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情操论读后感一:
亚当·斯密经过漫长的创作、增补、修订及整个研究、写作计划过程,著作《道德情操论》终于“定型”了,成为一个最完美的版本。在这本书里,斯密对人类丰富多彩的道德情操世界作了简明扼要的理路说明。我想说:这本书绝对不是单纯进行空洞的道德说教而已,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是因为其所阐述的观点是能够跨越时空,不受地域限制的,它历久而弥新,在历史的沉淀中又孕育出更丰富的内涵。
他传达给读者的是: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要受道德感念的约束。不要去伤害别人,而是应该要帮助别人。这种“利他”的道德情操永远地种植在人的心灵里面。因为大家都知道道德和法律一样规范着大家的日常行为,而且弘扬道德美德是中国的优良传统。倘若以后我们真正踏入社会了并且找到了属于了我们自己的工作,那么在我们行业一样处处都是能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社会与人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的情感的。无可否认,努力挤出自己有限的时间去看这本书,心灵得到很大的启发——它给了我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督促我要学会互相帮助和互相体谅,让我学会面带微笑的去对待每一位匆匆而过的路人、朋友,亲人和爱人。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首先提出“研究道德世界的出发点是同情心”,他认为同情、同情心是人类天赋的本性之一,换句话来说,情感互动构成社会生活天然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紧接着,他引出一个类似公理的常识,即相互同情的愉快,同情既能增加快乐也能减轻痛苦。读过这本书,仅仅是最开始,我们看到“设身处地”这个词的出现频率是很高的。后来有反复出现“激情”、“强烈”、“合宜”、“尽善尽美”等词。小时候,思想品德课的时候老师教会我们要换位思考,这不正是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吗!正是由于我们对别人的痛苦抱有同情,即设身处地地想象受难者的痛苦,我们才能设想受难者的感受或者受受难者的感受的影响,真切地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所以说同情与其说是因为看到对方的激情而产生的,不如说是因为看到激发这种激情的境况而产生的。但是我们对悲伤的同情一般是一种比我们对快乐的同情更为强烈的感情还是通常远远不如当事人自然感受到的强烈
他在书中说:“人的天性决定了我们总是推己及人,从关心自己开始,进而关心旁人以及整个社会的利益。”诚然,慈悲为怀的人,总是会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别人的切身感受,总是会“推己及人”的为别人着想。千百年来,孔老夫子不正是如此地教育着我们后来人吗?即使是论社会阶层的区别也是孔子一直讨论的话题。
然后亚当·密斯在第二卷中谈到对优点和缺点的感觉——确定无疑的赞同或反对的对象——从内心情感同它意欲产生的或往往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来研究——优点(受赏)与缺点(受罚)。现在的社会同样如此,又或者像孔子所埋怨的“乡原”一样,这些都应该是一种确定无疑的赞同或反对的对象。优点、好的品质应该得到报答而缺点、坏的品质应该得到惩罚。在第三卷中他又阐述了我们评判自己的情感和行为的基础,兼论责任感。还有第四卷的效用对赞同情感的作用;第五卷论习惯和风气对有关道德赞同和不赞同情感的影响。第六卷他说有关美德的品质—当我们考虑任何个人的品质时,我们当然要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它:第一,它对那个人自己幸福所能产生的影响;第二,它对其他人的幸福所能产生的影响。最后密斯论道德哲学体系。
说实话,虽然我看起来有点吃力,字字都要咀嚼一下。但是密斯对人类的道德情操剖析的很是全面很是深入。但是我不明白为什么他在《道德情操论》中阐明的以“公民的幸福生活”为目标的伦理思想,却很少引起我国思想理论界的关注呢?我们身处急剧变革的市场经济大潮中,面临着贫富差距拉大、社会腐败、就业压力大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常常会感到被自私、虚荣、妒嫉、仇恨、贪婪和背信弃义等不道德的情感所包围,因而更加向往感恩、大方、美好、正直、勤俭、自我克制等人性的美德。而且《道德情操论》告诉我们如何“利他”,使他人的幸福成为自己的幸福必备的条件。作为一个社会个体,就要求我们常怀同情之心、推己及人、公平正义之心待人处世,互帮互助,用全局的眼光,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个人和社会的利益。
现在我作为一名大学生,通过《道德情操论》的学习,更加坚定了追求和信仰,现在必须好好学习,培养一身的能力才能在未来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并且,把中华民族的良好美德发扬光大。德,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基,一个有德的民族会受到世界的尊重,历史的尊重。道德也存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小事大事,我们都能做个有道德的人,有道德的人们加在一起就是有道德的国家民族。国家一直在讲求德治,可是我们这样的适合暂时还无法摆脱法治的社会。但是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看到一个高国民素质的中国,一个可以用德治和谐的社会,我们相信着并为之努力着!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二:
连续2期,燕赵都市报都用整版介绍了温家宝总理与《道德情操论》,温总理以一个大国总理之身,多次推荐《道德情操论》,足以吸引人眼球,更何况象我这样一名温总理的忠实粉丝,就更有必要去拜读一下啦!
