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短语收藏本站游戏名字网,专注分享精品网名与头像的专业性网站!
网名推荐: 个性网名 情侣网名 伤感网名 女生网名 男生网名 英文网名
签名推荐: 伤感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说说推荐: 伤感说说 心情说说 说说带图片 空间说说 空间说说 搞笑说说 爱情说说 自动回复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围观: 归属:作文大全 时间:2015-05-25 07:39

【篇一:《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在阅读教育类书籍时,经常看到一个响亮的名字——苏霍姆林斯基,看到文中引用他的经典名句。可从未真正静下心来阅读过他的任何作品。近期刚好遇得一本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它真是一本好书!

其中一篇文章《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提到,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

看了《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后,我真的触动很大。我也常抱怨没有时间,忙啊。每天早早到校,很晚才离开学校,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处理学生之间的问题,已有点应接不暇,还要忙着生活中琐碎的事情。正当我看不清方向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了我答案——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可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优秀教师,课堂上总是那么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管学生出现什么突发事件,他们都能巧妙引导,让课堂因生成焕发精彩。想想自己的课堂,也做了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但课堂上却总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教得费力。这才恍然大悟,优秀教师是平时的点点积累,在日常工作中提练,借鉴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用一辈子来备课,而我只用课前的几个小时来备课,“书到用时方恨少”,效果当然不同。

一位优秀的高级教师曾说过:“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教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读书可以提升自己的教育的爱心和社会的良心。这是做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有人说‘没时间读书’,关键还是他不想读书……”这样的读书箴言,我完全赞成,并深有同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那就是喜欢读书的精神。”

读书吧,读苏霍姆林斯基,你会感到教育可以一生追求。老师们,你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你不读书,怎能让你的学生与书为友?读书吧!

【篇二:《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

读了郑杰校长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后,我获得了不少收益:感受到了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对教师来说是多么重要;认识到了赞美的神奇作用;体会到了思索的快乐;知道了宽容也是一种精神……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起来非常亲切,他的每条建议都与我们息息相关。不是讲一些生硬的大道理,而是从教师的身边出发,由一些常见的现象、普遍的观点及颇具争议的问题入手,独具观点,总能道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对教师和领导都有着指导和借鉴作用。然而,从这本书的字里行间更多流露出的,还是一位年轻有为的校长对管理的理解和对学校发展的思考。书中的一些精辟的理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思索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在我的周围,勤于思索的人少得可怜。需要写一些材料的时候,我的同事们(包括我)无不在网上搜索一番,找到合适自己的文章稍作修改就上交了。现在细细想来,确实有许多的无奈和不该。烦琐的工作让老师们觉得疲劳和忙碌,无暇去静下心来好好思索和记录我们的工作,这是无奈;各种各样的材料、论文要上交过于频繁也让教师难以应付,只能如此对待,这也是无奈与不该。时间久了,我们的思考麻木了,我们放弃了精心思索,只是机械性地应付着这一切,郑杰校长认为一个人要写作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首先,你得想表达,有一种表达的冲动,心里的话不说出来就难受。其次有话可说,平时注意让自己的脑筋动起来。第三个条件是会写、善写。

读了这条建议,我不由得反思我自己。做一个有思想的人,热爱思索,平时注重经验和心得的结累,那么我们又何愁写文章时胸无点墨呢?做一个有思想的人,热爱思索,思想才会有进步,而思索也会让生活变得更加有意义!

2、教师要有静气。

教师要有静气。就要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静下心来细细的品位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

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可能像大师那样,但我们确实应该“少些急功近利,少些欺世盗名,少些拔苗助长,少些弄虚作假,”确实应该做一个有心人,甘于寂寞,勤于学习,敢于探索,不断创新;于平淡平和中寻找自我,肯定自我,在磨砺辛苦中走向解放,快乐就在寂寞之中。

