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生存作文一:
假期,看了一本书——《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读了这本书,我收获很大。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这本被誉为当代教育思想发展里程碑的著作,是20世纪70年代,面对着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向教育提出的挑战。这是国际教育委员会在经过一年多时间对世界教育的形势、观点和改革的调研后写成的,从回顾教育发展的历史谈起,着重论述了当今世界教育面临的挑战与主要倾向,指出关于实现教育革新的一些策略和途径以及最终走向学习化社会的道路,最后论述了国际合作问题。
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这是报告中提出的教育的四个支柱,其核心是学会生存。学会生存是由国际教育委员会主席埃德加.富称谨倡导的。他认为:唯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够培养完善的人,人们再不能刻苦地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身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学会生存是当前各国教育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传统的教育方式、教育手段、教育内容、教育目的是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科技发展的挑战、社会公害的威胁,要求教育以学会生存教育为重点,把教育当作一个长期的发展的工作来看待。终身教育的概念因而产生。教育实践中,生存实验的教育手段也被不断使用。“学会生存”成为教育工作的一个热点问题。
屡见不鲜这样的新闻:一位万人羡慕的北京某著名高等学府的硕士生,因为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未被导师通过,觉得无颜见人而跳楼自杀身亡;一名前程似锦的大学毕业生,因被检出“小三阳”未被录用为公务员,便心存不满而持刀闯入政府办公室,杀害了招考人;一个正处于花季的中学生,因某次考试成绩不理想,生怕被父母责骂而服毒自尽……
人们不禁要问:现在我们的孩子究竟怎么了?为什么这么不堪一击?
人人都可以说出许多社会大环境的因素,但寻根问底,最根本的则在于我们对孩子生存教育的迥异。
生存教育是人生最基本的教育。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这种社会背景、时代变革的逼迫下教会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增强生存能力已经迫在眉睫。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中国每年约有一点六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四十名孩子。触目惊心的数字告诉我们,中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成长阶段,在面对突发事故、灾难时更容易受到伤害。目前在国内基础教育在生存教育领域尚处在缺失的状态下,我们的孩子如何自救和救助他人?如何在火灾中逃生?如何从容面对危险?这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提出了一个极具震撼力的口号:“学会生存!”
家庭是生存教育的第一站。抗击挫折是生存教育的首要一环。有的父母对孩子进行“缺憾教育”,告诉孩子“世上不如意事常有八九”,教会孩子生存的本领、让他吃些苦头、锤炼他坚强的意志,作为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坚强、勇敢、乐观、坚韧不拔,很有出息。有的父母则心甘情愿地为孩子受累、吃苦,恨不得替他生病、读书,把前进路上的一切障碍都为他扫除。过度的爱护、保护,造就的不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而是怯弱、退缩、心胸狭隘的小男人。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也应是生存教育问题中应有之义。试想,未来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类个体作为社会人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巨大,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社会环境下,要在竞争中取胜,除了具有丰富的大脑、多元的知识、坚强的意志力以外,没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会是一种怎样的情形?