不读则已,读过之后,我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之中: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飞跃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现在正向着殷实富足的全面小康社会大步前进。
不可否认,30年的成就足以让许多人感到惊喜和自豪!但是,我却从中看到了诸多隐患和不安,心里不禁为祖国的未来而担忧。社会发展到现在,中国人将自私和贪婪发挥到了极致,社会生活中大量充斥着贫富差距过大、医疗教育腐败、贪污受贿成风,等等,近期的三鹿奶粉事件、糖脂宁胶囊假药案,何不都是由此而生?
《道德情操论》中有这样一段话写的很精彩也很现实: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的分流到民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是不得人心的,也是存在风险的,最终将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
然而,我们在充分学习领略了《国富论》的精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繁荣的同时却忽略了学习更为重要的《道德情操论》,导致各种威胁社会稳定和谐的事件三番五次的出现。时至今日以总理为首的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这就象许多武侠故事里的情节一样,某某人修炼绝世神功,可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突破最后一层!其实道理很简单,往往离最后成功最近的一个阶段,需要的反而是你的宽容与慈悲。也只有领悟到这一点你才能真正的修成正果!可惜的是,我们当时由于急功近力、心浮气躁,始终没能成功!
联想到我们的国家,不正是故事里急于求成的修炼者吗?只顾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忽略了发展过程中的与民互动,发展的成果仅仅只是少数人享有,绝大多数老百姓都没有普惠到!借温总理的多次提及,盼请当局政府能认真的读一读《道德情操论》,重新审视一下当前我们的基本国情,去思索探讨我国未来的发展之路!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三:
总理温家宝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及和推荐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水务公司的刘书记也向我们推荐了这本书,我怀着好奇之心拜读了这本书。看了简介才知道原来这本书的作者亚当斯密有着“经济学之父”的称谓,他的著作《国富论》远比这本书有名的多,那总理为什么更看重这本书呢?在现今社会,我们是不是应更看重我们自身的道德情操的培养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快速浏览了这本书。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飞跃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现在正向着殷实富足的全面小康社会大步前进。不可否认,30年的成就足以让许多人感到惊喜和自豪!但是,经济上的发展却导致社会生活中大量充斥着贫富差距过大、医疗教育腐败、贪污受贿成风,等等,黄光裕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糖脂宁胶囊假药案,不都是由此而生?
早在17世纪时,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国富论》(看了这本书的简介)和人类伦理道德理论《道德情操论》,就已经给了我们非常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因为,这两本书,告诉我们人的价值取向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之间的矛盾,形成了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趋向——那就是通过利益驱动,让市场经济的发展充满动力;而通过社会善良的价值取向,约束个人的利己,形成道德行为准则,为社会成员所尊重和遵守。
人的自利行为不能没有法律的规范,但仅有法律的社会缺少色彩,因此我们还需要道德(斯密笔下将它分为正义和同情心)。我们有必要强调道德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斯密认为是正义,就是把自已放到他人的位置上,考察自己对别人所做的事情,并认定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可以接受的,即孔夫子所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者也。它排除了许多我们所认为不正义的事情,如偷盗、杀人、占他人便宜、限制他人自由等等。显然,这种意义上的正义是市场经济所必需的游戏规则。斯密将正义和基于仁慈的道德进行了区分。斯密说:“与其说仁慈是社会存在的基础,还不如说正义是这种基础。没有仁慈之心,社会也可以存在于一种不很令人愉快的状态之中,但是不义行为的盛行却肯定会彻底毁掉它。”“在追求名誉、财富和显赫地位的竞争中,为了超过一切对手,他可尽其所能地全力以赴,但是,如果他要挤掉或打倒对手,旁观者对他的迁就就会完全停止。”正义是一种被动的约束,它只要求人们保持对他人的尊重,但不要求人们去主动为他人的幸福尽力。
法律越来越健全的今天,当正义和法律逐渐联系在一起时,我们就发现,市场经济的规则基础就是一国的法治。但是,法律制度是冷冰冰的,为的仅仅是人类社会的和平共处。比如,经常看到许多年轻人可以心安理得地坐在公交车的座位上看着一位孕妇站着,因为没有法律规定一定要给孕妇让位子,即使有着老弱病残孕专座的标示!但是,如果同情心要求座位上的人感受她正在忍受的痛苦,这样一来,同情心就会使得座位上的人让出自己的位子。正义允许从自己的角度看别人,同情则要求从别人的角度看别人。在斯密看来,道德是出自“一种对光荣而又崇高的东西的爱,一种对伟大和尊严的爱,一种对自己品质中优点的爱。”道德是一种不受个人经济利益支配的命令。怠工可以获得个人利益,但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会受到良心的谴责,因为怠工是不道德的。和法律相比,道德是主动的。它要求一个人在看到不义的行为时能挺身而出;它要求一个人在自己的行为哪怕是间接地影响到他人的幸福的时候克制自己。因为有了道德,人类社会才变得丰富多彩;因为有了道德,人类社会才运转得有序、和谐;也正因为有了道德,我们的经济系统的运行成本才能大幅度的降低。道德为社会中的每个人提供了一个可以信赖的生存空间。道德的丧失正在使我们的经济蒙受巨大的损失,因为我们的政府,企业乃至个人不得不花大量的精力对付不道德者。如果每个人都具备道德,从而降低法律的使用频率,岂不是更好?
