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原理读后感一:
我用几个小时的时间很快看完了这本书,基本上使用的是马未都介绍的速读的方式。我忘记马未都是在哪个电视节目上谈过他读书的方式——快速阅读,只记得他说的具体方法,就是在阅读书中每一段话的时候,只看开头的一句和结尾的一句。这是因为往往每一段开头的一句和结尾的一句话是对这段话内容的概括,这一点在西方作者的作品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中学生做英文阅读理解题目的时候,遇到找段落大意的题目,一般也是使用这种方式)。
用这种方法阅读《金字塔原理》这本书,发现使用的方法恰恰类似于书中提到的金字塔原理的特征。这种阅读是偷懒的,并非是使用了“金字塔原理”去阅读,而是利用了作者“金字塔原理”的写作方式。
书中一共提到了四件事:写作的逻辑、思考的逻辑、解决问题的逻辑和演示的逻辑。利用归纳的方法,我们很容易看出来这本书是介绍逻辑学在一些实际问题上的应用。逻辑学属于哲学范畴,哲学是有关智慧的学问,而逻辑学则是对思维方式的研究和训练,是到达“智慧”的途径。
所以说,学好逻辑是使用金字塔原理的基础。无论是中国MBA、GCT考试,还是外国的GRE、GMAT,逻辑题都占据了相当的比重,看来对于这些高级的知识分子,逻辑思维的正确与熟练是必备的素质与能力。
对于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不混乱的人,我们言语中一般会说这个人“脑子清楚”。但是脑子清楚并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更需要“表达清楚”,这就是逻辑思维的应用,也就是这本《金字塔原理》所讲述的内容。
无论是写作的逻辑、思考的逻辑,或者解决问题的逻辑和演示的逻辑(也可以看作是语言表达的逻辑),都是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用到的。这本书并没有给我们讲述十分具体的操作,而是在进行这些活动时大脑思维的方法。这些方法中,又要归纳总结的,有要演绎推理的,都是千百年来智者思维的主要方式,也是对我们一生都会大有益处的思维方式。因此这本书在长达几十年的上市时间中一直没有被市场所淘汰,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国家,一直保持畅销。
通过本文开头所提到的快速阅读方法,我们确实可以了解到了一本书所讲述的大概内容。也就是说,我们看到了作者在写作时,她的思维金字塔的上面几层。但是,这是一本有关思维方法的好书,仅仅的泛读是不能满足我们学习金字塔原理的需要。我们会需要更多的时间做更多的精读,这样也就会接触到了金字塔原理的基层。
可见,我们也可以用金字塔原理的相关内容,来阐述对这本书的阅读,而并不仅仅是写作、思考、解决问题和演示这些活动的范畴。可见这本《金字塔原理》对我们所要求的,也不仅仅是读完了一本书而已,而是能将这种思维方式掌握,并运用到更多的思维领域和活动之中。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二:
这是我参加的“桂花树下读书会”看的第二本书,叫《金字塔原理》。当看到第100页时,有点看不下去了,跟桂花树下发起人杨老师说有点看不太懂。杨老师回答:看这本书要结合实际操作,不要生看!
我就没有再硬生生地看。后来,我无意间翻了下新买的书《“图解思考”术》,发现这两本书的性质很接近。于是先把图解本看了,再来看《金字塔原理》就比较容易懂了。
其实,我打心里非常非常地感激杨老师。因为我只是看了第二本书,但我已经得到了非常大的受益。看书最大的收益是能改变思考,的确第一本书给了我培训的素材和内涵的修炼提升,那么第二本是一种思维的改变。特别是在这个时候,刚转职业培训师的时候,我看了这本思维书,太及时及有用了。
我最大的思维改变,不是学了多么好的逻辑思路,而是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培训时选精美的图片、秀高大上的PPT这些形式上的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展现给学员的内容。你能给学员带来什么才是最关键的!
