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观后感一:
电视剧“蜗居”看完了,看完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蜗居”讲的是一个房奴为了在大城市买房所引发的让人心酸的“奋斗”史。
海萍是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和同样是名牌大学毕业生的丈夫毕业后没有选择回她出生的小城镇生活,而是留在了大城市打拼。尽管是名牌大学毕业生,那又怎么样呢?还不是和拿低保的李老太太一家挤在一个筒子楼里“蜗居”?房子是租的,随时都要做好搬家的准备,为了存钱买房,怀着孩子坚持工作,到生产的前一天才离开工作岗位,孩子出生了又无力抚养,只好让自己的父母亲帮着带孩子。孩子虽然是她怀胎十月生的,但因为不是她带大的,所以对她没有感情,孩子犯了错误,要接受惩罚,在孩子眼中,居然是“让妈妈抱”是惩罚自己的方式。这让海萍很心痛。她认为把孩子接来和自己一起住,是让自己的孩子成为自己的“贴心小棉袄”的唯一方法。看着周围比自己小的年轻女同事都买房了,于是,痛下决心买房。房价高得离谱,自己那点微薄的工资去买房那简直是痴心妄想,太不靠谱了。
人应该脚踏实地,结合自己实际的经济实力来办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明明是蜗牛的背,偏要抢乌龟的壳来背”,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累吗?想把女儿接来和自己住在一起就租一套大点的房子不就行了?租房子的确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房东说让你搬家就得搬,那就再找房,不管怎么样,这种生活水准是自己能承受的。在大城市生活,本来生活成本就高,买房对于她来说是不切实际的。实在觉得累,就回到小城镇去生活工作那又有何不可?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同,生活的目的不就是让自己过得幸福吗?她要觉得跟自己的女儿在一起生活是最重要的,在大城市买房又是不可能的,那干嘛不想办法回到小城镇去工作生活,凭着她和她丈夫名牌大学的教育背景,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吗?我想他们在小城镇里生活的幸福指数一定很高!
海萍后来自己都后悔留在大城市这种“蜗居”的生活。她说:“如果我的生活像一卷录影带一样,我一定要找到我22岁时候的那段带子,我一定要重新播一遍。那时候我就会选择:和我的爱人,回到老家,买一套不大的小房子,和我的孩子,和我的爸爸妈妈在一起,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可能那种生活,才是我想要的,就像电影里的慢镜头一样,那么简单。”
现实让海萍失去了原有的涵养,变得越来越势利,自私,吝啬,虚伪,俗气。买彩票碰运气,骂自己的丈夫没本事,为了省钱,不吃鸡蛋,天天吃挂面,方便面居然都成了很“奢侈”的晚餐,让自己的丈夫戒烟,为了一块钱与自己的丈夫吵得不可开交,甚至闹离婚,“贫贱夫妻百事哀”啊!她哭着告诉自己的妹妹:“你以为我想当泼妇呀,哪个女人不想仪态万方,美美地坐着呀,什么样的男人决定你有什么样的命运,嫁给什么样的男人你就是什么命。就算我是泼妇,也是苏淳一手培养出来的。爱情是什么?你知道爱情是什么?爱情就是男人骗女人的鬼把戏,什么我把我的心交给你,你就永远拥有我。他那是什么都没有,所以净说些甜言蜜语,有什么用呢?说这些有什么用?你要真有本事,一个男的爱一个女的,什么都先别说,先送上一沓钞票,让这女的有安全感,然后送上一套房子,至少在你上了这个女的以后,虽然她的心失落了,可是身体有着落。这才叫男人,这才是男人办的事。要不然你结婚干嘛?还吃不饱,那娶媳妇干吗呀?那媳妇跟你一块儿受累?受苦受累就叫爱情了?那这种爱情我宁愿不要”。
海萍的世俗让我觉得人性真的太可怕了,社会现实难道就把人逼得这么没有人性吗?她很清楚自己的妹妹走的是条多么肮脏的路,她如果真爱自己的妹妹,她应该毅然决然地把房子钥匙还给妹妹,把妹妹骂醒,宁可不买房子也要让妹妹跟宋划清界限,结束这种不正当的关系。可是她没有,明知道自己的妹妹已经做了不光彩的“小三儿”,嘴上斥责妹妹不应该,但为了满足自己那点可怜的虚荣心,还是搬进了宋提供的豪华公寓,还把全家接过来过春节,与妹妹串通一气欺骗小贝,到后来,请宋到家里吃饭,嘱咐宋善待海藻,默认妹妹与宋的这种不正当关系。
海藻是海萍的妹妹,剧中的“小三儿”,高学历的“小三儿”。
本性单纯,善良,懦弱,没有主见,她是超生的,本来父母亲都不想要她,是在海萍的坚持下,才来到这个世界的。从姐俩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父母是喜欢海萍的,一个浮在海面上,一个沉在海底。海萍比海藻大七岁,从小到大都呵护着海藻,好吃的都给妹妹,自己就吃自己“宣称”喜欢吃的东西。姐俩吃鱼的那段,让人觉得又温馨,又心酸。海萍对海藻的这份姐妹情真让人感动!
海藻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女孩了,她没有梦想,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但她知道她的心里不能没有海萍,这个待她胜似母亲的姐姐。她觉得自己的姐姐是这个世界上对自己最好的人,姐姐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她与小贝刚开始的那段爱情相信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与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没什么背景,在大城市里打拼,租房,不敢逛高级商场,用自己的方式快乐着,小贝做饭洗碗,拉着海藻在街头散步......小贝给海藻买冰淇淋的那段,让人太感动了!日子虽然不富有但是能看出来是很幸福的。
在她第一次向宋借2万块钱,后来又赶紧朝小贝要钱还了宋的钱以及宋给她的新手机。明确告诉宋她男朋友给她买了一款同样的手机。走出宋办公室的那一刻,如释重负地舒了一口气,开心地离开可以看出来,她不是一个爱占便宜的女孩。她爱小贝,也很珍惜和小贝之间的爱情。与别的男人明显划开界限。
纯真的爱情在冷酷的现实面前就那么的不堪一击!