既然道德的要求高于人类利已之心,道德的实施只能通过个人的强制。法律不能成为强制道德的手段,因为它不能逾越正义所允许的范畴。当我们想做违背道德的事情时,“内心那个人马上提醒我们:太看重自己而过分轻视别人,这样做会把自己变成同胞们蔑视和愤慨的对象。”然而,要达到个人内心的强制,对于追求私利的个人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今天,互联网的触角无处不在,通过社会群体对违反道德的个人的指责乃至唾弃,也确实给我们敲响了一次又一次的警钟,使我们不得不加强道德意识的建设。
伦敦《金融时报》在采访温家宝关于政治体制发展的问题时,温总理的回答是:其实经济和政治是不可分的,我还是想从经济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正在进行的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这两个方面都是重要的。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也不能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保障人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我们要建立的社会应该是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是一个让每一个人在自由和平等的条件下得到全面发展的社会。这就是我为什么很喜欢阅读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的原因。亚当·斯密于1776年出版了《国富论》,他也写了《道德情操论》。在《道德情操论》里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论述,他说,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我一直认为,公平正义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在西方人看来,中国人好像怕民主、怕选举,其实不然。我今年在记者招待会上曾经讲过,只有人民信任你,人民才能让你坐在台上。我们现在实行的是村级的直接选举,乡、县和不设区的市人民代表的直接选举,县以上实行的是间接选举。但是我坚信,群众能管好一个村,就一定能够管好一个乡,一个县,也就能够管好一个省。但要按中国的实际情况,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民主方式,循序渐进。
不论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党的执政能力的角度,都迫切要求我们无时不刻使用道德这个无形的手,净化我们的队伍,更好的服务于人民。我想这就是温总理三番五次的推荐我们看这本书的道理。
作为公用事业供水行业的工作人员,我们的道德准则就是“为人民服务”。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民信任我们,才能创建良好道德秩序的和谐社会。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还仅仅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道德修养的提高对我们整个国家和党的政权的稳固的重要性,仅仅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的“方法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期,我们更应该通过更多对“人性”的了解,在我们的工作中认真对待群众的诉求,真正在工作中通过政府的引导,提高全民族的素养,让社会公共伦理道德观念得以提升。让我们的道德环境能够适应中国飞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四:
最近,我阅读了温家宝总理五次向公众推荐的巨著——西方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斯密一生奉献了两部经典:一本是《国富论》,另一本就是《道德情操论》,这两本书密切相关。在《国富论》中,斯密假设所有人都是“经济人”,一生都在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断追求以货币形式衡量的物。《道德情操论》中的人却是高级的“社会人”,对物的追求只不过是一种手段,目的是“实现自己想要的感觉”。如果说《国富论》说的是“利己”,那么《道德情操论》说的就是更深刻地阐述了只有“利他”才是问心无愧的“利己”。接下来让我们细细品味其中的精华之处。
《道德情操论》讲述了身处千急剧变革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每一个普通人都面临着贫富差距拉大、企业改革、股市非理性繁荣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身处其中又常常感到被自私、虚荣、妒嫉、仇恨、贪婪和背信弃义等不道德的情感所包围,因而更加向往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俭、自我克制等人性的美德。而这些不道德和道德。以及衍生出以上种种人类情感的“同情感”正是200多年前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撰写《国富论》之前,甚至在写完《国富论》之后一直不厌其烦反复思考的焦点。亚当•斯密耗费毕生的心血把这些思考写成了这本十分罕见的,也可以说是至今惟一的一本全面、系统分析人类情感的作品,他想告诉读者——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要受道德感念的约束。不要去伤害别人,而是要帮助别人。这种“利他”的道德情操永远地种植在人的心灵里。而且。每个人对这种人类朴素情感的保有和维持对整个市场经济的和谐地运行,甚至民族的强盛将是至关重要。
我认为,在当今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一长期时期,该书极具启发和指导意义。pxq平阳文化网pxq平阳文化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确立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市场经济体系,经济进入飞速发展时期,中国人用30多年时间创造和积累了西方发达国家数百年里才拥有的财富,成就足以让许多人感到惊喜和自豪!但是,当中却有诸多隐患和不安,社会浮躁、道德缺失,贫富之间、城乡之间差距加大,一部分人在追求自身利益诉求的同时,迷失自我,缺少信仰,不择手段,三鹿奶粉事件、煤矿事故等负面新闻层出不穷,极大的影响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及和谐社会构建。