所以,我定下心来学“3”的魔力,这点太管用了。以前,我做课件时一个主题下有N个论点,思维模糊,只知道要分享给学员我所知道的,一股脑儿全放一起,像大杂烩。我以为这就是我的诚心实意了,因为给了全部。但实际上,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学员们对于这种大杂烩,很难吸收,很难理解。我只是自以为是地认为传达到位了,在自我的状态里。现在,突然豁然开朗!课程的呈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先摆好观念,学员需求摆第一,他们能学会我的课程内容是关键。“3”是我的幸运数,我也是才知道的,也是学习了一本《数字密码》才知道的。看来我从事这行,天天要用“3”,这“3”还真是我的幸运数字啊!原来,学员的思维是要好的引导。不论我如何能讲,口才再好,也要用“3”字法。即要将表达的主题进行分解,不能分解成太多份,“3”份是最佳的,容易记住。
我以前特别羡慕那些说话有条理的,像事先背过一样的。他们往往就是这样表述的:接下来我跟大家讲三点,第一点是……,第二点是……,第三点是……。
没想到,我也可以做到的。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可以训练而提升的。经过职场十几年的历练,我已经学会正确表达我的观念和思路。现在有了这个金字塔方法,我能更好地让任何一个听众、学员、观众来理解我的话,从而得到真正的分享!(出自 www.name2012.com)
通过这个方法,我将手上的两个正在开发的课件大纲,全部重新梳理了下。还真有一个主题下面有7个论点的。现在通过推理法、归纳法全部变成3个论点,找到原先7个论点的内在关系,往上归纳出3个论点。这样的确要好记,因为我们备课,记大纲也要记忆的,也方便了我们。
金字塔原理,逻辑思路其实运用面是很广泛的。我还把我的个人介绍做了下运用。这样一下,变得非常职业化,我也非常满意自己的介绍方式。
我是属于理解能力比较慢的,但是只要一旦被我理解运用了,一般是难以忘记的,而且能教会别人。我个人对图片式的引导更能理解和消化。所以结合了《“图解思考”术》后,我就理清了培训框架,而且还学到了要增加的几个原来没有的内容或者说版块。以前觉得不重要,或者没有想过为了方便学员理解而去做引导的内容,今天觉得真是特别重要。加了这些引言,参加了学员的兴趣,而且他们理解更方便,也是对他们一种时间付出的尊重。
看书这件事真是非做不可!因为我已经开始受益,希望下一个开始受益的人就是你!一起加入看书队伍吧!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三:
这两天读了金字塔原理。书中给于了一个思考问题的思路,有些是我们也平时能想到的,它只是归纳了一下,系统地按一定的思路书面形式,写出来了而已。但是,确实给予了我不少启迪。
书中写道,写/说序言的思路是,背景、冲突、疑问、答疑。我们平时学英语的时候,会经常听到老师,让我们学英语的思路是,注意but,however等等。我想这个观点是跟书中的观点是相通的。
思考问题要从空间、时间、重要性方面考虑。逻辑顺序是归纳、演绎的顺序。打开餐巾纸上写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也是大同小意。只是水平方向描述得多,垂直方向上分析得少。这样会让人感觉轻松一些。
解决问题要通过逻辑树来解决问题。我看我公司Kadir或其他人,也是主张这一观点的,一下子,尽量把事情弄得考虑全面。这样的话,收集信息的环节,他是不乐意做的人。也就是领导的思路。我觉得迷惑,所有的领导应大部分时间花在这些总结或归纳性的工作吗?我得跟着他们来,毕竟他们的经验比我多。
还有问题的切入点,目的1和目的2的差异,作什么?是否得做?怎么做最好?有没有备选或改进方案?……是非问题找处最佳方案……我想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试试……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四: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说还是没说,而是我说了什么你却没明白是怎么回事。
“金字塔原理”认为如果有人希望通过阅读你的文章了解你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那么他面临的?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因为即使你的文章篇幅很短,譬如只有两页纸,文章中也会包括大约100个句子。读者必须阅读每一句话、理解每一句话,并且将每一句话互相关联,融会贯通。如果你的文章结构呈金字塔形,文章的思路自金字塔顶部开始逐渐向下展开,那么读者肯定会发现你的文章比较容易读懂。这一结论反映了作者芭芭拉•;明托对思维工作方式的一些基本发现:
大脑自动将信息归到金字塔结构的不同分组中,以便于理解。
任何预先归到金字塔结构中的思想组都更加易于理解。
这说明任何书面文书都应有意地将其思想组织成金字塔结构。
先提出总结性思想,然后再提出被总结的具体思想
控制你表达思想的顺序是做到清晰写作的唯一最重要的行为,而最清楚的顺序就是先提出总结性思想,然后再提出被总结的具体思想。
读者(或听众)的大脑只能逐句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他们会假定一同出现的思想在逻辑上存在某种关联。如果你不预先告诉他们这种逻辑关系,而只是逐句地表达你的思想,读者量体裁衣自动从中寻找某种共同点,将你表达的思想进行归类组合,以便了解各个组合的意义。
但是,由于人们的知识背景和理解力千差万别,他们很少能够对你表达的思想作出与你完全一样的解读。事实上,如果你不预先告诉读者某一组思想之间的逻辑关系。他们很有可能会认为某一组中的思想之间根本没有任何联系。退一步说,即使人们能够作出与你完全相同的解读,你也使他们的阅读增加了难度,因为他们必须自己找出这种未被说明的逻辑关系。
读者在摄入信息时,总是在寻找一种能够将所摄入信息联系起来的结构。为了保证读者找到的结构就是你希望他采纳的结构,你必须提前把这种结构告诉他们——这样他们就知道要寻找哪个共同点。否则,读者很可能会发现某种非你所望的逻辑关系,甚至还可能根本发现?了任何逻辑关系,这样既是在浪费你的时间,也是在浪费读者的时间。
概括地说,读者必然会将所读到的思想进行归类概括,以便记住这些思想。如果作者传达给读者的思想事先已经经过归类和概括,并且按自上而下的顺序表述出来,读者就能更容易地理解作者所表述的思想。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五:
“金字塔原理”是在1973年由麦肯锡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的咨询顾问巴巴拉˙明托(BarbaraMinto)发明,旨在阐述写作过程的组织原理,提倡按照读者的阅读习惯改善写作效果。
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以下2点:
1。导向性明晰-读者的阅读习惯为导向:金字塔原理强调了读者的阅读习惯,并依照这个习惯来展开写作,结果为导向的结构非常明显。
而,对咨询师来说,“读者”的特殊性,决定了咨询师报告要在一般“导向性”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策略性的表述,有不少案例显示,导向性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例如:很多方案的表述动用了大量的文字,甚至整页PPT全是文字,其中表述的语气带有严重地口语化,“通过激烈的较量,两者未来的竞争将是难决胜负的……,情况好的话,一方将赢得胜利……”
这里的文字首先是不具有分析意义的(“一方胜出”,到底一方指的哪一方没有具体);其次,导向性不明显(“两者未来的竞争将是不可开交”,没有指出结果);第三,作为呈给企业决策者的文字,考虑到这些决策者的特点,一是避免类似的口语化文字,二是要了解决策者对于报告的熟悉度,重点突出核心要点,不仅仅是写作的金字塔还是讲解的金字塔。
2。论述强调透彻-大量的归纳和演绎为工具:为了阐述清楚核心观点,金字塔原理要求在写作的时候,注意归纳和演绎的运用。归纳和演绎的运用,使得每个观点的表达非常透彻;
大量的分析和演绎,让每个论据能追溯到不能再追溯的源头,也能让每个观点展开到不能再细化的程度,从细分的角度来看,这里最大化的尊重了事实的本源和发展的逻辑,“他们在沿着思维的路线寻找每个蛛丝马迹”。
案例:书里的一个案例,是读过的每个人都能记住的,即“雪莉吾友,我恨你”。
其实拿到现实案例中,经常听到企业家或高管说,他们既无法打破旧有的局面,开创新的局面也充满困难。他们面对的是重重迷雾,没有思路和好的想法,求助于咨询团队。
每遇到此,王文卿会问他们几个问题“您觉得这些问题是现象还是原因?如果分成马上可以解决的问题和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您觉得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占多少比例?这些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您认为自己是否有能力解决?”
几个问题过后,企业家朋友恍然大悟,从开始躺在椅子里,开始重心前移倾听论述。其实这些也是对问题的演绎和肢解,痛苦需要“分担”,分解成各种小小的问题。
而遇到另外一种情况,在他们遇到迷惑时,无法定位时,这时需要我们给他们“打气”。
“这是一个3亿的市场,只要经销商拿出100万来做市场,你能看到什么?100万就是做好了吗?按市场表现价,100万翻3倍,300万对于3亿是什么概念?1%的市场,这还是一个战略市场的定位吗?”