海萍买房需要付首付,凭着自己几年的存款还是远远不够,需要四处借钱,海萍的丈夫苏淳迫不得已借了6万块高利贷,海藻得知后,知道小贝是不会借给她的,因为他说他不会为海萍的虚荣买单的,(有人可能觉得小贝吝啬,但是我认为小贝是非常理智的,他看得很清楚,救急不救穷,因为在小贝看来,以她姐的经济实力买房是一件非常不靠谱的事。小贝也说了,如果她们家有谁病了需要用钱,他如果不给,那他就是畜牲,可是如果买房就非常的不切实际了)不得已又敲开了宋思民办公室的门......她第一次背叛了小贝,当她拿到宋借给她的6万块钱时,她不像上一次拿到两万块那么不安,她觉得心安理得,甚至觉得以前跟小贝在一起ML简直是浪费时间,变成钱的话早就是百万富婆了。此时的海藻已经开始变了。
姐姐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她开始喜欢宋思明。尽管知道宋是个有妻子有孩子的已婚男士,和他不可能结婚,但是她很享受这种“一面是海水,一面是火焰”的生活。宋在她眼里是万事通,不管任何时候她提出的任何问题,他都能解决。她奢侈地希望同时拥有他们两个,一个短期,一个永久,两面的好处都要占。这个可怜的贪心的小女人啊!最让我受不了的那一幕是:和宋厮混在床上,宋挑逗她,她一边电话里跟小贝说爱小贝......这个女人真是太下贱了!此时的她既是破坏别人家庭,勾引别人老公的“小三儿”,又是背叛自己爱情的淫妇。如果被生活所迫,实在需要出卖自己的原始资本换得宋的帮助,那就和小贝和平地分手,请不要亵渎和小贝之间纯洁的爱情。又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的,真是比妓女还要可恶,下贱!小贝最后伤心地离开了她,的确,这样下贱的女人是配不上小贝那么好的男孩的。
生活中遇到难题,首先应该仔细地分析自己有没有能力去解决,难道非要以违背社会伦理道德的方式去解决吗?她这样做值得吗?海萍买房难道比自己作为一个女人的尊严以及自己和小贝纯洁的爱情还要重要吗?她显然没有想过自己的行为带来的后果和代价,否则她不会去这么做。
“女孩要富养”海萍的妈妈说的一点没错。女孩什么都见过了,什么都吃过了,一般人想诱惑也诱惑不了。
海藻看见梦游娃娃的欣喜,一顿饱餐之后,就顺理成章地与宋上床……
宋思明确实是个很有魅力的男人,他外形俊朗,气质儒雅,风度翩翩,聪明睿智,洞悉世事,做事谨慎低调,深沉冷静,运筹帷幄,浑身上下散发着成熟男人的性感。最重要的是有钱有势,能够给自己爱的女人想要的物质和解决问题。
-海藻的姐姐要买房,没钱付首付,他借钱给海藻,不要利息,什么时候有什么时候还。
-海藻的姐姐要租房,索性把别人贿赂他的豪华公寓给她。
-海藻打算把钥匙还给宋,说他们住不起,光物业费就两千多,宋说,有人会缴。
-帮助海藻的姐姐找到兼职赚外快,在自己的坚持和鼓励下,外国朋友马克打消了换家教的想法。
-海萍不愿加班,和上司吵翻,公司变相地逼着海萍下岗。又是宋出主意,利用自己的人脉,给海萍开了病假证明,于是公司不再刁难她,让她拿到了应有的钱顺利地离职。
-帮助海藻的姐夫找律师,摆平涉嫌犯罪事件
-在他的庇护下,海藻有一份一周工作两天,休息五天,月薪过万的轻松的工作
-给海藻好多现金去买衣服
-发现使用现金不方便,就给了海藻银行卡
如果宋思明是未婚的,那海藻和他在一起谁也没有看法。错就错在他是有家有妻女的人,背离了社会道德,背离了对妻子的忠诚和对家的责任,这就是道德与欲望的冲突。宋思明自己说过一句话:一个人的伟大,并不是说你为社会做出了多少贡献,你多有成就,而是在你面对诱惑的时候,懂得放弃。可他自己也做不到,面对海藻,他尽管也有内心挣扎和愧疚但最终还是慢慢放弃了自己的结发妻子。他控制不了自己的欲望,飞蛾扑火般地爱上了海藻。在听到海藻的不幸后,心灰意冷选择了自杀。无疑他错了,不被社会认可,当然也不应该被认可,人类社会发展还是要有道德法律的约束,约束人的欲望,要不然就要乱套。这就是欲望与人类道德产生的矛盾。
喜欢一个人一定要拥有吗?人都是自私的,不能免俗。他爱海藻,愿意给海藻她想要的一切,除了婚姻。到了最后婚姻也愿意给她。带海藻参加大学同学聚会,公开和海藻的恋情。借同学的口,我们得知海藻像他昔日的大学同学。也许,他与海藻的恋情是对当年那段青涩的恋情的补偿吧!还有他之所以对海藻好,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认为海藻把自己的“初夜”给了他。(如果海藻把真相告诉他,他会不会还对她那么好这就很难说了)原来,男人的处女情节是根深蒂固的!男人希望自己爱的女人完完全全属于自己一个人,而不允许自己爱的女人爱上别人。哪怕是自己已经有妻子了。男人就是这么自私和霸道。他明明知道海藻有男友,还有意无意让事情穿帮,断了海藻的后路;他明明知道自己不能娶她,却要她为他生一个孩子。这个社会对男人和女人的宽容程度本来就不相同,女人红杏出墙,就是够淫荡,人人得而诛之,而男人逢场作戏则是“跟群众打成一片”。
这也是为什么在宋太得知宋在外包养情妇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之任之的态度。宋太把一个四十多岁已婚妇女的心声吐露了出来,离婚又能怎么样呢?再找个比自己大的老头?那都不一定能找到,老头可能会更愿意找年轻的小姑娘。带着孩子单过?想想都觉得凄惨,不离,怎么着那也算个家。
