,他是关注人,关注人性。可是人却生活在政治之中,人的一切行为都被政治所支配,只写人性是不够的。挪威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的颁奖词是,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这是对莫言小说的语言和思想的一种高度概括。由此也可见到莫言的作品并不是象他自己说的那样只写了人性而没有表现政治。我倒是认为,莫言至今都可能在为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而纠结。从这里,可看出莫言是一个对祖国,对社会负责的作家。

  写到这里,要顺便说一下,我在爱思想网上看到了侯明清批判莫言的一篇文章,标题是《出卖灵魂者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吗?》他说莫言“出卖灵魂”的依据是两条,一是莫言是中党员,一是莫言手抄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我不知道这两个问题和出卖灵魂怎么能够联系上去。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就不能写出好作品吗?非要是所谓体制之外的反政府的作家就能写出好作品?抄写毛主席的作品了怎么就是出卖了灵魂?我们今天安定的繁荣的国度是怎么来的?占中国人口80%的中国农民都清楚,是毛主席才有农民当家作主的日子啊!由于篇幅所限,这里只想用最简单的话表明我自己的观点:在中国,毛主席的影响不是用骂声能够消除的。我们应该永远记得毛主席!这时我忽然想起,侯清明同是山东人,应该不是对山东老乡莫言取得了如此大成功的嫉妒吧!

  蛙读后感三:

  听说莫言的《蛙》荣获诺贝尔奖后,就非常想买来一读。但一想到这个“蛙”字,便又有些不想读此书。

  青蛙在老家是非常非常常见的动物,春天来临,四处蛙声一片,凡是有水的地方,都布满了青蛙的卵。过不了几天,这些卵就变成了小蝌蚪。小蝌蚪在长出两条腿之前在水里游来游去相当可爱。但是在变成青蛙后,浑身疙疙瘩瘩,好几百只成群结队的跳来跳去就有些瘆的慌了。

  最终还是忍不住诺贝尔奖这头衔的诱惑,买了《蛙》,并将其读完。

  这是我读的莫言的第一部作品,语言平实,结构新颖,如拉家常般让你身临其境。前半部分以写信的方式围绕姑姑为高密东北乡人接生及严格执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为主线,后半部分以戏剧形式围绕小狮子找陈眉代孕后两人争夺孩子为主线。

  说起计划生育,我想起了我们村的狗娃子。他的母亲是个瞎子,他的哥哥是个傻子,他是从族里抱养来的。他十来岁的时候,父亲过世,母亲改家。他因家庭困难而取了一个哑巴。

  两人第一个孩子是女孩、第二个孩子还是个女孩。在他老婆生完第二胎后,镇记生办的人就动员他让他老婆去结扎。他带着老婆孩子东躲西藏,想要再生个男孩。就在他们躲藏阶段,他老婆又怀上了第三个孩子,生下来还是个女孩。镇记生办的人就像警察抓小偷一样,急了,铁了心的要抓到他老婆去结扎。记生办的人天天潜伏在他家附近,等了几个月也没有看见人影。

  没办法,记生办的人就要罚他的款,要拉他家的东西。

  可他家是要钱没有,要人不给。他继父盖了4间房,分给了他一间,墙虽然是新的,但是因没钱买瓦或石板盖房顶,所以就用茅草搭在房顶上。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再加上一直带着老婆在外面躲计划生育,地也没人种,家里连粮食都没有,真正的家徒四壁。

  就在这种情况下,他老婆又生了第四个孩子,依然是女孩。可能是在外躲累了,也可能是死心了,他带着老婆孩子回到了自己的家里。就在他们一家六口回到村里不久的一个晚上,记生办的人撬开了他家的门,把他老婆硬拉到镇上结了扎。

  邻村有个五十多岁的婶子,因为丈夫去世改嫁,近六十岁的人竟然生了个孩子,计生办的人也是急了,要罚款,要抓人去结扎。丝毫不考虑这么大岁数的人了结扎会不会有生命危险。

  那时,村里人对计生办的人是有看法的。认为他们不仅不通人性,而且十分残忍恶毒。

  关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在城市里会更容易些,遇到的阻力也相应也小很多。因为城里人有工作,有文化,也明事理,老了有退休保障,不会为钱发愁。再加上谁也不愿因违反计划生育而丢掉饭碗。城里人失去工作就意味着失去一切,因为他们没有土地。所以他们不愿冒这个险。