3、再多带点东西进课堂

作者认为每堂课教师不仅要带着智力、体力去,还得带着心去,尽力忘我,这样的课才能抓住学生的心,具有吸引力。要带怎样的心呢?我理解的“心”是一个教师不仅对自己本学科知识有全面的理解,还要留心本学科知识发展的前沿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关心学生的现状和需求,再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的需求用心思考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有了底气,再带上你的热情,你才会产生超凡脱俗的力量,由不得学生不随你遨游知识的海洋。这时,我想起了苏霍姆斯基的“用一生去备课”,如果你不读书不积累知识你能多带些东西进课堂吗?你不了解自己的学生你能多带些东西进课堂吗?你不在课前认真思考教学目标和方法,你能多带些东西进课堂吗?有人说“教师一旦对自己所教学课内容熟练了,就由脑力劳动变成了体力劳动”,只有用一生去备课,教师的劳动将具有创造性而不是机械地重复;只有用一生去备课,你才会有通达的学问,和练达的为人,你才会有魅人的光彩。

4、“把困难当作机会”

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适应社会变化的人,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反之,不能适应变化,或不愿改变自己去适应变化的人终究会被社会所淘汰。我们的教育工作也是如此。它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深刻地体会到:老师越来越难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摆在眼前的困难,你做怎样的选择呢?是退缩,还是前进?郑杰校长为我们做了细致的分析:“如果我们退缩……我们将不仅放弃了人生难得的体验,更是放弃了自己的生存权力。如果我们正视困难……每位教师都可以在解决困难中获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机会,你越是往前,你的机会就越多。”的确,只有将困难视为机会,才能从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获得事业的成功感。

一百条建议,一百个法宝,似阳光,如雨露,滋润着我干涸的心田。从这本书中,我读出了人生哲理,教育智慧;而读出的更多是心灵的共鸣、灵魂的回音。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此书让我感动,更让我深思。它像一面镜子,真诚的表述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它充满了精气神,充满了善意,充满了真诚,充满了生命的灵气。它值得我们细细地去品味,领悟它精髓所在,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

【篇三: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作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当我手捧这本专著细细品读之时,就好像苏霍姆林斯基站在我的面前和我轻声交谈;当我放下书细细回味时,就好像看见他风尘仆仆地奔走于师生中间。听着他柔和的话语,看着他忙碌的背影,我不禁被他杰出的业绩和高尚的人格所感动,更多的是收获和对自己工作的反思。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一本看时“爱不释手”,看后“百读不厌”的好书。书中用大量的教育实践阐述出了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教育思想,主张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建议。通读一遍后,最令我震惊和佩服的不是苏霍姆林斯基所写的那些有价值的教育原则和方法,而是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事业持之以恒的追求,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热情。这种“力所能及,耕耘不息”的工作热情和“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坚韧品质才是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瑰宝。所以我认为,要想教育出好学生,就必须先锤炼自己的素质。教育学生要从改变自己开始!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有一条建议——《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关于“教师的教育素养”在这里谈到了多个方面,其中谈到每一位教师要懂得一点教学的常识,而且要深知所教学科的知识。那么如何获得这些知识?苏氏建议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书中还有另一条建议——《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的几点建议》,他说年轻人要建立起自己的藏书,让书成为自己的老师,每天去向他们请教。苏氏建议我们每个月买三本书:(1)关于你所教的那门学科方面的科学问题的书;(2)关于可以作为青年们的学习榜样的那些人物的生活和斗争事迹的书;(3)关于人(特别是儿童、少年、男女青年)的心灵的书(即心理学方面的书)。

作为一名教师,很可能会平庸一世,但是如果我们能努力追求,也照样能够成为名师和专家,创造自己的事业。很多优秀教师或教育专家,他们成功的经验就是成为了一个真正的读书人。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自己成为真正的读书爱好者。

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成功,正源于他广泛地阅读,渊博的知识,他说:“我私人的图书馆里,在几间房子和走廊里,从地板知道天花板都摆上了书架,有成千上万册书,我每天不读上几页,有时不读上几行,我是无法活下去的。”所以才有了他的四十多本理论专著和几百篇论文,才有了“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因此,只要我们对教育工作感兴趣,只要我们坚持读书学习,勤奋实践,我们一定可以走出平庸,走向成功。