婚姻是神圣的,婚姻中的男女双方是平等的,如果不爱了,也请不要轻易说分手,把爱情转化成亲情又有何不可呢?千万不要搞婚外情,不要做对不起女人的事,让女人伤心。因为女人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给了她所爱的男人,为他生孩子,照顾家庭,经过十几年蹉跎岁月的洗礼,褪去了少女的青涩,脸上渐渐爬上了皱纹......人生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枉为他人做嫁衣裳,诚如宋太太所说:“我把他收拾体面了,他出去风光,别的女人看见他,又有风度又有温度,马上就有热度,哪想得到背后有个女人操劳过度。”做人要有良心啊!要懂得惜福和感恩。一定要善待那个从花季少女陪着你一路走来默默付出青春和真情如今已风韵不再的另一伴啊!有一颗随喜心,美好的事物就像一盆好看的花一样一定要把它摘下来据为己有才会开心吗?为什么不抱着欣赏的眼光来看呢?所以,不要太贪心了,喜欢不一定要拥有。
最后一集海萍对海藻说了一番冠冕堂皇的话,恬不知耻地说:“我凭自己的努力,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最后戏剧性的一幕是海萍中文学校的问世。我想告诉海萍的是:如果靠你自己,你是买不起房子的,即使七拼八凑付了首付,月供你也是供不起的,你也继续做不了马克的中文教师,更别谈办中文学校了。公司刁难你下岗,也拿不到应有的奖金,临时住不上那么豪华的公寓做“周转房”。
海萍买房的代价就是:差点因为一块钱与自己的丈夫离婚,自己的丈夫被迫去借高利贷,为了赚钱接私活差点进监狱;海藻牺牲了自己的爱情,再也找不到像小贝那么好的男孩了,永远地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眼睛。牺牲了自己健康的身体,背负“小三儿”的骂名,不再相信亲情,爱情,对生活失去信心,成了一具“行尸走肉”;小贝痛失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可能以后都不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清纯的好女孩了。
这部连续剧禁播也可以理解,因为残酷的现实就是如此:房价高得离谱,房贷高得吓人。20年房贷和30年房贷的区别是30年房贷光利息就够再买一套房了,即使是正规名牌大学毕业生靠自己的辛勤工作要买房子也只是杯水车薪,更别说普通老百姓了。贪官们利用自己的权利收受贿赂,包养二奶,老百姓的生活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笑贫不笑娼的社会风气已经根深蒂固了,一个原本清纯的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最后沦落为破坏别人家庭,为世人所唾弃的“小三儿”是当代教育的悲哀?还是对残酷的现实社会的控诉?值得我们大家去思索。
“不靠天,不靠地,我们靠自己”。本本分分做人,老老实实做事,“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好高骛远,脚踏实地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珍惜已有的幸福,与自己的伴侣相敬如宾,相濡以沫,做一个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负责的人!
好人一生平安!
蜗居观后感二:
看了三天的蜗居,终于看完了。因为大家都看过,聊到时我却不知道,好像我很落伍一样,所以我决定把他看完。不过现在看确实有点过时了,因为是去年出来的,然后每个人来到我身边说"啊。。你连蜗居都没看过啊”呵呵。。
还是谈谈看的感受吧。
一是我觉得每个人的演技真的都和不错,一流,把生活再现的真实的不能在真实,很难得有这么好的电视剧了。
刚开始看时真的很喜欢海青演的郭海萍那个角色,演出了一个奋斗,上进的女青年,老婆,妈妈的角色,仿佛在预言自己的未来。我喜欢她那么的有主见,有魄力,只要是自己想做的事,都能够做到,也欣赏她那么平常的生活,她可以幽默的说明白,看清楚,话语是那么的有哲理,我喜欢她对自己的妹妹就像对自己的女儿一样的好。可看着看着,我有点怪海萍了,我真的觉得是她把海藻推到了宋思明的身边,让她犯下了错误,而且在犯错后却没有及时的阻止,作为姐姐,对妹妹那么好的姐姐为什么能看着她陷下去呢,可能真的是生活的奔波,生活的压力,总有一串串数字压在你的脑门,压着你喘不过气来,压的你一刻都不敢停止工作,压的你突然有人丢了一根救命稻草给你,可能那根救命稻草并不是有意丢给你的,你只能沉默,默认事态的发展,就像那位老太太说的,你受了别人的恩惠就是朋友,是朋友了,你在跟别人翻脸就不合适了。生活就是这样,不是你想改变就能改变的,
在这里面我向往的也是海藻跟小贝那种简单却充满浪漫的生活,有一个深爱你的男友,你什么都不用操心,家务事他会做好,和你一起吃饭一起逛街而不买,当你工作累了回到家,他会帮你按摩,解你烦恼,他理解你的心思,当你舍不得买一根冰激凌的时候,他会买好了给你吃,当你不开心时,与你一起分担,问你这问你那,把你烦到不行。
可是海藻这个傻丫头这么不珍惜呢?也许不是她不珍惜,而是缺乏抵预诱惑的能力,现实生活的诱惑太多太多,当每天辛苦工作,累的半死却还要为生计担忧时,突然摆在你面前的是不用辛苦工作就可以得到的钱和房子和舒适无忧的生活,一个刚涉世不深,每天要为房子,车子奔波的女孩又怎么能抵制的住呢?海藻一面期待浪漫唯美的爱情,一面又想享受着官场带来的便利与荣耀,做这样一个游走于其中的双面娇娃确实不是那么容易的。最终还是和小贝分开,投向这无忧无虑的职业二奶生活,她被现实中蒙蔽,被她所谓的爱情冲昏了头脑。也许还有别的原因,或许她享受着这种刺激,就算是痛也想亲生经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又何尝不是会这样,明明知道带来的结果,却还是会去幻想,去期待。。
