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短语收藏本站游戏名字网,专注分享精品网名与头像的专业性网站!
网名推荐: 个性网名 情侣网名 伤感网名 女生网名 男生网名 英文网名
签名推荐: 伤感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说说推荐: 伤感说说 心情说说 说说带图片 空间说说 空间说说 搞笑说说 爱情说说 自动回复

老照片的故事作文

围观: 归属:作文大全 时间:2016-06-10 10:52

   老照片的故事作文一:

  “神舟十号”的成功,续写着“一星”的往日辉煌;“两弹”的丰功伟业,戛然而止于1996年的最后一次地下核试验(平洞)。在国人眼里,“马兰”,还是一个神秘的字眼,还是一个神秘的地方。

  在这个“八零后”都写回忆文章的年代,我们这些老马兰人,也该打开自己风尘多年的相册,告诉人们一个孩子眼里的“马兰”,一个少年心中的“马兰”……

  五十年代末期,到六十年代早期,一大批军人和科研人员,西出阳关,来到大漠戈壁,为了开辟共和国核武器的试验场,来到了“马兰”,来到了罗布泊。随后,大批家属、子女也来到马兰安家落户,从此,博斯腾湖湖畔,有了“马兰村人”。

  三四十年代,随着孔雀河的改道和干涸,神秘的“罗布人”迁徙消亡了;随着核试验基地扎根在一片马兰花盛开的地方,“马兰村人”诞生了。

  父辈们从战火硝烟中走来,到了和平建设时期,娶妻生子,该有个属于自己的窝了。大批刚刚扛上“尉”级、“校”级军衔肩章的年轻军官,和他们年轻的妻子,赶上了建国初期的生育高峰。“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我和我的同学校友们,不约而同地来到了这个世界,来到了绿色军营,来到了“马兰村”。

  马兰村不大,核心地区也就四、五平方公里。许多直属单位散落在三、四十公里之内。军人、家属、子女总共大概有两万多人。

  我家不是第一批马兰人。老爸从1964年神秘调动后,多年才知道,当年他和另外一个叔叔,从北京军区63军调到21基地,直接进了核试验场区。1964年10月16日,当亿万年沉寂的罗布泊腾起巨大的蘑菇云烟时,老爸在距爆心20公里的主控室(工号720)地下掩体内。1965年初,老爸回到内地接家属,从此,少年的我,走出嘉峪关,来到天山南麓,与早几年来的孩子们,一起成了第一批“马兰核二代”。

  “马兰”,核试验基地大本营。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从地图上上找,可以看到博斯腾湖,博湖的东北约20公里处,就是“马兰村”。部队代号:8023部队(这个代号最著名,从六十年代早期,到八十年代,都是这个称谓)。“8”字头部队,应该是新疆军区的部队排序;部队番号: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试验训练基地。隶属于曾经的“国防科委”,现隶属“总装备部”。

  “马兰核二代”,大一些的孩子,接近文革时期的“老三届”,都是65岁左右的老人了。小一些的,大部分是文革时期出生的,这时的基地还很混乱,北京总部和最高决策层的信息,不断传来,马兰的武斗,紧跟形势,一号首长被打倒,各单位瘫痪,学校停课,我们赶上了不用上课,不用写作业,不用考试,还可以恣意地批斗老师和校长的“最快乐”时期。最没文化,最没学历的这帮马兰子女,后来不少人上了“解放军”这所大学校。

  从野战部队调来的老爸曾说过:相比其他部队,21基地干部的素质,还是比较高的。我认为,这和基地干部的选调和来源有关,也和其科研性质、高度保密有关。这帮马兰小子、丫头,见多识广,头脑灵活,敢想敢干,身上流着老八路,新四军,志愿军的血液。身边不乏李云龙、石光荣这样的老英雄,也不乏石林,石晶这样的“马兰核二代”。老版的《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奇袭》《平原游击队》……早已烙印在脑海中;新版的《激情燃烧的岁月》,使人不时回忆起身边的“石光荣”叔叔和“褚琴”阿姨;还有大小不一的“石林”“石晶”们……