这本书里写道过,“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对于我们国家现在的国情来说,第一是发展。第二是协调发展。我们要特别重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对于正义,《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它是一种美德,不是我们自己可以随意自由决定是否遵守,而是可以使用武力强求的,违法这种美德将遭到怨恨,受到惩罚。道德一旦缺失,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国家之间就会产生抗拒心理、怨恨情绪,长此以往,必定影响社会和谐。由此可见,注重社会公平和正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对于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读了《道德情操论》,我们才知道“利他”才是问心无愧的“利己”。这种“利己”不再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的,而是把“社会人”假设作为论述的前提,相比之下,“社会人”更接近人的本质,从而使本书具有更普遍更根源性的意义,《道德情操论》对现时代的中国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进入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许多人不断追逐以自我为中心的利益诉求,迷失了自我,一些共产党员甚至放弃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我们的党,在这一时刻,更应该认清形势,培养我们的情操,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经济发展要顺应人的本性,应该让“看不见的手”去操控这一切,但并不等于无限制地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就行了。毒奶粉事件、过期疫苗事件、楼脆脆事件等等就是鲜活的例证。《道德情操论》告诉我们,一个社会如果人人都只追求个人利益将会引发灾难性的后果。人是复杂的,人不仅有私欲,也有情操。无论人怎样自私,他都有一种“关心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事情”的本性。正因为人类懂得感同身受,拥有普世之爱,所以人才区别于动物;正因为守望相助,前人为后人栽树,小我为大我牺牲,人类社会才得以在恶劣的生存条件下存续至今。懂得了这些我们就不难理解在人民群众遭受灾难时总有陈光标似的人物挺身而出,不难理解香港义工冒险救孤儿捐躯的义举。
通过《道德情操论》的学习,我更加坚定了国家的任务,那就是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终身为之奋斗的目标和追求,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更加注重公平和正义,把“蛋糕”分好,让每个人都享受到改革和建设的成果。要紧紧围绕“让老百姓直接受益”,着力解决当前老百姓最关心的收入分配、就业、教育、社保等民生问题,加大基础设施财政投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引导和鼓励更多“先富起来的人”积极行动到慈善事业中来;通过法律建设、道德修养建设,让社会建立起诚信经营机制,引导市场经济的发展进入更为依法、有序的市场环境中来,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大家都知道道德和法律一样规范着大家的日常行为,而且弘扬道德美德是中国的优良传统。在社会生活中中,处处都能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社会与人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的情感,这本书能够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启发,让我们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让我们学会互相帮助、互相体谅,让我们学会面带微笑的去对待每一个人。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五:
英国十八世纪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伦理学著作《道德情操论》,共修订过六次。亚当•斯密从人类的情感和同情心出发,讨论了善恶、美丑、正义、责任等一系列概念,进而深刻地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秘密。此书对于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不可或缺的“圣经”,堪称西方世界的《论语》。
一
在当前急剧变革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每一个普通人都面临着社会地位变化不定、贫富差距逐渐拉大、企业改革改制成败、股市非理性繁荣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身处其中又常常感到被强权、自私、虚荣、妒嫉、仇恨、贪婪和背信弃义等不道德的情感所包围,因而更加向往公平、正义、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俭、自我克制等人性的美德。
但是,这些不道德和道德,以及衍生出以上种种人类情感的“同情感”,正是230多年前的英国“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撰写《国富论》之前,甚至在写完《国富论》之后,一直不厌其烦反复思考的焦点。
亚当•斯密耗费毕生的心血,把这些观察、思考写成了《道德情操论》。可以说这是他至今惟一的一本全面、系统分析人类情感的作品。《道德情操论》想告诉读者——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要受道德感念的约束,不要去伤害别人,而是要努力帮助别人。这种“利他”的道德情操,永远种植在人的心灵里。而且,每个人对这种人类朴素情感的保有,和维持对整个市场经济和谐地运行,甚至民族的强盛是至关重要的。
二