现在有部分家长出于对孩子的爱,运用各种办法为孩子选好了一条路,并预知排除掉一切障碍,从而使孩子能在顺境中成长。其实这样的做法并不明智。孩子就像飞蛾一样,必须经过磨练才能真正地展翅飞翔,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下来。如果父母总是在孩子出现困难时,帮助他或者甚至于完全代替他处理所有问题。那渐渐地孩子就会产生一种对父母的依赖感,认为所有问题都应该由父母解决,而自己什么也不需要做,从而就注定了孩子在社会竞争中的失败者的地位。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我们的教学达到真正理解并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能将所学的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实践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因此我们应以课外实践为凭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正是教育在这一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教育包括培养和发展一个人全部潜能的教养过程。是人类社会向教育提出的任务。这一要求和任务没有任何时候比现在更为迫切和必需了。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教师应该是孩子的引路人,而不是决策者,不管孩子处理问题采取的是什么办法,即使是最次的,对孩子也是有利的。只有在挫折、大败中他们才会不断吸取教训,总结出最好的办法。这样才能为他们今后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打好基础。相信孩子们一定会有展翅飞翔的那一天。
《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中有一段很精辟的话:“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发展的主体,而主体的发展只有通过主体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保证,主动性、积极性被压抑,个性、创造性被束缚,主体作用也就得不到发挥,也就缺少学生的自学、自悟、自得、探讨的教学现象。
教育的使命就是使人学会生存。要把着眼点从教育转向学习,从外部的“教”转向内在的“学”,借以充分发掘每个人的所有潜力和才能,以适应未来、创造未来,于是终身学习成为人促进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
曾看到这样7个尊重和4个赞赏,做到7个尊重:①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②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③尊重被孤立的学生;④尊重有过错的学生;⑤尊重有严重缺点的学生;⑥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⑦尊重学生的想象或别出心裁的念头。做到4个赞赏:①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②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③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④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我觉得,《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就是教会我们怎样去做到这7个尊重和4个赞赏。
这本书让我们记住:“人永远不会变成一个成人,他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与学习过程。人和其他生物的不同点主要就是由于他的未完成性。事实上,他必须从他的环境中不断学习那些自然和本能所没有赋予他的生存技术。为了求生存和求发展,他不得不继续学习。”
学会生存作文二:
本次习作,一是写一件关于自我保护的事,一是写《鲁滨孙漂流记》的读后感,学生可以任选其一。虽然体裁不同,但主题是一样的,都是讲“学会生存”,目的是使学生学会生存的本领,有条理地写出有关自我保护的事情。结合口语交际,写一件关于自我保护的事应该不难,课堂上我重在引导学生要说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努力把事情的经过说具体,还要说一说从中你得到的收获或启示。听的同学要仔细听,学习别人的长处,说得不好的地方给他指出来,帮助他修改。但是学生在写读后感时容易忽略有关学会生存、学会自我保护的问题,所以这节作文课指导的重点我放在写读后感上。读后感,重在有感,重在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语言真实自然,避免表决心式的感想。
作文写完之后,引导学生进行交流,相互欣赏。重点评价事情是否具体有条理,读后感是否能联想生活实际、感情真实(作文 www.name2012.com)。选取有突出特点的习作,全班集体评价,进一步进行习作的指导,有效地促成小组交流评价。在交流评价之后,鼓励学生进行修改。
通过本次习作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构思的能力。能把自己看到、听到、读到的有关事情说清楚,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学会交流,学会相处,知道如何在社会中立足,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具备自我保护的本领。
学会生存作文三:
生活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总会面对这样那样,或多或少的考验。当你面临挫折、身处险境时,你是怎样做的?是坐以待毙?还是设法自救?