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让它像潺潺小溪,充实着我们思想的江河。爱好读书应该是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习惯,就像军人喜爱武器,孩子喜欢玩具一样,教师的至爱应该是书籍,但只喜欢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两本书的教师是无论如何不能称之为优秀教师的。我们读书,要读教育名著,与大师对话,和名家交流,学习他们的理论精髓和实践经验,更要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他们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献身精神,这些人格力量的学习将会积淀成为自己的综合素养和能力,能够提升我们的理想和信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对一个教师来说最危险的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缺乏精神财富的储备。”因此,《给》这部书中曾多次写到教师们为了给孩子更多的启迪,自己做的大量繁杂的准备工作。如,为了让孩子加强对词的敏感性,开设“思维课”。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的时候,教师先自己多次去观察感受,买相关的书籍研究,努力做到用准确生动丰富的语言更好的描述自然的细微变化。写口头作文千余篇。再如,为了给各种类型的学生提供适合的阅读书籍,教师们自己大量阅读、写读书笔记,编排习题集,设置读书角,创办各类“特长小组”。每个教师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群孩子。……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些看似简单,说来容易的教育方法要实施非常困难,要长期坚持不懈的落实更是难上加难。但是他们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好。书中提到的每一个教师都是一把万能的钥匙,用自己丰富的精神宝库,伟大的人格魅力,教育出一批批优秀的有用的快乐的人!

他们能做到的,我也能!我对自己说:我的学生就是我的孩子。我现在带给他们的是什么呢?安常习故,抱残守缺!我想给他们什么呢?健康快乐,聪明伶俐,宽容豁达,乐观向上。那么,《给》这部书中已经有了这么多好的教育方法,就从现在开始去实践吧!让学生读书,我多读!读教育名著,读文艺作品,读唐诗宋词。让学生写作,我多写!写读书心得,写已背诗词和成语。让学生行动,我多行!看中央十台的节目,看新闻报纸。让学生思考,我多思考!让学生表达,我多表达!让学生观察,我多观察!总之,让学生做到的我先做到,对自己的要求永远高于对学生的。

“行是知之始,行是知已成。”有了好方法就要坚持实施,有了目标就要不懈进取。今天的我将会以更激情飞扬的精神面貌去面对工作和生活,象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对自己的教育事业永远力所能及,耕耘不息!

读书与实践紧密结合这才是学以致用,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典范,我将以教育家为榜样反思自己的言行,激励自己今后的工作。将教育家的思想、精神与现行的新课程改革结合起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谢谢!

【篇四:《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这几天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一本书,让我对教师这一个职业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做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让他们有好的知识基础,当然,除了学习方面,我们还要多方面的引导学生,让我认识到做教师在很多的细小方面的关注对学生的成长的重要。

这一本书的作者就是苏霍姆林斯基,1918年9月28日,苏霍姆林斯基出生在乌克兰瓦夏西里耶夫卡一个贫民家庭。1933年他参加了克列明楚格师范学院的师资培训班,1935年开始当小学教师,踏上了漫长而光荣的教育之路。他曾被委任为帕弗雷什中学的校长。在长达三十多年的教育活动中,他一边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一边坚持教育科学研究。一生写下了41本教育专著,600多篇教育论文和1200多篇童话、故事和短篇小说。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在今天看来仍具有前瞻性,他最早提出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根据年轻教师的来信,针对教师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编写的一本“教育问答”,是他30多年教育实践的经验总结。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他的教学中的实例。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

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二、三年级甚至有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学生呢?”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了我自己所教授的班级,在这些班里就有那么两三个小朋友被是所谓的“差生”。在上课的时候,他们几乎不听。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们成为现在这样呢?是这些学生太笨,还是从教师自身寻找原因?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不管他的学习成绩是否优秀。特别是对那些成绩比较落后的学生,我们应该给他们多一些关怀,多一些帮助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走到他们跟前,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习题。学习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们光听别的学生流利的回答,记黑板上的内容,而要设法使他们独立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已经包含对知识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们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哪怕获得一点点进步也好。不过说说容易,做起来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教师也会有一定的私心,当然会比较喜欢那些学习认真的学生,但是我想,只要下意识的努力一下,我们还是可以慢慢做好的。