  而农村就不一样。

  在农村,重男轻女思想一直存在着并且很严重。男孩不仅仅是传宗接代的需要,更是养家糊口的重要支柱。因为农村人唯一的经济来源是种地。像种地这种重体力活女孩是不能胜任的。而且,农村的土地是各家的命根子,邻居间经常为地界而发生纠纷,如果家里没有男孩就会受到村里男孩多的人家欺负。生活在农村你或许就知道什么叫寸土必争了。这就是农村人为什么要生那么多孩子,一直要生到有男孩为止的原因。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生活的改善,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的年轻人一般不论男孩女孩,生两个基本上就不生了。

  因为计划生育,村里的孩子越来越少,再加上在外打工的、经济好点的都将孩子带到外面去上学去了。村里的小学撤了,孩子们上小学得到别村去上,到了四五六年级还得到镇上去上。而村里距镇上远的家庭可能要走10多公里,很多家庭为了孩子上学就干脆在镇上租房子打个小工以补家用。这么高的养育成本谁还敢生更多的孩子呢?

  但依然有人不生男孩心不死。

  计划生育政策不仅为我国也为全世界抑制人口增长做也了巨大的贡献。这项国策本身没有错,但却不被国人所理解的原因或许如下:

  一、重男轻女思想根深蒂固。

  二、人们没有看得见的保障,尤其是农村。所以养儿防老的思想短期依然存在。

  三、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工作方式、方法及态度生硬。

  四、计划生育罚款去向不明,在很多地方让人感觉计划生育是当地政府敛财的一种手段。

  计划生育政策在中国其实是个讳莫如深的话题,而莫言却勇敢的站出来,将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的执行情况一五一十地道来。让人们了解了农村计划生育工作者的不易,也让人们了解了计划生育政策给农村很多人带来了多么深刻的影响。

  计划生育工作在我国农村依然是项艰巨的重大的一项工作。

  《蛙》,莫言诺贝尔奖受之无愧。

  蛙读后感四:

  读莫言的小说,就像是听邻居老爷爷讲故事,他用手捋着长长的白胡子,不时端起大茶缸咂口茶,给我讲起他童年经历的真实事情,那些故事透着古老陈旧的气息,在他的娓娓道来中,一个个人物形象活灵活现的出现我们的眼前。

  最生动的人物形象是姑姑,这个名叫万心的叱咤风云的乡镇计划生育女干部,优秀的妇产医生,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的老党员,似乎闭上眼睛就能看到她的样子,看到她坎坷曲折的一生。在这个以人的身体部位和身体器官命名人名的地方,心,是人体中最重要最美好的部位,这个名字自然也是最响亮最动听的。用万足的眼睛看到,然后表达出来,描述出来的姑姑,应该是中国六七十年代的很多乡镇干部的代表,经历过优越的家境,有着辉煌的家庭背景,然后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一腔为党干事业的热情,经历文化大革命折磨后的坚强重生,悲欢离合、饱经沧桑的一生。

  其次是小狮子,同样也是一个伟大的女性,她身上折射出来的女性的坚韧、柔美、博爱,对事业的忠诚,对爱情的追求,对孩子的渴望,一个小女人的种种优秀品质凝聚一身。她一生跟随姑姑,在那个年代从事最艰难的计划生育工作,和姑姑一起扼杀一个个没有来到这个世界的已经有了生命的孩子们。或是命运安排,这个两个女人都没有自己的孩子,以至于小狮子在退休后疯狂的想念孩子,最后在袁腮的公司找了代孕妈妈,幻想自己怀孕分娩,直到孩子降临。