  老了,激情早已不再燃烧。熟悉的校园和同学,山南海北也失去了消息。能再相聚的,紧紧地握手,激动的拥抱,一下子能回到四十年前,回到快乐的童年,感觉自己还有春天……

  搜索记忆的角落,还能拾起这些同学的名字——

  男同学:

  郭新力(郭益民)、冯小宝(冯军生)、路伟刚(路军)、李转运、孙世清(孙刚)、许刚、高立松、韩海涛、潘宝存、王建华、刘为民、杨阳、邓壮、赵玉江、曹功升(曹建东)、童正华、冯建国、孙学文、李常年、孙瑜(孙耀武)、郭伟忠、刘平安、吕建义、王维佳(陈卫东)、孙建川、王安达、李军军(李军)、万利国、张伟静(张卫静)。(29名)。

  女同学:曹丽娜(曹丽敏)、温晓童(温晓彤)、王雁梨、王雁萍、程娜莎、王晓燕、孙世琴(孙磊)、杨红、范丽娜(范娜)、范立群、傅玉东、张爱萍(张爱华)、骆德琴、米广兰、刘振娥、荣天英、王宁娜、白静、郝建华、颜玉仙、聂仙梅。(21名)。

  四十多年一别,从未见面。也许名字记错了,问个好,道个歉,原谅老同学哟。

  老照片的故事作文二:

  上中学时,爸爸曾给我看过上面那张,是插在一本破旧的影集里,他指着那张照片说:“这张照片是我照的,这个人是国民党的师长戴之奇,他被击毙后裤子都被扒掉了,我找了一块毯子给他盖上照了这张照片。”

  爸爸去世多年后,2010年,我翻阅他的日记,又看到了这组照片,想起了爸爸当年对我说的那些话,想更多地了解照片背后的故事,于是我上网搜索戴之奇,看能找到些什么。第一次搜到了一篇文章,是军旅作家王吴写的,当时我只收藏了而没有下载,这让我十分懊悔,因为现在这篇文章已经搜不到了,所以我只能根据记忆把文章中的内容叙述一下,其中还有父亲的老战友胡奇坤叔叔的对当时情况的描述。

  宿北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六十九师师长不见踪影,于是粟裕首长下令一定要找到戴之奇,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这项任务就由我父亲张景华(时任二纵宣传部部长兼新华社分社社长)负责完成,他先到俘虏营提审了戴的副官,了解戴的外形及衣着特征。这位副官说,戴为了隐蔽身份已经换了士兵的军装,但是他脚上穿着一双黑丝绒棉鞋,这是其他官兵没有的。根据这一线索,我父亲到战场上去寻找戴之奇的下落,在寻找的途中,他遇到了二纵九旅政工干部胡奇坤,看到他的脚上穿着一双黑丝绒棉鞋,赶紧问:“这鞋哪来的?”胡奇坤说因为战役中奔袭跑掉了鞋子,一直光着脚,直到战役结束才在战场上从一个战死的国民党兵的脚上扒了这双鞋子穿,听到这话,我爸十分激动,“快带我去找!”他们在战场上找到了那具尸体,并经其副官确认正是戴之奇,我父亲给他盖上毯子拍了照片。后来又找来棺木,新四军官兵一起将戴之奇入殓,我父亲还写了墓碑。并在其后为新华社写了报道。

  我在网上搜到了当时新华社播发的消息,全文是:

  (新华社华中二十四日电)前线记者张景华报道新四军代葬蒋军阵亡之六十九师师长(原九十九军军长)戴之奇情形称:当人和圩(宿迁东北卅里)战斗结束后,新四军从蒋军遗尸中发现戴氏尸体,即饰令派兵守护,备棺装殓,在一块庙地中心挖好墓穴,妥为安葬。虽有蒋机在墓地上空不断扫射,并投下炸弹多枚,落在离墓地不到五十米突处,但新四军战士仍沉着地完成葬礼。同役放下武器之该师中尉副官庞白林睹此感激零涕地说:“我从未想到你们(指新四军)会为敌军的师长能如此妥善安葬。”新四军悯恤戴氏无谓牺牲,特为建立墓碑,上书:“为执行反动军令而死的整编第六十九师中将师长戴之奇之墓。”现新四军军政当局已通知各界保护该墓,并允尽力保护协助其家属来此运棺。

  宿北战役,由陈毅和粟裕指挥,参战的是新四军二纵和九纵共四个团,1946年12月16日指挥部队开始分隔包围,18日、19日总攻,四天时间歼灭了其中的国民党军整编第69师全部,歼敌二万一千余人。

  戴之奇,国民党中将,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委员,原为九十九军军长,宿北战役前,新任整编六十九师师长,负责国民党军宿迁至新安镇一线的指挥。战役中,整编六十九师全军覆没,师长戴之奇阵亡。

  关于这场战役和戴之奇其人,网上还有更多的资料。

  老照片的故事作文三:

  第四届“文字舞会”已经拉开帷幕了,由于因身体的原因,我未即时发表文章很抱歉。这一届“文字舞会”老师规定的内容是写篇“童年的故事”。而我把前一天应我们学院的邀请在病床上写了这篇博文《“一张老照片”的故事》在这里发出,请舞友们谅解。

  学院开展“一张老照片故事”的活动,我也打开了尘封多年的与学生们在一起的老照片,看着每一张照片,都会让我想学生的那一张张笑脸,勾起了件件快乐的回忆。

  当我翻到这张老照片的时候,我停住了,那学生们刻苦联系点钞的场面,使我想起了那些年,同学们参加“技工杯”比赛所取得的荣誉,这是一段很难忘的往事。这张照片是九五年的春天拍的,画面是我在训练九三核算班的学生:(右起)任爱勇、王丹、曹洁,在嘈杂的环境下(下课时)练习点钞。

  九十年代中期,技校系统每年到要进行“技工杯”比赛,我们学院每次、每项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我校的核算专业当时只有一个班,我们要选拔队员参加“珠算和点钞”竞赛,而对手们都是他们学校强项专业,并在十几个班级中选拔选手。我们和他们竞争的难度可想而知。

  我当时作为领队兼教练,深深赶到肩上的担子很重。但是,我和同学们都不畏艰难刻苦训练。我当时总结了一套的训练方法。

  在技法上练习:先从分项的准确度入手,找出容易出错的点进行纠正;然后逐步提高速度,这是出成绩的关键;达到一定的速度后,再在保证准确度的基础上加速练习。

  心理素质的训练:在教室后面、走廊上让学生们答珠算卷子或点钞训练,锻炼学生们的抗干扰的能力。这一点也很关键,因为选手们往往由于心理素质不好,而临场发挥失误。

  学生们每天训练打珠算卷子和点钞练习都在八个小时以上,他们真的很辛苦,也取得的了优异的成绩:我院代表队多次获得珠算和点钞比赛的团体和个人的第一名,为我院挣得了荣誉。

  光阴似箭,这些学生们都已经长大成人做爸爸妈妈了。有一次,我在一个餐厅,听到一声“徐老师”!啊,是93核算班的学生李红,我们开心的聊着,这时我的心中那桃李满天下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我很庆幸我选择了“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

  老照片的故事作文四:

  2011年5月2日我去了香港,进行了5天的比赛,那张照片上有着岁月的痕迹。由于时光流逝,这张照片也已经成为了我的过去,当时我拿着亚军的牌子感到非常高兴,因为亚军是我们辛辛苦苦得来的。突然教练说:“咱们来张照片吧!”于是我和另一位守门员(也是我的队友)还有教练照了这张照片。

