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便在送别时写下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孟浩然收到这首诗后十分感动,红着脸说:“你……你真的要把黄鹤楼送我?”今天就让name2012网小编搜集了一些关于(黄鹤楼送别读后感)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黄鹤楼送别读后感一: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孟浩然乘船远去,消逝在天边。李白伫立在江边,目送帆船远去,恋恋不舍……这是一幅多么感人的画面。美景无限,友谊无边。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但是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友谊,就像滚滚江水一样,永世不绝,是多么让人感动!
李白与孟浩然相遇相知,惺惺相惜,互相勉励。他们之间的友情就像是一缕清泉,滋润着彼此的心田;像沙漠里的绿洲,点燃彼此的希望。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正是因为友情而成就了一番事业。就如管仲和鲍牙叔是一对好朋友,鲍牙叔知道管仲有雄才大略,能为自己的国家效劳,于是他在皇帝面前极力推荐管仲。管仲为了不辜负朋友对自己的期望,便奋力征战保卫国家。无数次的战斗,他都用兵如神,从来没有打过败仗,从此得到了皇帝的赏识。管仲因此成为了一名闻名天下的丞相;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合作四十多年,正是他们伟大的友谊,才创造出了不朽的《资本论》……
他们的友谊温暖着我们,启迪着我们。人生离不开友谊,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但要获得真正的友谊,就要用真诚去播种,用热情去浇灌,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让我们多交一些君子朋友,让友谊之花开满我们的生活!
黄鹤楼送别读后感二:
《黄鹤楼送别》这首诗言简意赅,凝炼而跳跃,美之极。诗中极为有限的诗句表达尽可能多的意思,意无穷。在执教中教者巧妙地将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理”,既闪耀着美的光彩,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既抓住“亦画、亦情、亦理”的特点,又引发学生思想情操上受到美的陶冶和升华。
“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而“三月”又正是诗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不仅传神地写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那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的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时间也选择得恰当。李白对友人的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羡。
“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清丽明快的诗句,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但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诗人,当友人扬帆远去的时候,惜别之情油然而生。诗的第三、四句正是写李白送别诗友时的惜别深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面看来这两句诗全是写景,其实却有着诗人鲜明的形象。“孤帆”绝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
作者运用清丽自然的语言,创设出雄浑开阔的意境,给了我们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发展创造性思维,进行艺术再创造。在读古诗时,利用想象根据诗意把大脑中记忆的各种意象进行再造组合,从而再大脑中创造一个新的画面。
黄鹤楼送别读后感三: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每当读起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时,我头脑中总会情不自禁地浮现这样一种画面,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饯行。
虽然两人即将要分别了,但都装得若无其事的样了,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这情。
文中有句话说得好:“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我总会想起我的好朋友薛柏宏。”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多美的景色啊!此时的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遥望着远方……难道李白是想孟夫子的人品令人敬仰,诗篇誉满天下,要是能和你一同前往扬州,那该多好。孟夫子,我想你当我的兄长,与我吟诗作对。读了这篇课文,我感受到:李白,孟浩然两人朋友情谊深,有着依依惜别的感情,正如我和我的好友薛柏宏,我们一同上学放学,一同学习,有问题互相探讨,有困难相互帮助,在学习上互相激励又互相竞争。我们天天在一起快乐的学习。
黄鹤楼送别读后感四: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李白为孟浩然饯行,双方依依不舍,孟浩然乘舟下扬州时,李白凝视着那架孟浩然乘的船,写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事。描写了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深厚友谊,描写了朋友之间难舍难分的感人场面。
何为朋友?朋友就是可以与你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人。自古以来,中国就是很注重友情的,歃血拜兄弟、桃园结义等拜兄弟的事并不少见,成为一个个千古流传的佳话。
相反而言,那种表面亲和,和其他人称兄道弟,而内心奸诈贪婪,时不时给你插上一刀的人,也并非少见。他危险时,有些人铤而走险救了他,却熟视无睹,不知感谢。
记得四年级的课文《九色鹿》里的内容:有个人叫调达,他掉到了水里,九色鹿把他救了上来,九色鹿不要厚礼,让调达不告诉别人它的住处,没几天,调达就把国王带来捉九色鹿了,九色鹿十分气愤,说调达不守信,国一把他给流放了。
凡此种种,告诉我们交朋友时一定人清“真”朋友和“假”朋友,我们要像李白和孟浩然一样做个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