宋思明,其实我不是很喜欢这个角色,虽然很多人说他很有魅力,成熟稳重,有胆识又聪明,还充满着一个年轻人的梦,追求着朦胧青涩的爱情。可他的成熟,他的稳重,他的聪明却没有用在正道上,一步步陷入犯罪的深渊。官又叫公仆,是百姓赋予他的权利更是义务,老百姓给他是让他更好的服务自己,而不是把老百姓赋予的权利谋自己的私利。宋没有领悟到这个,而是他的心的贪婪权欲一步步推着他走到了最后这一步,其实蜗居里的台词真的很经典,很多都揭示了本质。作为一个有家庭的男人,他首先要对这个家负责,对自己的妻子孩子负责,照顾他们,关心他们,宋却没有做到,没有抽出多少时间陪自己的孩子,没有教育过自己的孩子,除了给口饭吃,那叫什么。
苏淳算是一个合格的丈夫,面对天天骂自己的老婆,重来不还口,还能站在老婆的角度考虑,这样的男人,虽然老实点,但可以享有一生的幸福。
我还总是会被纯美的爱情而伤心,难过。
宋思明的死我没有难过
而小贝发现海藻和宋在一起那场我很难过。
还有小贝背着包离开海藻那场我也很难过。
蜗居观后感三:
宋思明死了,故事结束了,但是却像是另外一个开始......整个《蜗居》仿佛就是海藻的成长史,从稚嫩到略显成熟,再到死心,而后又是一个新生活的开始。而海萍则是靠着自己执着的努力,靠着自己的不屈的信念,最终在自己心仪的城市里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这个故事有过欢笑,有过戏剧,但最后却归结为一种悲剧。人生中有很多很多路可以走,但是并不是每条路都可以通向自己想要的生活,人生中有很多欲望,但是并不是每种欲望的实现都会让自己有一种满足感,而事实上,人的成功其实都是大同小异的,那就是一步步踏踏实实的奋斗,知道胜利的曙光出现......
看完后还是有些伤感,有些怅然,究竟是为宋思明的陨落,还是为海藻的凋谢,我已经模糊了。我很欣赏宋思明,欣赏他的风度,欣赏他的才华,欣赏他的成就,欣赏他的处乱不惊,欣赏他的胸有成竹。我也很欣赏海藻,欣赏她的美貌,欣赏她的乖巧,欣赏她的活蹦乱跳,欣赏她的沉默不语......这或许就是我伤感怅然的原因。但是他们的结合却让我不屑,一个是已经成过家的男人,一个是有了未婚夫的女人,自己的幸福近在咫尺,他们都可以很容易地去追逐自己的幸福,但是那次漫不经心的邂逅却成就了一段孽缘,成了一段悲剧故事的开始,结局是两个家庭的毁灭。
其实宋思明的死并不是海藻一个人造成的,但是谁又能否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的出现滋长了宋思明的欲望和盲目的自信,让他觉得有一种飘飘然的感觉,进而觉得自己有能力去上刀山,下火海,而可以保全自己,结果却连自己的命也搭上了,连改过的机会都没有......
而海藻的悲惨跟宋思明有关是再明显不过的了。她有着出众的相貌,有着令人仰止的文化程度,有着一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爱她的人,而她却辜负了这一切,为了追求地位和金钱,那份只属于别人的荣耀,把自己的一生投注其中,不能自拔。小贝给过他机会,家人给过她提醒,但她却在那条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直到悲剧上演......
蜗居观后感四:
《蜗居》看了以后,心情很沉重,结局好惨!
可怜的宋思明,可怜的海藻!
没看之前,以为海萍应是主角,很是关心。可当自己看上以后,却发现最关心的却是海藻。
我个人觉得,海藻和宋思明的爱情是笃深的,我相信他们之间是心心相印的,特别是宋。
我很喜欢宋身上所具有的那种无所不能,又谨慎细微的特质,特别是对海藻时所表现出来的另一种宠爱和温柔。
虽然现实生活中“小三”这个词是大家所不齿的,但爱情总是会不选时机的出现,让人欲罢不能。
这本小说最后的结局有些令人沉重,如果宋没有死,或者海藻生下了那个孩子……
如果那样的话,或许这个孩子才是最可怜的...........
一个女人,会选择怎么样的生活?
面对诱惑。
发人深思。最喜欢里面海萍的一番话:
每天晚上,我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的灯光,我就会在想
这城市多奇妙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生活
别人的生活我不知道,而我呢?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
房贷六千,吃穿用度两千五,冉冉上幼儿园一千五,人情往来六百,交通费五百八,物业管理三百四
手机电话费两百五,还有煤气水电费两百,
也就是说,从我苏醒的第一个呼吸起,我每天要至少进账四百,至少...
这就是我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读后感 www.name2012.com)
这些数字逼得我一天都不敢懈怠,根本来不及细想未来十年,
我哪有什么未来,我的未来就在当下,在眼前
每天陪妈妈去逛街,其实我们都不用走,那个人流就推着我们向前走,
我向不走都不行,想停下都不行,
我当时就笑了,我说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来不及细想,没有决断,
就这样懵懵懂懂的被人推着往前走,而我青春年少时候的理想上哪儿去了?
我的理想,就被这匆匆的人流推得无影无踪,
是啊,我曾经的坚持,内心的原则,少年的立志,就被这孩子,被家庭,被工作,被房子,
被现实生活磨砺的不剩些许...