部分小型企业职业经理人往往恐惧市场的压力,感觉100万的任务非常大,忽略了市场的整体容量,在把整个市场各个品牌整合归纳后,从整体的容量看待任务时,才能真正打开他们的思路。
概括地说,读者必然会将所读到的思想进行归类概括,以便记住这些思想。如果作者传达给读者的思想事先已经经过归类和概括,并且按自上而下的顺序表述出来,读者就能更容易地理解作者所表述的思想。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六:
金字塔原理(PyramidPrinciples),1973年由麦肯锡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的咨询顾问巴巴拉·明托(BarbaraMinto)发明,旨在阐述写作过程的组织原理,提倡按照读者的阅读习惯改善写作效果。因为主要思想总是从次要思想中概括出来的,文章中所有思想的理想组织结构也就必定是一个金字塔结构——由一个总的思想统领多组思想。在这种金字塔结构中,思想之间的联系方式可以是纵向的——即任何一个层次的思想都是对其下面一个层次上的思想的总结;也可以是横向的——即多个思想因共同组成一个逻辑推断式,而被并列组织在一起。
《金字塔原理》是一本讲解写作逻辑与思维逻辑的读物,全书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篇主要对金字塔原理的概念进行了解释,介绍了如何利用这一原理构建基本的金字塔结构。目的是使读者理解和运用简单文书的写作技巧。
第二篇介绍了如何深入细致地把握思维的环节,以保证使用的语句能够真实地反映希望表达的思想要点。书中列举了许多实例,突出了强迫自己进行“冷静思维”对明确表达思想的重要性。
第三篇主要针对的对象是需要写研究分析报告的人士,以及需要对复杂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结论供决策使用的人士。这一篇介绍了如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使用多种框架来组织分析过程,使写作者的思维在实际上进行了预先组织,从而能够更方便地应用金字塔原理。
第四篇介绍了一些演示技巧,能够写作者在以幻灯片等书面形式演示具有金字塔结构的思想时,能让读者或观众感受到金字塔结构的存在。
附有三个附录。附录一涉及的是分析法和科学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区别;附录二列举了序言部分的各种常用写作模式;附录三是全书要点的详细提纲,突出了《金字塔原理》的关键概念和关键思维技巧,以便读者快速查阅。
金字塔原理的定义
巴巴拉·明托的金字塔原则是一项层次性、结构化的思考、沟通技术,可以用于结构化的写作过程。Minto的金字塔原则假设,你已经知道如何写出漂亮的句子和段落,它所关注的是,你落笔之前的思考过程。
明托的这项写作思考方法要求表述者(写作者)在写作之前先对那些提纲挈领的中心思想进行归类。支持性观点可以基于:
归纳推理:论证的前提支持结论但不确保结论的推理过程。它们落在金字塔的第二行,每一项都针对写作报告的一个具体问题(如,为什么,怎么办,你怎么知道的)
演绎推理:结论为前提事实必要条件的推理过程。一项逻辑性地导致另一项。
明托认为,给出观点或者论点的最好方式就是像这样进行结构化的思考。
金字塔模型还揭示了如何运用SCQA架构,即“情境(Situation)、复杂(Complication)、问题(Question)、答案(Answer)”架构来确定你打算在文章中进行阐释的中心思想以及你的观点的安排次序。
一个常见的情境是知识工作者必须快速形成关于复杂问题的报告。
上述情况的复杂化的例子是这些文本的创作者有一个倾向得到边被跟踪。当然事件的局限性也是一个麻烦。还要注意,读者一般都厌烦那些又臭又长的报告。
因此,问题就转变成了:如何在短时间内产生一篇简明扼要的报告?