  其实他们都是善良的女性,都是善良的母亲。陈鼻是万足的发小,从小一起长大,一起经历了很多事,陈鼻娶了同样一起长大的王肝的妹妹袖珍女子王胆,陈鼻和王胆在生下两个女孩后,开始东躲西藏,一心想生下一个男孩,怀了孕的王胆和姑姑率领的计划生育工作大队斗智斗勇,艰苦卓绝的躲着逃着。姑姑是机智的,一边安排万足和小狮子的婚事,明松暗紧,终于在大河上围堵住要运送王胆出去的陈家大船。小狮子感觉到了王胆要生产的气息,不顾生命危险假装掉进水里,姑姑的船因为救小狮子拖延了时间,再追上陈鼻的船时,王胆正在艰难生产。危急时刻姑姑伸出了手说:你忘了我还是优秀的妇产医生。但是王胆难产而死,生下的女孩被姑姑和小狮子抱回,取了动听的名字陈眉。姑姑是善良的,在骨子里那种母性是什么也泯灭不了的。半年后把孩子还给陈鼻的时候,小狮子哭的很伤心,但她也是大义凌然的还了孩子。没想到几十年后小狮子找的代孕妈妈却是被严重烧伤后的陈眉,命运真是捉弄人,处处都是玄机,不知道下一个转角又会遇到什么样的安排。

  每一部小说里都会有关于爱情的描写,或明或暗或多或少。在《蛙》里却很少关于爱情,唯一的却也是最深情的是王肝对小狮子的暗恋。一直觉得世界上最凄美的爱情莫过于暗恋了,无法想象王肝在小狮子走过的脚印前,俯下身去亲吻那些脚印,泪水滴进沙土里无声无息消失不见,那种情景是怎样的心碎和悲伤。还有秦河,追随姑姑了一生深情的男人。连一个什么都是不是的人小毕都说:秦老师的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他的感情。王肝说:能有半生经历闹一场恋爱的人,本身就是传奇人物。王肝和大师亦梦亦幻的那场景更让人动容。王肝这样说的:失眠多年的大师终于在马槽中睡着了,睡的深沉,犹如无忧无虑的婴儿,就像多年前那个木制马槽里顺河飘来的赤子。我被感动的双眼盈满泪水,只有失眠的人,才知道睡不着是多的痛苦,也只有失眠过的人,才知道睡着了是多么的幸福。我小心的守护者马槽,屏住呼吸,生怕发出响声,把大师从睡梦中惊。渐渐地,我泪眼朦胧了,我感到眼前出现一条小路,路两边是茂密的荒草,野花盛开,五彩缤纷,异香扑鼻,蝴蝶起伏,蜜蜂嗡嗡,我听到一个声音在召唤我。我看见一大群只穿着红兜兜的光屁股娃娃,有的扎着一根冲天小独辫,有的剃着小光头,有的留着那种三片瓦式样的娃娃头,齐声欢叫着,从沼泽里奔驰而来。他们的身体好像很有些重量,沼泽表面仿佛形成了一层富有弹性的膜。孩子们站在上面奔跑,每一步都可以获得很大的弹性,使他们的奔跑如同一群袋鼠在跳跃。后来,不知道过了多久,他们都安静下来,围成一个半圈,在我们面前,有的趴着,有的坐着,有的跪着,有的双手托腮,有的啃着手指,有的张开嘴巴……总之是生动活泼,姿态各异。大师脸上的神色,不停的变幻着,时而严肃深沉,时而嬉皮笑脸,时而是捣鬼恶作剧,时而是寂寞加悲凉。大师脸上的表情与他手中正在塑造的孩童脸上的表情有关,或者说,大师捏的哪个孩子,他自身也就是成为了哪个孩子,大师与他创造的孩子息息相关,血肉相连。王胆说,就是想说明这样一个奇迹,想说么梦与艺术创作的关系,就是想让你明白,失恋是一笔财富,尤其是对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来说,没有经过失恋的痛苦淬炼,是不可能进入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的。王胆是,秦河是,他们都是在感情世界里炼狱重生的艺术家。