其实很多时候我是有原则的,我不想抄近道
我更不想投机取巧,
但是每当我看到那些不如我的人,因为插队比我先拿到票,
那些不如我的人,因为放弃了原则,而省了十几年的奋斗,我真的不服气
有的时候我都在怀疑,我这份儿坚持到底是对还是不对?
我甚至在责怪这个社会,为什么这么不公平,为什么大家有规不遵,有矩不守,
为什么要让我们这些辛辛苦苦勤勤恳恳的蜗牛受罪呢?
这两天我在看一些投资方面的书,其实我也没多少钱投资了,我就是想如何让我手头这点钱不贬值
我想这大概是这座城里所有人的恐慌,大家都忧心忡忡的,得到的怕失去,没得到的又想拥有
后来我在一本书里找到巴菲特的一句话叫:永远坚持价值投资的理念
他说不管在任何年代,任何社会任何经济环境下,投机的风险永远要大于投资
他说也许从短期来看,一次投机一次或许会让你获利很多,
但是从长远来看,任何一次投机就会造成全盘皆输
但投资不一样,投资是只要你坚持物有所值,最终它会增值并硕果累累的
我觉得他这话挺有道理的.
我的理解是,只要你有信念,有追求,
只要你坚持,你一定会比随波逐流行得远,行得正..."
蜗居观后感五:
蜗居中的世界仿佛把我们又带回了中国,现实的腐败与残酷,生活中的贫与富,及它们带来的诸多问题。中国的传统思想与民俗民风。不由的替中国着急,又不由的滋生很多想家的情愫……矛盾啊……
还是谈谈蜗居吧,两个小地方来的姐妹为了房子在大都市奋斗,物欲贪婪的恶魔不断以亲情感情诱惑人们用身体用非常手段换取物质的满足。当亲人受困,你是否只能选择屈从于恶魔的召唤呢?如果再来一次,姐姐是否能欣然接受这样换来的物质金钱呢?随着时间的流转,好像人们的道德是非标准也在经受着恶魔的挑战。一度有“有钱的就是老大,有钱的就是老板”这样的,评论一个人的标准出现了,有钱是不是就代表一切?人们好像真的迫不及待的想要拥有奢华享受的生活,只要能享受,人们甚至用上了“英雄莫问出处”,不知道现在的人们的标准是不是也像火箭速度般的变化了。爱情在蜗居中,成了人们为所欲为的最佳借口,我跟他是爱,爱是不是就可以不顾人伦道德的约束了呢。不过,我得承认宋思明有着成熟成功男人的魅力,但是宋思明在仕途跟爱情中早就选择了仕途,人到中年他又想鱼与熊掌了,他想用仕途给他的权利跟金钱去买他那久久不能忘怀的初恋了。也许有人说,初恋死了,使他不能天从人愿。但是宋思明完全可以再真心的爱一个他真正爱的人,而不是接受一段能帮他飞黄腾达的婚姻。其实,上天是公平的,人生总是不能尽如人意,虽然人们一直把爱情事业双丰收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但如果其中之一,你已尽然拥有,你便应该偷笑了,因为好多好多的人一生可能都不能得其一,更别说两者兼备了。(本人始终觉得爱情跟婚姻是不同的)蜗居中结局好的大概算是海萍在自己的奋斗下终于有了自己的事业,但是总觉得这些都跟海藻与宋思明的关系撇不干净,哎,看来她成了这段关系的最终受益人,最近法律看多了,竟用到这样的词汇。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电视结局没有说明那些贪官最后的下场,以及法庭的最终判决,不知道是不是编剧想追随现实,你知道,很多贪腐案件都是虎头蛇尾,不了了之……
蜗居还有时让我想到宫心计,也是热播连续剧了,也许在角色的设计上给了刘三好太简单的好人路线,让人们觉得在尔虞我诈的地方,怎么可能保持那份单纯。而编剧,总是在三好危难之时,令奇迹发生。一个好人就需要很多人为她护航,如果没有金铃的坏,就没有三好的好,没有高侍卫,没有皇上太后,三好可能早已身首异处了。
对比三好,如果海藻碰到的宋思明能像皇帝那样只是心存感激的欣赏,而不是想要占有,是不是蜗居的故事就美好了很多。
这也许就是现实与完美的距离。也许越是单纯的环境,人的个性也会越单纯吧。大都市有太多大都市的生存潜规则吧。
对了,说到计谋,好像UGLYBETTY中的WILLI好像一点也不缺少啊。原来中外都一样,人就是人,为了利益,为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动干戈,耍心机,像是在所难免。但是WILLI让人感慨的是她总是耍的那么坦然,好像她就是这么活着的。不过比起三好,BETTY可是真实的多,虽然她善良单纯,但也偶尔会偏离航线,但是她总能迷途知返,更像生活中的我们,人们总在天使与恶魔的战斗中,追寻正义的方向,奋斗吧,不管海藻这对姐妹,还是三好这对姐妹,还有可爱并UGLY的BETTY,人们只要活着就要奋斗!