书中提出的“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也让我印象深刻。如果一个人能够非常合理的支配时间,那对他的学习和工作是很有帮助的。所以作为老师,我们要把这一项技能教给学生,从小就开始培养,在以后的生活中他们将受益匪浅。但是现在的孩子已经没有了自由,每天都有一大堆作业要做。现在小学里的那些小孩子的书包又大又重,把他们的身子都压弯了。他们几乎没有课间活动,下课了还是在教室里。还有一个小女孩说,还好今天老师没拖课了。那样柔弱的身躯,却要承受着如此大的压力,对一个才十岁左右的孩子来说是不是太辛苦了。现在的孩子除了做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参加很多的培训班。有个学生,他的双休日比我还要忙碌,星期六学校规定补课,星期天上午学钢琴,下午还要去学奥数。也许现在的孩子并不喜欢放假,因为这样他就要去上培训班,比上学还辛苦。我相信现在很多孩子都是如此,他们不能从学习中找到快乐,没有自由支配时间的权利,怎么可能用心地学习?所以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给孩子多一点自由的空间,让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老师还应该多多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多多鼓励和表扬学生,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还提到了教师的素养问题。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必须要有必须要有渊博的文化知识。学生在小学阶段,好奇心特别的强,常常会问一些比较奇怪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要有丰富的课余知识,才能帮助学生解开疑惑。教师所从事的事业,是开发青少年一代智力资源的伟大事业。作为未来大学本科小学教师,不仅要有着很高的本学科素养,还要触类旁通,对其它学科的内容也要掌握。我们还必须要有高尚的品德,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是无穷的,而且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有极强的模仿能力除了传授知识,还要教给他们为人处事的道理。学历固然重要,但绝不能仅仅用学历、职称来衡量教师,一个高学历的教师并不一定是一个高水平的教师。关键还在于一个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还需要有专业的技能。这是做老师的基本功,我们在大学的四年里,一定要下苦功掌握这些技能,要不断的练习。

那我们如何来提高我们的素养呢?本书的作者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这些未来的老师指出了一条路,他在书中提到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我非常同意他的说法。对于教师而言,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阅读大量的文学著作,能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跃,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能够从中得到乐趣,开拓他们的眼界。少年儿童阶段正是一个人阅读的黄金时期,作为老师,有责任把优秀的读物介绍给孩子,并且引导他们阅读,这首先需要教师自己阅读大量的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教师可能一辈子平庸,但如果我们能努力地提高自己,不断地追求,就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教育家。

在读了这本书后,以上这几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篇五:《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做老师难,做好教师难,做让孩子喜欢的教师更难。为了孩子,我力争做学生喜爱的教师,让孩子爱上课,爱我这个班主任。

读师范的时候,老师就跟我们说《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每一位走上教育工作的人必看的经典之作。但一直都没看,因此利用这个假期细细的品读了这本书,颇有感触。

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一拿到那本书犹如拿着一块金砖。翻开书的第一页,映入眼底是作者的简介“郑杰,上海市北郊学校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接着是目录,看着着密密麻麻的目录让我对这个不曾了解的校长多了几份尊敬。看着这本书的代序“大而言之,绝大多数书对读者都是无害的。因为书仅仅是书,如果书对读者有害,扳子是不能打在作者屁股上的……”更让我坚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读完这本书,在读中感悟最深的是第88章里:爱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有一句俗话:“金杯银杯不如口碑”。我不由想到了自己:自己在学生的心理是怎样的一个老师?我们常常忽略在教室的某个角落“某某老师很凶,某某老师经常写错字……”。而要在别人心理树起一道“丰碑”的道理有两条,一是要有丰富的知识,二是要做个受欢迎的人。

我想多博览群书是每个人获取知识的第一道途径,也是很重要的一道。而要做到人人喜欢的人却很难,书中提到一个具备热情、真诚、善良、宽容这四个伙伴的人一定是受欢迎的人,受学生欢迎,受同事欢迎,自然就受领导欢迎。

回想着在教师行列里真正有多少个老师是这样保持热情,对人真诚,心地无暇,学会宽容的呢?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一个画面:当学生做错事情,我们老师常常是黑着一张脸,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狠批该学生,学生只能低着头都不敢和我们老师解释是事情的缘由,使得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越来越远。平时温柔,善解人意的我不知去哪了,而给了一个让学生陌生的我。

【篇六:《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受益良多。苏霍姆林斯基经历了35年的教育生涯,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总结形成了丰厚的教育经验。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到许多用来丰富和指导自己工作的理论和经验,明确要把教育作为享受,把奉献作为乐趣,用乐观无私的心态看待我们职业,便会从中发现无尽的快乐,汲取工作的热情,收获成功的喜悦。