  很多时候,我不认为是梦境,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梦境恰恰是自己最真实的内心。小说里还有描写姑姑经历的那个被蛙包围追赶的梦,姑姑说她行医几十年,不知道走过多少夜路,从来没有感到怕过什么,但那天晚上她体会到了恐惧。常言道蛙声如鼓,但是姑姑说,那天晚上的蛙声如哭,仿佛成千上万的初生婴儿在哭。姑姑说原本她是最爱听初生儿哭声的,对于一个产科医生来说,初生婴儿的哭声世界上最动听的音乐啊!可那天晚上的蛙叫声中里,有一种怨恨,一种委屈,仿佛是无数受了伤害的婴儿的精灵在发出控诉。姑姑拼命的跑,姑姑被千万只青蛙组成的浩浩荡荡大军,叫着,跳着,碰撞着,拥挤着,像一股浊流,向姑姑涌动,姑姑拼命跑,拼命的逃。那晚姑姑遇到了郝大手,大病一场后嫁给了他,从此姑姑在不当医生,专心和郝大手一起捏制你娃娃。姑姑闭着眼睛,对着同样闭着眼睛的郝大手讲述,讲述她杀死的那一个个未曾来到世间的孩子的爹的什么样什么样,娘是什么样什么样,这个孩子三分像爹七分像娘,于是,这个孩子就在郝大手手上诞生,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每个孩子都活灵活现,每个孩子的脸上都带着一种难以言传的悲凉表情。

  小说以蛙为题,是蛙,也是娃,始终有这条线贯穿全文,一开始从大饥荒时代一个乞丐保护青蛙开始,然后是姑姑进了专区卫生学校,16岁毕业后开始行医,1953开始接生第一个孩子陈鼻,骑着自行车,背着要箱子,从一个村子飞窜得到另一个村子,中国农村的孩子如雨点般,啪啪的落地,那时候是中国的黄金时代,也是姑姑的黄金时代。接着计划生育机制推行,姑姑的工作变成了扼杀没有出生的孩子,姑姑说那是党的事业,就要坚定不移的之行。一个一个的故事,各种各样的人物,都离不开孩子。到袁腮的牛蛙公司,其实是代孕公司,小狮子背着万足找人代孕。两个人的争吵打架,万足的痛苦挣扎,其中描写了很多娃娃,医院墙上的娃娃,画册中的娃娃,路边广告牌上的娃娃,最终他在天使般孩子笑脸里感受神圣声音的召唤,感受到了人类世界最庄严的感情,那就是对生命的热爱,相比而言,别的一切都是庸俗的,不重要的。最后自己的孩子出生了,六十岁的小狮子抱着孩子,给年纪近百的父亲看,他说:我们给与他的,除了爱,没有别的。

  老爷爷把故事讲完了,我似乎听了很久很久,一年两年,甚至几十年,和故事一起起伏,和人物一起欢笑流泪。其实每个人都是有故事的,尤其在那个特殊年代,经历过生死的人,如果我们处于那个年代里,我们就是那些人物中的一个,谁也逃不掉那种种命运。我第一次看莫言的文字是发表在《读者》上的一篇散文,题目是粮食。讲那个特殊年代里,一个母亲为了养活自己的三个孩子和年迈的婆婆,每天从干活的磨坊里偷吃豌豆,小麦等各种粮食,不是吃,是那种囫囵的吞进肚子,晚上回到家里吐到盆子里,清洗后养活一家人。最后母亲都习惯的呕吐,只要在盆子跟前蹲下,不用筷子插进喉咙就自然的吐出来了。读过很多遍,在单位学习活动,同事又给大家读了一遍,读到母亲自然呕吐的时候,有同事笑了,我却哭了。我们这个年代长大的孩子从来没有体会过饥饿的感觉,也没有机会去体验,永远体会不了粮食的重要性,这个飞速发达物欲横流的社会再也不会有那个时代的温饱问题了,但是母爱是一样的,无论历经多少岁月都不会褪色的。

  但是任何年代任何历史背景,爱的力量都一样的伟大,人性的光辉都是一样的闪亮,人间的真善美都是一样的。

  蛙读后感五:

  粗略读完了莫言的《蛙》,感受最深的便是“姑姑”先“毁娃”后为赎罪而“造娃”的人生转折。

  书中“我”的姑姑乡村医生万心为她们村里接生了无数娃娃,后来为了完成她心中至高无上的组织布置的任务,在高密东北乡开始率先实施“计划生育”,给男人接扎、给女人安环和让一些超生的女人流产,后来步入暮年后为了弥补自己曾经的“罪恶”而嫁给了手工艺人郝大手,陪他一起创造“小孩”。

  我读完这本小说后于是不禁想问,“计划生育”这件事是不是邪恶的?姑姑他们是不是无辜的?他们是否是时代的牺牲品?