蜗居观后感六:
这三天刚刚一口气全部看完碟,有点感想。随便乱写一些,不成文章。
超常规发展是要受到平衡定律的限制的。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应按其自身能力按一定比例发展下去,否则,将受到自然而然的报应(正应了佛家所言之“因果”)。宋思明屡教不改,终以生命为报应(这个报应很大);郭海藻背弃小贝、并在知情的情况下破坏宋夫人家庭,虽然其本质不错且单纯,但其价值观并未成熟,其底价值观在不成熟的情况下,接受了贪图快速富贵和欣赏权势能力,因而有堕胎和以后不能再孕的报应。中国早期急于赶英超美搞大跃进,后来也受到报应。
期望值太高不是好事,会得到报应,对股票投资而言,期望收益率过高是要受损的,说直白一点,就是太贪是要受损的。(但是太怕也不行)。基金管理当中早就说过,期望收益率和风险承受力决定了证券投资收益,也就是一个人的贪与怕的心理活动从根本上决定了投资收益,其他基本面和技术面分析其实是居于次要地位的。
女人、常常不是好东西。注意女人对事物发展的危害作用。个人认为,女人,在事物发展方面的危害作用,大于其贡献。所以,女人不宜主事。人类社会的发展,最终出现了父系社会,即由男人来主事,这是自然的选择,这是由性别因素决定的,因为,男人做事更加趋于事物发展的道。(注:本人并无性别岐视之意)
特别要说明的是该剧当中,有一个人是有大罪但却逃过报应的,此人便是郭海藻之姐——郭海萍,这个人的罪很大,但在剧中的表现却容易误导别人而使人认为郭海萍是个好女人。而郭海萍这种女人,却恰恰是中国传统大多数女性的代表人物。
郭海萍,其实是罪魁,可是她没有受到报应,反而被认为是对的,这,我认为是不对的。
郭海萍如果不是天天对着老公呱呱叫,也不至于会影响到其妹郭海藻的心理变化。从而导致最终海藻在投机的错误的道路上越陷越深。所以,郭海萍的母亲后来打她一大巴掌,是正确的,是很解气的,是很能说明问题的,郭母剧中末段的一番话,是相当正确的。其实,最害人的,就是郭海萍。郭海萍的老公偷画图纸最终差点被刑拘,也是因为海萍天天呱呱叫没钱、没物质、才逼得苏淳背道而为。但是,郭海萍却被置身于受报应者之外,最终却反而有所成就,这是不公的,这一不公平的社会现实,却恰恰深刻反应了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倾向的一种错误导向,即,认为她这种呱呱叫是女人的天性,是应该的,是无罪的,但,这是错误的!她不知道,这种错误,是会影响到身边的一大片人的,包括苏淳、也包括其妹郭海藻。郭海萍买房子、获得家教的机会、赎回老公、办学校,无一不是受益于其妹郭海藻的功劳,试想,如果不是为了解决郭海萍欲望的一切,郭海藻怎么会一次次地求助于宋思明从而最终深受其害呢?这个因果,最终没有报应在郭海萍身上,却报应在了郭海藻身上,显然是不公平的。换个角度严厉地来讲,郭海萍就是教唆犯,但是她却无罪。这里面就充满了中国特色。
正因为充满了中国特色,所以我认为,这是很精彩的一个片子,这个作品写得好。
有些散户投资者,一天到晚呱呱叫,没抓到涨停叫、被套叫、赚钱慢也叫、赚钱少也叫,看起来好象这些都是人之常情,其实,个人认为,这样的人,与郭海萍同。
人心,是可以改变物质的。投资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投资心理。
我们在寻找直接因果因素的同时,不要忘了,很多貌似无关的间接因果因素,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投资,其实是一门修心的学问,所以,遇事,不要象郭海萍那样呱呱叫,最终会害了身边一大片的人。
蜗居观后感七:
是夜,还是有些喧嚷,灯红酒绿的城市,有着纸醉金迷的气息。寒冷是此时最强烈的感觉,突然觉得时间过得飞快,一天又过去了。
终于看完了《蜗居》,但是现在的脑子里出现的都是里面的情节。我觉得这已经不是一部单纯的影片了,而是我们的现实生活。几乎所有看过的人都会说两个字“现实”,如果再多一个字的话就是“很现实”,如果再多几个的话,无非就是在“现实”的前面加上不同的形容词了。的确,它能引起太多人,特别是我们这一代八零后的人的共鸣了。里面所涉及到的金钱、名利、工作、房子、二奶、亲情和爱情,这一切都绕着我们的生活在转动。本片的热点争议无非是围绕着海藻的背叛和宋思明的出轨展开吧?很多人都不能原谅海藻对小贝背叛,因为面对一个对自己爱得掏心掏肺的人,她怎么可以接受得那么坦然,面对他的时候怎么能一点都愧疚也没有?她的娇弱和无知似乎就注定后面的结局了吧!所以这样的结局,很多人都认为也算她的咎由自取吧!对她,我一直持着矛盾的心理。当看到她那样伤害小贝的时候,我心中似乎有一团火在燃烧,觉得她可恶到了极点,想不通她怎么能那么的心狠,伤害一个如此深爱她的男人;但是看到小贝知道她的背叛后对她的态度,我又觉得她可怜,然后和小贝分手后又去找宋思明,我又觉得她可耻;到后来她为自己的错误付出如此大的代价的时候,我又对她深深的同情。其实她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恶了,首先,她没有主动的勾引宋。再者,她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在海萍生活出现困难的时候,她会义无反顾的帮助姐姐。她深深记得海萍对她的恩惠,即使她后来迷失了自己,但是在她的心目中,姐姐还是最重要的。对于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她怎么又会是可恶的人?其实我们知道,亲情是任何的情感都无法替代的,在亲人有危难的时候,你会恨不得把所有的痛苦都往自己身上揽,如果自己的痛苦能换来家人的平安,你会觉得无论自己承受什么都无所谓了。我有过这样的情况,所当初海藻想帮她姐姐的时候的那种心情我是能够理解的。但是理解也不等于赞同,其实我还是无法接受她走上别人情妇的道路的,特别是到最后的仅是为了自己的享受而不顾别人受伤。可是我也不会对她有偏见,我想处在客观的位置上去看待她。