  说起照片,我还想起当时在香港的几天里,还去了迪士尼乐园,又去了海洋公园和星光大道。

  我们去的冰场叫红盒子冰场,虽然最后一场比赛5比4输了有点可惜,不过我们付出了努力就行了,不过我觉得教练比较高兴。想想当时,我打冰球还没到一年的时候,再看看现在我可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现在去香港的奖牌还在我床头挂着呢。墙上有两块奖牌是去香港拿的,有一块是我打联赛获得的。我每天睡觉前都会看一眼奖牌,至今难忘。

  这三块奖牌对我来说都很珍贵,所以我要更加努力。

  老照片的故事作文五:

  今天真无聊,跳皮筋玩厌了,作业写完了,电脑中毒了,伙伴们去云台山了,爸爸妈妈上班了,电视不好看了……没意思极了!

  玩点什么呢!无聊!看看相册吧——对了,好主意!

  翻开相册,有两张照片最醒目,有一张是我去年在北京旅游是妈妈给我照的,另一张是亓小锐的妈妈在拍亓小锐是无意中照上了我。这两张是相同的时间,相同的地点照的。亓小锐觉得她那张照片太难看,所以给了我。看着照片,我仿佛又到了北京,跑进照片中去了。

  天气真热,我穿了一件白色的小背心,一个粉色的短裙,坐着旅行社的大巴,来到了北京八达岭,准备爬世界闻名的万里长城。

  一路上,我单从车窗就看见了八达岭蜿蜒盘旋的万里长城,它像一条白色的巨龙,俯卧在青绿色的八达岭上。我仰头观看,心中充满了神圣感。

  到了八达岭入口,我却“吃”的一声笑了出来,好端端的雄伟万里长城,入口竟立着一个树形的牌子,上面用可爱的圆体字花花绿绿的写着:八达岭熊乐园!更可笑的是牌子边还塑了两只憨厚可爱的黑熊。

  我哈哈大笑,心中的神圣感烟消云散。这就是传说中的八达岭?我笑得越发厉害了。我校的肚子疼,眼里的泪都出来了,嘴巴怎么也合不上。稍稍缓过来一点,一抬头,又看见那可笑的牌子,身体因笑而颤抖着。

  突然我感到有光在我身上一闪,勉强抬头一看,原来妈妈在给我照像,我不想让她照,可是笑止不住,没法说话。

  这么好笑的牌子,那些外国人看了还不笑成一推乱麻?

  想到这里,我笑不起来了,那些商家为了赚钱竟然把长城入口的地给买了下来,这是可耻!如果我是北京市的市长,我一定会下个禁令——北京的历史景点前禁止任何商家承包。这难道不是对长城这条玉一般的白龙的虐待吗?熊虽然可爱,但是放在长城边上显然不太合适呀!

  老照片的故事作文六:

  家里的柜子里,有很多相册。这一天闲得无聊,便翻开了其中一本。偶然间,看到了一张老照片,已有点泛黄了,仔细看时,便让我陷入了无限的回忆。

  这是一张七八年前的照片,我当时才四五岁。照片上是一群人围着桌子在吃饭,然而我只记得其中两个人的名字,一个是我,一个是葛建国。

  记得那一年的时候,我参加了“手拉手,结对子”的活动,跟我同行的还有很多我的朋友。“手拉手,结对子”的活动是城市的孩子到农村去结一个伙伴,在他家住上一天的活动。

  已经忘了是怎么去的,也忘了我是怎样等的。总之,我心情很紧张,我的对子是谁呢?啊,答案终于揭晓了,他是一个叫葛建国的小男孩子,个子比我矮一些。我把事先准备好的一个装得满满的书包给他,里面装了文具盒、笔这样的学习用品和吃的。他很高兴,也很感谢我。

  我们接着到了他的家。哇,他竟然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可真让我羡慕的。他家的房子也很大,而且人也很多,数一树大约有七个人。