  生命是每个人不可剥夺的权利,而忠实履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姑姑却亲手使许许多多婴儿还没来得及看一眼这个世界就夭折了,同时一些婴儿的母亲也因为当时落后的医疗条件而献出了生命,从这一点看,姑姑干的的确是邪恶的事情。

  但姑姑心中也知道这样做是为了国家的发展,甚至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她说如果不进行计划生育,中国人就会布满整个地球,到时候粮食不够吃、地方不够住,那人类就不能再生活下去了,于是她坚信自己的所作所为是正确的、是替国家办事,从这一点看,姑姑干的又是正确无疑的事情、是为大义而舍却小我的事情。

  我们只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然而,姑姑并没有迈过心里的那道坎,因为她毕竟扼杀的是生命,作为一个女人,一个“为了生孩子而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的女人,却亲手断送了这么多婴儿的性命,谁能够完全的说服自己呢?

  我们只能为计划生育时期的无数个“姑姑”们感到惋惜,同时对他们表示敬意——一种现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对他们当时那个时代的人的敬意。

  蛙读后感六:

  《蛙》,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一种动物的俗称,大家常见的就是青蛙。还有一些就是人功养殖的叫牛蛙,叫声很大像人们家中养的牛一样叫,惊人。小时候看到路上有这么一只或两只青蛙就会躲着一点走,因为大人常说青蛙会撒尿到你身上,然后就会肿起,万一青蛙撒尿撒到我脸上,那我就成为跟青蛙表面一样坑坑洼洼,这可不件好玩的事。

  言归正传,前些天读了莫方老师的《蛙》,一直想写点什么东西,也没时间静下来,现在正趁午睡的时候写写描描,再不写我怕脑子里仅存的点印象会因被时间给抹得一干二净了。《蛙》这篇小说是讲述一位从事50多年乡村女医生的人生经历,真实的描述了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计划生育史,讲述了国家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也真实的揭露了上世纪老一辈的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从而才一而再,再而三的涌现出一桩桩悲惨故事。

  《蛙》是莫言老师写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四封长信和一部话剧构成,后面的话剧我没有详细的看,只是轻描了一点。故事再讲述姑姑执行国家控制人口政策时,村里人有的家里已经有两三个女儿,为了生一个儿子,明里暗里的想方设法找路子,经常在国家政策的上摩拳擦掌。这让我想了小时候发生在我们村子的事情。

  后序,没写完,也没来得及检查。办公室电话又响………………

  终于安静下来了,脑子里还有点乱,我得好好回想一下……

  对了,小时候我亲眼目睹了一场计划生育的人在找一个已经怀了几个月的妇女,经过多方的寻找一无所获,后来计划生育工作人就开始搬她家里的东西,爬上屋顶去掀屋顶上的瓦片,就这样进行了一番折腾后,他们就走了。听说后来小孩生下来了,但小孩上户就麻烦了,好像要交齐所有的罚款后政府的人才给办。这件事是实实在在的发生在我眼前,结合《蛙》里的所讲述的,这部分的记忆就浮现出来了。这些画面太惊心动魄了,当时我才几岁,不是很理解这种作法,甚至还讨厌这些人的狠心与冷血。因为当时每个人家里都没穷,吃了上顿没下顿,穿得永远是那几件破了补,补了破的旧衣服,生活节俭,已经这样了还要受政府人员的压迫和财产的损坏,这些损坏还是光明正大也没办法到哪诉苦。当时真的是很恨很恨。

  《蛙》的后序讲到了代孕生子,读到这里时,我突然觉得好像就发生在现在,只有现在这个社会才会有这样开放的思想与做法,我能理解他们的行为和举动。因为太多现在的人还一样存在着重男轻女的老观念思想,这种思想可能在中国的这个传统国度里是无法抹灭的……