对于现在的人特别是我们这一代八零后的人来说,工作的难找,生活的压力,高不成低不就的处境,都搞得我们焦头烂额。每打电话或者上网的时候要么不说要么就是谈工作,而工作都跟金钱有关,所以归根结底谈得最多的终究是“钱”,在这样的境况之下谁还会谈感情,或者说谁还有心情去谈感情和谈理想?每个人都在努力的生活着,但是却有着太多的无能为力。大家都喊着“难”,喊着无聊。对于感情的需求却没金钱来的吸引力大。每个人都穿着一件“防弹”衣,害怕一不小心伤着自己。在网上随心所欲的说着所谓的“真心”话或者说过多少暧昧不清的话,但是谁会当真?离开了网络一切还是如此,还得为生活打拼,还得接受现实。为了生存我们不断的鞭挞自己,不断的要去上进,要不然就不能承受外在的压力。而房子作为生活的基本要素,所以几乎每个人都在为了这个所谓的基本要素在打拼着。甚至有的做一辈子的奴隶。然而生活又处处充满着诱惑,到处都有陷阱,稍不小心都会走错路,所以每走一步都要小心慎重,要不然就回不了头,即使有些错可以改,但有的东西一旦错过就不会回来了。所以即使生活再怎么艰难,我们还是得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蜗居观后感八:
农民长期以来是社会的底层,他的生活不容易。但看了《蜗居》之后,觉得生活在城市的居民,其生活也不容易,生活成本不断提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远比农民的关系复杂。海澡的委屈与不幸,海萍的苦苦挣扎与生活,宋思明稳健与聪明,到头来都是人生的不幸。所以一个人生活在世上不过是短短的百来年,加上幼时的无知、年老的无力,剩下的美好时光只有短短的几十年,这短短的几十年时间,何必为一个“钱”字,一个“色”字而抗争呢?“钱”够用就行,钱越多并不是越幸福,这两者不是成正比关系。“色”有家就行,不能涂一时的快乐而带来一生的烦恼。家不在大小只要有屋就行,有多少钱就办多少事,有多少钱就购多少房。
我想很重要的一点,一个人的眼睛里“钱”字多了,则他(她)的理想就没了,理想没了目光就短了。
《蜗居》还给我们一个启示:该你的东西,你就放心去拿、去用,不该是你的东西,你拿了、用了,以后也是要“还”的,今天不“还”明天“还”,今年不“还”明年“还”,今生不“还”由你子孙“还”。
蜗居观后感九:
由滕华弢导演、六六编剧的《蜗居》,被誉为2009年最好看的电视剧。它直面社会三大热点:房奴、第三者和反腐,贴近生活,给观众带来共鸣。蜗居是相当成功的,它凭借对贪官宋思明、第三者海藻、奋进青年海清等人多彩生活和丰富内心的演绎打动了观众,也凭借“有点黄有点露骨”的情节、台词和画面吸引了无数的眼球而迅速火热到沸腾。
电视剧描写政府一帮子人虚伪贪婪官商勾结等赤裸裸的社会问题,是值得肯定的的。但问题是导演、编剧、主演是以怎样的道德准则演绎剧中的人生百态的?!!!
海藻原本是单纯的女孩,一步步陷进去,直到后来享受那种第三者生活。她本是一个可耻的第三者,导演和编剧却让她以受害者的身份出现,她和宋的孽情被当成爱情得到大肆的渲染和歌颂,她那似真似假的眼泪挣足了人们的同情和接纳。同情还不为过,最坏的在于接纳:原来,所谓鄙视只在于言语;本质上做小三可以不劳而获也完全不受良心及社会谴责,何乐而不为呢?君不见,《蜗居》播出之后,多少人惋惜自己没当上小三?!!!
贪官宋思明则以魅力十足的成功男人出现。一个40多岁的男人,功成名就,在老婆人老珠黄之时,在年轻美貌的女孩身上寻找青春的感觉。面对老婆,他不仅没有愧疚,反而是一种理直气壮的强势的姿态。而这种丑恶当美丽,是得到导演编剧的青睐的--把他当成了儒雅,聪明,温情,善解人意,甚至还善良的代表出现在全剧。即便是最后,导演都没舍得让他接受法律制裁,安排他在飞奔去看望“小三”的路上“殉情”。《蜗居》播出之后,多少人惋惜自己没遇到宋思明?!!!
海萍是全剧极力歌颂的正面人物。导演滕华弢在接受某媒体访谈时说“我为什么说海萍还是我们褒扬的持传统价值观的人,就是她还是坚持自我。比如老公苏淳被抓,她的老外学生对她不错,她完全有机会不管老公跟着老外,但她没有,她还是选择踏实过日子,这已经够了。”可怜可叹的滕华弢啊,海萍的先生“进去”也不过几天,连事情真相都还不明朗的情况下,你就假定了海萍“有理由”出轨?!!!也难怪了,滕导演、六六编剧、主演海清竟然让他们所褒扬的“持传统价值观的人”海萍,恬不知耻地、心平气和地、饱含微笑地说出了“你(海藻)怎麽不早认识他(宋)?”对当第三者的际遇趋之若鹜啊!海萍虽然也劝阻过海藻,但那劝阻是多么地轻描淡写,微不足道。其实,她不仅认可海藻当第三者,甚至是从精神上纵容从行动上支持海藻把第三者做强做大。不错,海萍勤劳努力,但这不能掩盖她完全是个虚荣和欲望极度膨胀的自私自利、尖酸刻薄的人。她的为人,从她在日常生活中对丈夫的奴役和辱骂中就足见一斑。滕华弢、六六、海清,你们真能骂人,骂丈夫骂婆婆,从《双面胶》的丽娟到《蜗居》的海萍,无不极尽了恶毒的羞辱谩骂之能事---这就是你们眼中的上海俏佳人形象?!!!
海萍的丈夫苏淳本是真正的好丈夫好父亲,编导们却让他成为一再被老婆戳着脑门辱骂的窝囊废。海藻的男朋友小贝本是个阳光而又理性的好小伙,编导们却让他在绿帽下委曲求全仍被观众质疑他不借钱给海萍而把海藻逼成第三者。宋太太本来是婚外情的受害者,编导们却让她冷酷尖刻而得不到观众的同情。
生活中也许有这样的的人,但这是中国社会的主流吗?你我他她的兄弟姐妹亲朋好友都是这样的?中共腐败可以被批判甚至打倒,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绝不容许承受来自其子孙的羞辱!也不能把社会问题的责任都推给政府,每一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每一个人都对社会负有责任。我们,你我他她都有责任维护社会的道德伦理准则,都应该让丑恶备受谴责而无生存之处。文艺工作者更要坚持自己的职业操行,不可以把丑恶当美好来弘扬!