记得九岁生日的前一天,爸爸妈妈带我到谷城县城去买生日礼物,我甭提多高兴了。一下车我就被大街两边装簧精美的店铺所吸引,更是对店铺里面的琳琅满目的商品定住了脚。刚开始,我还老老实实地牵着爸妈的手,边走边东瞧瞧,西看看,突然我的目光被前方那家玩具店中的那辆崭新漂亮的玩具汽车给吸引了。我挣开妈妈的手飞快地跑去,迫不及待地想摸一摸,玩一玩。我走近一看,哇!真漂亮!嘿嘿,今年的生日礼物非它莫属啦!我刚想转过身跟妈妈说,可眼前的一幕让我不之所措——熙熙攘攘的人流,全是陌生的面孔。在这些众多的面孔中就是找不到爸爸妈妈,这个我们经常光顾的熟悉却又陌生的县城一下如同异国他乡、变得陌生起来。霎时间,恐惧,惊慌,一齐向我袭来。那些电视上经常上演的拐骗,绑架,“撕票”的事件一下子都涌入我的脑海中,面前川流不息的人仿佛都充满了危险。镇定,不怕,一定会有办法的。我一边祥装镇定地选择玩具,一边在脑海里快速搜索办法。突然,我想起了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如果你在外面迷了路,千万别慌张,你可以呆在原地等家人来找你;可以向警察叔叔求救;如果没有警察叔叔,也可以向值得信任的行人借用电话打家人的手机。””我向四周一看哪里有警察叔叔呀,怎么办呢?只有向陌生人求救了,我正要向一位叔叔求救,可一他那笑眯眯的脸,似乎不怀好意,人贩子,一定是!可是怎么才能找到爸妈呢?我绞尽脑汁地想。有了,做生意的叔叔肯定不是坏人,对!就问他好了。于是,我对这位叔叔说:“叔叔,我只顾看你的玩具和爸妈走丢了,借下手机打个电话好吗?”“好。”叔叔一边说一边从口袋中掏出手机来。顿时,我仿佛看见了希望女神在向我挥手。我赶紧拔了妈妈的电话,“嘟…嘟……”“喂,是谁?”“妈妈是我”我把我在哪里告诉了妈妈。不一会儿,两个熟悉的身影印入眼帘,越来越近。是爸妈,“妈妈。”我像一只受惊的小鸟扑到妈妈怀里。
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就要有乐观的精神,遇到危险要积极开动脑筋,向人求助,只有这样才能化险为夷。
学会生存作文四:
这个周末,因为快过年了,爸爸妈妈上班不在家,妈妈临走时,叮嘱我要小心用煤气。上午我做完作业已经十二点了,肚子已经“咕咕”的叫了。于是我来到厨房,学着妈妈的样子,小心翼翼地打开煤气,等水烧开时,我马上把方便面放在锅内,等水再开时,按照妈妈说的,把阀门扭平就说明关上了。我双手端着锅准备往碗里倒,好重啊!也许是我大意,倒着倒着觉得自己的脚上一热,感觉到了疼痛,我低头一看,原来水是从锅边上流出来的,我下意识到把两脚往后跳了一小步,这一跳可不要紧,锅里的水又溅出了许多,不偏不依全溅到脚面上了。顿时感到右脚火辣辣的,我慌忙把锅放到桌子上。怎么办,我该怎么办?爸妈又不在家!眼前的一切变得模糊了,但是哭又有什么用呢,脚还是一样的疼。于是我拭去泪水,支撑着坐在小凳上,小心翼翼地把袜子脱下来,看着轻微红肿的脚面,心里寒颤了一下,脚趾微微一动,“哟,好疼呀!”我不由得喊出声,忙使劲去吹,一阵微风吹过,感觉很是舒舒服服的,可是过一阵子又开始疼痛难忍了。我真是可怜啊!一阵疼痛袭上心来,不行!得赶紧想办法,对了,记得我看见妈妈冻了点冰块,现在不妨试一试,我只能踮着左脚尖走过去,赶紧打开冰箱门,取出冰块,把它放在了脚面上很清凉,片刻的清爽之后,一种不安袭上心头。冰的温度这么低,长时间敷在烫伤的皮肤上,会不会伤害皮肤啊?要是爸爸、妈妈在就好了。哎,都怪自己平时依赖性太强了,独立生活能力差,可也不能一味的等啊,既然得不到爸爸妈妈的指点,我可以上网寻求自救妙招。