  《蛙》里姑姑的形象感动了我,她的正直和对党的忠诚都让我很佩服。她为了党的工作,付了她很美的青春年华,甚至她的付出还受到过政府的侮辱和欺凌。她的坚强和善良征服了我,她没有向恶势力低头,勇敢的完成了党交给她的任务,真是一位女英雄。

  读着莫言老师的《蛙》,我粗阅到了东北高密乡乡文情,那是一个豪爽、怪才多出的地方,有着自己独具一格的文化底蕴。

  蛙读后感七:

  暑假时,读了莫言的新长篇《蛙》,这篇小说是一部彻彻底底以“人”为主题的小说,获得了第八届矛盾文学奖。

  书中故事发生在山东省高密东北乡,这是莫言许多小说中一贯用到的场景。“姑姑”是一位身份复杂的乡村医生,她一生坎坷的命运贯穿了整部小说。“姑姑”的身份特殊,抗日时她曾与父亲勇闯平谷;因男友逃到台湾惹上了一身骂名;在年轻时她曾是计划生育国策的支持和执行者;人到老年时她面对“我”的超生却睁只眼闭只眼。

  除了“姑姑”,小说还塑造了很多女性形象:“姑姑”同事“小狮子”年轻时也曾是计划生育的坚决支持者和执行者,但嫁给剧作家“我”之后,始终受着膝下无子的煎熬;在巨大的思想压力下她接受了牛蛙公司的“代孕服务”,并成功得子。在形势的巨变下,“小狮子”从计划生育国策的执行者摇身一变为“违抗者”,其间经历了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巨大压力;“我”的前妻王仁美和王胆是“计划生育”政策盲目执行下的牺牲品,也可称之为是“传宗接代”传统思想的牺牲品。

  莫言在小说中用几近残酷的笔触详细描写了王仁美和王胆的死,给青年“姑姑”塑造了果断麻利、铁面无私的形象,同时也试图诠释人性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下被扭曲的一面。“姑姑”年轻时的豪言壮语与年老时的唯唯诺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变化中阐释了生命的坚韧与坚强:生命的坚强与脆弱会因环境而变,因此人性的诸多因素也并非一成不变。

  整部小说的结构也较为独特,由四封长信和一个九幕话剧组成。四封长信分别代表了四个时代,每一封信都是一个时代的隔离带。书信体的叙事方式给小说的表达赋予了更广阔的空间,利于作者更自由地直抒胸臆,也给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奠定了形式上的基础。九幕话剧《蛙》可看成是前四封信的补充和升华。莫言在小说中暗示了其标题:以“蛙”为书名,极有隐喻意味。“蛙”之神形皆有生殖意,“蛙”可同“娃”和“娲”,“娲”是古之神女,化万物者,书名是整部小说的主旨和浓缩。

  相比莫言的其他小说,《蛙》对人性的剖析与批判更为深刻,对社会的剖析也一针见血。通读小说,我们能感觉到作家虽然始终在写家乡的故事,却已经跳出了故事的本身,站在人类或人性的角度去写“人”,我想这应该是许多小说作家应追求的目标。

  蛙读后感八:

  随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也一时洛阳纸贵,闲来无事抽空看了其代表作《蛙》,这部被誉为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力作”。

  小说是乡土中国六、七十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史为背景,并以作者姑姑为原型讲述了主人公“姑姑”这个山东高密地区妇产科医生传奇而复杂的一生,并通过“蝌蚪”揭示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尴尬与矛盾,闪烁着对生命强烈的人道关怀和敬畏。