我想,作为教师,应拥有无私而高尚的人格。把阳光带给所有学生,因而自己的心中也是阳光,这就是教师平和而真实的快乐。如今的教师,已不仅仅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学生完美灵魂的塑造者,培养有道德、有思想、有才能、有潜力的学生,应该是教师孜孜以求的理想。塑造自己的灵魂,教师要真诚关爱学生。只有真心实意地关爱学生,才能培养出真正优秀的人才。素质教育下,优秀学生的评判标准已不仅仅局限于成绩,各方面的人才都是未来的国之栋梁。因此,顺应学生的个性,显得十分重要。教育必须要为学生的人生幸福服务。如果成为伟大的人物,却不能为他的人生增添幸福,那么这是对他的不尊重。作为教师,我们理应为学生打造一段幸福的记忆。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对学习的热切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的动力。培养这种愿望与学校整个教学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它的实现首先得依靠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与激励,作为教师的我们,更要时刻注意克服那种令学生昏昏欲睡的课堂语调,用饱满的热情激发学生求知的动力。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服务,是一种精神性的服务。如此看来,师生间早该建立起平等的关系。每个人在不同的岗位上为他人提供服务,没有一个人有理由利用手中的职权对他人指手画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融洽师生关系,建设和谐的校园,发展以人为本的新型教育。

思考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教师越是善于把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解决问题的性质,学生的智力也就能越加积极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学习中的阻力和困难也就越加清楚,因而脑力劳动的过程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难的过程。那种认为把教学内容讲得越清楚,越明白,学生的问题就会越少,他们的知识就会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师,是大错特错的。好老师决不会越俎代庖地替学生解决难题,他们对学生的关心首先表现在让学生明白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难,不仅仅需要孩子们集中极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们付出极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识,不仅仅要在学生面前揭示教材内容的本质,而且要教给学生怎样思考,让他们独立地,自觉地深入到教师的详细讲解中来。

“要做到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就要让儿童看见和体验到他在学习上的成就。不要让儿童由于功课落后而感到一种没有出路的忧伤,感到自己好像低人一等。儿童的乐观精神、他对自己力量的信心——这是一条把学校和家庭联系起来的牢固的绳索,是一块吸引父母亲心向学校的磁石。”学生被动,消极地掌握住的知识,对学生思维发展起不到多大的影响,而是让他们扮演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积极主动收获的知识,不但让人深信不疑,更会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所以我们要努力做到让他们始终对自己充满自信,经常体验到努力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用成就感激励他们不断进步,强化良好的学习习惯,避免他们产生低落情绪,丧失信心。并且善于从他们的优点入手,激发起主动学习的动力,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超过自己的前一名,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让自己学有所获。一旦他们真正从内心产生了学习的渴望,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作为一名教师,很少人不爱自己的学生。但是,在教育中,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常常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把他当做一个乎等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教师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导才能成为教育,就本质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关怀学生,让他经常具有作为智力劳动者的自尊感,作为公民的自尊感,作为自己父母儿女的自尊感,作为因自己崇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绩而变得美好起来的个人的自尊感。我们要让学生经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让他们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费力气,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获。

【篇七: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假期生活中,有幸拜读了伟大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虽然现在正值新课程改革之际,似乎这本书的出书时间并不符现代教育潮流,但它却给我的收获颇多,感触颇深,使我受益匪浅。文中生动的实际事例,精辟的理论分析,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如一汩汩清泉、一丝丝雨露滋润着我的心田。