就这么办。于是我忙扶着家具一瘸一拐来到电脑前,开机、上网、输入,瞬间眼前出现了一大串轻微烫伤自救窍门。仿佛见到救星一般,我瞪大眼睛逐一地浏览,最终选定易于操作的一种。我一瘸一拐的又跑到水笼头那冲洗伤处,水的压力不能太大,我把脚放在水池中,用流水反复冲了将近10分钟。觉得真如网上所说,伤处疼痛真的减轻了,伤口被冷却后,我又想起“京万红”就是治疗烫伤的,我又一瘸一拐的去抽屉里把它找出来,轻轻地抹在烫伤的部位。我静静的坐在那看。哎呀!红了一大圈。处理完伤口后,我又找出消毒绷带试着将伤口松散地绑起来,一遍不行两遍,只有这样伤口不但能通风,而且疼痛难忍的气息也少了不少。
忙活了一阵子,饿的已经不行了,忽然我想起午饭还没有吃,我端起方便面,把右脚架在凳子上。吃起了自己亲手煮的方便面。
学会生存作文五:
生存,两个看似普通的字眼,却蕴含了无数深刻的哲理。我们从出生起就被爱包围着,在父母的眼里我们总是那么小。不知不觉中,亲人的溺爱,使我们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大少爷和娇小姐,但是,总有一天,我们要独立的。
那是一年级时暑假的一天,我和奶奶呆在家里,天气非常炎热,人静静地坐着都会汗流浃背。写完作业后我独自看着电视,奶奶走过来对我说:“天天,家里的盐不多了,我去路口的小超市买一袋,一会就回来,你自己在家里老老实实看电视,什么都不要动呀,听见了吗?”我爽快地答应:“没问题,放心吧。”
奶奶刚出门,我就想:天气这么热,一会儿奶奶回来肯定得满头大汗,冰箱里还有冰镇的西瓜,我要是切好了,奶奶一进门就能享用该多好呀。对,说干就干。我打开冰箱吃力地抱出那个冰凉的圆滚滚的大西瓜。说实在的抱这个西瓜还真费劲,这样的活我还真是没干过。我先把西瓜的外皮洗干净,然后拿出菜板,把菜板和水果刀都用水冲洗一下。准备工作做完了,下面开始切西瓜,一开始一切都很顺利,熟透的西瓜轻轻一切就应声裂开了。可是越是切到小块越难切,就差最后一刀了,我左手扶着西瓜块,右手举刀,只顾着使劲了,却没注意被西瓜挡住的手指也在刀口下了。等发觉疼的时候,刀子已经蹭到了小手指上。顿时鲜红的血从刀口渗了出来。我整个人都吓傻了,这样的事从来都没发生过,现在该怎么办呀?
就在我愣神的时候,已经有好几滴血滴到了地上,这时我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想想当医生的妈妈以前曾经告诉过我的常识。碰到外伤首先压迫止血,我使劲按住手指,果然出血的状况有所改善。我急忙打开家里的小药柜找出棉球和酒精,用无菌的棉球压住伤口。过了几分钟我轻轻地取下棉球,发现已经不出血了。为了避免感染,我忍着疼,用酒精棉球认真地擦拭伤口,虽然每当伤口碰到酒精的时候都会钻心的疼,可我还是忍住了。接下来,我又用创可贴对伤口进行了包扎。
刚忙活完,就听见奶奶进屋的声音,为了不吓着奶奶我赶忙迎了出去。果然,奶奶看到厨房中的血迹,都快吓晕了,还好我及时解释了一切。
虽然这是一件小事,却说明学会生存的各种技能非常重要,我们在生活中会遇见各种各样的危险,只有学会应对的方法才能使自己有惊无险。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前面的路还很长,有荆棘,有坎坷,有悬崖,有险滩……我们要早作准备,勇敢面对。
学会生存作文六:
什么叫做学会生存?有人认为,学会生存就是自己做饭;有人认为,学会生存就是会做家务;还有人认为,学会生存就是独立自主...其实都不全对,看看我的好朋友——圆圆亲身经历的故事再来总结吧!