大家都知道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里有句名言,即: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可他在《道德情操论》中却深刻地写道:“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亚当•斯密这一席话,对于处在急剧变革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我们来说,的确有十分重要的思考与借鉴意义。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对人类丰富多彩的道德情操世界,做了简明扼要的理论阐述:首先,他认为同情、同情心是人类天赋的本性之一,换句话来说,情感互动构成社会生活天然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接着,他引出一个类似公理的常识,即:相互同情的愉快,同情既能增加快乐也能减轻痛苦。其次,他在第二卷中,曾经谈到对优点和缺点的感觉,即:确定无疑的赞同或反对的对象——从内心情感同它意欲产生的或往往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来研究——优点(受赏)与缺点(受罚)。他在第三卷中,阐述了我们评判自己的情感和行为的基础,兼论责任感。在第四卷中,阐释了效用对赞同情感的作用。第五卷重点论述了习惯和风气对有关道德赞同和不赞同情感的影响。第六卷是阐释有关美德的品质—当我们考虑任何个人的品质时,我们当然要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它。他说:第一,它对那个人自己幸福所能产生的影响;第二,它对其他人的幸福所能产生的影响。第七卷是关于论道德哲学体系。
三
读完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给给我的感触很深,大家都知道,道德和法律一样规范着大家的日常行为,而且,弘扬道德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们城市供水行业,一样处处都能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社会与人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的情感。
温家宝总理曾提倡大家读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并且还说可以从书中获取精神营养。最近,公司党委也向我们推荐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这就告诉我们,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有值得大家学习、思考、借鉴的作用,有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某种明朗的启迪,有能让我们在当前的工作和生活中,得到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因此,从第一是发展,第二是协调发展和重视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前提下,认真读一下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会进一步加深我们对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观的理解,并增强我们践行“八荣八耻”观的力度。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六:
6月16日下午公司党委组织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在我前进道路上给予鼓励和指导,让我更深一步的了解了党。刘书记还给我们推荐了两本值得一读的书,一本是《把信送到加西亚》、另一本是《道德情操论》,我本人也是个喜爱读书的人,利用闲暇的时间从图书馆借了很多书,还从网上买了很多书,我觉得一件漂亮的衣服装扮了我们的外在,而一本书则填满我们空洞的内心。
亚当·斯密这个名字,只要接触过政治经济学的人都会知道,他同西方经济理论紧密相连,他的《国富论》(即《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甚至比他的名字更有影响力。然而,《道德情操论》被《国富论》的光芒遮住了,但是作者的墓碑上清清楚楚地刻着——《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的作者亚当·斯密长眠于此。美国货币主义大师米尔顿·弗里德曼曾说:不读《国富论》不知道应该怎样才叫“利己”,读了《道德情操论》才知道“利他”才是问心无愧的“利己”。在作者本人的心目中恐怕《道德情操论》的份量远比《国富论》重得多,因为他的一生大部分心血都倾注在《道德情操论》的修订与完善上,从1759年首版到去世,他对《道德情操论》先后进行了6次修改,而恰恰在修改的过程中完成了《国富论》。我索性从当当网上买了这本书,认真地从头读起,自然觉得在追随大师的脚步,走进心灵的圣殿,去理清崇高和卑鄙、纯洁和污秽、简单和复杂、善良与丑恶、真诚和虚伪……那清晰而又模糊的界线。
我是一个感性的人,总是喜欢为事事动情,也喜欢读完一本书写写心情。在这本书中,作者认为人天生是社会的动物,时刻生活在他人的评价之中:为了顾及他人的感受,人不得不对自己原始的激情加以节制和改造,从而产生羞耻心和荣誉感,这就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
当我翻开此书,第一卷《行为的适当》的第一篇“适当感”中的关于同情的阐述,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亚当斯密对同情的阐述极为深刻,他说:“我们常常为别人的痛苦而痛苦,这是无需证明的事实。像人性中所有与生俱来的感情一样,这种感情绝不是专属于良善君子,尽管他们可能对此最敏感。即使一个无赖罪大恶极,无视一切社会规范,他也不会完全丧失同情心。”他还说:“要想对他人身处的境遇有所体验,我们只有设身处地地想象,因为我们无法直接了解别人的感受。只要我们自己还能置身事外,即便我们的兄弟在忍受酷刑折磨,我们也感觉不到他们的痛苦。感官从来不会也不可能超越我们自身,只有依靠想象,我们才能对他人的感受略有所知。”“我们依靠想象将自己置于他人的境遇之中,以为自己正经受这所有同样的痛苦,又仿佛进入他体内,与他合而为一,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体会到他的感受。于是,当我们全然接收了他人的痛苦并将其变为自己的痛苦时,我们终于为之所动,一想到他的感受就不由得浑身颤抖。”“正因为我们能够设身处地地想象别人的痛苦,我们才能产生与他们相似的感情。”
的确如此,当我看到汶川地震、动车相撞的报道时,我经常热泪迎眶,我感叹生命的脆弱,更深刻地悟到:身置其中的人感受最真切、最具体、最清楚,任何程度的同情、感受都无法与亲历来比拟。正如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谓:“如鱼吞水冷暖自知”啊!