  小说中的“姑姑”是一位身份复杂的乡村医生,她一生坎坷的命运贯穿了整部小说。“姑姑”的身份特殊,是因为抗日时期她曾与父亲勇闯平谷日本驻军地,而后因男友叛逃到台湾惹上了一身骂名;年轻时她是计划生育国策的支持和执行者,老年时她面对“我”的超生或者说是代孕却睁只眼闭只眼。文中可笑的是“姑姑”曾是高密东北乡的送子观音,但而后却成了当地计划生育政策的基层工作者,她又不得不在自己无奈的叹息声里中止一个个幼小生命的成长发育,被视为杀人的魔王,在那场与那些想超生的妇女们的艰苦卓绝的战斗与争夺中,结果造成她的侄媳王仁美、张拳的老婆死去,或许陈鼻老婆王胆的死与她没有根本关系,但是也与她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小说是带有悲剧性的,其实她是珍视、敬畏生命的,对强制性人工流产的做法有意见却无能为力,内心遭受了痛苦的折磨和煎熬,而姑姑从本性上说是对生命充满了尊重和关爱。然而到了晚年的“姑姑”充满了不安与自责,天不怕地不怕的她却被蛙吓着。在她看来蛙声是那些被她堕掉的成千上万个婴儿的哭啼声和控诉,那些蛙是回来索命的,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惭愧与后悔,而自己也因为蛙与自己身份不符的捏泥艺人结婚,到最后有些精神疯癫,而小说最后那句台词“万心,你不得好死!”是对她生命意义的一种拷问和问责!

  小说中的另一主人公“蝌蚪”,为了个人的前途,最终决定把自己的妻子和差不多足月就要降生的孩子推上手术台,最终导致两人的死亡。而后来却因为姑姑的劝说娶了自己好友王肝苦苦追求的对象“小狮子”,完全没有自己的一点主见。名义上是为了照顾自己年幼的女儿,实则是满足自己的私欲,被小狮子“荡漾起伏”的胸给征服了,还说什么对王仁美有多爱,真的是多么的可笑。后来到了五十出头的时候又因为代孕更体现出其重男轻女的思想,尽管是小狮子背着他去弄的,可是到孩子出生后发现是个儿子后那个喜悦与前面的愤怒形成强烈的反差。其实小说中的那些超生的人都是想生个儿子来传宗接代,这折射出的是对那一代甚至是现在社会依然存在的重男轻女这一不良风气的一种唾弃和一种拷问!特别是对蝌蚪这一知识分子的不屑与讥讽嘲笑。

  小说中那些小人物特别是张拳老婆、陈眉,前者为了能逃脱姑姑的魔掌,跳入水中就是想生下肚里的孩子,忍受着痛苦盼望着孩子能早点生下来,然而却逃不过死亡的命运。而陈眉的出生就预示着她是一个悲剧人物,母亲日思夜想想替陈鼻生一个儿子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最后生下陈眉后便逝去。而她父亲沉痛在她母亲死去的悲痛中将其遗弃给姑姑抚养,即使以后被父亲接回去抚养后也逃不过父亲的痛骂与折磨,长大后与姐姐在工厂里打工却遭遇大火毁容并失去姐姐,最后沦落到为别人代孕的地步,这是多么地惨痛。其实小说中那些近似疯癫的人比如晚年的陈鼻、郝大手、秦河都是某种社会畸形的代表,他们用疯癫的方式来反映这个社会存在的某些阴暗,只能用这种无声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而小说中出现的代孕现象也是一种对现实的揭露和批判,因为目前社会也的确存在这一现象,什么地下卵子市场等,这都说明那些陈旧的思想还没有剔除干净,这是一种畸形的变态心理的反应,作者呼吁的是一种平等和人性,以及唤醒我们对这一现象的思考。

  小说从始至终都一直贯彻的一条线就是对生命和人性的敬畏,阐释了生命的坚韧与坚强:生命的坚强与脆弱会因环境而变,因此人性的诸多因素也并非一成不变。作者在自我剖析和反思中萌生了对生命的期待与虔敬,也是对自己心灵的一次洗礼,折射着我们民族伟大生存斗争中历程的困难和考验,闪耀着母爱的伟大和对人性的思考!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与琢磨的,也是我们需要的!