有一天晚上,圆圆的爸爸妈妈出去散步了,留下她一个人在家里,她已经一个人在家里许多次了,虽然很多人认为在晚上一个人在家很可怕,可是她并不觉得,反而觉得自由很多。
圆圆一听到她爸爸妈妈出去散步的关门声,马上窜出了房间:“哦也!自由咯!”她拿起一本书,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就在她看到最有趣的地方时,门砰砰的“叫”了起来。“谁啊?爸爸妈妈出去才没一会儿,应该不会回来啊?难道是收煤气的?”圆圆疑疑惑惑想着,来到了门边。
她透过猫眼看了看外面,有一个陌生的叔叔,应该不是她爸爸妈妈的朋友。她想起来保安叔叔讲过的方法,决心试探一下门外的叔叔。“叔叔,你找谁?”“我是你爸爸妈妈的朋友,他们让我先在里面等着”叔叔犹豫了一下,说。“哦,他们在家呢!我爸爸在检查我的作业。爸爸!出来吧!有客人!”圆圆装的很像。紧接着,她又模仿爸爸的声音:“谁啊?找我的吗?我没约人啊!”叔叔一听,连忙溜之大吉了。
学会生存,要靠独立,要靠胆量,也要靠智慧!只有能把这三点一起运用的人,才是真正会学会了生存的人!
学会生存作文七:
古往今来,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世间万物只有与它所处的环境相适应,才能立足于世。材料中的小男孩为使橡皮桶不被风刮倒,特意在桶中灌上清水,使桶在狂风中仍能驻足于地。
适应生存环境对我们高中生的发展同样重要。我的一位学姐曾对我讲过她的经历:她在初中时代是学校的尖子生,但在升入高中之后,始终无法适应高中的生活,她认为自己在初中时的学习方法到了高中同样奏效。却没想到,两次考试下来,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她重新调整了心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改变学习方法,最终使成绩得到了提高。她正是因为掌握了学习竞争的规律,对自己的各方面加以调整,才适应了高中生活,提高了自己的实力。材料中的橡皮桶改变了自身的情况,才适应了猛烈的风,在风的侵袭下仍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亦是如此,企业乃至国家的生存发展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企业只有适应社会需求,调整自身的产业结构,改变经营方案,独辟蹊径,适应企业竞争,才能不被淘汰。
仙人掌能够在沙漠中生存并非是它天生的本领,仙人掌的“祖先”身上并没有刺,但为了适应沙漠干旱的环境,减少水分散失,它的叶片逐渐变成了刺,提升了自身的生存能力,使自己没有被沙漠环境淘汰,同时也为沙漠增添了生机。与材料中的橡皮桶一样,仙人掌通过改变自身形态,达到适应环境的目的,使其自身没有在生存竞争中被淘汰。
人类的社会处处存在竞争,若想不被淘汰,应先静观其变,总结出社会竞争的规律,然后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拘泥于传统方法,对自身状况进行调整,从而适应社会环境。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适应环境对世间万物来说都很重要。改变自己,适应环境,在竞争中学会成长,丰富自我,提升实力。要像材料中的橡皮桶一样,为了适应环境努力改变自身条件,这样才能不被社会淘汰。
学会生存作文八:
最近阅读了《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这本书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翻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10月出版的。是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供职的法国教育思想家埃德加富尔于1972年向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长递交的一份研究报告。我觉得这本书写得比较通俗,内容丰富,涵盖的信息面很广。通过阅读和学习本书的内容,我对教育有了很多的重新认识和理解。现在我先就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进行一下交待和梳理,然后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这本被誉为当代教育思想发展里程碑的著作,是20世纪70年代,面对着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向教育提出的挑战,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专家们编写的一份报告。该委员会从1971年3月开始工作,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先后举行了六次会议,对二十三个国家进行了实地考察,充分引用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二十五年的思考与活动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并研究了七十多篇有关世界教育的形势和改革的论文,最后于1972年5月写成本书。本书分为三个部分,从回顾教育发展的历史谈起,着重论述了当今世界教育面临的挑战与主要倾向,指出了关于实现教育革新的一些策略和途径以及最终走向学习化社会的道路,最后论述了教育的国际合作问题。