想到这,我不由得悲从心头起,我的悲伤感受与那些亲身苦楚的人相比,差之远亦!唉……
斯密在阐述了同情之后,书写了“相濡以沫的快乐”。
在“相濡以沫的快乐”中,斯密写道:“别人发自内心的同情总让我们无比欣慰,无论这同情从何而生;相反,无动于衷的表情则让我们失望莫名。”“当我高兴的时候,朋友的同感会锦上添花;但是当我陷入忧伤,朋友的同情如果不能雪中送炭,就可能火上浇油。然而通常情况下,同情总能另辟蹊径,增添快乐,又能温暖人心,减轻痛苦。”“与高兴的时候相比,我们在不高兴的时候更希望找个人一吐为快,此时朋友的同情也更能让我们得到安慰,如果他们无动于衷我们就更觉得委屈。”“如果我们可以和一个人肝胆相照,那么在同他交谈时我们得到的快乐,会远胜于偿还我们目睹他的遭遇所感到的痛苦。”
的确如此。我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喜欢和朋友小聚,谈谈生活、谈谈工作,我还喜欢一个人抱着本写心情,把所有不快都倾诉给那小小的空间。有的时候到自己的博客去座一座,回味起曾经的心情,也别有一番滋味。
斯密在“可敬的美德”中写道:“旁观者将心比心去体谅当事人,当事人也力求控制自己的情绪以照顾旁观者的感受,这两种努力确立了两种不同的美德。前者带来了温文尔雅、和蔼可亲、公正无私和谦逊仁慈;后者则早就了雍容持重、自我克制的人品,将激情纳入自尊自爱、合理恰当的轨道。”“无独有偶,当我们放任胸中的怒火不加任何节制的时候,那种傲慢蛮横的态度是最令人讨厌的。但是那种愤恨之中却不失宽宏大量的气度却让我们由衷钦佩。”他得出的结论是:“完美无瑕的人性,就是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就是公正无私和慈善博爱的情怀。唯有如此,人与人之间才能达到感情上的沟通与和谐,才能产生得体适度的行为。”他也实事求是地讲:“在我们决定如何对一种行为加以褒贬的时候,常常会采取两个不同的标准。首先是得体适度、完美无缺。在那些艰难的处境中,人的行为不可能达到这么高的水平,总是有可以指责之处。其次是虽不完美但有所接近,这是大多数人所能做到的。只要超过了这个标准,无论这种行为距离无可挑剔有多远,似乎都应该受到表扬,可是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就应该受到责备。”
他一再强调适度、得体和控制。而我偏偏是个随性的人,不管是快乐还是痛苦都会毫无掩饰的表现出来,其实控制的程度就体现出文化的水平:正常情况下,我们制怒,既不能肆无忌惮又不能无动于衷;我们制喜,既不能得意忘形又不能麻木不仁;我们制声,既不能低声暗语又不能放声阔论;我们制技,既不能繁复虚设又不能粗制滥造;我们制步,既不能忘我疾行又不能犹豫不前……总之,最为难得的是适度。想适度、想得体,就要将所要控制之事控制的恰如其份,应时应景应人应事,此事最难为。所以,得体、适度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能做到得体、适度的人自然就不是一般人,而异于人、高于人。文化修为的高低自然一目了然,控制能力和文化水平成了正比。
我也希望有更多的朋友能读一读《道德情操论》这本书,它真的是让我们受益非浅,相信读后你对生活、对社会有更深的认识。它真的能触及人的内心深处,伴随我们成长。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七:
温家宝总理多次推荐《道德情操论》,其用心之良苦,应能够促使人们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行反思,从对亚当斯密的片面、庸俗的理解中解放出来,科学全面地理解真正的亚当?斯密,进而深入全面地从理论发源处理解市场经济理念。《道德情操论》告诉我们市场经济应该是一个讲道德的经济。没有诚信、同情心这些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市场经济就会引发灾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应当按照《道德情操论》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道德的市场经济。我们要特别重视社会公平与正义,把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在道义上赢得人心,促进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和谐地发展。
《道德情操论》这本书,对人类丰富多彩的道德情操世界作了简明扼要的理路说明。本书指出,情感互动构成社会生活天然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相互同情的愉快,同情既能增加快乐也能减轻痛苦。人的习惯和风气对有关道德赞同和不赞同情感有直接影响。个人的品质,我们要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它:一是它对那个人自己幸福所能产生的影响;二是它对其他人的幸福所能产生的影响。看完这本书给我的感触很深,大家都知道道德和法律一样规范着大家的日常行为,而且弘扬道德美德是中国的优良传统。在我们国家土地督察部门,一样处处都能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社会与人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的情感。国家土地督察办公室推荐这本书给我们看自然有其作用,能够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启发,让我们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让我们学会互相帮助、互相体谅,让我们学会面带微笑的去对待每天工作,面对每天的生活。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道德。无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还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无不都以高尚的道德作为他们的至高境界。宋代文人苏辙就曾写道:“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至。”这就说明,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怎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三国诸葛亮文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只要是“恶”,即使是小恶也不做;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严于律己,做好每做一件事情,我们的道德水平就会得到一次升华。我们要善于由大及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决不要以微小而不足道,细小而不足为。共产党员要有"先人后己,先公后私"的思想觉悟,始终把党的利益、集体利益、他人利益置于自己利益之上,好事、喜事首先想着群众,不搞近水楼台先得月。要做到艰巨任务抢在先,危难之际冲在先,改革创新闯在先。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八:
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道德缺失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一个深层次原因。一些人见利忘义,损害公众利益,丧失了道德底线。我们应该倡导: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
读完这篇文章知道它的主要内容是:身处千急剧变革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每一个普通人都面临着贫富差距拉大、企业改革、股市非理性繁荣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身处其中又常常感到被自私、虚荣、妒嫉、仇恨、贪婪和背信弃义等不道德的情感所包围,因而更加向往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俭、自我克制等人性的美德。而这些不道德和道德。以及衍生出以上种种人类情感的“同情感”正是200多年前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撰写《国富论》之前,甚至在写完《国富论》之后一直不厌其烦反复思考的焦点。
他耗费毕生的心血把这些思考写成了这本十分罕见的,也可以说是至今惟一的一本全面、系统分析人类情感的作品,他想告诉读者——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要受道德感念的约束。不要去伤害别人,而是要帮助别人。这种“利他”的道德情操永远地种植在人的心灵里。而且。每个人对这种人类朴素情感的保有和维持对整个市场经济的和谐地运行,甚至民族的强盛将是至关重要。
大家都知道亚当•斯密《国富论》的一句名言——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但他的另外一本著作《道德情操论》却很少有人读过。他在这本书里写道,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对于我们来说,第一是发展。第二是协调发展。我们要特别重视社会公平与正义。
这本书中,斯密对人类丰富多彩的道德情操世界作了简明扼要的理路说明。
首先,他认为同情、同情心是人类天赋的本性之一,换句话说,情感互动构成社会生活天然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接着,他引出一个类似公理的常识,即相互同情的愉快,同情既能增加快乐也能减轻痛苦。
其次,第二卷中谈到对优点和缺点的感觉——确定无疑的赞同或反对的对象——从内心情感同它意欲产生的或往往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来研究——优点(受赏)与缺点(受罚)。第三卷阐述了我们评判自己的情感和行为的基础,兼论责任感。第四卷:效用对赞同情感的作用。第五卷:习惯和风气对有关道德赞同和不赞同情感的影响。第六卷:有关美德的品质—当我们考虑任何个人的品质时,我们当然要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它:第一,它对那个人自己幸福所能产生的影响;第二,它对其他人的幸福所能产生的影响(第271页)。第七卷:论道德哲学体系。
看完这本书给我的感触很深,大家都知道道德和法律一样规范着大家的日常行为,而且弘扬道德美德是中国的优良传统。在我们行业一样处处都能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社会与人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的情感。公司推荐这本书给我们看自然有其作用,能够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启发,让我们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让我们学会互相帮助、互相体谅、,让我们学会面带微笑的去对待每一位顾客(顾客即是上帝)、去生活。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九:
当·斯密一生共撰有两部巨作:《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由于后者为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在它的万丈光芒之下,前者似乎显得有些暗淡。后世学者,对斯密分别在两部著作中阐释的看似矛盾的利他主义伦理观和利己主义利益观,感到不解,于是,这个“斯密之谜”被争论了两百年。而世人对《国富论》的重视远甚于《道德情操论》,把前者奉为经济学的“圣经”,把“看不见的手”作为市场经济千古不变的基本原则,而忽略后者所倡导的道德情操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
世人误解斯密深矣!其实,《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都把人性作为研究的出发点,都注意到并承认人的两面性——利己和利他。斯密肯定人从利己出发行事的合理性,但同时又指出,“利己”不等于“自私”或“贪婪”,利己是个人行为的出发点,而自私或贪婪却会把社会带入“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他认为,人都有同情心,都能适当抑制利己的本性,而发扬利他的精神。两部巨著的结合点应该是,斯密设想和倡导的市场经济是一个有道德的市场经济,没有同情、仁慈、公正、责任心等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市场经济就无法正常运行。
过去当学生时,导师开列的书目中就要《道德情操论》,当时读此书带着任务,且感到斯密的道德理论与现实有点脱节,但是,在目睹了这些年市场经济的风风雨雨之后,才悟出斯密思想的精髓,感到斯密的超凡、伟大之处。要真正理解市场经济,“《道德情操论》,这才是基础,是根本。”
最近读报看到温家宝总理最近在跟文学艺术家的一次“谈心”中,特别提到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一书里所说的话,即“如果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里,那么它在道义上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
身处急剧变革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每一个普通人都面临着贫富差距拉大、企业改革、股市非理性繁荣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身处其中又常常感到被自私、虚荣、妒嫉、仇恨、贪婪和背信弃义等不道德的情感所包围,因而更加向往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俭、自我克制等人性的美德。
而在这样的情感和道德氛围中,我们该如何自处。在书中,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