答案就是运用明托提供的思考和写作技术。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七:
我用几个小时的时间很快看完了这本书,基本上使用的是马未都介绍的速读的方式。我忘记马未都是在哪个电视节目上谈过他读书的方式——快速阅读,只记得他说的具体方法,就是在阅读书中每一段话的时候,只看开头的一句和结尾的一句。这是因为往往每一段开头的一句和结尾的一句话是对这段话内容的概括,这一点在西方作者的作品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中学生做英文阅读理解题目的时候,遇到找段落大意的题目,一般也是使用这种方式)。
用这种方法阅读《金字塔原理》这本书,发现使用的方法恰恰类似于书中提到的金字塔原理的特征。这种阅读是偷懒的,并非是使用了“金字塔原理”去阅读,而是利用了作者“金字塔原理”的写作方式。
书中一共提到了四件事:写作的逻辑、思考的逻辑、解决问题的逻辑和演示的逻辑。利用归纳的方法,我们很容易看出来这本书是介绍逻辑学在一些实际问题上的应用。逻辑学属于哲学范畴,哲学是有关智慧的学问,而逻辑学则是对思维方式的研究和训练,是到达“智慧”的途径。
所以说,学好逻辑是使用金字塔原理的基础。无论是中国MBA、GCT考试,还是外国的GRE、GMAT,逻辑题都占据了相当的比重,看来对于这些高级的知识分子,逻辑思维的正确与熟练是必备的素质与能力。
对于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不混乱的人,我们言语中一般会说这个人“脑子清楚”。但是脑子清楚并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更需要“表达清楚”,这就是逻辑思维的应用,也就是这本《金字塔原理》所讲述的内容。
无论是写作的逻辑、思考的逻辑,或者解决问题的逻辑和演示的逻辑(也可以看作是语言表达的逻辑),都是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用到的。这本书并没有给我们讲述十分具体的操作,而是在进行这些活动时大脑思维的方法。这些方法中,又要归纳总结的,有要演绎推理的,都是千百年来智者思维的主要方式,也是对我们一生都会大有益处的思维方式。因此这本书在长达几十年的上市时间中一直没有被市场所淘汰,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国家,一直保持畅销。
通过本文开头所提到的快速阅读方法,我们确实可以了解到了一本书所讲述的大概内容。也就是说,我们看到了作者在写作时,她的思维金字塔的上面几层。但是,这是一本有关思维方法的好书,仅仅的泛读是不能满足我们学习金字塔原理的需要。我们会需要更多的时间做更多的精读,这样也就会接触到了金字塔原理的基层。
可见,我们也可以用金字塔原理的相关内容,来阐述对这本书的阅读,而并不仅仅是写作、思考、解决问题和演示这些活动的范畴。可见这本《金字塔原理》对我们所要求的,也不仅仅是读完了一本书而已,而是能将这种思维方式掌握,并运用到更多的思维领域和活动之中。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八:
我用几个小时的时间很快看完了这本书,基本上使用的是马未都介绍的速读的方式。我忘记马未都是在哪个电视节目上谈过他读书的方式——快速阅读,只记得他说的具体方法,就是在阅读书中每一段话的时候,只看开头的一句和结尾的一句。这是因为往往每一段开头的一句和结尾的一句话是对这段话内容的概括,这一点在西方作者的作品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中学生做英文阅读理解题目的时候,遇到找段落大意的题目,一般也是使用这种方式)。
用这种方法阅读《金字塔原理》这本书,发现使用的方法恰恰类似于书中提到的金字塔原理的特征。这种阅读是偷懒的,并非是使用了“金字塔原理”去阅读,而是利用了作者“金字塔原理”的写作方式。
书中一共提到了四件事:写作的逻辑、思考的逻辑、解决问题的逻辑和演示的逻辑。利用归纳的方法,我们很容易看出来这本书是介绍逻辑学在一些实际问题上的应用。逻辑学属于哲学范畴,哲学是有关智慧的学问,而逻辑学则是对思维方式的研究和训练,是到达“智慧”的途径。
所以说,学好逻辑是使用金字塔原理的基础。无论是中国MBA、GCT考试,还是外国的GRE、GMAT,逻辑题都占据了相当的比重,看来对于这些高级的知识分子,逻辑思维的正确与熟练是必备的素质与能力。
对于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不混乱的人,我们言语中一般会说这个人“脑子清楚”。但是脑子清楚并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更需要“表达清楚”,这就是逻辑思维的应用,也就是这本《金字塔原理》所讲述的内容。
无论是写作的逻辑、思考的逻辑,或者解决问题的逻辑和演示的逻辑(也可以看作是语言表达的逻辑),都是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用到的。这本书并没有给我们讲述十分具体的操作,而是在进行这些活动时大脑思维的方法。这些方法中,又要归纳总结的,有要演绎推理的,都是千百年来智者思维的主要方式,也是对我们一生都会大有益处的思维方式。因此这本书在长达几十年的上市时间中一直没有被市场所淘汰,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国家,一直保持畅销。
通过本文开头所提到的快速阅读方法,我们确实可以了解到了一本书所讲述的大概内容。也就是说,我们看到了作者在写作时,她的思维金字塔的上面几层。但是,这是一本有关思维方法的好书,仅仅的泛读是不能满足我们学习金字塔原理的需要。我们会需要更多的时间做更多的精读,这样也就会接触到了金字塔原理的基层。
可见,我们也可以用金字塔原理的相关内容,来阐述对这本书的阅读,而并不仅仅是写作、思考、解决问题和演示这些活动的范畴。可见这本《金字塔原理》对我们所要求的,也不仅仅是读完了一本书而已,而是能将这种思维方式掌握,并运用到更多的思维领域和活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