  接下来的事我就不大记得了,但记得我们在村子里玩了一会儿,看见了很多的庄稼,还有一头牛。当时也不知道牛是什么,还上前去摸了一摸。后来,我在他家后面,看见了很多鸡、鸭。最后,我们在一起吃饭的时候,拍下了这张照片。

  我这个时候才从回忆中醒过来,想起来真难忘,我在他家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葛建国,你现在还好吗?祝你就像你名字中的那样,将来好好建设祖国。

  这样的活动很好,可以让我们认识新的伙伴,让我们认识农村,也给农村人送上一片爱心。我希望这样的活动将来多办几次。

  老照片的故事作文七:

  翻开我家的影集,里面都是色彩各样的照片,这些珍贵的照片,承载着我家以前和现在的许多故事……

  第一张照片是姥爷当兵的时候,在军事演习现场照的一张黑白照片。由于距今已有47年了,所以照片变得暗淡发黄。虽然已经有些看不清,但仍然掩饰不住姥爷高大魁梧的英姿。照片背景的远处,模模糊糊地看到几棵松柏树和一座简陋的不能再简陋的房子。据姥爷介绍,那时正是建国初期,百废待兴,百业待举,许多事情都等着去做,所以军需品非常少,供应很不齐全。演习所用的都是非常落后的装备,再加上当时正是抗美援朝时期,耗费的人力、军力可想而知。姥爷说,那时候有的士兵甚至还过着吃草根、啃树皮的生活。我看了照片后,觉得这种情景难以想象,但姥爷说这是真的。想想老一辈的奉献,我们真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继续翻看,看到爸爸和妈妈的一张彩色结婚照。那时候的爸爸妈妈都很年轻,焕发着一种生机。我看了又看,发现那个照相馆里没有什么高档的摄影工具,布置非常简单,只是普通的照相设备和几件普通的衣服,后面还有一个配合摄影的背景。听爸爸讲,这样的彩色结婚照还是在天津拍摄,共花36元钱。爸爸妈妈的婚礼也十分简朴,仅用了700元钱。这和现在的年轻人办喜事真是没法相比,连我们这些做儿女的也觉得好笑,但是这在妈妈爸爸的心里却永远是最美地回忆。爸爸说,那时正是改革开放取得初步成效的时候,人们的生活正在提高,国民经济也在稳固上升,在那个刚刚从低谷中走出来的中国,这样的照片已经是最好的见证了。

  我无意中发现了我过7岁生日时的一张彩色照片。照片上,明亮的彩灯下,全家围坐在圆桌旁,一起为我庆祝生日:爸爸为我点蜡烛,妈妈和我一起吹蜡烛,弟弟正在桌边吃螃蟹,姥爷、姥姥笑得合不扰嘴,桌上是丰盛的饭菜,桌旁是美丽的鲜花,整个布置既朴素美观,又不失高雅,一家人其乐融融,有一种说不出的温馨与幸福。

  我把这三张照片放在一起,组成了我们家几十年的发展史,也代表了祖国几十年的发展史,它永远是祖国发展变化的见证品。

  老照片的故事作文八:

  “看球!”我高喊一声,足球从我脚下应声飞起,趁着对方一不留神,进入了面前的球门里。“你耍赖!”“我没有!”“就有!”“没有!”……

  从旧相册里翻出一张照片,一直放在相册里使它有些发白,但还能清晰地看见我们当年的样子。这张照片是我们欢送我们一个将要去加拿大的好朋友林煦时,在湖滨小学门口拍的。看着这张照片,我立刻想起了几年前我们一起踢球的欢乐时光。