一、主要内容梳理
首先是序言部分,一是关于教育与人类的命运。教育是一个基本的、普遍的课题,它关系到人类的命运和前途,可以使今天的世界变得更美好些。每个国家都应重视和发展教育,但首先要选择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的教育体系,传统的和照搬他国的,以及自认为本国教育体系良好的国家都需要进行改革教育体系;二是科学的与技术的革命:教育和民主。要使科学和技术成为任何教育事业中基本的、贯彻始终的因素;要使科学和技术成为儿童、青年和成人设计的一切教育活动的组成部分,以帮助个人不仅控制自然力和生产力,而且也控制社会力,从而控制他自己、他的抉择和行动;最好,要使科学和技术有助于人类建立一种科学的世界观,以促进科学发展而不致为科学所奴役;三是质的变化:动机与就业。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而这个教育目的,就它同就业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而言,不应培养青年人和成人从事一种特定的、终身不变的职业,而应培养他们有能力在各种专业中尽可能多地流动并永远刺激他们自我学习和培训自己的愿望。简而言之,我们要彻底重新评价教育的目标、方法和结构,但又不妨碍教育的扩展。四是学校与学习化社会,这里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学习化社会中学校何所为?五是变革的工具,启发我们思考大众媒体和控制系统能为学校改革做些什么,此二者是否是万能的,局限性又何在?六是国际合作,当今社会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及国际合作的文化安全问题。
然后本书第一部分阐述的是研究的结果。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关于教育的结论,第一,目前的教育结构是比较千篇一律的,这可能使人想到教育的过去是贫乏的。但是教育有着丰富得多的历史。美洲印第安人的文明、非洲的文化、亚洲的哲学以及其他种种传统都具有各种价值,它们不但在继承这些传统的国家中成为教育体系获得启示的源泉,而且是世界教育思潮获得启示的源泉。有许多优秀的宝贵财富无疑已经失传了。在有些情况下,甚至在殖民时代以前由于内部的衰落而早已失传了;或者由于外表的行动,特别由于殖民主义,而被毁灭或被歪由了。但是我们也要注意,许多遭受外国统治的国家,特别在教育领域内,已经足以自豪地接收了在它们的艰苦时代所学到的那些学科和所谓古典文化的精华。第二,过时的教条和习俗仍然深刻地影响着教育,而且在许多方面,年青的国家以输入模式的方式继承了教育体系不合时代的措误,而古老的国家在教育体系方面所受到的不合时代的错误的害处也不少于这些年青的国家。虽然我们对过去历史的这种看法是片面的,教育的历史似乎为未来的教育提出了双重的任务:——教育既要复原,同时又要革新。
我们对社会进步应该有一个比较正确的看法。教育在这方面所得到得教训是很多的。既然教育本身不能单独克服社会的邪恶,他就应该力求增进人民控制自己命运的能力。教育就应该努力帮助每一个人发展他自己的能力,从而实现亿万人民潜在的能力,解放群众的创造力。而且为了预防工业技术方面不合理的发展引起长期不利的影响,教育应该宣布一个人道主义性质的最终目的,从而采取步骤,防止生存逐渐失去人性的危险。只要我们认为一个人成长的速度是和他所受的教育直接有关的,我们就无法理解为什么不根据劳动市场的直接需要去设计一种职业训练体系。一个学生未来的劳动生活依靠他所学的职业课程或为了立即就业而接受的训练,而且首先依靠必不可少的一般准备,因为这是使他能适应最大的职业流动性所需要的。
接下来,本书第二部分是关于教育未来的,阐述了教育面临的挑战;来自科技的和实际应用的新发现;教育的终极目的或是最高目的。教育体系受着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压力。内部压力来自体系内部的失灵与矛盾。如我们所看到的,目前的教育僵局使我们有必要在未来的教育发展过程中改变策略和重作选择。然而过去的经验表明:这些内部压力和紧张状态本身还不足以激起教育结构上的变化。外部压力在我们这个时代特别坚强有力。这种压力正在采取新的形式,开始无规则地向前演进,时而又回过来重新安排基本情况。现在看来很明显,我们不能再继续沿着过去走过的这条老路前进。但人们对于他们将选择哪条道路却仍在犹豫不决。未来行动的方向主要将从外在因素中推演出来。