《蜗居》揭露房奴辛酸和贪官现象是好事,但应该用鞭策批判的态度揭示从而警醒世人,而不该认可接纳,更不该颂扬。但编、导、演者却利用艺术宣染力美化了原本丑恶的偷情及利我私欲,传递了极低俗的价值观,对阅历不深的新一代会起到极坏的引导作用。
具体个体,包括你我他她,也许可以胡说八道,甚至做一些有点出格的事情。但作为一个社会,作为社会文化导向的文艺界及影响亿万观众的文艺作品,还是该有一定的道德底线。
蜗居观后感十:
和许多人一样,熬夜把《蜗居》看完了,在长期被美剧占领的业余时间里,我是第一次以这样的方式向国产电视剧致敬。
看完后,在片尾的音乐里,发现居然“老泪纵横”。这恐怕要被哥几个狂笑我一番了吧。几乎是在每一集的时候都有冲动写点东西,不过把时间全部贡献给了屏幕,看完后却发现几乎无法书写这个剧评了。所有的语言所有的情绪都被写完了,被各种身份的剧中人说完了。而我剩下的就是一种怅然所失。
看了一些剧评,很是失望。很多人在争论小三,二奶,官员这些话题性的枝节,而且老是在该爱小贝还是宋的问题上纠缠,更多的是对宋的爱的质疑。感觉好像是糟蹋了编剧的一番精神。买椟还珠的人还真是多呀。
在沉重的生活面前,说“爱”或者仅仅是只说“爱”,都那么肤浅而不得要领。城市淹没的是万家灯火下的悲欢离合。每个人都在选择,一些小事上的主动,而一些大事上永远的被动。我们被洪流卷起抛下,哪里还有挣扎的可能。无论是身居高位的宋,还是升斗小民的李奶奶一家,都看似可以规划自己,都曾经“胜券在握”但是,命运事实上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被你所掌握。李奶奶面对拆迁的时候,那种气度,那种坚持不是和宋面对感情和权力时候一样的自信吗?不过,命运永远弄人。李奶奶倒在没有搬迁的旧居,就好像宋最后松开了方向盘。你的选择其实不是有你决定的,哪怕它看起来是。
海萍最后总结自己是如何“坚持”,如何有原则,才在城市立下根来。不过老公被抓,工资被扣。任何一个小小关口都可以轻易的就撂倒她。那些所谓坚持,所谓原则不过是海藻受挫,看似“原来如此”的一种夸口。如果在剧情20集的时候,没有人会认为海萍的选择是所谓坚持吧。而我们的人生,不是20集,也不是35集。而是每天都在继续,每天都在演出。究竟是什么选择是正确的,没有到死,恐怖都是定论尚早吧。
有人说这是给80后看的戏,其实60后70后80后都看见自己了。有人说该是给小三看的(海藻的结局凄凉),或者该是给大婆看看(因为宋太最后坐牢了)。又或是那些婚姻里没有第三者的女人也该看看?其实故事里的每个人就是你我的投影而已。在风华正茂的时候一不留神就成了小三,在蓬头垢面的日子里抱怨生活不如意的泼妇,有或是幸苦耕种,最后被人采摘果实的黄面妻。这不过是现实生活里女人们的缩影而已。也许隔壁那个天天带着小孩去弹钢琴的中年女人就是宋太,也许你办公桌对面那个懵懵懂懂的小秘书哪天坐着名车,做了海藻。或者在你的朋友聚会上见到某个姐妹,正如海萍一样忧米忧材。又或者,你可爱的表弟就是想小贝一样憧憬纯洁的爱情,也许他不长进就变成月入不够还贷款,被老婆抓狂的苏淳。要是他能干,够水平,就做了宋。人生就是如此,这不过是人性。有人把海藻比成王佳芝,其实这就是人性。无论是在30年代,还是在2010年。无论是在上海,还是在北京。无论是姓郭还是姓王,我们的命运其实没有什么大的改变。因为这是人性。
城市的悲歌,这曲《蜗居》实在写实。也实在冷酷。我们看见了人生鲜血淋漓的真面目。如果说爱,它也解剖了“爱的真面”。小贝是爱吗?纯情如水。不过他却如玻璃瓶,单薄而易碎。宋对其妻,是爱吗?对海藻是爱吗?如果不是?那么你为何如此感动??海萍对苏是爱吗?那么抱怨和不平从何而来,如果换成有一个宋一般深情的追求者,她会不离开苏吗?我们的人性里这灰色远比书本和道德标准上那些黑白来得多。无论是去指责任何一种生活,其实都是没有真正经历者的隔岸观火。说得轻巧而已。蜗居里的灰色就如我们的社会一样,看不太清。这就是为何母亲和姐姐几乎都接受了海藻的生活一样。黑白那是书本上教三岁小孩的。而灰色才是成年人世界里的主要构成。
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的感悟,这和年纪阅历相关吧。90后,80后纯情派在《蜗居》里感叹海藻对小贝的辜负,气愤她没有选择帅气的文章而是做个龌龊的小三。务实的70后。看见了婚姻的柴米油盐,看见了物质对原则的无限诱惑。60后也可以感叹婚姻味如嚼蜡的滋味,也看见了手指手背的难以取舍。这就是现实。残酷的无法回避。我们只有在人潮里被裹挟着前行,选择我们看起来看得见的方向。
记得我的外公曾经讲过,一本书如果能让你了解书中所描写那个时代,那么就是好书。我想《蜗居》值得起这个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