苏霍姆林斯基文中的这段话深深影响着我,他说“在年纪尚轻的时候,应当先做些什么,才不至于在老之将至的时候而悔恨呢?要做的事很多,但首先必须点滴地积累作为一个教育者的智力财富和教育的明智。”我认为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而提高自身素质的首要途径就是“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也许有些教师会抱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还要组织参加各种活动,教学工作整天忙得团团转,身体已筋疲力尽,哪有时间腾出来读书?”对此,我也有同感。但我想只要我们自身把自己当作学习的主人,制定出合理的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总是能挤出时间来的。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他认为: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古人云“善读之可以医愚”,因此,为了提高自身素质读书是很有必要的。读书不光要读所任学科的有关书籍,还要读学科以外的书籍,要做到博览群书,因为现代教育不光需要懂得学科以内的知识,现代课程是各学科之间的整合,只有知识渊博的教师在课堂上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也只有知识渊博的教师才能有丰富、生动的语言,敏锐的思想,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熠熠生辉。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教育家,不正是由于他广泛阅读的缘故吗?所以,我相信只要我们能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真正具备“活水之源”,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其次,我认为想要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还必须虚心向他人学习,也就是苏霍姆林斯在文中所讲的要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苏霍姆林斯还教我们怎样学习他人的教育经验,他告诉我们,要把别人的经验学到手,——这首先意味着:要理解一件事取决于哪些条件。否则,既不可能理解也不可能学到别人的经验。他说,学习优秀经验,这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地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的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因此,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不能完全照别人的办法教,按照别人的办法教,教学效果是远远不如别人的,它需要自己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需要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当然还需要全面地观察、了解学生,在自我观察、自我分析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当然学习优秀经验并不是光学习他人的教学经验,还要学习他人的班级管理经验,想想为什么别的班级教师在与不在都一样,一样地秩序井然,而自己的班级就逊色多了,这就需要自己向他人学习,要向许多有教学管理能力的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的管理经验,治理之道,然后在自己的班级中进行全面了解,把这些经验进行筛选,选取有价值的经验在班级中运用,并不断地摸索、研究,最后找到最适合管理自己班级的有效方法。学习别人的管理经验,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只有管理好班级,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书中还有许多我们还需要学习的教育思想理论,如“谈谈学生的智力生活”、“想克服负担过重现象,就得使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要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评分应当是有分量的”、“学科教学中的学生积极活动的内容”、“教给学生观察”、“怎样使小学生愿意学习”、“必须教会少年阅读”、“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教学中的随意识记和不随意识记”、“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教育和自我教育”、“我怎样写教育日记”、“提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做一些科学研究”、“我怎样研究和教育学习最差的学生”、“怎样教育学生热爱劳动”、“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提高教学质量的几个问题”等等类似这样的话题,都是对我们老师的教学很有帮助的。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闪人的教育思想、深邃的教育理论深深影响、启迪着我,让我如获至宝。我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做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

【篇八: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利用假期时间,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书中给教师提出不少的教学建议,每一条建议都是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遇到的问题,其中有的是用实际事例,有的是一些的理论分析,最多的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亲身遇到的问题和真实教学案例,阅读这本书,对教师教学大有益处,也是我开阔眼界,启发非浅。

本次考试,成绩出来后,有几个孩子的成绩不是很理想,家长们很着急,纷纷询问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其中谈到最多的方法就是利用假期为孩子补课。这是家长为孩子寻找的解决方案,那么我能为孩子做些什么呢?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的第一条建议就是“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其中主要就是讨论如何看待班上学困生的问题,并给出了建议。

一、正确看待儿童成绩

“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观点,每个孩子的成功都是相对于自己来说的,教师应该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学生各个方面,知晓学生的各种特点与个性,任何时候不拔高,不低估,这样才能中肯地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才能较好地把握学生的生长发展方向。

二、了解儿童的个性需要

“不同的儿童要达到这个知识的水平和范围,所走的道路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孩子在一年级时就已经能完全独立地读出和解出应用题,而另外一些孩子直到二年级末甚至三年级末才能做到这一点。教师应当善于确定:要通过怎样的途径,要经历什么样的阻碍和困难,才能引导儿童接近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水平,以及怎样才能在每一个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具体地实现教学大纲的要求。”

这段话,给我的启发很大,无论是对待优等生还是学困生,要帮助他们学习,首先就要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将会遇到何种困难,这样才能很好的指导学生的学习。

1、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

2、明确学生在学习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障碍;

3、积极采用个性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三、教师充分备课

(一)用一生去备课

书中提及一个教学案例,有一位听课教师询问这位讲课的历史老师可这节课需要多少时间,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通过这位历史的回答告诉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对自己所教授的学科用一生的努力去掌握,去理解,只有教师拥有丰厚的知识,才能自由应对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状况。

(二)设计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在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以一位数学老师的教学方法为例,建议我们分层设计教学方法。教学中,将学生进行分类,依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别给予不同的教学指导。这个方法的前提是必须对学生有深入的了解。

借鉴以上的建议,如何对班上学生进行辅导,有了一点想法。

1、现阶段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设置符合他能力的学习任务;

2、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与家长联系制定家校学习习惯培养计划,家校联合努力纠正不良学习习惯;

3、学习动机不足的学生,通过鼓励机制,引发兴趣;

4、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取得成功的个人的、人格上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