  当时我们也就一二年级吧!每当我们上完课,都要抱上足球到附近教育学院的小操场上踢一会儿球。

  “唉呀!”正在和我们一起踢球的另一个朋友惨叫一声,就坐在地上爬不起来了。我和林煦连忙跑过去看。“你怎么了?”“我摔倒了,腿好疼。”我们往他的腿上看去,不禁地吓了一跳。原来,在他的腿上,出现了一个半个巴掌大的伤口。“没事吧?”林煦关切地问道。“很疼,我可能回不去了。”“没事,我们扶你。”我们真实性不踢球了,一起扶着他,向他家的方向走去。好在他家并不远,很快就到了。我们临走的时候,他还不住地对我们说着谢谢。

  如今,我的好朋友林煦已经身在加拿大,我们只能通过电话联系。但是,距离能阻止我们相见,却阻挡不了我们诚挚的友谊。我们的友谊,会一直延续到永远!

  老照片的故事作文九:

  一个开心的小姑娘,穿着粉红色的上衣,露出灿烂的微笑,右手拿着一片树叶直直地伸向小猪,一群小猪看有人来喂它,一齐跑了过来,等待着美味的食物。这是我八岁的一张旧照片,它记载着我美好的回忆。

  记得那是两个星期前的十一黄金周,天气晴朗,爸爸对我和妈妈说:“趁这几天放假,我们回河南老家看看,你们同意吗?”听了爸爸的话,我们一致赞同,很快我们就坐上了爸爸的车,直奔河南老家。

  照片中的我非常开心地喂着小猪。每次回老家,我最喜欢伯父家养的小鸡、小猪和小鹅。一到那里,我觉得有很多事要做,一会儿拿着大米喂小鸡,一会儿又拿着玉米喂小鹅,我玩得可开心了,这时,妈妈对我说:“还不快去看看奶奶家的小猪有多大了。”说完,我直奔奶奶家庭院的一角,随手拿起一片树叶,就在我最开心的时候,妈妈为我拍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

  每当我看到这张旧照片时,那难忘的情景便浮现在我的眼前,他将永远记载着我美好的回忆。

  老照片的故事作文十:

  今天,我看了一张老照片,看完之后非常愤怒。

  照片是1937年8月28日在上海火车站拍的,上面是一个小孩坐在铁路旁嚎啕大哭。原来是这样的,小男孩的爸爸妈妈先从上海逃到香港避难,终于等到这一天了,爸爸妈妈带着小男孩去上海火车南站,到了火车站以后,拥挤的人群好几次把小男孩的家人分开,但是很快又找回来了,好不容易到了站台上,就在这时,日本的轰炸机飞过来了,站台上的人玩命地跑,有的跑到候车室里,有的跑到火车里,日本轰炸机上的炸弹扔下来了,候车室被炸毁了,站台被炸毁了,火车被炸毁了……地上的尸体也都血肉模糊,日本轰炸机上的炸弹没了,看见还有人活着,就把飞机门打开拿机关枪扫射,小男孩的爸爸妈妈带着小男孩躲在水泥板后面,日本人的机关枪把水泥板打了一个洞,子弹正好打到了小男孩爸爸的头上,爸爸用关切又着急的眼神让小男孩的妈妈带着小男孩快逃,然后就像断了线的木偶一样倒下了。妈妈把小男孩放到一个破旧的小屋子里,妈妈正在找避难的地点的时候被日本人的机关枪扫射了,妈妈带着着急的面孔倒下了,这时日本的轰炸机飞走了,小男孩发现爸爸妈妈都不动了,旁边的大人也不动了,火车站全毁了,他无助地坐在铁路旁嚎啕大哭,记者看见了小男孩,拍下了这张激动人心的照片,并把他送到了孤儿院,得知爸爸妈妈已经死了的小男孩,就再也没有快乐过了,他的童年失去了色彩。

  战争非常恐怖,也非常可怕。它毁了人们无数个温暖的家,抢去了多少孩子的父母,有多少生命在战争中被夺去……战争不管谁赢谁输都会有人伤亡,不管这么说那么说都是要保持世界和平。现在还是有战争发生。我希望和平永驻人间,这样就不会有人因战争死亡,不会有因战争失去父母的孩子,不会有被毁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