在教育世界的内部和外部有一个科学的、技术的、社会的、文化的和结构上的革新宝库,它能深刻地改变教育体系的基本条件和组织。近来对于大脑的光辉研究、信息论的进步、语言与心理技术研究机构所进行的系统工作、集体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小组所取得的成果、系统分析学者和控制论学者所创造的模式这些都是许多发现中的新成就。这些新成就时常只需要少许适当的行政管理与情报传递就可以增进传统教育体系的效用。每一项教育行动都是指向某个目的的一个过程的一部分。这些目的是受普遍的和最终的目的所制约的,而这些普遍的和最终的目的基本上又是由社会确定下来的。有多少种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和意识形态,在教育方面就能作出多少种选择。有多少种想象的和想要的未来就能作出多少种选择。可是人们最终证明了在人们追求的许多目标中有一些共同倾向,这种共同倾向指明了现代世界的一些主要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即走向科学的人道主义;培养创造性;培养承担社会义务的态度;培养完人。
最后在本书的第三部分,在教育策略的作用一章中,本书提出了教育改革的本土化问题,制定教育政策的过程是什么,教育的目标是社会全面发展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改革要与社会的整体改革相一致,教育不是单方面的也不是孤立的事。当代策略的要素一章,提出了对现有教育体系进行内部改革和继续改进,寻求革新的形式、各种可供选择的途径和新的资源;教育体系是每个民族的民族意识、文化与传统的最高表现,所以每个国家的教育策略都应体现自己的民族特征;尽管教育策略实质上是属于国家性质的,一个国家有它自己选择的主权,但是这种策略却同时也可以从国际范围内吸收各种观点,并可以从包含在所有国家丰富教育经验中的那些有用的事例里面获得助益。改革需要来自上面的鼓励和下面的首创精神。除此之外,还需要寻求其他可能的途径。最后一章作者指出实现教育的革新和走向学习化社会道路,必须走团结之路,即寻求国际合作,各个国家应该团结起来,在一个世界共同体内通过交流与合作获得好处。还列出了一些具体的合作方式、方法和国际援助的来源与方式。
二、读后的启示与思考
通过学习这本书,虽然这本书是20世纪70年代所作,但我认为对当今的教育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我国目前的教育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启发。书中提到的教育面临的挑战,我国目前的教育不也存在着吗,“社会拒绝使用学校毕业生”,目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就是一个反应吗,教育体系需要改革,需要顺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教育的改革不应是孤立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孤立地看待教育问题;我国现在推行的新课程改革,目的也是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实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各地各校也都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改革总是要遇到困难的,这也是正常的,但我们也要思考一下改革的目的达到了什么程度,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效果如何。现在的高校扩招、研究生扩招给大学生就业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们在高校学习的专业跟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是有脱节的,社会不是不需要人才了,而是我们的很多毕业生所学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那么到底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想这也不单单是教育能够解决的。
《学会生存》这本书就是把“学习化社会”的概念推向了世界,并推进了人们对终身学习的思考,如今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在年轻的那几年或者是某个阶段就能够学会以后乃至一生所用的知识,所以学习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学会生存;其实人的一生就是和自己和别人不断的较量和竞争的过程,所以对于人的要求就自然而然地加深了、增加了更高的门槛,为了生存。其实生存包括各种各样的需求,有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要是从纵向的角度看的话,就是从你的一生的时间以及各个阶段,逐渐考虑和磨练自己的能力、品质、人格、意志。