《道德情操论》给西方世界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对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而它对处于转型期的我国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对处于这场变革中的每个人更深层次地了解人性和人的情感,最终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读则已,读过之后,我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之中: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飞跃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现在正向着殷实富足的全面小康社会大步前进。
不可否认,30年的成就足以让许多人感到惊喜和自豪!但是,我却从中看到了诸多隐患和不安,心里不禁为祖国的未来而担忧。社会发展到现在,中国人将自私和贪婪发挥到了极致,社会生活中大量充斥着贫富差距过大、医疗教育腐败、贪污受贿成风,等等,三鹿奶粉事件、糖脂宁胶囊假药案,何不都是由此而生?
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繁荣的同时我们却忽略了学习更为重要的《道德情操论》,导致各种威胁社会稳定和谐的事件三番五次的出现。时至今日以总理为首的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这就象许多武侠故事里的情节一样,某某人修炼绝世神功,可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突破最后一层!其实道理很简单,往往离最后成功最近的一个阶段,需要的反而是你的宽容与慈悲。也只有领悟到这一点你才能真正的修成正果!可惜的是,我们当时由于急功近利、心浮气躁,始终没能成功!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个度,不要偏激,保持一颗平常心,人心才会平稳,社会才会稳定。贫穷也不要心浮气躁,富贵也不能为富不仁;做人要不卑不亢,不左不右;就像孟子说得那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在现实社会,才能做到中庸。
任何时候我们应该保持这样一颗平常心,不因有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也不因一次的不如意就垂头丧气,甚至自暴自弃。作为教师,要以身作则,这样才能教育出学生怀有一颗平常心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不能只讲动机不计效果,也不能只根据效果去判断其善恶。要注重道德认知,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注意实际行为的锻炼,在实践中增强道德情感、意志力。
古往今来,沧海桑田。虽然时光在流逝,时代在变迁,但是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不仅没有消减,反而与日俱增。人们常说: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点燃希望之灯;道德是灯,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是路,引导人们走向灿烂辉煌。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开始,自觉地做道德的实践者和捍卫者,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十:
根据总公司党委的推荐,我在工作之余读完了《道德情操论》这本书,本书告诉我们市场经济应该是一个讲道德的经济。没有诚信、同情心这些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市场经济就会引发灾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应当按照《道德情操论》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道德的市场经济。我们要特别重视社会公平与正义,把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在道义上赢得人心,促进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和谐地发展。《道德情操论》这本书,对人类丰富多彩的道德情操世界作了简明扼要的理论说明。本书指出,情感互动构成社会生活天然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相互同情的愉快,同情既能增加快乐也能减轻痛苦。人的习惯和风气对有关道德赞同和不赞同情感有直接影响。个人的品质,我们要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它:一是它对那个人自己幸福所能产生的影响;二是它对其他人的幸福所能产生的影响。看完这本书给我的感触很深,大家都知道道德和法律一样规范着大家的日常行为,而且弘扬道德美德是中国的优良传统。在我们首创水务公司,一样处处都能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社会与人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的情感。公司党委推荐这本书给我们看自然有其作用,能够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启发,让我们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让我们学会互相帮助、互相体谅,让我们学会面带微笑的去对待每天工作,面对每天的生活。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道德。无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还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无不都以高尚的道德作为他们的至高境界。宋代文人苏辙就曾写道:“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至。”这就说明,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怎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三国诸葛亮文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只要是“恶”,即使是小恶也不做;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严于律己,做好每一件事情,我们的道德水平就会得到一次升华。我们要善于由及大,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决不要以微小而不足道,细小而不足为。共产党员要有"先人后己,先公后私"的思想觉悟,始终把党的利益、集体利益、他人利益置于自己利益之上,好事、喜事首先想着群众,不搞近水楼台先得月。要做到艰巨任务抢在先,危难之际冲在先,改革创新闯在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