  蛙读后感九:

  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传说、历史与当下。

  这个诺贝尔文学奖的精简修饰很好的概括了《蛙》这本书的特色。魔幻现实主义,故事中既有魔幻、又有现实,让人们也无法瞬间分辨到底哪个是真的。民间流传的传说、有据可考的历史以及略带讽刺的当下,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

  《蛙》这本书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比如这个题目,蛙与娃同音,书里面也讲了形形色色孩子的降生与夭折;并不是传统的按照时间一点一点写,而是用一种书信的方式,作者与一名杉谷义人的日本人写信给他讲了姑姑和自己的故事。四部分书信之后,又有一个九幕话剧的剧本放在了最后。虽然是话剧剧本,但是里面的人物、剧情又是接着书信的发展而写的,同时又带着一些魔幻与夸张的色彩。

  故事发生在东北的高密东乡(一个熟悉的地方,丰乳肥臀也是发生在这里吧)。故事的主人公是姑姑,叫做万心,是一名做了五十多年的妇产科大夫。“我”叫做万足,小名叫小跑,是姑姑接生的第二个孩子。第一个被姑姑接生的孩子叫做陈鼻。这里的人们起名字有一个习惯,就是用人体器官的来命名,可能是贱名好养活。

  在传统的接生婆面前,拥有现代医学教育的姑姑显然是鸡群中的凤凰。她不断地刷新着自己的神话,帮助一个又一个的孩子顺利出生。

  姑姑的第一个男朋友是一名人人羡慕的飞行员,可惜后来叛国飞到了台湾。然后姑姑就很长时间单身一个人。直到五十多岁的时候,被一群青蛙围攻,被郝大手解救,于是便嫁给了他。

  姑姑在顺利的接生了几千名婴儿之后,国家倡导计划生育。姑姑又做了计划生育组的组长,亲手结扎了很多人,也亲手给很多孕妇做了流产。其中万足的第一任妻子王仁美就是因为六个月做流产的时候不幸大出血去世;陈鼻的老婆王胆,一个小小的袖珍的娃娃一样的女孩,也是在各种逼迫下早产而死。他们的两个女儿陈眉和陈耳生的都十分漂亮,如果想要过上好日子只需要出卖自己的身体。但是她们两个却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工厂打工。陈耳为了救妹妹献出了生命;陈眉被烧成重伤。

  再后来,万足和小狮子结婚了。但是一直没有孩子,最后的最后在小狮子的努力下,通过无性代孕有了万足和陈眉的孩子。信到这里就结束了。

  后来的话剧中,陈眉努力的想要要回自己的孩子,但是却被小狮子抢走了。两个女人都有自己的无奈,不过由于是话剧的剧本,看起来没有那么真实,同时还有一些魔幻夸张的表现手法。

  蛙读后感十:

  昨晚,“拼夜”,看到晚上3点半,在宝宝哼哼唧唧、翻来覆去中,我看完了《蛙》!

  一开始我真的觉得挺好看的,所以才会坚持看下去。看到姑姑的执着,心里既是敬佩又是难以理解,这么坚持的一个人,坚持是不是意味着少了很多人情味?看到王仁美死了,我哭啊,半夜三更在自个床上拿了本书抹着眼泪,有点傻劲。可是我真的伤心的哭了,你说一个天真的王仁美,只想再要个孩子而已,而那个孩子已经在肚子里5、6个月了,都成形了呀,却要被硬是拿出来,扼杀掉,悲剧的是,连王仁美一同去了,多么美好的生命,在当时的政策和医术下,就这样走掉了。真心心痛。这时候,还真恨那个姑姑啊。最不理解的是,我觉得书中的小跑对王仁美,并没有王仁美那么爱他,而是在王仁美走了之后,用一种怀念、思念来想念他的好。王仁美不值得啊!更是娶了小狮子后,被小狮子“荡漾起伏”的胸给征服了。王仁美是天真、没有心眼的。小跑是有思想的,也许在这一点上小狮子跟贴合他。

  结果,到了晚年,姑姑开始“忏悔”了,毁了多少孩子啊,用一种迷信的方式、疯傻的行为来弥补自己当年几近疯狂的举动。国家是要感谢她的,她是为国家奔波前后的、她心里只有国家这一个政策。可晚年,她还是忏悔了,站在人性的角度,她怕了。年轻时,她是“大我”,晚年了,她回归了“小我”。这是多么矛盾的一对结合,以至于她内心的纠结把她整得有点痴了。

  书中还有一些“痴傻”之人,痴傻之人自有可敬之处,他们的感情更为单一、纯洁,目标更为明确。作为一个正常人,都是有矛盾的、有犹豫的、有退缩的、有点自私的。可是他们没有,所以我远远的敬重他们,却不敢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