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人从学校出来如果不继续学习很快就会陷入知识落伍的窘境,所以要树立终身教育的意识,向“学习化社会”迈进。在今天,学会生存就要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当作人生活的一个基本需要。“活到老,学到老”已不再只是我们对某些先贤和圣人的评价和赞美之词,而是现代社会每个人都要做到的,而且有很多人已经在做了。人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为了更好地生存就必须一生都要学习,从幼年到老年,不管你是工人农民还是企业白领和大学教授,学习将伴随人整个生命历程。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讲:学会了学习就是学会了生存。
学会生存作文九:
美国最古老的纳尔逊中学的大门口的苍鹰雕塑,是一只饿死的鹰。它为了实现飞遍世界的远大理想,苦练各种飞行本领,结果忘了学习觅食的技巧,在踏上征途的第四天饿死。理想固然诱人,但前提是活着,这使我想起温总理在常州职业教育园对学子们语重心长的一句话——“要学会生存”。
温总理的嘱托不无缘由,因为不会觅食而被饿死的鹰并不少见。“神童”魏永康就是其中的一只,他17岁考上中国科学院的硕博连读。但19岁时却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而被退学。近年来,香港大学也有内地两个学生因为不适应香港高校的生活而退学。“天之骄子”们尚未展开翅膀即坠落下来,这样的事例令人扼腕。
学会生存,而后才能施展才华,实现理想。“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古人的忠告,令人深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发布了一份对世界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文献——《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学会生存,是每位学子成长道路上的一堂必修课。
崇尚理想,还是注重生存,折射的其实是观念问题。中日夏令营的较量,已成为一块伤痛沉淀在民族的记忆中。而2005年中美高中生在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的“巅峰对决”,更是映照出中国学生务实能干、理性精神的阙如。双方团队各自合作完成“援助全球贫困儿童计划”。中国学生用古筝、钢琴、箫等配乐朗诵的方式,提出了义演募捐、建立希望小学、选派志愿者任教等设想;而美国学生却将计划分为“健康”和“教育”两部分,并具体提出了如何确保提供干净的饮用水、如何建立医疗学校,为当地培训医护人员、如何防止艾滋病在母婴间的传播、甚至如何教育当地妇女正确避孕等方案。中国的理想主义,在美国的实用主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苍白乏力。
学会生存,从自立、自强做起。小说《鲁宾逊飘流记》中的主人翁鲁宾逊来到孤岛上,面对的是饥饿、寒冷和凶猛野兽的威胁……是放弃希望,还是学会生存?最终他学着垦荒种地、开沟引水、砸石取火,结果从死亡线上重获新生,他学会了生存,获得了生存!
美国纳尔逊中学门口的那尊苍鹰雕塑,应该放在所有学校的门口。
学会生存作文十:
生存的意义是什么?是活着。只有学会生存,生命才精彩,因为生存是所有人的根本。
星期四,我走在放学的路上。面前突然出现了一位身材高大的男子,他用亲切的话语对我说:“放学了吧!”我无精打采地说了声:“是放学了。”“我是你爸爸的同事,今天他汽车被刮到了,来不了,让我带你回家。你肚子肯定饿了。瞧,我这边有几颗糖,你要不要吃?”我听了想:正好有糖吃,就让他带我回去。可是,反过来觉得不对啊!我爸爸从来不开车,也没有车,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我忽然想到不久前一张报纸上有一则儿童被坏人欺骗的案子。心里猛地一震,立马紧张起来,牙齿上下打颤。“今天可真倒霉!怎么碰上这种事。”我在心里暗暗地说了一句。我便不动声色地说:“不用了,谢谢。我自己会走,至于糖……”还没等我说完,那男子接过话来说:“糖你要吃的,甜的。”说着,他就剥开糖纸往我嘴里塞。“哦,我这几天换牙,不能吃糖。这些糖还是留在你那吧!”说完后,我立刻就跑得无影无踪了。
回到家,我认真地想了想,不由得吓出一身冷汗。俗话说得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在生活中,要学会生存。面对危险,要沉着冷静地用智慧、用勇气、用力量与坏人斗争,呵护娇嫩的生命之花。